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PPT医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提示:操作完毕后,嘱患者穿宽松衣服,
避免摩擦患处,三小时内勿洗浴。

此法应特别注意火罐的清洁与消毒。
22
(四)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 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28
5.如此往返推拉10~15次,反复操作,直至 皮肤深红或紫色为度。
6.然后于腰部脊柱两侧同法操作,起罐后, 擦净润滑剂。
7.1周1~2次,5次为一疗程。
*提示:适当可配合痛点刺络放血疗法,每
次以2~3点为宜。
29
谢 谢!
30
类病证。 *表现为肩背部重痛、酸麻、拘急,或麻木
不仁及不用。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背筋膜炎等。
27
常用走罐及留罐法。
操作步骤:
1.患者取俯卧位,背腰部皮肤充分暴露。 2.先在背腰部正中均匀涂抹液体石蜡等润滑 剂, 3.用闪火法将中号玻璃罐扣在督脉上, 4.医者左手扶住患者肩部,右手握住火罐, 缓慢沿督脉推进或拉回,
7
闪罐:
将罐快速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 住,如此反复多次地吸拔5-10次,直至皮肤潮为 度。
8
刺络拔罐:
将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 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刺,然后将火罐快速吸 拔在点刺的部位上,使之出血,加强刺血治疗的 作用。一般留置5~10分钟。
9
三、适应证
感冒、头痛、不寐、咳嗽、哮喘、胃脘痛、 呕吐、泄泻、眩晕、胁痛、水肿;落枕、颈椎病、 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 伤、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痹痛、痛经、牛皮癣、 带状疱疹等。
2
二、操作方法 目前,常用罐的种类有玻璃罐、抽气罐、
竹罐、陶罐等(图19-1)。
3
拔罐方法有火罐法、煮罐法、抽气罐法等; 其中火罐法最为常用。 操作方法:镊子夹住95%的酒精棉球,点燃 后在罐内绕1~3圈再快速抽出,并迅速将罐 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 注意:点燃的酒精棉球切勿将罐口烧 热,以免烫伤皮肤。
*多发生在单侧,疱疹在2~3周后渐 见干燥结痂,最后痂退而愈。
20
常用刺络拔罐法。 操作步骤:
1.用碘伏消毒患处, 2.在疱疹聚集处用三棱针或粗毫针进行 围点刺,以稳、准、快的手法刺破皮肤, 3.迅速以闪火法拔罐,留罐5~10分钟,酌情 每罐出血5~10ml后起罐, 4.消毒后用干棉球擦净局部皮肤。隔日1次, 一般治疗2~4次。
又称推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部等背部大腿部等一般选用口径较大一般选用口径较大的玻璃罐罐口要求平的玻璃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滑最好用玻璃罐部位涂一些凡士林油部位涂一些凡士林油膏液体石蜡等润滑剂膏液体石蜡等润滑剂66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往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往返推移数次返推移数次至所拔部位皮肤潮至所拔部位皮肤潮红或充血或瘀血时为止红或充血或瘀血时为止然后将罐取下
10
四、禁忌证
(一)严重的心脏病患者。 (二)患有出血性疾病者。 (三)肿瘤患者。 (四)患有活动性肺结核者。 (五)孕妇。 (六)高热抽搐者。
11
五、注意事项:
(一)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 位,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火罐易脱 落,均不适用。
(二)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 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动作必须迅速,才能使罐 吸 附有力。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腰部扭伤、腰椎间盘突 出症、腰背肌筋膜炎等。
17

治法以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常用走
罐及留罐法。
操作步骤:
1.患者取俯卧位,背腰部皮肤充分暴露,
2.先在背腰部正中均匀涂抹液体石蜡等润滑
剂,再用闪火法将中号玻璃罐扣在督脉上,
3.医者左手扶住患者肩部,右手握住火罐,
缓慢沿督脉推进或拉回,如此往返推拉10~15
(三)点燃酒精棉球拔火罐前,应先挤干酒精 棉球,防止酒精滴下烫伤皮肤。
12
(四)拔火罐时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 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泡勿需处 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 时用消毒针将液体放出,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 感染。
(五)面部不宜拔火罐,若病情需要,应先与 患者沟通。
上均匀涂抹液体石蜡等润 滑剂。
2.再用闪火法拔罐,将 火罐扣在督脉上,然后医
者用右手握罐,以左手扶 住并拉紧皮肤,上下往返
推罐3~5次,
15
3.待皮肤潮红,再将火罐分别移至两侧的膀 胱经,用同样的方法在两侧膀胱经上各走罐3~5 次;
4.最后将火罐留置大椎、风门、肺俞等 穴,5~10分钟后起罐,并擦净润滑剂。
次,
18
4.反复操作,直至皮肤深红或紫色为度,然
后于腰部脊柱两侧膀胱经同法操作。
5.起罐后,擦净润滑剂。1周1~2次,5次为
一 疗程。

提示:留罐法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起泡。
也可配合痛点放血疗法。
19
(三)带状疱疹 *中医称为“蛇串疮”。 *临床表现为患部有束带状刺痛、皮
疹呈簇集状水疱、水疱如绿豆或黄豆大 小、中间夹以血疱或脓疱、排列如带状,
13
六、常见疾病的运用 (一)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 常见外感疾病,
*四时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气候骤变时 为多,
*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14

治法以取背部督脉和
膀胱经穴为主,常用走罐
及留罐法。
操作步骤:
1.患者取俯卧位,暴 露背部,在督脉和膀胱经
*一般选用口径较大 的玻璃罐,罐口要求平 滑,最好用玻璃罐,
*先在罐口或欲拔罐 部位涂一些凡士林、油 膏液体、石蜡等润滑剂,
6
*将罐吸上后,以手 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 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 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 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往 返推移数次,
*至所拔部位皮肤潮 红或充血或瘀血时为止, 然后将罐取下。
2.先闪罐,后留罐5~10分钟。 3.隔日1次,一般治疗2~4次。
25
*提示: 1.内伤咳嗽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应坚
持长期治疗; 2.咳嗽发作时应注意休息,谨防病情加重; 3.急性发作宜配合其它方法,以标本兼
顾;缓解期须从调整肺、脾、肾三脏功能入手、 重在治本。
26
(五)肩背痛 *肩背痛,是以自觉肩背部疼痛为主症的一
4
还有留罐、走罐、闪罐、刺络拔罐
留罐: 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将罐子吸拔
留置在施术部位5~10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 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 不宜过长,留罐期间要注意皮肤颜色,以免损伤 皮肤。
5
走罐:(又称推罐) *一般用于面积较大、
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 背部、大腿部等,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稿 ---拔罐疗法
1
拔罐疗法
一、概念
拔罐疗法,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或者 其它方法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 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 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又名“火罐气”、“吸 筒疗法”,古称“角法”,
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
23
常用拔罐法和走罐法。 操作步骤:
外感咳嗽: 1.用碘伏消毒颈夹脊、足太阳膀胱经、督脉, 2.用直线走罐法,每条经上走3~5次,取肺
俞、风门、膏肓等穴, 3.迅速以闪火法拔火罐,留罐5~10分钟。 4.隔日1次,一般治疗2~4次。
24
内伤咳嗽:
1.取肺俞、足三里、膻中、乳突、风门、缺 盆等穴,
提示:此法选用的火罐不要过大,操作时
应注意轻吸,勿刺激过强,皮肤潮红即可。 操作完毕后,嘱患者注意覆盖背部,勿使背
部受风寒。

16
(二)腰痛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 挫闪或劳欲过度等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 于 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