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现状和可能引起环境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特点:评价对象扩展,评价范围发展,评价程序不断规划,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规划相结合,环境质量评价引入了各种高新技术。

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生态环境评价:指对生态环境系统的质量优劣及价值大小进行定量或定性表征的技术与过程,包括现状评价与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通过定量或定性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作用,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生态环境是由生命系统、环境系统等亚系统所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或指一个由自然、经济、社会三个亚系统所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也常指自然环境。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环境范围内,为达到预定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其类型:目标、容量、行业总量控制。

环境法规体系指国家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污染与其他公害而制定的体现政策行为准则的各种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法规文件的有机整体框架系统,是开展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组成: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各种专门性环境保护法规.地方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标准.国际条约与协定
工程分析是对建设项目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就是通过对工程一般特征、污染特征、对生态环境破坏因素等的全面分析,了解建设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所需基础数据。

工程分析作用:1.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2.为生产工艺和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3.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资料4.为环境管理和发展规划提供总量控制建议和依据
工程分析原则:政策性针对性可靠性原则方法:类比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复用法
工程分析的内容:1.工程概况2.产污环节分析3.污染物分析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7.补充措施与建议8.工程分析小结
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评价:1.评价自然产品的价值2.评价商业性收获的产品价值3.评价生态系统功能的间接价值。

环境法律制度包括: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3.征收排污费制度4.限期治理制度5.排污申报登记制度6.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环境标准的作用:1.是制定环境规划与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

2.是环境质量评价的准绳。

3.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4.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制定依据:1.以环境基准为依据。

2.以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为制定标准的技术依据。

3.以国家环境保护法规作为法律依据。

一般工作程序:调查确定范围和内容,监测、确定评价方法、收集资料、建模,分析建议、评价,综合防治
环境风险评价程序:环境风险识别、~估计及~对策与管理。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原理:1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的完整性. 2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 3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 4关注特殊性问题. 5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固废环境影响评价任务:1查清拟建项目在开发建设、生产和服务期满后固废的种类和数量;
2鉴别不能利用而需要堆置的固废性质;3优化固废堆置场所选址,探明固废长期堆置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4寻求固废综合利用的途径和防治对策
鉴别有毒有害固废: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浸出毒性。

环评原则:1客观地对开发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策进行预测;2注意开发活动对各要素和过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影响;3按开发决策要求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深度;4有多个可比较方案。

审批环影报告书原则:1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原则;2“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原则;3符合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4项目的技术政策与装备政策符合国家规定;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战略性原则、同一性原则、整体性~、综合性、实用性、可持续性原则。

其类型:开发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城市建设和开发~、流域开发~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的意义:1使工业持续发展。

2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

3可避免和减少二次污染。

4可改善劳动条件和生产环境。

5可为企业赢得形象和品牌。

清洁生产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方位的污染预防,可减少全过程的污染物产生,是一种优于污染末端控制且需优先考虑的环境战略。

监测点布设常用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扇形、功能区和配对;
固废: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的废气物质。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敏感区:1,农业区,2,森林区,3,沿海地区,4,文物古迹保护区,5,少数名族居住区。

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1.规定评价的范围。

2.确定评价的内容。

3.提出评价精度的要求。

4.统一评价方法和途径。

5.资料收集、系统监测或模拟研究。

6.数据处理和建立模型。

7.成果分析和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质量评价的分类:按时间分类:环境回顾评价、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昼夜等效声级:是考虑了噪声在夜间对人影响更为严重的特点,将夜间噪声进行增加10dB 加权处理后,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得出24小时A声级的平均值(Ldn),单位为dB。

统计噪声级:指某点噪声级有较大波动时,用于描述该点噪声变化状况的统计物理量,一般以L10、L50、L90表示。

L1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峰值;
L5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分级型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法中W值水质评价法和内梅罗水质指数法:
选择评价因子:做综合评价工作需要选择的评价因子应尽量齐全,如大气、水、土壤的有关因子都要选。

如只为了某种特殊项目进行评价时,则对评价因子应作出针对性的选择。

在环境现状评价中,都要根据评价目的选择因子,一般选择排放量大、浓度高、毒性强、难于在
环境中降解、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危害的污染物及反映环境要素基本性质的项目作为评价因子。

常见因子:大气现评:颗粒物、tsp、SOx、CO、NO2、F、Hg、Pb等;
水现评:水温、色度、嗅和味、DO、COD、BOD5、Fe、Mn、Cu、酚、细菌总数等;
土壤现评:NO3-、Hg、Cd等重金属、DDT、六六六等有机毒物、酸度。

空气环境现评:确定评价范围:对于一级、二级、三级评价的项目,~范围的边长一般应分别不小于16—20km、10—14km、4—6km,平原地区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监测点的布设:一级评价监测点数不少于10个;二级6个;如评价区已有常规监测点,则三级评价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设1—3个。

SO2排放量的计算:煤中硫包括不可燃烧和可燃硫两部分。

不可燃烧硫主要是硫酸盐,燃烧时成为灰分;可燃硫燃烧时被氧化成SO2进入烟气。

一般来说,可燃硫占煤中总硫量的70%-90%,平均取80%。

燃煤排放SO2的量计算如下: Q(SO2)=1600WS(Q为SO2排放量(kg/h);W为燃煤消耗量(t/h);S为煤中全硫分含量(%)。

)
总量控制的意义:1.不论浓度标准多么严格,只要通过稀释排放都可以达标;2.浓度控制不能解决新增污染源对环境增加的额外污染负荷;3.采用浓度控制时,即使按规定浓度标准排放污染物,也不清楚环境状况距离环境目标还有多远;4.它是将整个被保护的区域、流域或控制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加以保护,能够调控整个系统,使环境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其对污染物的容量最大,或使环境在允许纳污总量前提下,总治理费最小;5.它能够做到高保护目标高要求,低保护目标低要求,因地制宜,可实施总量控制系统内的排污交易政策。

污染源是指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的污染物发生源。

污染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污染源评价的方法:等标污染负荷法、排毒系数法和等标排放量法。

(估计有计算题,各方法公式参照课本30-32)
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分为三级六类:三级即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六类指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保设备与仪器标准。

固废对环境的影响:1、对大气:引起扬尘,堆放过程中,散发有毒气体,臭气,垃圾焚烧中产生酸性气体、粉尘、二噁英等,未经有效处理排放,污染大气,垃圾填埋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在无收集设施时会排放到空气中。

2、对水体:直接途径,向水体中直接倾倒废物导致水体的直接污染;间接途径,堆积过程中经雨水浸淋和自身分解产生的渗滤液流入江河、湖泊和渗入地下导致地表和地下水的间接污染,水体污染后会直接影响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便排入河流中,其携带的有害病原菌还会对水体造成生物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和鱼类生存。

3、对土壤:固废渗滤液中的有害物质会污染土壤,包括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影响植物营养吸收和生长;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破坏土壤内部生态平衡;有害物质的累积妨碍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同时会被植物吸收转移到子实体中,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和饲喂动物;病菌还会传播疾病,对环境形成生物污染。

4、对生态和人体健康:工矿业排出的大量废物堆置不当可能引发泥石流、塌方和滑坡,固废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固废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大气产生污染,从而影响人类生活。

5、影响市容与环境卫生,如白色垃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