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节妇吟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妇吟
——张籍
oso 问问
刘十九是谁?
刘禹铜
张十八又是谁?
张籍
作者简介
张籍 • (约公元766—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 原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后移居和州(今 安徽省和县)。 • 曾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官职。 • 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
•Leabharlann 早年生活贫苦,后来官职也 较低微。他所生活的时代, 正是代宗、德宗时期,统治 阶级横征暴敛,拚命加重对 劳动人民的剥削。 张籍由于社会地位较低,有 机会接触中下层社会生活, 对实现有较深刻的认识。因 此,他写了许多揭露社会矛 盾,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魏乐府的优良 传统,勇于暴露现实,给予元稹、 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以极其有力的 推动。 除乐府诗外,他的五言古诗也不乏 感深意远之作;近体不事雕饰,轻 快自然。与王建齐名,世称“张 王”。有《张司业集》。
作者生平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 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 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 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 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 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 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 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 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 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唐书· 韩愈传》
则愈没之时,籍犹执笔 作字,知其目疾已愈, 世传盲废者非也。其集 为张洎所编。洎序称 “自丙午至乙丑相次缀 辑,得四百馀篇”。考 丙午为南唐李昪升元 元年,当晋开运三年; 乙丑为宋乾德二年。盖洎搜葺二十年始成完 本,亦云勤矣。
——《唐书· 韩愈传》
陈振孙《书录解题》云:“张洎所编籍诗, 名《木铎集》,凡十二卷。近世汤中季庸 以诸本校定为《张司业集》八卷,刻之平 江。”此本为明万历中和州张尚儒与张孝 祥《于湖集》合刻者。尚儒称购得河中刘 侍御本,又参以朱兰嵎太史金陵刊本,得 诗四百四十九首,并录《与韩昌黎书》二 首,订为八卷。则已非张洎、汤中之旧。 然其数不甚相远,似乎无所散佚也。
据此诗另一版本,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 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 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 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 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 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 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 门大弟子,他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 镇割据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因此不为所 动。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收买 而写的名作。
婉,而意志坚决。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 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 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 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 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但当时李师道是个 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作者并不想得罪他、让他难堪, 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双层面的诗去回拒他。 写作特点: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 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 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诗人轶事
• 张籍因为迷恋杜甫诗歌,常把杜甫的名诗一样一 样地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 匙。一天,张籍的朋友来拜访他,看到张籍正在 拌纸灰,很是不解,就问道:“张籍,你为什么 把杜甫的诗烧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张籍说: “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 了!”
课外补充
藏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籍以乐府鸣一时,其骨体实出王建上。後 人?称张、王,未为笃论。韩愈称张籍学古 淡,轩鹤避鸡群。谅矣。其文惟《文苑英 华》载《与韩愈》二书,馀不概见。相其 笔力,亦在李翱、皇甫湜间。视李观、欧 阳詹之有意铲雕,亦为胜之。《昌黎集》 有《代籍上李淛东书》,称以盲废。然集 中《祭退之诗》称“公比欲为书,遗约有 修章。令我署其末,以为後事程”
⑴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 妻子。吟:一种诗体的名称。 ⑵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这里是诗人的自喻。 ⑶缠绵:情意深厚。 ⑷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襦: 短衣、短袄。 ⑸高楼连苑起:耸立的高楼连接着园林。苑:帝王 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起:矗立着。 ⑹良人:旧时女人对丈夫的称呼。戟:一种古代的 兵器。明光:汉代有明光殿,此指唐皇宫。 ⑺用心:动机目的。如日月:光明磊落的意思。 ⑻事:服事、侍奉。拟:打算
•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 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 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 “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 (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 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 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 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 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 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 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 “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 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 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 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 • •
•
• • •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藩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账,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没藩故人 张籍
《秋思》赏析
•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平平 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 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 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 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 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 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 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 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 的悠长思念。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 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 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 《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 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 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 《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 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 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 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 用以明志。 •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 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 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 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 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 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 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 看,话中有文章。 •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 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 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 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 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言词委 •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
• 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 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 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 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 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 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
羽林郎
• • • • • • • •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 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曰‘人生贵得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遂命驾而归”( 出自《晋书· 张翰传》)。张籍祖 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 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 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因,竟不 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 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 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 多端了。
• 辛延年,东汉诗人,生平无可考证。生活的时代属于秦汉 文学时期,同时期的作家有王符、荀悦、马融等人。他的 作品只存下《羽林郎》一首,是汉诗中的优秀作品。
•
头上蓝田玉, 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 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 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 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爚, 翠盖空踟蹰。
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 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 去,更显得江面开阔。 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 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点明时令 正是使离人多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饶变化。
五言古诗
•
《秋思》 张籍
节妇吟
•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 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 丈夫忠贞的妻子 • 吟:一种诗体的名称。
题解:
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 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 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 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 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 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作品译文
• • • • • • • • •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 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 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 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 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 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张籍
oso 问问
刘十九是谁?
刘禹铜
张十八又是谁?
张籍
作者简介
张籍 • (约公元766—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 原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后移居和州(今 安徽省和县)。 • 曾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官职。 • 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
•Leabharlann 早年生活贫苦,后来官职也 较低微。他所生活的时代, 正是代宗、德宗时期,统治 阶级横征暴敛,拚命加重对 劳动人民的剥削。 张籍由于社会地位较低,有 机会接触中下层社会生活, 对实现有较深刻的认识。因 此,他写了许多揭露社会矛 盾,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魏乐府的优良 传统,勇于暴露现实,给予元稹、 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以极其有力的 推动。 除乐府诗外,他的五言古诗也不乏 感深意远之作;近体不事雕饰,轻 快自然。与王建齐名,世称“张 王”。有《张司业集》。
作者生平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 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 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 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 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 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 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 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 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 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唐书· 韩愈传》
则愈没之时,籍犹执笔 作字,知其目疾已愈, 世传盲废者非也。其集 为张洎所编。洎序称 “自丙午至乙丑相次缀 辑,得四百馀篇”。考 丙午为南唐李昪升元 元年,当晋开运三年; 乙丑为宋乾德二年。盖洎搜葺二十年始成完 本,亦云勤矣。
——《唐书· 韩愈传》
陈振孙《书录解题》云:“张洎所编籍诗, 名《木铎集》,凡十二卷。近世汤中季庸 以诸本校定为《张司业集》八卷,刻之平 江。”此本为明万历中和州张尚儒与张孝 祥《于湖集》合刻者。尚儒称购得河中刘 侍御本,又参以朱兰嵎太史金陵刊本,得 诗四百四十九首,并录《与韩昌黎书》二 首,订为八卷。则已非张洎、汤中之旧。 然其数不甚相远,似乎无所散佚也。
据此诗另一版本,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 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 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 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 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 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 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 门大弟子,他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 镇割据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因此不为所 动。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收买 而写的名作。
婉,而意志坚决。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 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 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 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 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但当时李师道是个 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作者并不想得罪他、让他难堪, 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双层面的诗去回拒他。 写作特点: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 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 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诗人轶事
• 张籍因为迷恋杜甫诗歌,常把杜甫的名诗一样一 样地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 匙。一天,张籍的朋友来拜访他,看到张籍正在 拌纸灰,很是不解,就问道:“张籍,你为什么 把杜甫的诗烧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张籍说: “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 了!”
课外补充
藏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籍以乐府鸣一时,其骨体实出王建上。後 人?称张、王,未为笃论。韩愈称张籍学古 淡,轩鹤避鸡群。谅矣。其文惟《文苑英 华》载《与韩愈》二书,馀不概见。相其 笔力,亦在李翱、皇甫湜间。视李观、欧 阳詹之有意铲雕,亦为胜之。《昌黎集》 有《代籍上李淛东书》,称以盲废。然集 中《祭退之诗》称“公比欲为书,遗约有 修章。令我署其末,以为後事程”
⑴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 妻子。吟:一种诗体的名称。 ⑵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这里是诗人的自喻。 ⑶缠绵:情意深厚。 ⑷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襦: 短衣、短袄。 ⑸高楼连苑起:耸立的高楼连接着园林。苑:帝王 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起:矗立着。 ⑹良人:旧时女人对丈夫的称呼。戟:一种古代的 兵器。明光:汉代有明光殿,此指唐皇宫。 ⑺用心:动机目的。如日月:光明磊落的意思。 ⑻事:服事、侍奉。拟:打算
•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 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 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 “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 (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 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 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 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 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 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 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 “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 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 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 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 • •
•
• • •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藩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账,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没藩故人 张籍
《秋思》赏析
•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平平 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 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 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 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 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 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 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 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 的悠长思念。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 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 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 《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 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 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 《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 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 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 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 用以明志。 •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 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 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 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 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 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 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 看,话中有文章。 •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 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 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 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 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言词委 •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
• 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 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 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 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 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 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
羽林郎
• • • • • • • •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 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曰‘人生贵得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遂命驾而归”( 出自《晋书· 张翰传》)。张籍祖 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 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 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因,竟不 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 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 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 多端了。
• 辛延年,东汉诗人,生平无可考证。生活的时代属于秦汉 文学时期,同时期的作家有王符、荀悦、马融等人。他的 作品只存下《羽林郎》一首,是汉诗中的优秀作品。
•
头上蓝田玉, 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 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 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 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爚, 翠盖空踟蹰。
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 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 去,更显得江面开阔。 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 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点明时令 正是使离人多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饶变化。
五言古诗
•
《秋思》 张籍
节妇吟
•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 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 丈夫忠贞的妻子 • 吟:一种诗体的名称。
题解:
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 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 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 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 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 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作品译文
• • • • • • • • •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 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 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 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 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 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