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第2版)笔记及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晚明的文学高潮(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晚明的文学高潮
2.1 复习笔记
一、晚明文学高潮的表现
明代文学在弘治至嘉靖时期经历了全面的复苏以后,经隆庆而至万历年间形成了高潮。
(一)小说方面,先后有《西游记》《金瓶梅词话》等;
(二)戏曲方面,以《牡丹亭》最为突出;
(三)文学理论方面,提出了“童心说”和“性灵说”;
(四)诗文方面,有公安派的崛起,与诗歌相比较,他们在散文创作上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尤为重大。
由于遭到政治压迫,这一高潮从万历三十年左右起就结束了,以后是长达百年的徘徊期——各体文学虽仍在不同程度上保持着高潮时期的优秀传统,但都已较前逊色,最终则归于萧条。
二、《西游记》
在明代嘉靖年间,刊印小说之风日渐兴盛。
既有昔时所传旧本,也出现了当时所编纂的新作。
隆庆、万历时期,历史演义所刊益多。
其艺术水平虽均不高,但它们的一再刊印,既显示了读者对小说的需要,也对推动小说的繁荣有积极作用。
百回本《西游记》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出现的。
(一)《西游记》的成书与作者
1.主要内容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写孙悟空等保护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2.成书
(1)玄奘俗姓陈,早年出家,于唐贞观三年赴西域取经,贞观十九年返回,历时十余年,途经百余国,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
这种经历本身就具有传奇性。
玄奘回国后口述自己的经历,由弟子辩机记录,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2)后其弟子慧立、彦惊又撰成《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将玄奘的经历加以渲染夸张,增加了一些神奇的故事。
此后玄奘取经的故事在社会上日益流传开来,在佛教的“俗讲”与民间文艺中不断地讲说,神话的色彩越来越浓。
(3)南宋时取经故事中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
此外,关于取经的故事在宋元戏文中有《陈光蕊江流和尚》,金院本有《唐三藏》。
(4)在元刊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取经队伍中有了深沙神。
《诗话》中的猴行者智斗白虎精、经女人国、入王母瑶池偷蟠桃等故事是《西游记》中有关故事的原型。
(5)约在元代后期,至迟在明代初期出现了一部系统地讲述取经故事的小说《西游记》,书中的一些故事为百回本《西游记》中有关故事之所本,此书还出现了“黑猪精朱八戒”的形象。
可惜此书已佚。
(6)在《永乐大典》中辑录了一段《梦斩泾河龙》的故事,内容与百回本《西游记》第九回前半部分基本相同。
说明至迟在明初已存在着一部《西游记》,而其中的有些故事情节已经与百回本《西游记》相去不远。
百回本《西游记》则是在此基础上加工润色而成的。
3.版本
(1)世德堂刻本
今天所能见到的《西游记》的最早刊本是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唐氏世德堂刻本,二十卷一百回,不署作者姓名,首有陈元之的序。
从陈序中可以知道以下两点:
①世德堂本只是对旧本《西游记》加以“订校”,所以较完整地保存了旧本的原貌。
②早期《西游记》的刊行与明宗室藩王有关。
(2)山东鲁王府刊本与登州府刊本
明周弘祖《古今书刻》载有山东鲁王府刊本与登州府刊本两种《西游记》,故世德堂本当出自鲁王府本,而登州府本当亦自鲁王府本出。
《古今书刻》成书于隆庆、万历之际,其作者当为鲁王门客。
4.作者
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为何人所作的问题,在清代初叶之前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后清人吴玉搢、阮葵生等肯定百回本小说《西游记》为吴承恩所著,现在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此书非吴承恩作。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著有《射阳先生遗稿》。
(二)《西游记》的创作成就
《西游记》的创作成就主要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叙述两个方面。
作品既肯定了人的正常欲望,更热情赞颂了珍视生命、要求自由、维护尊严、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力量——强大的生命力。
1.人物形象塑造
《西游记》是一部以英雄为主角的小说,只不过其所写的英雄是神魔,以幻想的形式表现出英雄的特点。
(1)孙悟空的形象
①热爱自由
a.孙悟空生来就是自由的,不愿意自己的个性受压抑,更不能忍受欺凌和屈辱,即使后来被迫做了唐僧的徒弟,保唐僧去西天取经,可他追求自由、捍卫自我尊严的性格并没有
变。
不但自己不愿受压抑、欺凌,同时也不能容忍别人欺压弱小。
他后来成了佛教的“斗战胜佛”,但他不是因此而成了奴才或帮凶,而是失去了束缚他的金箍帽。
b.孙悟空的自由精神还表现为蔑视权威的反抗性。
大闹天宫就是这种反抗性的体现,孙悟空始终不向天庭卑躬屈节,并一直为自己大闹天宫的这段历史而自豪。
②饱满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斗志
在孙悟空身上充盈着一股饱满的生命力,洋溢着旺盛的斗志,他机智勇敢,不屈不挠,所向无敌。
无论是与天庭抗礼,还是与西天路上的各种妖魔搏斗,他都无所畏惧,百折不回。
③珍惜生命
与这种巨大的生命能量同在的,是对生命的珍惜。
早在花果山做美猴王时,他就产生了对生命的忧虑。
相比之下,孙悟空的生命意识远比三国英雄与水浒英雄强烈,但这并不是贪生怕死。
这种热爱自由、自尊、自珍的精神是与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相联系的。
但这种要求在当时的现实中无法实现,只有通过幻想的形式来满足。
(2)猪八戒的形象
①缺点
猪八戒生得笨拙,懒惰贪睡,好占小便宜。
“食”和“色”这两种欲望在猪八戒身上表现得很充分。
八戒还爱财,有嫉妒心。
②优点
尽管猪八戒身上有诸多的缺点,但是并不可厌,相反,却觉得他有点可爱,也很亲切。
这是因为作者在总体上把猪八戒写得本分而老实,作者是把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来写的,有普通人的优点,也有普通人的欲望和弱点。
他实际上就是一个类似于平凡而善良的小市民的人物。
(3)其他人物
在《西游记》的人物中,不但孙悟空、猪八戒形象的塑造相当成功,而且“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无论神仙妖怪,写来都颇有风趣。
2.故事叙述的特色
《西游记》中的人物描写之所以能打动人,除了他们的感情、行为能与读者的心灵相通之外,还因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遇的困难及其所采取的行动出人意表,使读者深感惊喜与兴趣。
(1)想象驰骋丰富,描绘了一个奇异的世界
全书变化多端,极尽幻设之能事。
中国文学的幻想境界至《西游记》堪称集其大成。
(2)十分注重趣味性
作者在运用其想象力时,十分注重趣味性,是以故事及文字均妙趣横生,摇曳多姿,而又能从中显出人物的性格。
孙悟空在朱紫国为国王治病的这一段就是很好的例子。
(3)过程繁复而曲折
在故事的结撰上,精心构思,其过程多繁复而曲折。
西天取经途中,唐僧师徒每经历一难,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共七十余故事,在大故事中又往往包括了众多的小故事段,形成了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复合重叠结构,环环相扣。
作者尤喜用三段式,即将一个大故事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完成,有时一个故事中包含有几个三段式。
这种叙述,故事中有故事,但各各不同,具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特殊效果。
3.影响
《西游记》问世后不仅出现了众多的评释本和简本,也出现了很多续书。
同时还开创了神魔小说一派。
但这些仿作和续书没有一部可以和《西游记》相比。
三、《金瓶梅词话》及其他小说
(一)《金瓶梅词话》
1.作者和成书时代
《金瓶梅词话》的作者自署兰陵笑笑生,写成于万历时期。
作品所叙虽假托为宋代的故事,但其反映的是明代后期的社会现实。
2.版本
《金瓶梅词话》最初以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但这种早期抄本没有留存下来。
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刻本是一百回本的《金瓶梅词话》,卷首有欣欣子序和万历四十五年丁巳东吴弄珠客序。
其刊刻年代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或稍后。
3.《金瓶梅词话》的创作成就
《金瓶梅词话》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两个方面:描绘了一系列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活动及其思想感情,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现实生活的真实而生动的画面。
(1)人物描写
①特点
a.《金瓶梅词话》改变了以前的小说以写情节为主、人物性格单一的状况,而成为以写人物为主,情节只是人物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呈现。
b.《金瓶梅》没有曲折、新奇、富于悬念的情节,却有许多对全书的情节发展来说毫无价值但对人物描写很有意义的段落,同时人物性格也趋于复杂,显示出内部的矛盾甚或冲突。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几个次要人物都有这样的特点。
c.对人的描写中又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②人物形象分析
a.西门庆
西门庆自私、狠毒、贪婪、好色,害死过不少人命。
但其凶残、丑恶素质的表现形式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