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文言文二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文言文二则
《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如:善、志、阴、卒、辄等等;反复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朗读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能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梳通文意;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通过学习感受到伯牙与子期间的真挚情谊,明白“知音”的真正涵义,树立正确友情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今天我们学习《伯牙善鼓琴》,让我们一同去见证伯牙和子期之间那种令人敬仰的情谊吧!
二、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列子,名列御寇,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

是战国时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是中国道家和哲学史上的著名人物。

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

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都选自此书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2、了解人物: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

是一名樵夫。

三、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卒( cù)逢暴雨乃援( yuán )琴舍(shě)琴辄(zhé)穷其趣
2、划分节奏: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重点字词
鼓:弹奏卒:通“猝”,突然洋洋:盛大的养子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援:拿,拿过来穷:穷尽舍:停止逃:隐藏
4、一词多义
志:(1)志在高山:用音乐表现的意境
(2)志想象犹吾心也:叙述,讲述。

之:(1)钟子期必得之:代词,它,指所念
(2)更造崩山之音:的
(3)乃援琴而鼓之:助词,凑足音节
(4)子之听夫志: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善:(1)伯牙善鼓琴:擅长
(2)钟子期善听:善于
(3)善哉:好
5、疏通文意
四、合作探究
1、文中哪个句子能概括故事的主要意思?
明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文中怎么叙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
明确:文中多次用比喻来写伯牙“善”弹琴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用比喻来写钟子期“善”听音乐的感受。

比如,“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等,都很生动形象,从而突出了弹琴者与听者之间达到的“之音”境界。

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3、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明确:(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5、简要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伯牙高超的琴技的?
明确:作者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表现伯牙的高超琴技。

有直接描写古琴的效果,又有通过钟子期听琴的感受来表现突出琴技的高超。

五、拓展延伸
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一>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
<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明确: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六、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伯牙寄情怀于琴音,而钟子期能领悟琴音传达出的情感意趣,表现了两人高超的音乐造诣,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七、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八、板书设计
《伯牙善鼓琴》
——《列子》
寓意
俞伯牙Array
钟子期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2课《书戴嵩画牛》。

(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师板书:书写、记录。

)“戴嵩”是谁?(学生介绍。

)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2.简介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师: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牛》的。

猜一猜,他会说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

)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
课件出示:蜀轴囊曝搐婢拊掌
指名读,全班齐读。

3.师范读全文。

4.指导课文朗读。

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师出示课件展示: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学生试读,集体评议。

5.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6. 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7.师生合作读。

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课文的叙述部分,同学读牧童所说的话,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三.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小组内合作对照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

(3)小组内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2.小组内交流字词句的含义。

3.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

预设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中“好”的意思。

师:“好”这里读hào,是喜爱的意思。

预设2:“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中的“尤所爱”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尤所爱”是“尤其珍爱”的意思。

通过这个词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预设3:“一日曝书画”中的“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曝”在文中的意思是晒太阳。

4.师:现在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注释,小组内合作,试着翻译全文。

小组成员汇报,师适时出示: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

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四、练讲故事,言语实践。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

指名说,教师随时补充。

2.小组内练讲故事。

3.班内展示。

请两名同学上台讲,提出要求,尽量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加上动作和表情。

五、精读课文,感受人物
1.默读课文,思考: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指名发言。

师出示课件呈现戴嵩《牛》图,并适时呈现:
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2.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发言。

师适时出示:
表现:处士笑而然之。

可见处士是一个敢于应战、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3.带着感情朗读,读出牧童的语气。

全班齐读: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六、再读课文,领悟主题。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2.生回答,师适时呈现: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3.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课文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4.师:课文学到这里,谁能试着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
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八、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拊掌大笑尤所爱
牧童————斗牛图————处士
谬也(掉尾而斗)然之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