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男生读。
师:读得真好,同学们,听出来了吗,哪个字读出了重音。
生:撞碎
师:所以读的时候应该读出这种坚定,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在这坚定的背后,老师在想,蔺相如真的会去撞那块璧吗?
生:不会
师:为何?
生:我觉得秦王不会让他去撞这块璧的,因为前面写到秦王愿意拿十五个城去换这块璧,十五个城是很高的价值。所以秦王不会轻易让他去撞。
(出示)因为蔺相如立了功。在又立了功,职位比廉颇高。
生: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立了功,在渑池之会中又立了功,职位比廉颇高。
师:现在我请同学把两方面原因合起来说一说。
生: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立了功,在渑池之会中又立了功,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认为自己立功靠得是自己的英勇杀敌,而蔺相如得到重用靠的是一张嘴。
生:廉颇想寻找机会报复,以除心头之恨。
师:对呀!想当年,廉颇在沙场上,所向披靡,横扫千军,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如今他觉得蔺相如靠一张嘴一步登天,廉颇他心里是一肚子气呀,现在请你读读!(生读)
师评价:读了以后,我们一起来看这个练习。
出示:廉颇不服,认为自己得到重用,靠的是,而蔺相如得到重用靠的是。
生1:蔺相如靠的是和廉将军一起合作,共同保卫赵国的诚意。
生2:我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
从这句话中我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顾全大局,识大体的人。学生板书。
这句话感人肺腑,情真意切,我们一起把他读一读。
学生朗读。
生3:我觉得蔺相如的这张嘴想一把利箭,直刺秦国,秦国要是没有他,早就完蛋了。
生:蔺相如认为不能对秦王示弱,还是去的好。
师:在别人决定不下的时候,蔺相如下了决定,这叫该出手时就出手。
生:蔺相如叫人记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前面是赵王为秦王鼓瑟,这样的话两国就扯平了。
师:你的回答使我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两个国家在这次较量当中到底是不是扯平了?
生1:我觉得是赵国或者说赵王赢了,因为前面讲到了战国时候,秦国最强,而现在是秦王为赵王击缶。所以我觉得是赵国赢了。
生:他把璧撞碎了也没用,没有撞碎,他还可以跟秦王讲条件,如果璧撞碎了,可能秦王会派兵攻打赵国。
师:你的意思是这块璧是留着的好,对吧?
生: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却绝口不提交城换璧的事。这里也可以看出秦王很喜欢这块璧。
师:也就是说他早就看穿了秦王的底细,秦王也是不会让他去撞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师:说得很好,蔺相如既具有知死必勇的勇士风度又具有机智勇敢的谋事战略,他不会这样说的。
生:蔺相如视死如归地说:“现在您跟我只有五步距离,您不答应,我就拼了!”
把视死如归写到黑板上。
师:你觉得在第二个故事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立功不仅仅靠一张嘴。
生:蔺相如再要求,秦王再拒绝。可以看出蔺相如非常勇敢。
一学生读。
师:读得还不够坚定。
一学生再读。
师:我们体会一下蔺相如当时的心情和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的词语来说一说。
生1:蔺相如气愤地说:“现在您跟我只有五步距离,您不答应,我就拼了!”
生2:蔺相如临危不惧地说:“现在您跟我只有五步距离,您不答应,我就拼了!”
生3:蔺相如激动地说:“现在您跟我只有五步距离,您不答应,我就拼了!”
师:是啊,既然蔺相如有这么多优点,我觉得我们可以把题目也改了,改成《蔺相如传》怎么样?
生1:因为第三个故事是由第一、二个故事引起的,如果没有蔺相如立功升官,也就不会有将相不和。
生2:如果没有前面两个小故事,就不能引出负荆请罪这个故事。这三个故事是有联系的。
生3:因为最后写到了两人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生4:前面两个故事就象导读一样,他写清了廉颇和蔺相如产生矛盾的原因,而后面讲出了原因。
生:廉颇想寻找机会报复,以除心头之恨。
师:对呀!想当年,廉颇在沙场上,所向披靡,横扫千军,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如今他觉得蔺相如靠一张嘴一步登天,廉颇他心里是一肚子气呀,谁能读出他满肚子的气?
(生读)
3、激起冲突:同学们,假如说廉颇整天这样生着闷气,整天想着怎样给蔺相如个下不去,整天想着怎样寻机报复,后果会怎样?
生4:蔺相如坚定地说:“现在您跟我只有五步距离,您不答应,我就拼了!”
生5:蔺相如火冒三丈,胆大妄为地说:“现在您跟我只有五步距离,您不答应,我就拼了!”
师:你这份心情老师理解,但是同学们觉得这个词语能加吗?为什么?
生:因为这样的话,秦王随时有可能把蔺相如给杀了。
生:因为我觉得蔺相如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人。如果他火冒三丈,秦国的人会觉得赵国人不识大体。
《将相和》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喜欢看大片吧?看过大片《英雄》吗?他是根据《史记》中的荆苛刺秦王改编的,荆苛在与狡诈的秦王的较量中失败了,成了悲壮的英雄。《史记》中还记录着另一个英雄,同样面对贪婪、狡诈的秦王命运又将如何?想欣赏老师带来的这部大片吗?我们一起把题目读一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将指谁?
生:我是从这句话当中看出: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所以就把璧拿了回来,你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因为他看到秦王不会让这块璧受到一点点伤害。
师:说得真好,咱们一起来看看你所说的这一句话,(出示句子)谁来把它读一读。
学生读。
师:还有更坚定的吗?
师:也就是说,他看到秦王很重视这块璧。
生:他看到秦王很重视这块璧以外,他还知道秦王很爱护这块璧,因为这璧是无价之宝。
生:我觉得蔺相如不会去撞碎那块璧,因为他答应过赵王,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送回赵国。
师:也就是说他在来之前,已经向赵王许下诺言,立下军令状,一定会实现自己的诺言,为自己立下的军令状而负责。
出示:
蔺相如立功,仅仅靠一张嘴吗?
学生读课文讨论。
师:已经找到了的举手示意。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相信也一定有所成果了,刚才你是第一个发言,你先交流。
生:我从这句话里看出: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推荐说有个蔺相如,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不仅是靠一张嘴。
师:你是从别人的话当中看出他靠的不仅是一张嘴。还有其他的地方吗?
生:他们可能会闹翻。
生:他们的矛盾可能会激化,给赵国带来不稳定,从而削弱赵国的力量。
生:秦王可能会从中渔翁得利,一举消灭赵国。
……
二、整体阅读,主动探究:
1、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你们都是廉颇的属下,你们有责任阻止这场灾难的发生。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我相信你们都是心明眼亮的人,我也相信你们有这个能力。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学生交流:廉颇不服,认为自己得到重用,靠的是自己立下的赫赫战功,而蔺相如得到重用靠的是他的智慧。
师:他承认蔺相如的机智了吗?
生:没有。靠的是一张嘴。
师:还有补充吗?
生:廉颇不服,认为自己得到重用,靠的是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而蔺相如得到重用靠的是一张嘴。
师:那么造成将相不和的外部原因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再来说一说。
生:足智多谋。
写到黑板上。
师:对这个故事还有补充吗?
生:我还可以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个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把和氏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我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临危不惧的人。他敢面对秦王大大方方说,秦国从来不讲信用。
生2:我也觉得赵国赢了,因为这是在秦国的地方,秦王本来想侮辱赵王,反而被赵国的蔺相如侮辱了。
生3:我觉得是赵国赢了,因为秦王是自己为赵王击缶,而赵国是蔺相如命令秦王的。秦王和蔺相如在身份上就有很大的区别。
师:是啊,他们一个是一国之君,一个是大夫,你说是谁赢了?此时的秦王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讲的话,真是:哑巴吃黄连---------学生接:自作自受
师:“学贵有疑”听了你的解释,老师产生了一个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和好了(板书),说明在这之前有过
生1:有过争执,
生2:有过矛盾,
生3:有过不和(板书)
师:文章写到两人不和的原因了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把文章读一读,找出造成两人不和的思想方面原因的句子。
生读课文,寻找,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生:廉颇。
师:相指谁?
生:蔺相如。
师:这是大片的两个主人公,给你一次写海报的机会,你能把两个人的名字写到上面去吗?下面的同学也不闲着。把它写到自己的纸上。
学生书写后。
师:上面的同学已经写好了,写得不错,相信下面的同学也一定出色完成了任务。
课题中还有一个字谁来解释?
生:和好
师:整个题目意思是?
生: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如初了。
赞蔺相如
秦庭搏命发冲冠,
便使枭雄气血寒。
为问书生真本色,
千秋莫作等闲看。
赞廉颇
回车示弱总心安,
谁识负荆低首难。
真是将军胸胆在,
始留佳话后人看。
师:历史,波澜壮阔,出现许多像廉颇、蔺相如这样的英雄,我们可以上网,看课外书,走进历史,走访名人。在历史中明理,在名人中睿智。
一、任务驱动,引发探究: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师:是啊,历史的发展还真应真了你的话,秦王并没有就此罢休,好戏还在后头,谁来说一说,在第二个故事当中,蔺相如是不是仅仅靠一张嘴?
生:蔺相如说:“现在您跟我只有五步距离,您不答应,我就拼了!”我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很有勇气,临危不惧。
师:说得很好,为了赵国的尊严,为了赵王的尊严,他把自己的命都豁出去了。我们一起来看这句话。出示句子(蔺相如说:“现在您跟我只有五步距离,您不答应,我就拼了!”)谁来把他读一读。
师:还有补充吗?
生: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立了功,在渑池之会中又立了功,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认为自己得到重用靠的是久经沙场的战功,而蔺相如得到重用靠的是一张嘴。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到现在我们才明白造成两人不和的里里外外方方面面原因。那么廉颇的话有没有道理,蔺相如真的仅靠一张嘴吗?他有什么能耐?今天就请你在三个故事中先选择自己喜爱读的一个故事,用喜欢的方式好好读一读,读了以后,从文中找出蔺相如的能耐,可以“三五成群”,可以“七嘴八舌”,来裁决?
师:这是在谁的地盘上?我们说强龙还压不过地头蛇,而蔺相如面对的是贪婪、狡诈的秦王。你想,仅凭一张嘴能取得完璧归赵的成功吗?
生:不能。
师:你想事后秦王会怎么想?
生:事后,秦王会想蔺相如真是个人才,我想把他弄到手。
生:赵国有这么多人才,会更加注意赵国。
生:可能会想其他办法把璧弄到手。
生:我想秦王还得和赵国下不去。
偷鸡不成---------------学生接:蚀把米。
搬起石头---------------学生接:扎自己的脚。
自作自受
自食恶果
师:是啊,蔺相如维护了赵王的利益,维护了赵国的利益,你说这仅凭一张嘴能做到吗?他该做上卿吗?将相风波也由此而起,就有了“负荆请罪”这千古佳话。(板书:负荆请罪)谁来抓住最后的机会说一说蔺相如立功是不是仅靠一张嘴?
师:别激动,慢慢读。是谁思想上产生了问题?
生:廉颇
师:是啊,廉颇他不服气。(板书)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这句话:
(出示):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得给他个下不去!”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看看你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
生:我读出了廉颇内心的强烈不满。
生:我读出了廉颇当时十分生气。
生:我读出了廉颇不服的原因,他觉得蔺相如就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课件出示:“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看看你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
生:我读出了廉颇内心的强烈不满。
生:我读出了廉颇当时十分生气。
生:我读出了廉颇不服的原因,他觉得蔺相如就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生5:前面两个故事人物一个也不能少。
师:是啊,从同学们的交流当中,我们发现两个人谁也缺不了谁。的确,家和万事兴,一个国家也一样,缺不了英勇善战的骁将,也缺不了能言善辩的一相才。他们都是国家的英雄。出示《史记》,历史是一部书,《史记》是这历史的精髓,故事中廉颇和蔺相如折射出爱国、宽容、顾全大局的品质,启迪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还传为佳话。有诗为证,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读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