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重点)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判断物理变
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神奇的“化学”
【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的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两个
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
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1上出现两个红色的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
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
本质区别呢?
探究实验
实验及装置变化
前的
物质
变化过程中
发生的现象
变化
后的
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水的沸腾
液态
的水液态沸腾时
生成水蒸
气,水蒸气
遇冷的玻璃
片又凝结为
液态的水
液态
的水
无
2胆矾研碎
块状的胆矾蓝色块状固
体被粉碎成
粉末
粉末
状的
胆矾
无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蓝色
的硫
酸铜
溶液
等立即生成蓝
色沉淀,溶
液颜色变
浅,最后变
为无色
蓝色
的氢
氧化
铜沉
淀等
有
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
颗粒状石灰石等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
课堂讨论
归纳总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实验1、2)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实验3、4)
现象 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发生改变,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
在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
产生沉淀等现象发生 实例 水结成冰、石蜡熔化、灯泡发光、海水晒盐、碘升华等
铁生锈、物质的燃烧、烧制瓷器、冶炼金属、呼吸作
用、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等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
程中,不一定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知识拓展
(1)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形状的改变(矿石粉碎等),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
凡是状态、形状、某些能量形式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2)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况且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无色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态氧;给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以小气泡放出这三个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故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即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板书设计
变化前观察 变化时观察
变化后观察
①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 ②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①反应条件(如加热、点燃等)
②反应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
①有几种物质生成
②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课堂展示水、铁丝、食盐、粉笔、食醋、酒精等,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不同性质,比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溶解性、能否燃烧等。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物质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是不
1.如何正确的闻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气味?
2.上述实验结论中哪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哪是它们的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①中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中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是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
探究点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间的区别和联系
提出问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又有何联系呢?
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区别: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其中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从描述的字眼上看,让人感觉到一种“现在进行时”的状态。
如:纸张燃烧(化学变化)、钢铁生锈(化学变化)、小麦被磨成面粉(物理变化),它们都是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是静态的。
在描述时通常用到“易、会、能、可以”等词语,如:煤能燃烧(化学性质)、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化学性质)、玻璃易被打碎(物理性质)、镁条可以被弯曲(物理性质),这些都是物质的性质。
2.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体现出性质。
探究点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提出问题物质的性质和之间有怎样关系呢?
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如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石墨质软且呈深灰色,常用于制铅笔芯等。
板书设计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2.本质区别: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成功之处本堂课通过生活事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讨论、合作、总结归纳,使学生
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学生没有实验知识的基础上都尽可能让学生实
践,让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
不足之处设计问题有些理论化,应从学生生活中实例中提出问题。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
三维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认识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之间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起“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
教学难点
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区别。
情境导入
课堂展示水、铁丝、食盐、粉笔、食醋、酒精等,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不同性质,比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溶解性、能否燃烧等。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物质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是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本身就固有的性质呢?
讨论交流学生阅读教材,讨论相关问题,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课堂讨论
1.如何正确地闻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气味?
2.上述实验结论中哪些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1.①中的气体无色、无味,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②中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是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
探究点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间的区别和联系
提出问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之间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呢?
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区别:
(1)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其中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从描述的字眼上看,让人感觉到一种“现在进行时”的状态。
如:纸张燃烧(化学变化)、钢铁生锈(化学变化)、小麦被磨成面粉(物理变化),它们都是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是静态的。
在描述时通常用到“易、会、能、可以”等词语,如:煤能燃烧(化学性质)、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化学性质)、玻璃易被打碎(物理性质)、镁条可以被弯曲(物理性质),这些都是物质的性质。
2.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体现出性质。
探究点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提出问题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如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石墨质软且呈深灰色,常用于制铅笔芯等。
板书设计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2.本质区别: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体现出性质。
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性质决定,反映物质用途
成功之处
本堂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的认识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讨论、合作、总结归纳,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不足之处设计问题有些理论化,应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提出问题
第十二单元测评(B)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Na 23 Cl 35.5 Ag 108
一、快乐点击(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常见的生活物品中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人体内完全氧化,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无机盐
3.做皮包、皮鞋的牛皮、羊皮都是天然皮革,光滑、耐用、美观,它们的主要成分是( )
A.脂肪
B.蛋白质
C.涤纶
D.合成纤维
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霉变的花生做食品
B.用甲醛溶液浸泡鱼虾防腐
C.食用加碘盐可补充人体缺乏的碘元素
D.食品中加入过量的亚硝酸钠
5.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会使周围的人被动吸“二手烟”。
“二手烟”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
A.N2
B.O2
C.CO2
D.CO
6.为了防止贫血,人体应适当补充的微量元素是( )
A.锌
B.铁
C.钙
D.硒
7.下列物质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蛋白质
B.乙醇
C.淀粉
D.聚乙烯
8.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相比,合成纤维不具有的特性是( )
A.强度高
B.耐腐蚀
C.透气性好
D.耐磨
9.制造下列物品应该用热固性塑料的是( )
A.炒菜用的铁锅手柄
B.食品包装袋
C.雨衣
D.塑料盆、塑料桶
10.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它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生活,同时也造成“白色污染”
B.煤气中毒,是因为其组成中含有一氧化碳
C.为了防止黄曲霉素对人体的危害,一定不要食用霉变食物
D.营养物质水、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都属于有机物
二、积累运用(本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11.(8分)请回答下列化学与人类生活相关的问题。
(1)下列服装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填标号)。
A.羊毛衫
B.涤纶连衣裙
C.腈纶运动衣
D.纯棉T恤
(2)衣服以纯棉质地为佳。
鉴别纯棉与涤纶可用方法。
(3)食物中的营养素包括、、、、
和六大类。
蔬菜能提供的营养素是。
(4)香烟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毒性作用最大的有、尼古丁和含有致癌物的焦油等。
(5)常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有利于身体健康,你能闻到窗外的花香是因为。
12.(9分)(1)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
下表为某品牌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
①燕麦片的营养成分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的营养物质是;每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放出能量最多的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②维生素C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
因此,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 易被空气氧化,烧煮时最好加一点。
(2)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
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
则羊毛、棉花的编号分别为、。
13.(8分)无机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
(1)从幼儿、青少年、老年不同阶段,缺钙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
①幼儿、青少年:。
②老年:。
(2)锌可以影响人体发育,硒有防癌、抗癌作用,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
锌、硒、碘三种元素在人体中含量都在0.01%以下,属(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3)铝不是有害元素,但它是非必需元素,经常摄入铝会造成老年痴呆症,请举一例说明生活中如何避免摄入较多量的铝元素。
(4)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原因之一是烹饪的食物中留有元素,缺乏该元素会引
起。
三、情景分析(本题包括1小题,12分)
14.(2018江苏扬州中考)日常生活、社会发展与化学密切相关。
Ⅰ.大米、番茄和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每100 g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如表:
蛋白质/g 脂肪/g 糖类/g 矿物质/mg 维生素C/mg
钙磷铁
大米 6.7 0.9 78 7 136 —0.05
番茄0.6 0.3 2 8 37 0.4 11
牛奶 3.1 3.5 6 120 90 0.1 1
(1)上表中的钙、磷、铁指的是(填字母)。
A.原子
B.单质
C.元素
(2)人体若缺少(填元素符号)元素,则可能易患佝偻病,上表中富含该元素的食品
是。
(3)大米中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填字母)。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4)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相对分子质量为,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向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填“酸性”或“碱性”)。
Ⅱ.2019年扬州将开通高铁。
它不仅方便人们的出行,更助力扬州经济的发展。
(5)高铁的机身采用铝合金材料,下列不属于该合金性质的是(填字母)。
A.密度大
B.耐腐蚀
C.硬度大
(6)高铁路基中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属于(填“有机高分子材料”或“复合材料”)。
高铁机身通过受电弓滑板与沿线架设的3万伏高压输电线相连,这是利用了受电弓滑板的(填“导电”或“导热”)性。
四、实验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15.(10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是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制成的,某同学为验证食品包装塑料袋的成分,进行以下探究:
【做出猜想】猜想Ⅰ: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猜想Ⅱ: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为蓝色。
【实验探究】该同学将图中的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
说明燃烧该塑料袋没有(填化学式)气体生成。
B装置的作用
是。
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1)从化学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袋会导致。
(2)连接实验仪器时,(填“能”或“不能”)将B、C位置进行交换,理
由:。
16.(13分)味精是烹调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剂,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
小靖发现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氯化钠含量≤20%”。
他想测定此味精中的NaCl的含量(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的性质)。
(1)下面是他所做实验的有关步骤,请补全实验步骤②。
①称取该味精样品5.0 g,并溶于蒸馏水;
②加入过量的溶液;
③过滤;
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
⑤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2.87 g。
(2)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过滤操作中所需要的仪器除了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外,还需要。
②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③此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是否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
(3)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味精的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其水溶液经120 ℃以上长时间加热,不仅鲜味消失,而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因此试想一下,使用味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条即可)。
五、计算应用(本题包括1小题,10分)
17.毒品有害人类健康,危害社会稳定。
“摇头丸”是国家严令禁止的毒品之一,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9H13N。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摇头丸”由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含有个原子;
(2)C9H13N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是;
(3)“摇头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D 木桶所含主要材料属于天然材料;紫砂壶所含主要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锈钢锅所含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橡胶轮胎所含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故选D。
2.B 每克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的能量为16kJ,每克油脂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的能量为39kJ,每克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的能量为18kJ,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所以在人体内完全氧化,释放能量最多的是脂肪。
3.B 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的皮肤、毛发、蹄角等处,天然皮革中的蛋白质经过了处理,蛋白质已凝固变性。
4.C 霉变的花生含霉菌毒素,A错误;甲醛有毒,B错误;食用加碘盐可补充人体缺乏的碘元素,C正确;亚硝酸钠有毒,D错误。
5.D 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其中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
6.B 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A错误;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患贫血;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钙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且钙属于常量元素,故选项C错误;硒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故选项D错误。
7.D 蛋白质属于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都比较大,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乙醇属于有机物,但其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属于有机小分子,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淀粉属于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属于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8.C 合成纤维比天然纤维具有强度高、耐腐蚀和耐磨的优点,但是透气性差,故选C。
9.A 热固性塑料是指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下能固化或具有不熔特性的塑料,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等。
雨衣、食品包装袋、塑料盆(桶)要用到热塑性塑料,铁锅手柄由于要满足工作时耐热不能变形的要求,所以需要使用热固性塑料。
10.D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A正确;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B正确;霉变食物会导致疾病,不能食用,C正确;水属于无机物,D错误。
11.答案(1)BC
(2)燃烧闻气味
(3)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维生素
(4)CO(一氧化碳)
(5)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解析(1)羊毛衫是由天然纤维制成的,错误;涤纶连衣裙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正确;腈纶运动衣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正确;纯棉T恤是由天然纤维制成的,错误。
(2)纯棉灼烧没有气味,涤纶灼烧有刺激性气味,鉴别纯棉与涤纶可用燃烧闻气味方法。
(3)食物中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蔬菜能提供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4)香烟烟气中含有的毒性作用最大的有CO(一氧化碳)、尼古丁和含有致癌物的焦油等。
(5)能闻到窗外的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2.答案(1)①蛋白质油脂锌②不要高温加热食醋
(2)③②
解析(1)①六大营养成分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每克营养物质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最多的是油脂;燕麦片营养成分中的锌在人体内的含量在0.01%以下,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②由题目提供的信息“维生素C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显酸性,由“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说明酸性减弱,维生素C被破坏。
因此,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不要高温加热。
由“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说明要想防止它被氧化,可以在烧煮时加一点食醋。
(2)棉花、羊毛、涤纶三种纤维在灼烧时分别能产生不同的气味,因此能通过灼烧的方法将它们鉴
别开来。
棉花灼烧时产生烧纸的气味,羊毛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灼烧时产生特殊的气味。
因此分别选③、②。
13.答案(1)①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②患骨质疏松
(2)微量
(3)尽量少用铝制炊具炒菜、煮饭或少食油条等
(4)铁贫血
解析(1)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元素,缺钙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
(2)锌、硒、碘三种元素在人体中含量都在0.01%以下,属于微量元素。
(3)避免摄入较多量的铝元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尽量少用铝制炊具炒菜、煮饭或少食含铝元素的食品等。
(4)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原因之一是烹饪的食物中留有铁元素,缺乏该元素会引起贫血。
14.答案(1)C (2)Ca 牛奶(3)A (4)176 9∶1∶12 酸性(5)A (6)复合材料导电
15.答案【实验探究】HCl 检验是否有水生成CO2+Ca(OH)2CaCO3↓+H2O
【实验结论】Ⅰ
【交流反思】(1)白色污染
(2)不能如果将B、C位置交换,气体经过C装置时,会将水带出,无法检验塑料袋燃烧是否有水生成
解析【实验探究】如果燃烧产物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装置中的现象应该是变浑浊,而C无明显现象,说明产物中没有氯化氢;无水硫酸铜是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含有水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塑料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聚乙烯塑料,猜想Ⅰ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1)从化学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白色污染;
(2)不能将B、C位置进行交换,因为如果将B、C位置交换,气体经过C装置时,会将水带出,无法检验塑料袋燃烧是否有水生成。
16.答案(1)②AgNO3
(2)①漏斗(带滤纸) ②向洗涤液中滴加NaCl溶液,如果没有沉淀产生,则说明沉淀已洗净
③23.4% 不符合
(3)使用味精时,尽量控制溶液的酸碱性呈中性或弱酸性;使用味精应在起锅前
解析(1)②测定氯化钠的质量,需要将氯化钠转化为沉淀,通过沉淀的质量以及化学方程式中的比例关系,计算氯化钠的质量。
(2)①过滤操作除了需要使用题中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漏斗(带滤纸);
②只要检验洗涤液中的成分,就可以判断是否已洗净;
③设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x 2.8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