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步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步融入社会的过程。
2.依恋:
广义:依恋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
狭义:依恋是婴幼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连接,它发生在婴幼儿和经常与之接触并有密切关系的照顾者之间。
在大多数情况下,依恋发生在母婴之间,所以又称母婴依恋。
3.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
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
二、填空题
1.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学前儿童个性的良好发展。
2.亲子关系的类型是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
3.广义的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4.交往中的问题儿童有被忽视儿童和被拒绝型儿童两种。
5.亲社会行为是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6.移情是指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7.亲社会行为的倾向在儿童出生后一年后可以看到。
8.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是父母的惩罚、大众传播媒介、经验的积累和强化和挫折等。
三、选择题
1.母亲在场与不在场对儿童影响不大,属于 C类型儿童。
A.反抗型
B.安全型
C.回避型
D.放任型
2. 安全型依恋是较好的依恋类型。
A.反抗型
B.安全型
C.回避型
D.放任型
3. A,称为移情。
A.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B.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
C.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
D.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先满足对方
4.儿童依恋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C。
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B.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C.特殊情感连接阶段
D.普遍情感连接阶段
5. C是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强化
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D.社交技能的发展
6.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 C。
A.榜样
B.强化
C.移情
D.挫折
7. A,学前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
A.3岁左右
B.4岁左右
C.5岁左右
D.4.5岁左右
四、判断题
1.学前儿童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
2.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孩子从一个自然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
3.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
4.六七个月的孩子认生是孩子胆子比较小的表现。
(×)
5.不同的亲子关系对学前儿童的个性有不同的影响。
(√)
6.亲社会行为是在移情的基础上,产生同情心,而唤起的行为。
(×)
7.对待攻击性强的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惩罚。
(×)
五、论述题
1. 儿童依恋的阶段、类型以及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依恋。
参考答案:
(1)儿童依恋的阶段:
第一阶段(出生至3个月):无差别社会反应的阶段。
第二阶段(3~6个月):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
第三阶段(6个月~3岁):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第四阶段(3岁~6.7岁)普遍情感联结阶段
(2)儿童依恋的类型:
A.安全型依恋
B.回避型依恋
C.矛盾型依恋
(3)培养孩子良好的依恋
首先,父母与孩子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父母要抱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同时保持愉快的情绪。
其次,父母要对孩子发出的信号敏感并及时做出反应。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并及时做出合理反应。
再次,尽量避免父母与孩子长时间分离。
研究表明,孩子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会造成孩子的“分离焦虑”,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
2.试分析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1)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较多因为物品和空间的争夺而产生攻击性行为。
随着年龄增长,由报复、游戏规则、行为规范等问题引发的攻击越来越多。
年龄小的儿童更多采用身体攻击,随年龄增长,言语攻击的比率逐渐增多。
(2)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父母的惩罚、大众传播媒介、经验的积累和强化、挫折等。
①父母的惩罚
研究发现,攻击型男孩的父母对他们的惩罚更多,而且即使他们行为正确也经常受惩罚。
惩罚对非攻击性的儿童能抑制其攻击,对于攻击性的儿童非但不能抑制反而会加重其攻击行为。
②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电影等)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儿童会从这些媒介的暴力情节中观察学习到各种具体的攻击性行为。
③经验的积累和强化
某些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在其与周围的人或物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被
欺负者的退缩谦让,鼓励了攻击者的攻击性行为。
而如果攻击者在首次采取攻击性行为时就被击败(攻击者不但没有获得好处,反而受到痛击),攻击者的攻击性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④挫折
攻击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
研究表明,一个受挫折的学前儿童比一个心满意足的学前儿童更具有攻击性。
3.(2016年真题)影响在园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 儿童自身因素。
(2) 家长的因素。
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人际交往。
(3) 教师的因素。
受欢迎幼儿与教师的关系是亲密的,教师常对幼儿积极的评价。
(4) 社会的因素。
作为幼儿生活的大背景--社会,对幼儿的人际关系、同伴交往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
1.(2013年真题)材料:齐齐是学前儿童园的一个孩子,胆子很小,上课从来都不主动回答问题,老师点名让他回答,他就脸红,声音很小,也不愿意和同伴交往,老师和同学让他一起来玩,他的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问题:(1) 造成齐齐性格胆小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2)你认为该怎样帮助齐齐?
参考答案:
(1)胆怯行为形成的原因
①遗传的作用。
人的神经系统类型在性格形成中有-定的作用,人的气质影响着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现。
研究还表明,神经系统的某些遗传特性可能影响到某些性格的形成,加速或延缓某些行为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②家庭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研究证明,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生活氛围和父母的性格对儿童的性格形成有明显
的影响。
还有,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父母的文化素养、为人处世方式、儿童出生顺序等因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③幼儿园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的教育和教学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④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2)你认为该怎样帮助齐齐?
帮助孩子克服胆怯的方法如下:
首先,要消除孩子的胆怯,需多鼓励孩子。
老师要多给那些胆怯的孩子必要的关怀。
开始,孩子只要有一-些进步,都要给子热情和真诚的鼓励,孩子最相信老师的权威,最相信老师的评价。
所以,老师的帮助就非常重要的。
而且老师要经常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帮孩子重建自信,主动叫他回答问题,还要用赞赏、默认的眼光看着他,这样,孩子在老师的不断表扬和反复鼓励下,产生被认可、被接受的感觉,增强了大声讲话的信心,有助于消除讲话时的紧感,从而克服胆怯。
其次,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
教师要积极创造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如区域活动、娃娃家等。
在这种氛围中,孩子的个性可以尽情展露。
还有利用角色游戏,能让孩子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因势利导,避免用枯燥乏味的说教。
再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利于克服胆怯行为。
我们不必事事抢在孩子前面,不必把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
我们可以明白地告诉孩子他们应负责的围。
逐渐让孩子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把责任的接力棒传到孩子的手中,如开展值日生活动等。
2.(2014年真题) 材料:小虎精力旺盛爱打抱不平,做事急躁马虎爱指挥人,稍有不如意大发脾气动手打,事后也后悔但难克制。
问题:(1)你认为小虎的气质属于什么类型?为什么?
(2)如果你是老师,你准备如何根据气质类型的特征实施教育?
参考答案:(1) 小虎的气质类型属于胆汁质。
因为胆汁质的幼儿气质特点:热情主动,精力旺盛,但情绪容易兴奋冲动,脾气多暴躁,行为易改变,缺乏耐性。
(2)对于像小虎这样胆汁质的学生,可以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不宜轻易激怒他,对他如果进行批评时要讲明道理并有有说服力,进行耐心地说服,尤其
注意态度不能简单粗暴,避免矛盾激化。
要培养小虎的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严格要求其纪律性,不能随意发脾气更不能动手打人。
要求小虎要遵守纪律,不能离开班集体,要一切行动听从指挥。
在给予他参加多种活动机会的同时,要培养其稳定的心趣:在发展朝气蓬勃、满腔热情的同时,要针对他的做事急躁马虎、粗心大意、虎头蛇尾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