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二)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保证 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深刻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 (三)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一些未来学家从科学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变革出发, 提出了“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知识社 会”等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学说,这有一定道理,也有 不足之处。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社会变革不仅包括生产力, 而且还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那种片面夸大科学 技术的社会作用,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科学技术决定的 观点,是错误的。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中国传媒大学理工学部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 (一)引发技术创新模式的改变 技术创新模式有两种:
一种来自经验探索或已有技术的延伸 一种来自科学理论的引导

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生产力的“知识形态”,应 用于生产中能够大大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人类 物质生产迅猛发展。 马克思的“科学是生产力”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它打破了以往“科学与经济、生产无关”的传统 观念,揭示了科学与经济、生产的紧密关联,为 人们更好地发挥科学的生产力功能提供了思想基 础。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相关的社会建制建立是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基本 条件。 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与科 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社会角色形成密切相关。 在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中,经济支持制度、法律 保障体系等科学技术是根本,各种组织机构及其 科研组织运行是保证,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是引 导。 在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的新阶段,科学技术的社会 建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必须运行科学技术体制 改革,以保证科学技术的良性运行。
第三节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三制定恰当的科学技术公共政策在有关科学技术风险公共政策的制定上应全面评价科学技术风险收益的多个方面批判性地考察内部存有争议的科学知识或技术知识分析相互竞争的利益集团和社会结构的外部政治学理解专家知识和决策的局限性公众理解科学的必要性以及外行知识的优势明确政府专家以及公众在与科学技术风险相关的公共决策中的不同作用确立公众参与决策的可能方式从而形成最优化的科学技术公共政策模式制定恰当的公共政策以达到对科学技术风险社会有效治理的目的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二)科学技术的组织机制 科学技术共同体通过一定的组织机制从事科学技 术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推进, 科学技术活动的主题和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从而使得科研活动的组织机制相应地呈现出新的 特点:
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基础应用研究,从非战略型基础研 究到战略性基础研究。 从学院科学到后学院科学,从高校科研到“官产学” 三螺旋。 从“机械连带”到“有机连带”,从正式的学术交流 到非正式的学术交流,如创新者网络、虚拟科研组织 或e-科学等等。

一切为了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 尊重环境,友善地对待环境和其他生命 诚实公平 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正直和尊严。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三)新兴科学技术的伦理冲击及其应对 随着一些新兴科学技术,如生命科学技术、材料 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等的发 展和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难题,如克隆人 的伦理问题、基因治疗和基因增强伦理问题,网 络伦理问题,核伦理问题等,需要我们运用伦理 学的基本原则,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的现状以 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伦理 规范,以更好地实现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三)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环境与社会批判理 论 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 以及现代生态学的兴起,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始 将目光转向生态环境问题,介入人类与生态的关 系探究,把生态问题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联 系起来,形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西方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流派。 代表人物:高兹、莱斯、奥康纳、福斯特、阿格 尔、克沃尔等。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评价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 的探讨。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资本的 逐利本性驱使技术沦为资本家牟利的工具,这是技术 应用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 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真正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把技术从资本主义生产的 非理性动力中解放出来。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区分了科学技术的价值理性与工具 理性、科学技术的本性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实际运用, 将生态维度的科学技术批判与资本主义批判结合起来, 拓展了科学技术观的生态视域,对我们深刻地理解资 本主义社会、发现当代全球生态危机的资本因素,树 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科学技 术,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是其社会建制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社 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 社会组织制度,旨在支持推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包括:经济支持制度、法律保障体制 (如专利法、版权法等)、交流传播体制、教育培养体制 和行政领导体制等。 积极推进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完善科学技术体制,使其与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相适应,对提高国家的科学技术 水平和能力,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 用。 了解科学技术体制的主要内涵,对理解我国科技体制改革 的方向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技术活动的法律保障, 是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过程是科学技术活动的制度化过 程,也使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角色最终得以确立。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二)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内涵 所谓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技术事业成 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 种类,是一种社会现象,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社 会体制、活动机制、行为规范等要素。它们承载 着科学技术活动的展开,成为其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科学技术社会建制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机 构有:科学技术的决策、管理与咨询机构(ITU、 FCC等),科学技术的活动组织机构(各种学会 如影视技术学会等),科学技术的传播机构(大 专级本科院校、出版社),科学技术的人才培养 机构(研究生院、科研院所),等等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三)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关 于此点,默顿做了相关论述。 (四)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科学技术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连续性,而教育的一项 主要功能就是向人们传授前人或他人所获得的科学知 识和技能。 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教 育的普及程度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成果在社会中的传 播、消化、吸收和应用,教育的实施培养着人们的科 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因此,良好的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 有教育,科技事业就后继乏人,科学技术知识就无法 传承。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三、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 (一)马克思劳动和技术异化理论 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 也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 异化现象。 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因此把技术本身当做罪恶之 源,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技术异化现象 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现象的批判,把对技术的批判 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 不是技术决定论的,也不是社会决定论的,对于 我国现阶段科学技术应用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二)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社会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观点: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自发挥正面社会作用的同时,使人 变成商品的奴隶、消费的奴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既 是“富裕社会”,又是“病态社会”,造成了畸形的、 “单向度”的人 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具有明确的政治 意向,作为新的控制形式,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 工具理性成为唯一的社会标准,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独 裁的手段。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一、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形成和内涵 (一)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形成 科学认识总要采取一定的社会形式,总是在一定的社 会关系中展开的; 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项基本 内容。 社会建制是从创建科学学会进而组成特殊的小社会开 始逐渐形成壮大的。

17世纪英国和法国皇家学会成立19世纪德国大学实验室 制度和研究班制度建立美国大学习和研究生院制度建立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五)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必须运用理论思维。科学 技术越是向前发展,理论思维也越重要。 一切理论思维过程——不管从事理论思维的 科学家们愿意与否、承认与否、自觉与否— —都要受到他们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 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 法论,对科学技术活动有指导作用。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法兰克福学派关于科学技术理论的评价
法兰克福学派如实地指出了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对科 学技术的全面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定意义上丰 富了马克思主义。 但是,法兰克福学派将对科学技术异化的批判转变为 对科学技术本身的批判和否定,掩盖了科学技术异化 现象背后的社会根源,把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转换为 科学技术问题,小姐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批 判,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轨道。 实际上,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功能并不能归咎于科学 技术本身,而应该归咎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 以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三、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一)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和伦理研究 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科学共同体是从事智 力劳动的职业群体,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和行 为规范下开展工作的,具有特殊的社会责任。 科学共同体的研究伦理:从研究伦理的视角看, 科学共同体在科学研究中,要对研究中的个人、 动物以及研究可能影响到的公众负责,遵循 “公众利益优先原则”。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一)变革和调整生产关系 马克思意识到,作为强大精神力量的科学技术,能够 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推动社 会变革,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人类社 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推动旧的生产关系发生不可逆 转的变化,直接参与到不可阻挡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当中,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发生于20世纪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以现代科学革 命和新技术革命为标志的。这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再调整。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二)推动生产力要素的变革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通过劳动者素质的 提高、劳动手段的强化和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实 现的。 科学技术促进整个生产力系统的优化和发展,导 致社会生产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演化,成为经济 增长的内生变量。 (三)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呈现升级 经济形式发生变化 经济增长方式出现转变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一、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 (一)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和制对抗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政治理念及行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二)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在马克思看来,近代科学的产生、发展以及大规模应 用,是与机器大工业和资本主义劳动方式联系在一起 的,后者是前者不可逾越的社会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推进,社会经济 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很大一部分课题来源,提供了 科学和技术活动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科学技术 发展所使用的物质手段。 社会的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量, 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基础,社会 的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刺激因素。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二)技术共同体的伦理规范和责任 马克思认为,未来技术的社会发展目标应该是“它是 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 目的是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这就从人类、 社会、自然三者和谐发展的角度,为技术共同体的伦 理规范指明了最高目标。 技术共同体的主体是工程师。工程师技术活动要遵循 四个基本伦理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