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山区土地开发整理的实践与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县山区土地开发整理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黄成高
来源:《资源导刊》 2014年第11期
□黄成高
新县位于河南省最南端,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
面积1612平方千米,人口36万。

自然特点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人均耕
地只有0.7亩。

自2001年新县成功争取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土地整理项目以来,13年间投资3
亿余元,先后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60个,其中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3个,省级土地整理项目3个,易地补充耕地项目54个,开发整理土地近9万亩,新增耕地3.2万余亩,连续13年实现
了全县耕地占补平衡有余。

该县土地整理工作经历“探索—积累—创新”的历程,逐步探索出
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山区土地整理模式。

一、主要做法
(一)严把项目立项关。

新县是丘陵、半丘陵地区,在项目立项上,坚持宜林则林、宜园
则园、宜耕则耕的原则,主要把握三个环节。

1.科学踏勘选址。

在项目选址上,依山就势,以流域和水系为基础,将坡度在25度以下、地质条件稳定、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的作为限制性条件。

对自然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备、
实施难度较小、增产潜力较大的区域,优先考虑。

同时,每个项目前期选址论证召开群众会议
20余次,充分尊重当地群众的意见。

2.严格立项条件。

结合新县实际,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立项的7个条件:(1)最大自然坡度小于25度;(2)项目位于城镇建设规划圈外;(3)土地整理项目优先安排在基本农田保
护区;(4)具备一般交通条件和水利保障条件;(5)土层厚度50厘米以上,并具备30厘米
以上耕作层覆盖来源;(6)土壤石砾含量小于15%,无工业废水、废渣等污染源,适宜农作
物生长;(7)能保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得到落实。

3.重视项目论证。

新县成立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论证专家组,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专家库,涵盖农、林、水等多个部门,每次项目论证时都组织农、林、水等部门的工程师为项目的
规划设计的可行性进行“会诊”,“会诊”通过后,进行项目立项批复。

(二)严把项目规划关。

在项目规划上,围绕县域社会经济发展近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突出区域发展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建设的原则,确保项目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1.以民意为基础,做好权属协调。

对土地开发整理涉及村民的自留地、自留山等多项权利的,要坚持事先弄清楚,事后准确合理地划分。

为解决因权属问题而可能引发的权属纠纷,实
行三级权属管理制,由项目所在乡主要负责人主抓项目区权属协调,专人负责土地丈量、登记
造册。

对涉及行政村的由村干部配合指界;对涉及面积的,由村民组长协助土地丈量工作,并
配合搞好土地权属协调和整理后土地重新分配,确保项目区权属调整及时到位。

2.以科学为准则,做好项目规划。

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中,以土地详查资料、年度变更资
料和实地踏勘为依据,邀请省市县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方面专家,认真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坚持科学规划的思路,坚持“什么形式有利于开发,什么形式能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就
向什么方向整理”的观念。

编制项目规划前,在走访群众、综合调研的基础上,科学选定项目区,通过实地踏勘,对整个项目区范围进行详细勘测,对路、沟、渠的配置进行反复讨论,确
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以持续为方向,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确定土地整理目标,同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作相应的调整,确保土地整理项目建设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和用途保持一致。

二是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

根据资源、生产力布局,确定土地整理的重点区域。

探讨发展高效农业的方式和方法,大力调
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三是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科学制订项目区居民点建设规划,实行田、水、路、林、村的
综合治理,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

(三)严把项目实施关。

在抓项目实施中,从招投标开始,每个过程都按照严格的要求,
抓细、抓实。

1.严格项目招投标。

一是严格招标方案的审查关。

在项目实施前,委托有资质的招标代理
公司对项目工程和监理进行招标。

招标代理公司首先编制招标实施方案,报市级国土部门审批;招标方案审批通过后,在中国招标采购网上发布招标公告,进行公开招标。

二是严格招标单位
的资格审查关。

在投标人购买标书时要严格进行资格审查,对列入投标黑名单的施工单位,取
消其投标资格;对具有3年以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经验,且信誉良好的施工单位,在项目
评标时优先考虑。

三是严格项目评标关。

在项目的评标过程中,由监督单位对评标的全过程进
行监督,评标专家组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项目评标。

明确中标办法,以最低价中标,对弄虚作假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中标的,一经查实,将取消其中标资格,没收
其投标保证金。

2.认真组织实施。

一是严把施工机械和原材料进场关。

凡投入工程的施工机械,必须有出
场合格证;凡用于项目工程的主要原材料(如钢筋、水泥)必须出具出厂合格证和产品的检验
报告;凡用于项目工程的辅助材料(如砂粒、石子)必须出具产品的检验报告。

二是严把项目
工序关。

在项目实施中,每道工序的施工,严格执行“三检”(施工单位自检—业主单位复检—监理单位终检),上一道工序“三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三是严把监
督关。

在施工过程中,县国土部门和监理公司派驻工程质量员跟踪监督,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
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同时,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定期向群众通报项目区塘、堰、坝、沟、渠和生产路等工程建设标准,公布工程质量监督举报电话,并邀请懂工程的群众参与工程
监督。

四是严把结算关。

施工单位于每月8号编制上月完成的工程量,报监理部门审查,监理
部门根据项目实施的实际进度,进行核准项目工程量,报项目承担单位核准后,送财政部门审批,符合要求方给予拨款。

五是严把验收关。

严格执行项目验收程序,项目完成后,施工单位
先行组织自验,业主单位初验,报市国土局验收,省国土资源厅终验。

3.创新施工方法。

在项目实施中,针对丘陵、旱地整理面积大,坡改梯工程建设任务重的
实际情况,在施工中克服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等困难,全程使用挖掘机、推土机、平整机等
平整台地、增厚土层,较早地在丘陵地区土地整理施工中采用先进技术。

坡改梯护坡工程实行
六棱形空心预制件护坡;田埂硬化防渗工程,实行混凝土和砖砌防渗相结合。

4.规范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制度,新县设立了
项目专项资金专户,建立了中心总账、分类账、现金账、银行往来账等账目,严格按预算用途
列支。

所有项目资金按工程进度计划监督使用拨付。

资金拨付实行先申请后审批再拨付,从而
形成了一整套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制度,有效防止了资金“跑、冒、滴、漏”,提高了资金管理
透明度和使用效率,切实保证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四)严把项目管护关。

新县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和完善了《项目管护责任制度》《项
目区耕地保护责任制度》《项目工程管护制度》《日常监管制度》等制度,层层分解管护责任,项目法人与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签订土地整理工程移交和管护协议书,乡镇政府与村、村与管护
责任人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巡查时间和管护要求,实行“片警式管理”,落实长效管护措施。

制作管护公示牌,将管护工程的名称、位置、长度、管护责任人、举报电话等对外进行公示,
接受社会监督。

二、主要成效
(一)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和生态条件。

近年来,新县在实施土地整理中,共新修排水
沟156千米、涵洞128座、生产桥96座、灌渠27千米、大塘159口、拦水堰坝25座、提灌站
6座,安装变压器5台,新修田间道路123千米、生产路227千米,相当于土地开发整理前16
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和,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使全县51000多亩“四荒地”变成了耕地,22000多亩望天田、低产田和坡地变成了良田沃土,项目区人均增加耕地0.2亩。

项目区耕地每亩可增产100?150公斤、效益可增300?400元,带动返乡农民8000多人就业,农民人均收益增加964元。

(三)带动了土地流转和特色产业发展。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使全县 4600余块小田变大田,便于机械耕作,促进农业规模化耕作,加快了土地流转,推动土地向经营大户集中,同时
吸引大批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建立了特色产业基地20余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余家,
发展地膜花生、茶叶、大棚蔬菜、蘑菇等特色种植10多种,面积达7800余亩,培育了一大批
特色产业。

三、几点体会
(一)坚强的组织领导,是推进项目实施的重要保证。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关系到
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落实,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要以法规政策为依据,以规范操作为手段,以工程建设的质量为核心,以农民满意为目标,需要集聚县、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农民四方
合力,共同推进。

在工作思路上实行“政策引导、政府推动、部门协作、村级支持、农民参与”,在工作方法上要利用好、宣传好有关法规政策,调动村级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

(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是实施好土地整理工程的坚实基础。

要始终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实施项目重要标准,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选址、规划设计、土地权属调整、
各类补偿、工程建设和管护等环节中都充分征求当地村级组织和农民的意见,集聚民力、吸纳
民智,真正打造“人民满意工程”。

(三)完善的监管机制,是推进项目实施的关键因素。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离不开有
效的监管,要推行“阳光工程”,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要公开、公正、透明,接受人民群众的
监督。

落实好各项管理制度,把握好项目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和资金拨付使用等关键环节,
要坚持原则,不失职、不违规,把项目真正建成精品工程。

(作者单位:新县国土资源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