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中卫五小杨秀琴
良好习惯,终身受用。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小学阶段是少儿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所以此时培植健康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氛围,狠抓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作为教师,我会把养成教育作为心中的一面旗,把如何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充满自信、文明做人等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下面谈谈自己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

“蒙以养正”是指教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把“训养”作为儿童道德习惯形成的主要措施。

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二、在关键期把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
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

所以对小学生来说好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

这时候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绘上什么图画就是什么图画;而画好的图画再想改正可就难多了。

就像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

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关键期把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

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

1、要强调持之以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

2、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

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两次仍旧不佳,便灰心无辄了。

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漫长的过程。

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如原女排教练袁伟民平时给予队员慈母般的爱,但在训练时却突出了“严”,在“继续训练”、“还得练”、队员哭鼻子也绝不手软的训练中,使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三连冠”。

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

3、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

如对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可开展反反复复的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养成习惯。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不仅是教师、学校的教育任务,也应该是家长关注的要点之一。

然而,当前社会常常会出现“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因此在实施小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必须恰当地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学校作为孩子养成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自觉承担起孩子的道德行为、习惯等的养成,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对孩子进行细致而系统的教育;而同时,家庭教育必须跟上学校教育的步伐,同步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

四、持之以恒,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

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生注意力的能力。

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努力把课堂教“活”;针对课堂上不会倾听的学生,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如“拍一拍”、“拨一拨”、“点一点”等;或者走下讲台,用“稍停法”,“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力。

我在对学生进行习惯训练过程中,其实是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都遵循了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原则,随时把关注的目光洒向所有的学生,随时提升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

同时在其训练的过程中,我和同学们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让各种习惯在不断的重复中、检查中、纠正中加以巩固,让其好习惯自然养成。

五、榜样激励
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

因此,教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

根据这一特点,要经常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

要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从身边的人学起,
发挥榜样的作用。

教师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作出示范。

同时,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给孩子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

让先进的同学带动后进的同学,对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养成或保持良好习惯,会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六、防微杜渐
敏锐地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遏制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要从“早”从“小”抓起。

从“早”抓起,即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家长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纠正,待到孩子已经形成固定习惯再改正,难度就会增大。

从“小”抓起,就是从小事抓起。

要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防止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敏锐地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遏制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要从“早”从“小”抓起。

从“早”抓起,即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家长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纠正,待到孩子已经形成固定习惯再改正,难度就会增大。

从“小”抓起,就是从小事抓起。

要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防止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生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不懈地抓,而对待少年儿童,又不能违背他们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和成长规律。

家庭教育是学校养成教育和社区养成教育的基础,是塑造人们灵魂的第一个环节;同时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保证,也是学龄少年儿童有意识、有目的地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

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不能奢望短时间就把学生身上的坏毛病统统改掉。

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立足现实,注重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活动的本身成为养成教育的载体。

以人为本,优化育人环境,拓展学习空间,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让爱心、自信、文明等良好品质为学生的成长插上腾飞的双翅,奔向璀璨的明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