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练习新人教版(2)(含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名校讲坛
1.知识链接
路透社
由英国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于1850年创办,是世界上最早创办的通讯社之一,也是目前英国最大的通讯社和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
路透社提供新闻报道给报刊、电视台等各式媒体,向来以迅速、准确享誉国际。
2.写作背景
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颁奖仪式在每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诺贝尔逝世时间)举行。
本文就是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情况的报道。
3.主题解说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交代了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及获奖者所做的贡献,颁发机构、时间、地点及背景,表达了对诺贝尔及获奖者崇高的敬意。
4.考点链接
拟写新闻标题
【解题技巧】
(1)提取要素:新闻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物)、何事、何故”包括了新闻的基本内容。
当然,有些新闻本身要素不完整,压缩时不必逐一落实;有些要素压缩时应根据留主去次的原则,进行恰当的取舍。
(2)摘引导语:新闻的导语一般概括了其基本内容。
有些导语过于概括,应根据新闻主体的内容,对其加以充实,使之更加准确具体;有的导语过长,则需要删减,使之更加精练概括。
(3)综合概括:首先,通读新闻,理清思路,找准要点。
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点。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8,“综合性学习”T12。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nuò)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ān(颁)发了诺贝尔奖。
根据诺贝尔的yí(遗)嘱.(zhǔ),“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2.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发明发现)了X射线。
(2)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建立建设)了红十字会。
3.文学常识填空。
诺贝尔,瑞典(国籍)化学家、工程师。
他将自己的遗产作为基金创立了诺贝尔奖。
该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后增设经济学奖项。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基础提升】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挪威定率治疗B.利息授奖仲栽
C.联盟建树巨额 D.拔款逝世渗透
(解析:A.“率”应写作“律”;B.“栽”应写作“裁”;D.“拔”应写作“拨”。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央视《经典咏流传》一经播出,就引起了极大反响。
D.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解析:A.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应在“养成”前面加上“能否”;B.“加快”与“质量”搭配不当,删去“和质量”;D.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A.你交友的标准是什么?是注重外表的美丽,还是注重内心的善良?
B.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C.“今天,”LIGO项目执行主管David Reitze说:“我们开启了引力波天文学的崭新时代。
”
D.如果少年不学习,青年无梦想,中年图安逸,那人生只有一片沉寂,生活也只有一潭死水。
(解析:C.说话人在中间,冒号应改为逗号。
)
7.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B)
①正如电磁波望远镜可以充当人类的眼睛一样,引力波探测器可以充当人类的耳朵。
②在人们的眼光中,物理学研究总是深奥莫测,艰涩难懂,引力波也是如此。
③与人们千百年来所见所闻和所理解的物质世界迥然不同。
④有了它们,意味着人类有了第六感觉。
⑤而且,引力波的晦涩和神秘莫测还在于,它可能真的会开启人类未知的世界。
⑥因此,发现引力波意味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A.①②③⑤⑥④ B.②⑤③⑥①④
C.③④②⑤⑥① D.②①④⑤③⑥
02 拓展阅读
中国甘肃网4月22日讯据《兰州晨报》报道,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1954年7月出生于我省通渭县,197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曾任中科院寒旱所所长,现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的姚檀栋,当地时间4月19日在瑞典王宫获颁有“地理学诺贝尔奖”美誉的2017年度维加奖。
这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
在颁奖仪式上,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主席斯滕·哈格贝里宣读了姚檀栋的获奖成就。
随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姚檀栋颁发了维加奖奖章,并向姚檀栋院士表示祝贺。
姚檀栋院士是国际上公认的冰冻圈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
过去20年中,姚檀栋领导的科研项目与美国、法国、德国、瑞士、荷兰、冰岛、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日本等几十个国家的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由他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不但凝聚了国际上从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的科技精英,也获得了重要科学发现。
姚檀栋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冰芯记录、冰川变化实地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不同方法的综合集成研究发现,现在是过去2 000年来最温暖的时段,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和印度季风与西风交互作用是造成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及其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成立于1877年。
维加奖设立于1881年,是著名地理学家和北冰洋航道开拓者阿道夫·艾瑞克·诺登舍尔德设立的。
维加奖每3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杰出的地学科学家进行海选之后评选出一名获奖者,由瑞典国王颁奖,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以表彰对全球地理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8.本文是一则消息,请为之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示例】甘肃籍科学家姚檀栋获“地理学诺奖”——维加奖。
9.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是目前唯一
..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也是首位
..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
“唯一”是“只有一个”的意思,“首位”是“第一位”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强调姚檀栋获“地理学诺奖”——维加奖具有里程碑意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姚檀栋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重要科学发现”具体指什么?
由他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不但凝聚了国际上从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的科技精英,也获得了
重要科学发现
......。
现在是过去2 000年来最温暖的时段,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和印度季风与西风交互作用是造成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及其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11.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最后一段交代了消息的背景,即“地理学诺贝尔奖”——维加奖的设立情况,为这则消息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容,使其更具有可读性。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03 综合性学习
你校正在开展以“走近科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2.请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
(不超过25字)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次“独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1月8日上午,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获奖者均系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也是自2000年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该奖项首次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独揽”(注:2010年度获奖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师昌绪及2012年度获奖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皆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创新团队”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3.你和同学约好周末要去科技馆,妈妈却让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你怎样劝说妈妈让你去科技馆呢?
【示例】妈妈,我的作业都做完了,而且去科技馆能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增长我的见识,让我更了解科学,从而对科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您就让我去吧!
14.学校通知全校八年级师生参加明天下午“魅力科学影展”活动,但你的同桌周林因为腿受伤要去医院复诊不能参加活动,请你代周林向班主任王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请假条
王老师:
您好!我因腿受伤,明天下午要去医院复诊,不能参加下午的“魅力科学影展”活动,特向您请假半天,恳请批准。
周林
××年×月×日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惩(chéng)山北之塞(sè) 遂率子孙荷(hé)担者三夫
B.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始龀(chèn),跳往助之
C.高万仞(rèn) 曾(chéng)不能损魁父之丘
D.河曲智叟(sòu) 一厝(cuò)朔东
2.阅读名著中的故事,选出填入横线上正确的一项( )
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
红军团长________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萝,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萝顺利下官帽山。
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A.萧克 B.徐海东 C.许光达 D.王震
3.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3)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4)髙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A.比喻引用排比夸张
B.拟人夸张比喻比喻
C.比喻比喻比喻夸张
D.拟人引用排比夸张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恬.淡(tián) 乍.然(zhà) 寥廓.(guò)
B.跌宕.(dàng) 山峦.(luán) 间隙.(xiē)
C.嗜.好(sì) 笼.罩(lǒng) 羞涩.(sè)
D.隽.永(juàn) 忸怩.(ní) 执拗.(niù)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这张脸蒙昧
..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蒙昧:没有文化,不懂事理。
B.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
..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炽热:温度高;极热。
C.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
..着愚钝和压抑。
滞留:停留不动。
D.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
..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模胡:洗得不干净,脏。
二、名句默写
6.(9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3),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5)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6)恶劣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为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导致最终衰亡,所以孟子说“”。
三、字词书写
7.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接着,它___(表演演绎)一种奇怪的体操。
在空中___(跳跃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___(伸直伸展),竭力张开。
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___(钩抓)住它的空皮。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虞美人梳楼
[宋]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
春在溟濛①处。
楼儿忒②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栏杆。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注释)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
②忒(tuī):太。
1)这首词选取了绵绵的细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文言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负势竞上()
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猛浪若奔()
2).下列与“猿则百叫无绝”的“绝”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佛印绝类弥勒
C.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三峡》一文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文中哪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
(3)鸢飞戾.天者。
(4)窥谷忘反.。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作者着力描写富春江两岸的奇山异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怀?(3分)
4).比较《三峡》与《与朱元思》两篇短文的异同。
(4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秋天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泥泞
迟子建
①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源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
②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③然而,春风来了。
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
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农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已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混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④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⑤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
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
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
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⑥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
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
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
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
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⑦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
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1)文章重在写泥泞,但第①②段却从北方漫长冬季里的雪着笔,为什么?
2)阅读文章第②③两段,说说雪的“美丽”和“丑陋”的含义是什么?
3)对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4)文章第⑥段说作者在融雪的季节,走在农贸市场久违的泥泞路上,为什么会陷入另一种怀想?
5)有人说,春日雪后的泥泞脏乱不堪,我讨厌它;有人说,春日雪后的泥泞浑然天成,我喜欢它。
你赞成哪一个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旧时的离别
张悦然
从北京南站到济南西站,每半个小时就会有一列火车出发,全程只需要1小时37分钟,但我已经一年没有回过家了。
每次都是妈妈来看我,也不要我去车站接,下了火车换地铁,半个小时以后就站在我家门口了。
她总是很高兴地说,好近。
是啊,好近,我点点头。
是不是太近的缘故,近到破坏了回家这件事应有的形式感?火车一再提速,我却离家越来越远。
我关于火车的最初记忆,与济南那座老火车站有关。
那座德国人留下的日耳曼风格建筑,若不是再看到照片,我已经想不起它是什么样子。
只记得有一个绿色圆顶、四面都有钟表的塔楼。
小时候在去往火车站的路上,远远地看到它,就开始兴奋了。
它耸立在灰蒙蒙的楼群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异国情调。
而那种异国情调,好像与正要前往的那个地方有关,头脑中衍生出各种想象。
拎着箱子走进圆拱形大门,有一种出远门的郑重感。
它的繁复、典雅、美轮美奂,令旅行充满仪式感。
那时候去北京,要坐一整夜的火车。
清晨我被妈妈摇醒,拉起胳膊塞进外套的袖管里,跌跌撞撞地跟在大人身后下了车,抬头就望见“北京”两个大字。
我嗅着陌生的空气,思忖着各种奇怪的问题:这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去哪里买菜,看什么报纸,有没有像趵突泉那样一个元宵节可以看花灯的地方?说到底,就是无法想象在别处,故乡以外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吧。
身后忽然传来长鸣的汽笛声,撼动心肝。
火车缓缓地朝远处驶去,送行的人木然地挥着手,站在大风里,好萧索。
月台上总是刮着好大的风,无论什么时节,非要吹得人头发蓬乱、衣角翻飞不可。
那种狂烈带有某种戏剧性。
大风好像是一件道具,为了在离别和重逢时,给旅人添上一点儿风尘仆仆的气息。
长大以后,不知道为什么,月台上的风不再像从前那么大了。
那些风都去了哪里呢?真是个谜。
没了风,旅人也没了风尘仆仆的气息,剩下的只是倦怠。
月台越建越大,却越发让人感到局促,再也没有从前那种空旷的感觉了。
要是看到哪个送行的人在火车还未驶远之前掉头走掉,我就会莫名地恼火,觉得他对这场离别不够郑重。
的确不需要多么郑重。
就算有些离愁别绪,也完全不必一个人傻傻地站在原地悲伤,而是可以一边朝车站里面走,一边给刚离开的人发微信,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
旧时的离别具有一种美感,想来是与悲伤的质感有关。
离开之后,两个人各自待在自己的悲伤里,那是一种隔绝的悲伤,它完全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关在身体里冲来荡去,无法让对方知道。
总之,火车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是一种沉重的、让人感到难过的事物。
这个词的属性已经改变了,变得平淡而日常。
这样想一想,在“火车”这个词失去了它所负载的情感重量的时候,那座老火车站适时地死去,变成记忆中的文物,或许也是一种合理的命数。
(本文摘自《读者》2017年第1期)
1)文章写了作者小时候关于“火车记忆”的三个片段,请概括。
片段一:小时候去济南老火车站的兴奋与神秘感。
片段二:__________。
片段三:__________。
2)联系语境,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列句子。
(1)我嗅.着陌生的空气,思忖
..着各种奇怪的问题……
(2)它完全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关在身体里冲来荡去
....,无法让对方知道。
3)文章中“现在的离别”和“旧时的离别”有什么不同?
4)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认为“火车”一词失去了怎样的情感重量?
5)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出了作者对于“火车”一词情感属性变化的感悟。
读到此处,你也许会有类似的联想,联系现实生活,举一例谈谈。
七、语言表达
13.根据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人活于世上总要有些信仰,为了心中的道义,有人像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人像____________,有人像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14.金钱能买来药品,却买不来健康;金钱能请朋友吃饭,但买不来友情。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不是金钱能够解决的,有很多东西胜过金钱。
请以“________抵万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4)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D
5.D
二、名句默写
6.(1)随风直到夜郎西
(2)感时花溅泪
(3)山回路转不见君
(4)甲光向日金鳞开
(5)赢得生前身后名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析:(1)随风直到夜郎西
(2)感时花溅泪
(3)山回路转不见君
(4)甲光向日金鳞开
(5)赢得生前身后名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字词书写
7.表演腾跃伸直钩
四、诗歌鉴赏
8.1)柔美的杨柳红艳的海棠
2)示例一:“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婀娜柔美。
春雨易伤旅人怀,而杨柳更能引发别离之愁。
示例二:“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是说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寻找归乡之舟。
这几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与痴迷。
示例三:“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与词人远离家乡、乡愁情切,连天帝都生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苦;而借“花”消愁,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愁更愁”。
示例四:“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寒森森的晚风。
以环境的清冷映衬思乡之忧伤五、文言文阅读
9.1).
负:凭借
戾:至
经纶:筹划
奔:飞奔的马
2).C
3).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0.1).(1)飞奔的马(2)凭借(3)至或.到(4)通返,返回
2).(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2)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忘了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