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瑶族自治县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6燕子专列同步教案鲁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子专列
一、教学目的: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 2 )周第(6)节总(13 )
一、复习交流
1、背诵第一课《燕子》
师: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给大自然开来了勃勃生机。

可是有一年春天,在瑞士小燕子差点就濒临死亡,是谁救了它们?(人类)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瑞士的资料
多媒体出示:瑞士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和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

面积4
13万平方公里。

人口704万(1995年),日耳曼人占84%,其他的是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

城市绿化率约61%.首都在伯尔尼。

瑞士由山地和高原组成,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

瑞士境内湖泊很多,莱茵河、罗讷河等发源于此。

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比较寒冷。

水力丰富,有少量煤、铁、石油和铀矿。

瑞士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

工业、金融业、旅游业发达,为经济三大支柱。

钟表业历史悠久,产量居世界前列,誉称:钟表王国。

1950年9月与我国建交。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2、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

4、通过熟字带生字识字:区——欧、户——启、步——涉、相——厢。

5、归类结合
(1) 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然后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

“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2)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

“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1、抽读、齐读、默读思考: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题目的意思?(运送燕子的专用列车)
2、分组读文
(1)说说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先写人们向乘坐在专列里的燕子送行,然后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再单独介绍小姑娘贝蒂救助冻僵的燕子,最后再回到开头的送行一幕.
(2) 相机渗透:倒叙的方法,首尾呼应。

四、课堂作业
(1) 写生字.
(2)抄生词.
六、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下节课交流解决。

《燕子专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 2 )周第( 7)节总(14 )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六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加环保意识、爱鸟的意识。

学习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加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学习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对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理念:《燕子专列》通过优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表现了“爱护周围环境”的主题。

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入情入境地体验课文,设身处地地自主阅读,交流感受.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教学准备: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致谢政府
6 燕子专列燕子人类居民们
救护小贝蒂
【教学反思】
注重了每个环节导入语的设计,希望学生在充满感情的导语的引领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又可以有舒服自然的感觉。

而大部分学生也非常的配合,一堂课下来基本理解的透彻了,在朗读方面都能体会到他们真的是进入了课文
17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态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平日教学中,我最怕的就是古诗的教学,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像我这样的感觉,因为学生对古诗不甚感兴趣,每当上古诗时,不是一问一答,就是老师一言堂。

但是当《望天门山》这首诗讲完后,却没有这种感觉,心反而里备感轻松。

因为这节课我不光是在规定课时内讲完,而且在课堂上没有我反复冗长的讲解,多数是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认真回顾一下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感觉这首诗教下来很顺利。

学习这首诗,先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后,说说感受,再说说自己学会了哪句诗?怎样学会的?在学生理解诗句大意后,我对难点再适当点拨,进行品字品词,强化抓重点字的理解,从字、词的学习中感悟古诗的意境,感觉学生学习效果不错。

但在作者观看的位置这个问题,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不过在我的画图的帮助下,学生能明白这个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了晴天和雨天西湖优美的湖光山色,诗人以浓烈的情感赞叹了西湖的天然之美,表达了自己对西湖,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课堂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美丽的西湖视频,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

首先我从诗题入手,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来进一步理解题意,使学生在情感轮廓上有个大致的方向。

随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后,学生交流读懂诗的内容。

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主要抓住“潋滟”“空蒙”“好"这几个重点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晴天时阳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丽、波光粼粼;而雨中西湖隐隐约约,朦胧、神秘。

想象画面,用语言描绘,感受这首古诗蕴含的美妙的意境。

这不仅为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很好地把诗歌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

这次诗词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引导,学生想象没有放开,对后两句的理解有点困难,有的环节时间过于仓促,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
望洞庭教学反思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一首山水诗,在诗中,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图。

诗歌短小,却感情深刻。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反复引导学生朗读,在让学生听完老师的泛读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诗歌,读的过程中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接着指名几位学生朗读,然后再齐声朗读.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我没有单一地要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是将画面和朗读结合在一起,边看图边说说画面的景色,相信学生在感受景色之后再通过朗读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在观察中我引导学生按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的顺序说说图意。

在观察和说话中相机提问: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镜"呢?然后,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把一望无际的洞庭湖想象成“白银盘”,把君山想象成“青螺”
,来进一步体会,这样,诗中美好的意境就会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交流过程中适时出示了一些描写月亮和湖水湖面的词语,同学们受到了启发,也说出了一些平时积累的:皓月当空、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等。

当整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后,其实诗所描绘的意境也出来了。

我就适时过度:有位诗人站在这仙境般的洞庭湖边,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人看着这美景喜爱极了所以写下这首诗.再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了诗中的“思”字感受诗人思念友人的思想感
情。

《听听,秋的声音》基础练习
一、我会拼找词语
dīng níng zhèn dòng lüèguò zhàn kāi
振动叮咛绽开掠过
二、我会连
丰收的谷粒
绽开的歌吟
暖暖的话音
辽阔的叮咛
道别的广场
三、我会填
一( )叶子一( )小花
一( )谷粒一( )秋风
一()蟋蟀一()大雁
一()汗水一()大树
四、积累比赛
下面这些都是描写秋天的词语,读一读,记下来。

秋高气爽秋风习习天高云淡秋水长天
秋实累累秋雨绵绵秋风送爽秋菊傲霜
你们还积累了其他描写秋天的词句吗?小组内的朋友比比.
五、课文再现
1、课文中写了几种声音?分别都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2、读了这篇诗歌,你有什么感受,向大家说说吧!
六、我会读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七、能力挑战
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

如:刷刷、哗哗、呱呱……
你还想到了什么?和小伙伴说说。

你会填吗?和小伙伴共同研究,写好一组就在后面画颗星星!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________”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秋的声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听听,秋的声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听听,秋的声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八、找找读读
我要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记在下面,然后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我准备和比一比,举行赞美秋天的诗歌朗诵会。

我还要请做评委。

评委的意见:
九、聪明屋
你注意了吗?秋的声音那么丰富!你还会写哪些事物的声音?像:风声、雨声、雷声……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参”。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
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连接成自然段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挂图、课文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师挂出中国地图)你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吗?(学生指出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教师简介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在海南岛东南330公里。

主要岛屿有永兴岛、珊瑚岛、中建岛等,以永兴岛为最大。

多为椭圆形珊瑚岛、礁.热带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海参、海龟等。

每到渔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

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读读课文,你一定会爱上西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书的时候要读准字音,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2.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词.
(2)重点指导难读的生字词.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西沙群岛在哪里,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第2自然段:讲西沙群岛的海面景色.
第3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珊瑚、海参、龙虾.
第4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

第5自然段: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
第6自然段:讲祖国的英雄儿女守卫着西沙群岛,要把它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教师板书要点。


2。

课文的六个自然段,是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学生结合板书回答.)课文的六个自然段,从三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第一方面(第1自然段):讲西沙群岛的位置。

第二方面(第2~5自然段):按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第三方面(第7自然段):讲英雄儿女守卫着祖国南大门.
四、作业布置
1。

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课文共几个自然段,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
(课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三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
二、指名学生按三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

默读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能根据两句话的内容各提一个问题吗?
提示: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讲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讲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齐读第1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2~5自然段。

2.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
(1)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
(2)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五光十色”、“瑰丽”的意思。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颜色繁多。

瑰丽:非常美丽.
(3)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2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面的景色,共有三句话.第一、二两句讲海水有各种色彩:深蓝、淡青、绿的、杏黄,相互交错.第三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海底地形高低不平。

这三句话,前两句讲结果,后一句讲原因是因果关系.
3.学习第3、4自然段。

(1)思考:西沙群岛一带的海里有些什么?海岛上又有些什么?
(2)第3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

三句话分别介绍了珊瑚、海参、大龙虾。

-—从课文中各找一个词、准确地描绘它们的样子。

(在书上画下来。


珊瑚——各种各样。

海参——蠕动.
大龙虾-—威武。

(3)第4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讲了几层意思?
第4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共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先讲鱼多(成群结队),然后讲鱼的品种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最后讲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先层意思是总述,分述,总结的关系。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点部分的意思。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
....,一.
半是鱼
...。

这是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

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讲鱼多,显得很恰当,也很形象.
4。

第6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几句话是怎么连起来的?
第6自然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

共四句话,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

几句话的思路是从总述到分述,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具体思路是:鸟的天下——→树多(这是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鸟多(树多必然鸟多)-—→鸟蛋多(鸟多必然鸟蛋也多)——→鸟粪多。

——“鸟的天下”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下"是用夸张的手法,说鸟特别多,整个西沙群岛被鸟占据着。

—-查字典讲讲“栖息”的意思。

栖息:本课指鸟类停留、休息。

五、学习课文第三段
1.分别朗读第1和第6自然段,体会第6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

2。

指读后提问:将来的西沙群岛会怎样?
更加……更加……
六、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七、拓展练习
1.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话把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或丰富物产介绍给别人。

2。

海底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请观察课本小练笔中的图片,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

板书设计: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地形高低不一风景优美海底珊瑚、海参、龙虾物产丰富鱼成群结队
海岛鸟鸟的天下
9 古诗三首
1.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重点
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生字。

2.指名背诵古诗。

二、细读古诗,理解感悟
(一)品读《元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简介诗人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安石,他是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革命家。

《元日》这首诗正是他拜相行新政时写的.他想借这首诗表达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在他的心目中,新政似春风旭日,势必能除旧布新,让国家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

3.学生自学第一、二句,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4.汇报前两句诗的自学情况,并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5.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句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此刻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
7.指名朗读。

(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名学生背诵。

(3)小组比赛背,看看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二)细读古诗《清明》,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二句.
(1)指名读.
(2)出示词语“雨纷纷”“欲断魂”,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
(3)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学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要问的?生质疑。

(预设生: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5)师生交流。

(6)指名朗读.(小组读、齐读)
2.学习第三、四句.
(1)指名读、齐读。

(2)学生带着下面两个问题自学后两句。

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
(3)汇报自学情况,集体交流。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 )朝的( )所写的( )。

全诗通过描写( )的景色和情景,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

(三)品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他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

2.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哪个字最能体现出王维孤独、苦闷的心情?在书中圈出。

(1)学生汇报,板书:独,“独”可以组成什么词?(单独、独自……)没错,诗中的这个“独”字就是“独自”的意思。

(2)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它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透过它你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画面中他那孤独的身影。

出示句式,生想象说话:
远在异乡,当王维__________时,却只能________。

根据学生补充的内容体会情感,启发朗读这一诗句。

(3)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时,他的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
角色互换:王维啊王维,当他人都与亲人团聚时,你这个异乡的异客只能独自一人。

带着你这份感受读.
王维啊王维,当别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时,你这个异乡的异客只能独自一人。

带着你这份感情读。

王维,此时的你在想着谁?念着谁?读出你的思念之情.
(4)师小结:不管你是如何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不管你怎样孤独,你仍然是异客,带着此时的感受,齐读第一句.
3.即使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即使满腹才华被他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

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诗人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中了?(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1)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其中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板书:倍)
(2)换词体会情感。

出示:“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读一读,你发现三句诗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学生交流,体会“倍"的妙处)
②师小结:在这里“倍”是“加倍”的意思。

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③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个别读、师评价,齐读)
4.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王维会想到谁?(家乡的亲人。

)
5.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真令人心碎呀!尽管心中倍思亲,可他却只能面向东方,含泪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想一想,仅仅是王维在思念家乡的亲人吗?(学生交流)
(2)师小结:是呀!家乡的亲人团聚在一起,他们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呢?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向西方,大家喊出(屏幕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6.同桌互背古诗。

三、总结回顾,发现三首古诗的共同之处
1.通过三首古诗的排列顺序,你发现了什么?
2.从三首古诗中诗人所描写的景物及表达的感情中,你发现了什么?
3.围绕上面两个问题,学生交流讨论。

古诗三首
爆竹春风屠苏新桃旧符
雨纷纷欲断魂酒家杏花村
异乡异客倍思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