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北平原地下微咸水源的分布特征与开发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河北平原地下微咸水源的分布特征与开发研究
河北平原拥有十分丰富的地下微咸水储量,但大量的微咸水资源在长期以来却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无法为地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水资源支持。
为进一步提高河北平原地下微咸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本文首先对河北平原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简要阐述和说明,在对其地下微咸水的分布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微咸水的利用现状与开发措施展开了深入研究。
标签:河北平原;地下微咸水源;分布特征
前言
对河北省进行分析可知,其是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年均降水量只有484.5毫米,远小于我国降水量的平均水平628毫米,由于连年干旱少雨,导致地表水严重缺失和地下水开采招标等一系列问题,这进一步制约了河北地区的农业、工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从河北平原微咸水开发利用的角度着手,在对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微咸水的分布特征与开发利用措施展开了深入研究,以期为提高其微咸水的开发利用效率和促进地区农业与工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河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
河北平原地处我国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以北,东邻渤海,西至太行山,南抵黄河,北接燕山,面积为15万平方面千米,其第四系沉积厚度在隆起区与坳陷区分别为550m和350m左右,以淡水矿化度为依据,其地下水矿化度在2g/L以下的均为淡水,在2g/L以上的为咸水,地下咸淡水的交界面在冲积平原和山前平原交汇地,其東侧为咸水区,西侧则为淡水区。
目前,河北平原各类咸水区面积占平原总面积的33.6%,淡水区面积所占比例为66.4%。
在初步了解河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下文则对该地区地下微咸水的分布特征展开全面分析。
2、河北平原地下微咸水分布特征
2.1微咸水储量
目前,河北平原地下咸水的总储量大致为1700亿m?左右,地下浅层咸水分布区域的补给资源总量约为37.9亿m?/a,其中,矿化度在3g/L以下的微咸水分布区域的补给资源总量约为21.9亿m?/a,占平原浅层咸水区域补给资源总量的57.8%。
2.2微咸水分布
据河北省水利部门统计,河北平原地下水的矿化度大都在区间1-10g/L内,平原咸水大都分布在北京、天津以南的廊坊、辛集、魏县和河北东部的丰南、乐
亭等低平原地区,从分布的具体地区来看,其微咸水大都分布在沧州、邯郸、唐山以及邢台和廊坊等地区。
从深度层面来看,在平原咸水区当中,平均深度在30m以内的咸水均为微咸水,其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古河道间带,其分布形式为条带状。
2.3咸、淡水界面移动
河北平原咸淡水分界面的变化受边界性质与地下水径流量的影响较大,因咸淡水分界线两侧均为咸、淡水的补给边界,加之其侧面具有较大径流量,由对流远离可知,平原咸、淡水分界面应缓慢向咸水区域逐渐推移。
以河北沧州为例,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沧州市境内河流逐渐断流,年均降水也从原来的560mm 下降值250mm,这成为了沧州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然而,为保证沧州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地区政府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超标开采地下深层淡水3亿m3,这进一步加剧了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地面沉降问题的发生,相应地,地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的埋深又从原来的3m和50m下降至了当前的15m和93m,与此同时,咸水面积增加了651.2km2,主要原因为,由于地区对浅层淡水的过度开采,打破了原来的咸淡水水压平衡,使得咸水发生侧渗,在造成浅层淡水污染的同时,也使得咸淡水便捷逐渐向咸水区域收缩。
3、河北平原微咸水利用现状与开发措施
3.1微咸水开发利用现状
自本世纪初以来,由于河北平原地区干旱情况严重和地区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的不断提高,使得地区地下水的开采规模进一步加大,超标开采屡见不鲜,这导致地下水水位出现了连年的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因地下水超采而形成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也高达20个,占全国总量的1/3。
地下水的连年超采导致河北平原地层岩石力学平衡受到了严重破坏,其地面沉降问题已逐渐显现出来。
3.2微咸水的开发利用措施
首先,河北省政府和水利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微咸水开发对于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其应进一步加大对地下淡水资源超采问题的处理力度,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对地下淡水资源过度开发的单位或个体予以严厉惩处;另一方面,河北省政府和地区水利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同地区对口企业的合作力度,通过给予相关企业优惠的扶持政策,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微咸水资源的开发当中,以企业为单位,以政府为保障,确保河北平原微咸水资源开发效率的全面提升。
其次,对于河北省政府、河北省水利工程部门和地区相关企业而言,还应进一步加大对河北平原微咸水开发技术借鉴和研究力度,通过适当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准确判断出微咸水资源分布边界与分布深度等情况。
此外,对于有关工程部门和施工企业而言,还应进一步加大其对消除微咸水不良影响技术的研发力度,削弱微咸水对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最后,河北省政府、河北省水利工程部门和相关企业还应进一步加强对不同领域内都微咸水的开发力度。
在农田灌溉领域,可借鉴美国、日本等地区的微咸水灌溉经验,通过构建微咸水开发利用的实验基地,了解并掌握农田灌溉地区浅层微咸水的分布情况更,并以因地制宜和邻近区域灌溉为原则。
在工业领域,可直接利用浅层微咸水形成对电力、化工、橡胶以及塑料和机械等相关领域用水的支持。
结论
本文以河北平原微咸水特征与开发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河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简要分析,进而从微咸水储量、分布和咸淡水界面等方面对地区微咸水的分布特征展开了详细研究,并通过分析河北平原微咸水开发利用现状,对其微咸水开发利用的相关措施做出了系统探究。
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微咸水储量较大,但开发利用效率较低,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大对河北平原微咸水特征与开发利用措施的研究,为提高地区微咸水开发利用效率,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和促进地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耿香利.河北省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J].经济论坛,2016,08(15):7-9.
[2]王春景.河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6,03(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