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 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 卷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伸展/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

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 。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篇....,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
, ,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 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弛....
,犹如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独出心裁)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又别有一番风味.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飘到金黄的树冠下,飘到寂静的草坪上,它提醒我们,此刻正置身于马祖卡曲的故乡。

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荫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
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

作为悠悠往事“见证者”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情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

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选自《肖邦故园》)
1。

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排筏 浮想联篇
B 。

婆娑(p ó su ō) 玲珑剔透
C 。

簌(sh ù) 有条不紊
D .幽香 心荡神弛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舒展 独具一格 思绪
B.伸展 独出心裁 情绪
C.舒展 独出心裁 情绪
D.伸展独具一格思绪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宛如歌中的叠句
B.宛如歌中的叠句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
C.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宛如歌中的小调
D.宛如歌中的小调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现在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重A.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
....
逢了。

,因为问题不B.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
....在于数量.
C.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

国王也概莫能外
....
D.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能写不能闻,要你设身处地
去闻才能明了,才能记起
....
它的情感和意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俄罗斯政府高级官员透露,恐怖组织越来越多地使用人肉盾牌,特别是儿童,以防止联军不对奥良尔等重要区域实行空中打击.
B.第六届“新概念大赛”颁奖典礼,是设在颇具文艺范的市图书馆举行的,现场揭晓了“最佳创意”
“最具潜力”等获奖名单。

C.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到了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
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D。

互联网应建设成“互联网",一方面要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变动最激烈的时期.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士
人和私学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士人和“士"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周代,士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其地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和其他的贵族一样,接受《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教育。

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他们极易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少数人幸运地上升到卿大夫的阶层,但大多数人则降入庶民的行列。

士地位下降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四民”这一说法的出现,士民、商民、农民、工民的划分至少在战国时期就非常普遍了.
士开始大量沦为士人,是在孔子前后。

与此前的士相比,他们地位下降了,从贵族降为庶民,但也摆脱了对某些特定贵族的依附,成为自由人。

这意味着在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的阶层。

除由士而来之外,士人的产生还有两个途径:王官的下降和庶民的上升.前者如《论语·微子》中所记载的太师挚等乐官散落民间,成为士人。

后者则与私学的兴起有关,庶民因此可以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从而进入士人的行列.士人没有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可是也不像其他庶民那样从事耕作等固定的职业。

他们最重要的特长是知识和技能,多以此往来于各国,寻求赏识自己的君主.
士人的兴起与诸子学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诸子之学,其实就是士人的学问.和王官之学不同,它出现在民间,因此也可以叫做私学.所谓私学,可以从教育和学术两个方面来看。

教育意义上的私学是指民间的教育,学术意义上的私学主要指诸子的学术。

中国古代的知识和学术,原本为官府垄断,是所谓的王官之学.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拥有知识。

但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

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而另一方面,士人的兴起和活动,使得培养士人成为社会的需要,这也是教育上私学出现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使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知识。

这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大事。

但其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私学聚徒讲授之风的孔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

他收授弟子,没有门第的要求,所以很多弟子如颜渊、子张等都出身寒门.孔门教授的内容,主要仍是《诗》、《书》、礼、乐,但他已经把新的精神注入到了旧的文献中.譬如他把“仁”作为礼的基础,就与过去对于礼的理解不同.在这种教育中,新的学术和知识其实已经诞生,这就是诸子学。

诸子学的自由和创造性是官学无法相比的.对于王官而言,知识仅仅是职业,他们的态度是“不知其义,谨守其教”,没有反省的精神,因此也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但士人不同,流动不居的身份使他们可以摆脱某种权力的束缚,从而对知识以及当时的政治进行反省,进而发展出新的思想。

这些思想当然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元的,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得益于此。

(摘编自王博《士人和私学的兴起》)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在周代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拥有专门的知识技能,但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其地位出现了上升和下降两个方向的变化。

B。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一方面打破了原来稳定的社会秩序,让时局动荡不安;另一方面也让思想文化发生新的变化,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C。

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不像农民、工匠和商人那样有固定的职业,他们大多来往于各诸侯国,凭自己的学问游说国君,居无定所,仕无定主。

D.士人虽然社会地位下降了,但他们在失去贵族身份的同时,也因摆脱了对特定贵族的依附而获得自
由,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特殊知识阶层。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既可指与官方教育相对的民间教育,也可指来自民间的诸子之学。

私学的兴起,是东周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B。

诸子之学与王官之学不同。

前者是士人的学问,代表当时新的学术和知识,自由而富有创造性;
后者是被官方垄断的学问,因袭传统,守旧僵化。

C.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贡献极大。

他开创了聚徒讲学的私学教育,促进了知识的普及,而且在授课中赋予传统文献以新意,使诸子学得以诞生。

D.春秋战国时期,官方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诗》、《书》、礼、乐等,授教对象为贵族;私学
教育虽也以教授这些内容为主,但学生包括了庶民.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士人的兴起促成了私学的出现;另一方面,私学也促进了士人阶层的壮大.
B.百家争鸣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士人摆脱权力的束缚之后,以自由独立的身份,对传统知识和现
实政治进行了反省,发展出了新的思想。

C.私学的兴起不仅让寒门子弟有机会通过接受教育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D.王官是指在周朝政府中掌管各种学问、技艺的文化官员,但随着王权的衰落,一些王官流落民间,
进入私学,对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伯父墓表
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

”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途,行中规矩。

入居室,无惰容。

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
B。

公复以循吏许.之许:期望
C。

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有利
D.杖矫.命者,逐之矫:假传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必于.法外与之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于其身,则.耻师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B.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C。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D.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

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

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

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对他儿子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3分)
(2)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3分)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分《六国论》苏洵)
14。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玉楼春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1)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2),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1)酝藉:即“蕴藉”,与词中下句中“包藏"意思相近.(2)休:语助词,含有“呵”的意思。

(1)两首词中的画线句子共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各有何表达效果?
(2)这两首咏梅词,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写人生短暂,生命渺小的句子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两句来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

五、(12分)
16。

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微信红包的四个特点.(4分)
2016 年春节过后,微信红包以爆炸速度红遍网络。

“微信红包”在功能设计上遵循了简单的原则,发送方与接收方通过“微信”进行发送与接收。

积累的“红包”绑定银行卡即可提现。

微信红包在给诸多“微”民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已形成种种怪象与隐患.“抢红包”已不局限于朋友圈中放松心情、试试手气,有人借各种理由讨要红包,使得原本“你情我愿"的招呼、问候、祝福等人际联系变味;不法人员盯上了微信红包这个载体,对其使用途径不断“创新”,新型的诈骗陷阱手段花样百出.
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

(4分)
杨柳青年画,发源于天津西郊的杨柳青镇一带.这里出产的年画, ①,包括生活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小说、风景花卉等。

作品通俗明了,构图饱满,造型洗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

②:春天制版时间充
裕,刻制精细,套版较多;秋天制版需要量大,刻制粗糙。

杨柳青年画偏于写实,题材以故事性画面为多,并有意反映繁华的城市风貌和市民生活。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国外一项新研究认为,语言进化①可能与当地的气候及地形有重要关系②:在那些③相对更热④,有更多森林的地区(例如热带),语言趋于⑤变得“洪亮",采用较低频率的声音且较少使用不同的辅音⑥。

而在寒冷、干燥、多山的地区,语言则⑦往往以重辅音为主.元音丰富的语言为何更频繁地出现在热带地区?一个可能的理由是⑧,它们能够比⑨由急速、高频辅音控制的语言传播得更远,后者在潮湿的森林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其⑩语言的保真度。

炎热与潮湿就像树木的枝条和叶片那样,能够阻断声音.
(1)为了表达简明,画线的词语有两处应该删除,序号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2)画线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铁凝
①那时的清晨我在冀中乡村,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

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

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

太阳多好,没有雾的朦胧,哪里有太阳的灿烂,大地的玲珑?
②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

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不知什么原因,这座城市在冬天常有大雾。

(1)城市因为有了雾,会即刻实在地不知所措起来。

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着,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③我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步行着上了路,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庆幸我对这走的选择,大雾引我走进了一个自由王国,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这气派使我的行走不再有长征一般的艰辛.
④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

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

雾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⑤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

(2)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你那被雾染着的发梢和围巾,你那由腹中升起的温暖的哈气.
⑥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不得不暂时忘掉脸上的怡人表情,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⑦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两条腿是僵硬和平衡;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

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

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舞起双手倒着一阵走,正着一阵走,侧着一阵走,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到了我自己。

⑧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

你是醉着自己,还是疯着自己?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只有在雾里你我近在咫尺才发现彼此,这突然的发现使你我无法叫自己戛然而止。

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宛如你与我共享着一个久远的默契。

⑨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

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队。

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

⑩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

19.简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20.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列题目。

(4分)
(1)分析划线①处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

(2分)
(2)解释画线②处的含意。

(2分)
21.第七段用大量笔墨写“我”在雾中走路的姿势,有什么用意?(4分)
22。

联系全文看,你从“在大雾里得意忘形”的行走中,获得哪些人生感悟?(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作家到一个酿酒的葡萄园参观。

“去年的葡萄最好,”园主说,“因为去年的夏天天气干燥,生长的葡萄特别甜。


“葡萄不怕干死吗?"作家不解地问。

“新藤怕,老藤不怕。

因为老藤的根扎得深,能吸到泥土深处的水分。

”园主说,“经过修剪的新藤也不怕,放任它生长的怕。


“为什么?”作家问.
“因为叶子长得愈多,藤蔓攀得愈远,需要的水分愈多.所以一干,就受不了了。

”园主慢慢地说。

作家陷入沉思……。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A项,浮想联翩,C项,簌sùD.心荡神驰)
2.A
3.B(睡莲“层层"对应“叠”句,“阵阵”幽香对应“一串”琶音,故选B;通感手法)
4.D(应为“身临其境”)
二、(9分,每小题3分)
6.D(概念混淆。

“士人虽然社会地位下降了,但他们在失去贵族身份的同时,也摆脱了对特定贵族的依附……”的“士人",是来源于“士”的那一批“士人”,而不是整个士人群体,来源于“庶民"的士人就不存在地位下降、失去贵族身份的情况,来源于王官的士人也无所谓“摆脱了对特定贵族的依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