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子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巴南至綦江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扩能)YQTJ7标

(K80+800~K103+482.715)
大坪子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工程部)
审核:(工程部长)
(项目总工)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
渝黔高速公路扩能总承包指挥部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1.1概述 (1)
1.2 自然特征 (1)
1.2.1 地形地貌 (1)
1.2.2 水文气象及地质 (2)
1.2.3 工程地质 (3)
1.3 技术标准 (8)
1.4 设计支护参数 (9)
1.5主要工程数量表 (11)
1.6工程重、难点分析 (12)
1.7施工总平面布置 (12)
1.7.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12)
1.7.2主要临时设施建设 (12)
1.7.3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2)
1.8 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22)
1.8.1施工要求 (22)
1.8.1.1质量目标 (22)
1.8.1.2 安全生产目标 (23)
1.8.1.3 工期目标 (23)
1.8.1.4成本目标 (23)
1.8.1.5信誉评价目标 (23)
1.8.1.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节能目标 (23)
1.8.1.7廉政建设目标 (24)
1.8.1.8文明施工目标 (24)
1.8.1.9文物保护目标 (24)
1.8.1.10 职业健康 (24)
1.8.2技术保证条件 (24)
二、编制依据 (26)
2.1编制说明 (26)
2.2编制依据 (26)
三、施工组织计划 (27)
3.1 施工进度计划 (27)
3.1.1开挖、支护进度指标 (27)
3.1.2隧道防排水及二次衬砌进度指标 (28)
3.1.3隧道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29)
3.2 材料计划 (29)
3.3 设备计划 (30)
3.4 劳动力计划 (31)
3.4.1主要管理人员 (31)
3.4.2劳动力配置计划 (31)
四、施工准备 (32)
4.1.技术准备 (32)
4.2 导线复测及导线控制网布设、水准点加密 (34)
4.3 试验准备 (34)
4.4劳动力组织准备 (34)
4.5机械设备准备 (34)
4.6施工材料准备 (35)
4.7 岗前培训 (35)
五、隧道施工方案及工法 (35)
5.1总体施工方案 (35)
5.2隧道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 (36)
5.2.1洞口施工方法及工艺 (36)
5.2.2洞身开挖施工方法 (40)
5.2.3超前支护及初期支护施工 (62)
5.2.4施工排水 (77)
5.2.5砼二次衬砌施工 (79)
5.2.6施工通风、防尘 (85)
5.2.7横通道施工 (88)
5.2.8隧道施工围岩监控量测 (90)
5.2.9超前地质预报 (94)
5.2.10应急救援预案 (99)
5.2.11坍方处理 (101)
5.3小净距隧道主要施工方案、方法 (103)
5.3.1小净距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法、工艺及工序 .. 104
5.3.2.小净距隧道支护、二次衬砌施工技术方案、方法
及工序 (105)
5.3.3小净距隧道施工监控量测 (105)
5.3.4主要施工工艺说明 (105)
5.4大坪子隧道特殊地质条件处置方案 (105)
5.4.1突水突泥处治方案 (108)
5.4.2岩溶处治方案 (115)
5.4.3隧道防、排水处理 (118)
5.5隧道砼路面主要施工方案、方法 (120)
5.5.1隧道砼路面施工方法 (120)
5.5.2隧道砼路面接缝处理 (121)
5.5.3隧道砼路面施工工艺 (122)
六、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122)
6.1 组织体系 (123)
6.1.1项目组织机构 (123)
6.1.2管理机构职责 (123)
6.1.3质量保证体系 (124)
6.2质量检验标准 (125)
6.3 技术措施 (125)
6.3.1质量控制要点 (125)
6.3.2检查验收 (132)
6.3.3技术保证措施 (133)
6.4隧道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134)
6.4.1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施工通病及预防措施 (134)
6.4.2洞门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34)
6.4.3开挖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35)
6.4.4初期支护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36)
6.4.5衬砌施工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140)
6.4.6 仰拱施工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150)
6.4.7水沟电缆槽施工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151)
6.5雨季施工措施 (151)
6.6暑期施工措施 (152)
七、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评估及管控措施 (152)
7.1危险源辨识及评价 (152)
7.2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方法 (156)
7.2.1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思路 (156)
7.2.2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156)
7.3一般危险源管控措施 (157)
7.3.1开挖危险源管控措施 (158)
7.3.2出碴危险源管控措施 (160)
7.3.3支护危险源管控措施 (161)
7.3.4衬砌危险源管控措施 (162)
7.3.5辅助作业危险源管控措施 (163)
7.4重大危险源管控措施 (164)
7.4.1隧道坍塌安全措施 (164)
7.4.2特殊地质隧道安全管控措施 (165)
7.4.3爆破作业安全管控措施 (166)
7.4.4宿舍(彩钢板房)火灾安全管控措施 (166)
7.4.5道路交通安全管控措施 (166)
7.4.6人员触电安全管控措施 (167)
7.4.7危岩落石安全管控措施 (167)
7.4.8高空作业安全管控措施 (167)
7.4.9起重作业安全管控措施 (167)
7.4.10林区火灾安全管控措施 (167)
7.5 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167)
7.5.1 对重大危险源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
和施工过程控制 (168)
7.5.2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168)
7.5.3切实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的落实 (168)
八、环保与文明施工措施 (168)
8.1环保目标 (168)
8.2环境保护体系和制度 (168)
8.3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170)
8.4环境保护措施 (170)
8.5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71)
8.5.1现场场容管理 (171)
8.5.2施工过程管理 (172)
7.5.3治安消防管理 (172)
8.5.4文明退场 (173)
8.6水土保持的措施 (173)
附件1 通风计算 (174)
附件2 供电计算 (178)
附件3 大坪子隧道施工进度计划表 (183)
附件4 二村台车 (184)
一、工程概况
1.1概述
重庆巴南至綦江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扩能)大坪子隧道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尧龙山镇天坪乡刘家山村,沿洞口渣场上方新修4.5m连接荷包溪特大桥施工主便道,隧道为左右分离式+小净距组合式隧道。

设计隧道左线进口桩号ZK101+721,出口桩号ZK102+380,隧道长659米。

右线进口桩号K101+755,出口桩号K102+430,隧道长675米。

属于中隧道。

隧道左线位于R=2150m曲线上,右线位于R=2100m,Ls=100曲线上,长675m。

左洞初期支护以喷、锚、网、格栅钢架等组成联合支护体系,二次衬砌采用模注防水砼结构,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结构之间设防排水夹层。

我单位施工的大坪子隧道设置1个人行横通道。

表1.1-1 隧道平面线形一览表
隧道进口左右线均为路堑式明洞门,出口左线为单压式洞门,出口右线为暗洞。

主洞内轮廓为三心圆曲墙结构,拱半径为8.5m、曲墙半径为4.8m;紧急停车带内轮廓为三心圆曲墙结构;内轮廓拱半径为10.25m、曲墙半径为4.8m;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净宽2m,净高2.5m;衬砌内轮廓为单心圆直边墙结构。

表1.1-2 隧道纵断面线形一览表
1.2 自然特征
1.2.1 地形地貌
拟建隧道穿越大坪子山,山脊走向约186°,隧道走向约184-135°,与山脊呈小角度相交。

与岩层走向呈大角度相交。

进洞口段位于山脊斜坡半山腰地带,
洞口左侧岩溶峡谷地形较陡,地形坡度角一般在35-60°之间,局部为近直立的陡崖。

谷底为崇溪河,勘查期间流量约300L/s,暴雨季节瞬时流量可达4-6m³/s。

隧道进口斜坡坡向358°,斜坡坡角约25-30°,出洞口左侧为崇溪河,河流走向约330°,勘查时冲沟流量约3L/s,崇溪河全年有水,水位变幅较大,洪水季节水位上涨0.5-1米。

出洞口地形坡度陡,斜坡坡向101°左右,坡角30-35°,局部宽缓地段为耕地。

隧址区最高标高点位于K102+300右侧丘顶,标高680m,最低标高点位于隧道左侧崇溪河,标高496m,隧道穿过地带相对高差达184m,隧道最大埋深约106.8m。

隧址区山脊一带植被较发育,部分为基岩裸露,进出洞口缓坡、沟谷地带多为基岩出露。

沿隧道左洞轴线,地面最高高程约644m,最低高程约536m,相对高差约108m,隧道左洞最大埋深约100m;沿隧道右洞轴线,地面最高高程约651m,最低高程约513m,相对高差约138m,隧道右洞最大埋深约107m。

1.2.2 水文气象及地质
1. 水文
场区属长江流域綦江水系松坎河支流。

隧址区地形高差大,地表沟谷较多,但大都为季节性溪流,仅部分沟谷常年有水。

2.气象
隧址区属大陆性亚热带气候,温和潮湿,多云雾和雨,因地处山区,气候变化较大。

根据綦江区赶水气象资料,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7℃,最高日气温40℃,最低日气温-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每年1~2月为霜冻期,降霜一般有20d左右;3~4月局部地区有降冰雹现象。

年最大降水量为1830.90mm(1999年),最小为651.7mm(2011年),年平均降水量940.9mm,月最大降水量373.80mm(1999年7月),月最小降水量1.04mm(2012年7月)。

年最大蒸发量922.4mm(1959年),最小蒸发量806.9mm,一年中以七月份最大,降雨期主要集中于5~9月,占全年降水量70%.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16.03℃(1998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4.67℃,相对湿度80%,年平均风速1.3m/s。

地质灾害的形成与降雨关系密切,地质灾害大多数是在降雨过程中产生的。

总的气候特点是:立体气候明显,气温随海拔抬而降低,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雨热同季,年较差小,日差较大;山地与河谷差异大,冷湿高山和干暖河谷交错排列,变化较为突出。

1.2.3 工程地质
1.2.3.1.地质构造
大坪子隧道多为岩质隧道,穿越地层及岩性为奥陶系下统桐梓组白云岩。

隧道进出口段为奥陶系下统桐梓组白云岩,层间结合较好,岩质较硬,抗风化能力较强,中厚层状结构为主,按土石工程分级标准,属Ⅴ级次坚石。

1.2.3.2地层岩性
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隧址区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冲洪积层(Q4al+pl),奥陶系下统桐梓组(Q1t),岩层为白云岩夹页岩,现将各层岩性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下统桐梓组(Q1t):由白云岩夹页岩组成。

(1)白云岩:灰白色。

主要矿物成分为白云岩。

细晶结构,厚层状构造。

强风化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强风化厚度 1.20-6.30m。

中风化岩石锤击声清脆,岩质较硬,断口新鲜,岩芯较完整。

钻孔揭露的最大铅直厚度为57m(SZK16),未揭穿,为隧址区主要岩性。

(2)页岩:灰黑色。

主要成份为黏土矿物,局部含炭质。

泥质结构,页理构造。

强风化岩质状。

中风化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

本次钻孔未揭露。

2.第四系残坡积层(Q4)
碎石土:由白云岩碎石及粘性土组成,白云岩碎石粒径2-8cm,含量约60%,,粘性土呈可塑状。

稍湿,松散。

钻孔SZK15揭露厚度约1.5m,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口的斜坡上,已揭穿。

拟建大坪子隧道穿过箭头垭背斜。

箭头垭背斜:起点安稳镇羊角,南至桐梓箭头镇,全长约15km。

轴向东南25-35°,疏缓波状。

轴部为寒武系中上统娄
山关组,两翼为奥陶系~志留系地层,受断层影响,两翼不对称,仅北倾没段东翼较西翼陡。

隧道进口位于箭头垭背斜北西翼,岩层产状324°∠10°,主要发育二组裂隙:①155°∠82°,裂面平直,宽1~4mm,间距0.3-2.0m,延伸2-3m;②85°∠84°,裂面平直,上部张开0.5~5mm,间距0.5-1.0m,延伸0.8-1.2m。

隧道出口位于箭头垭背斜南东翼,岩层产状102°∠12°,主要发育两组裂隙:①345°∠78°,裂面平直,宽0.5~2mm,多无充填,间距0.2-1.5m,延伸1-3m;②96°∠82°,裂面较平直,闭合-宽2mm,多无充填,间距0.4-3m,延伸1-4m。

1.2.3.3.水文地质
1、地表水
隧址区河流崇溪河属松坎河二级支流,崇溪河:发源于桐梓县新场小张坝,由多条支沟汇流而成,由小张坝到隧道出口附近流域长约8Km,河流流向为由东向西。

河宽5~15m,水深0.5~1.3m。

勘查期间隧址区流量约5m³/s,该河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雨季(5~10月)河水猛涨,枯季(12~3月)河水流量大减,具有山区河流的特点。

2、隧道涌水量预测
拟建隧道的地下水以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为主。

估算平水期涌水量为141.16m³/d,丰水期涌水量为423.47m³/d。

场地地表水类型属HCO3--SO42---Ca2+.Mg2+型水,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GC20-2011附录K评价,根据地表水试验结果和当地经验,综合判定场地内的环境水、土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环境土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

1.2.3.4.不良地质
隧地址区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1.2.3.5.隧道洞身围岩稳定性评价
大坪子随道穿越箭头垭背斜,地层分布连续,无断层破碎带,山体自然稳定。

隧道与岩层走向呈大角度相交,穿越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下桐梓组白云岩,中风化岩体较完整。

据声波测试成果,岩体完整性系数0.56-0.74。

隧道洞身段最浅埋藏深为20m,最大埋深106m,根据调查结合收集资料,隧址区内无高地应力存在。

(1) III级围岩稳定性
组成III级围岩的地层岩性主要为洞身段桐梓组白云岩,此类围岩属较坚硬,岩体较完整,层间结合较好~一般,拱部及左侧壁无支护时可能产生小~中塌方,侧壁有时失去稳定。

施工可采取光面爆破,一次成洞,全断面开挖,一次支护,应加强洞顶及左侧壁支护措施。

(2) IV级围岩稳定性
组成V级围岩的地层岩性主然为洞身段奥陶系下统桐梓组白云岩,此类围岩属较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属于构造核部,竖向裂隙较发育,层间结合一般或较差,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洞顶坍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

施工时应采用台阶分部开挖,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应及时,短开挖,快支护,局部岩体完整性较差地段采用喷锚支护。

(3) V级围岩稳定性
组成v 级围岩的地层岩性主要为进出洞口段奥陶系桐梓组自云岩。

属较坚硬岩,位于构造核部附近,竖向裂障发育,为岩溶发育区,岩体裂隙极发育,岩层层间结合差,围岩自稳能力差,随道易产生坍塌,施工时应采用导洞或台阶分部开挖,复合式衬砌。

具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段情况见表7-8
表8 隧道右洞围岩稳定性分段评价表
(4)隧道进口边、仰坡稳定性评价
进洞口位于斜坡地带,斜坡倾向323°左右,坡角20°~30°.线路走向143°。

隧道呈微弧线进洞,洞轴线与斜坡走向交角10°左右,与岩层走向交角10°。

斜坡大部分基岩出露,零星分布有残坡积层粉质粘土、碎石土,斜坡现状稳定。

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下统桐梓组白云岩,强风化层厚度1.0-2.0m.属较硬岩。

附近主要发育二组裂限:①155°<82°.裂面平直,宽1~4mm,间距0.5-1.0m.延申0.8-1.2m.
洞口仰坡土质边坡评价:按设计位置进洞,洞口仰坡零星分布有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0.5-1.0m,岩土界面倾角约20°,建议清除仰坡上部零星残坡积层。

洞口左右侧及仰坡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根据设计位置进洞后,隧道进口开挖将形成两侧岩质边坡及洞顶仰坡,岩性为白云岩。

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洞口仰坡为顺向坡,坡面与层面交角小于30°,边坡主要不利外倾结构面为岩层层面,岩层层面倾角较小(10°),边坡开挖后不易沿岩层层面发生滑动破坏,边坡基本稳定。

右侧边坡为切向坡,边坡无不利外倾结构
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

边坡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爆破强度,并加强支护措施,短开挖,快支护,斜坡应设置截排水、导水构筑物。

(5)隧道出口边、仰坡稳定性评价
左洞出洞口位于斜坡中部,斜坡坡向76°左右,坡角25-55°.线路走向125°,隧道呈微弧线出洞,洞轴线与斜坡走向交角50°左右,与岩层走向交角20°。

斜坡多基岩出露,零星分布有残坡积层粉质粘土,斜坡现状稳定。

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下统桐梓组白云岩,强风化层厚度1.40-2.00m.属较坚硬岩,附近主要发育二组裂隙:①345°<78°.裂面平直,宽0.5-2mm多无充填,间距0.2-1.5m.延伸1-3m;②96°<82°.裂面较平直,闭合-宽2mm,多无充镇,间
距0.4-3m,延伸1-4m.
洞口左右侧及仰坡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按设计位置进洞后,隧道出口开挖将形成两侧岩质边坡及洞顶仰坡,岩性为白云岩。

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隧道左洞出洞口仰坡为顺向坡,岩层面为边坡的控制性结构面。

边坡可能沿该结构面滑动。

左侧边坡为切向坡,裂隙2与层面组合交线外倾。

但其倾角较小(1°),边坡不易沿外倾结构面发生滑动破坏,边破基本稳定。

右侧边坡为切向坡,裂隙1与裂隙2组合交线外倾,组合交线倾角较大(73°),按坡率放坡后,边城稳定性受其强度控制,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爆破强度,并加强支护措施。

短开挖,快支护。

斜破应设置截排水、导水构筑物。

右洞出洞口位于斜坡中部,斜坡坡向34°左右,坡角35-55°,线路走向125°,隧道呈微弧线出洞,洞轴线与斜坡走向交角1°左右,与岩层走向交角20°。

斜坡多基岩出露,零星分布有残坡积层粉质粘土,斜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下统桐梓组白云岩,强风化层厚度1.40-2.00,属较坚硬岩。

附近主要发有二组裂隙:①345°<78°裂面较平直,宽0.5-2mm,多无充填,间
距0.2-1.5m.延伸1-4m。

洞口左右侧及仰坡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根据设计位置进洞后,隧道出口开挖将形成两侧岩质边坡及洞顶仰坡,岩性为白云岩。

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隧道右洞出洞口仰坡为顺向坡,岩层面为边坡的控制性结构面,边坡可能沿该结构面滑动。

左侧边坡为切向坡,裂隙2与层面组合交线外倾,但其倾角较小(1°).边坡不易沿外倾结构面发生滑动破坏,边坡基本稳定。

右侧边坡为切向坡,裂隙1与裂隐2组合交线外倾,组合交线倾角较大(73°),按坡率放坡后,边坡稳定性受其强度控制。

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爆破强度,并加强支护措施,短开挖,快支护。

斜坡应设置截排水、导水构筑物。

隧道进、出口
段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见表6。

表6隧道进、出口段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6)隧道突水突泥段预测
隧道穿越奥陶系下统桐梓组白云岩,经钻探揭露显示:该地层内在岩性变化接触带附近溶蚀现象相对较明显,多见溶孔、溶隙等。

钻孔SZK16深度31.5-57.0m 段揭露溶洞,少量粘土充填。

物探剖面及孔内电视成像显示隧道进口段(ZK101+700~ZK101+745),隧道洞身段(ZK101+745~ZK101+780)视电阻率事等值线横向不连续,变化较大,等值线值形态呈“高、低、高”展布为“凹”形,岩体风化强烈,岩体破碎,岩层层间结合较差,推断为岩溶发育区或地下水富集段出现突水突泥的可能性大,隧道施工时应加强超前预测预报地质工作。

1.3 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
2.隧道设计速度:100km/h
3.隧道建筑限界:
(1)隧道主洞建筑限界见图1.3-1和表1.3-2。

表1.3-1
主洞建筑限界
设计速度 项目 净宽(m ) 净高(m ) 行车道(m ) 侧向宽度(m ) 检修道(m ) V=100km/h
主洞
14.75
5.00
3.75×3
0.75/1.00
0.75/1.00
图1.3-1 主洞建筑限界
(2)隧道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见表1.3-2。

表1.3-2 紧急停车带及横通道建筑限界
4.隧道路面横坡:单向横坡2.5%(直线段)
5.隧道内允许最小曲线半径1300m 。

6.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7.隧道防水等级:二级;一般段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8。

1.4 设计支护参数
隧道围岩分级汇总见表1.4-1,1.4-2。

表1.4-4 隧道衬砌支护参数表
项目 净宽(m ) 净高(m ) 行车道(m ) 侧向宽度(m )
检修道(m )
人行横通道
2.0
2.5
/
里程桩号
长度(m ) 衬砌类型 围岩级别 设计开挖方法 ZK101+721-ZK101+737 16 Ⅴ ZMa 明洞 ZK101+737-ZK101+805
68

Z5b
双侧壁导坑法
表1.4-2 右线隧道围岩及衬砌分级表
(1)明洞衬砌参数
表1.4-3 明洞衬砌支护参数
(2)隧道衬砌支护参数表
表1.4-4 隧道衬砌支护参数表
1.5主要工程数量表
表1.5-1 主要工程数量表
1.6工程重、难点分析
大坪子隧道为一般小净距+分离式长隧道,洞门位置ZK102+350附近,危岩带顺陡崖呈发育,K102+400附近,危岩带顺陡崖呈发育,在暴雨、地震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有可能发生整体失稳倾倒,直接危害陡崖底部拟建隧道出口,需对危岩进行清除处理。

调查区箭头垭背斜地表出露有约25km2可溶性岩,主要为碳酸盐岩类,占出露碳酸盐岩地层主要有奥陶系下统桐梓组(Ot)。

调查区经历了长期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地表、地下岩溶形态。

岩溶形态有溶沟溶槽、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洞、暗河等。

1.7施工总平面布置
1.7.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按照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发布的《重庆市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的要求进行布置。

(2)以节约用地、减少用地的原则布设,尽量在主线挖方路基及靠近红线征用土地范围内布置各种临时设施;有条件的地段,可以租用当地居民房屋作为办公或生活区;蓄水池、炸材库在通行不受很大影响满足相关规定情况下,尽量利用荒地,少占耕地;
(3)施工道路尽量利用永久道路,或改造乡村公路。

(4)工区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别设置,生活区可以租借当地居民住房。

1.7.2主要临时设施建设
1.7.
2.1工区驻地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渝黔高速公路扩能第四工区驻地位于重庆市綦
江区安稳镇崇河村,距离线路直线距离约200 m、距离1号主便道约3300 m、距离尧龙山隧道600 m、距离小张坝大桥3000m,距离大坪子隧道3600m,距离荷包溪特大桥4500m,距离河坎特大桥5600m。

整个场地与G210国道相连,距离约100m,交通便利。

根据《重庆市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选址靠近施工现场,同时不受施工干扰,尽量靠近既有公路,便利交通,缩短引入线,确保通信畅通,满足办公自动化要求,驻地选择租赁重庆市綦江区安稳镇崇河村原羊角乡老政府大楼作为项目部办公驻地,驻地面积约5亩,为四层层楼房,其大致位臵位于桩号K103+200左侧,交通便利,环境优越,施工影响较小,与管理处、监理、各工区及劳务队联系较为方便。

驻地生活用水接崇河村驻地后方500m处溶洞山泉水。

(主管道采用直径10cmPPE管),经现场踏勘水源完全可以满足驻地60人以上生活用水,水质检测送重庆出入境检测检疫局检测合格。

驻地用电接原有电线,更换电表后可直接接入无需设置变压器。

经与綦江供电所联系,崇河村村动力电可同时为25台空调供电,工区驻地空调最多同时使用16台,可满足驻地用电需求。

1.7.
2.2施工便道
便道起点从重庆市綦江区安稳镇崇河村G210国道G1994+980处进入,终点至贵州省遵义市刘家山村大坪子隧道进口。

该便道沿线经过河坎特大桥、荷包溪特大桥、钢筋加工场、大坪子隧道弃碴场、至大坪子隧道进口,便道全长3816米。

该便道拟建位于红线外侧。

1.7.
2.3生活区布置
根据总体规划,为保证施工、管理人员及工人的生活生产所需,隧道进口施工队驻地设施布置在大坪子隧道进口右线右侧,距离洞口约200m,占地面积为1500㎡;生产设施场地主要布置在隧道进口右线右侧,距离洞口约100m,占地面积为2500㎡。

(1)工区进出口驻地均采用彩钢活动板房,颜色白墙蓝顶。

活动板房应满
足安全、防火、舒适、环保、通风等方面的要求。

活动板房选用的材料为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阻燃材料,办公用房为2层板房,食堂、厕所、住宿等为1层。

(3)隧道施工场地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保持排水通畅。

工区生活区设立化粪池、污水沉淀池,把施工和生活产生的污水排入污水沉淀池,经沉淀后达标后方能排放。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做到”三同时”。

(4)在隧道洞口两侧建排水沟与隧道中央水沟相接,尺寸按设计要求布置。

(5)办公生活及生产设施场地采用厚度为15~20cm、强度为C20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

(6)在合理位置设置五牌一图,隧道顶设置隧道名称和宣传标语。

1.7.
2.4钢筋场布置
隧道洞口附近建设钢筋加工场,和喷砼站相邻,统一规划管理。

钢筋棚起拱线高度为7.5m,拱顶高8.5m,并且满足受力、防风、防雨雪等要求。

场地设置按中间高四周低布置,向四周排水,保持场内不积水,沿场地四周设置30cm×30cm排水沟,将水引出场内,汇入拌合站排水沟共同进行过滤排出。

加工棚内划分为原材料堆放区、加工区(钢筋网片加工区、格栅拱架加工区、型钢拱架加工区)、成品、半成品堆放区、废料区等功能区。

加工区内设置定位架满足加工精度要求。

原材料堆放及成品、半成品堆放整齐。

(1)原材料存放区
原材料储存区地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硬化,工钢、角钢原材存放区尺寸为8m ×20m,钢筋(圆盘)原材存放区尺寸为8m×20m,地面均采用20cm厚C0混凝土硬化,因原材区长期受重载,考虑铺设Φ10mm单层10cm×10cm钢筋网,储存台采用C25钢筋混凝土墙,高30cm,宽25cm,工钢、角钢、钢筋储存台间距为2m,储存台每间隔3m预埋1.5m高竖向18#工字钢,对各种材料进行分区摆放。

钢筋(圆盘)储存台间距为1m,储存台外侧预埋1.5m高竖向18#工字钢。

(2)钢筋加工区
钢筋加工场设置2个钢拱架加工处和1个网片加工处,总尺寸20m×6m×2。

加工区内配置钢拱架、格构柱及钢筋加工相关设备,包括调直机、切断机、冷弯机、电焊机等。

(3)半成品堆放区
网片、钢筋或型钢未加工完成的,全部存放于半成品区内。

钢筋场内设置1个钢拱架半成品存放区(8m×5m),1个网片半成品存放区(8m×2.5m),1个二衬钢筋存放区域(8m×2.5m)。

区间用1.2m高护栏进行隔挡。

半成品储存台采用C25钢筋混凝土墙,间距为1m。

(4)成品区
拱架、网片、二衬钢筋、初支连接筋等加工成型后,存放于成品区(8m×10m×2),成品区置于离出口最近位置,便于施工倒运。

成品区储存台采用C25钢筋混凝土墙,间距为1m。

(5)废料区
在原材存放区的两侧各设置一个废料区,废料区用砖砌矮墙与原材存放区隔离。

(6)材料标示标牌
场地设置进场材料标示牌,严格按照现场材料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包括材料名称、产地、规格、检验状态等,并根据不同的检验状态和结果采用统一的材料标识牌进行标识。

钢筋加工制作区设置标示标牌,在制作区悬挂钢筋的设计大样图,标明尺寸、部位,确保下料及加工准确。

在相关机械处悬挂机械操作安全规定公示牌(即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标示牌。

焊接、切割、使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场所设置禁止、警告标志。

1.7.
2.5拌合站布置
1、在隧道洞口附近建设专门用于喷射混凝土的小型拌合站。

隧道进口设置于主线K101+500右侧,便于隧道工程施工和现场管理。

设计生产能力大于5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