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酗酒恶习成因分析及限酒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防控大学生酗酒恶习在校园蔓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认清酗酒恶习的危害性,发挥学生干部率先垂范的作用;家庭、媒体担负起社会责任,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采取心理疏导等有效方法,加大校园限酒综合治理的力度,大学生酗酒恶习的状况就一定能得到有效抑制和改善,就会创造出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酗酒成因限酒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酗酒、醉酒现象日趋严重,且酒后滋事伤害事件也频频发生。

大学生酗酒恶习在校园蔓延现象已经成为困扰高校稳定,并且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限酒,严禁酗酒,防控大学生醉酒后滋事引发的危害,已是当前高校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

1大学生酗酒恶习成因分析
大学生酗酒恶习形成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历史文化因素、生理特征因素、社会环境因素、青春期心理因素和酒风异化因素等。

1.1历史文化因素酒适用于所有饮酒民族,在我国就有以酒代“久”之内涵,表示“友谊天长地久”和“永久”之意;三国时期就有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以看出那时人们饮酒的感受和酒的品位;唐代以后,不论是李白“饮酒作诗”还是苏轼的“醉饮风亭”等等,都说明酒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酒在各国都有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文化人文内涵,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爱恨情仇都有酒的故事,而“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等等,更是在杯酒之间演绎了惊心动魄的历史风云。

1.2生理特征因素适量饮酒确能缓解紧张,可以减轻人的疲劳,改善情绪和睡眠,使人忘却烦恼,令人心情舒畅,增加社交活动和节日中的欢聚喜庆气氛。

但是,过量饮酒不仅危及自己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对社会也会造成种种危害。

许多有酗酒的不良习惯的人,明知酗酒的危害,但还是控制不住要酗酒,原因在于酒使人体内一种基因变异产生强烈的欲望与冲动,导致过量饮酒或酗酒。

1.3社会环境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受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影响,把饮酒当作社交和礼仪需要,如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都要举杯畅饮,以增添喜庆气氛。

社会上还有一种“无酒不成宴”不成文的规定,洽谈生意都要在餐桌上“烟酒”(研究),且饮酒习惯很不文明,酒桌上喝不多不义气,喝不倒俩不尽兴,助长了年轻人酗酒的兴致。

1.4青春期心理因素从心理上看,人是感情动物,有七情六欲,在内外环境压力下,人的感情需要有宣泄释放的途径。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内心比较孤独,很少受到挫折教育,进入大学后,遇上郁闷忧伤,兴奋激动,思念惆怅或亲人相逢,接风饯行,此时酒作为一种精神载体,其文化与疏导功能是任何其他东西所无法替代的。

而酒精的刺激、兴奋、释放和麻醉功能正符合大学生青春期心理的需要。

1.5酒风异化因素中国传统的小酒怡情文化,已有了异化的倾向,许多人片面地理解“酒逢知己千杯少”,以为交朋结友离不开饮酒作乐。

时下,酒的功效和作用还在被“扩大”,如借酒交情、借酒铺路等。

长期以来,社会上风行的干杯文化,将成功与酒量捆绑在一起,有的大学生认为不喝酒意味着个人未来发展就会输在起跑线上,还有的人认为大学生是成年人,有明辨是非的认知能力,有权选择自己愿意做的事,况且,大学就是步入社会的前奏,在社会人际交往中,饮酒是交流的一种方式,大学生喝酒是进入社会人际交往的预演。

2防控大学生酗酒恶习在校园蔓延的措施
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30万人因酗酒而死亡,酗酒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五大杀手。

第61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来自193个成员国的代表呼吁制定出一个控制酗酒的全球预防策略。

目前,大学生酗酒恶习在校园蔓延危害极大,已经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建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

2.1认清大学生酗酒恶习的危害性小林与小杨都是福建某高校学生,某晚,小林因喝酒与小杨发生争执,小林用拳、脚殴打小杨,并致小杨后脑着地倒下而成了植物人。

武夷山市法院经审理判处小林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判决小林和该校各承担92万元总赔偿款的80%、20%。

这起因酗酒酿成的小林与小杨两家人无穷无尽悲痛的灾难,教训极其深刻,也给学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大学生因酗酒引发酒后伤身损命、滋事生非而过铁窗生活的案例屡见不鲜,且日趋严重,给学生个人、学校、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2.1.1社会危害性酗酒之害,触目惊心。

监狱里罪犯的50%,交通事故的40%和医院重病人的25%都与酗酒有关,而这意味着数以千万计的人,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和无数痛苦悔恨都与酗酒有关。

近年来,大学生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绝大多数是酗酒惹的祸。

大学生酒后出现或自残或失手将他人打伤事件,甚至从事一些莫名其妙的破坏活动,如侮辱女同学、拦路抢劫、破坏设备、放火、驾车将人撞死撞伤等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

2.1.2身心伤害性①危害生理健康。

南方某大学工程系学生苏南,是个文质彬彬的学生,但平时爱喝酒,酒量很好,他在庆祝自己22岁生日时,20分钟内连喝20杯百威啤酒,脸色变蓝,失去知觉,最终死在医院。

酗酒会使酒中所含有的甲醇持续损害视网膜,从而导致视力迅速下降,甚至失明;酒中的酒精在体内有95%是通过肝脏来吸收解毒,酗酒会导致脂肪肝,形成肝硬化;酗酒还会导致多种消化器官疾病,降低人体呼吸道系统的防病毒能力,使人体的癌细胞增多,诱发多种心脏病变。

有资料表明,因酗酒中风而死亡者为不饮酒者的3倍,酗酒者的平均寿命较不饮酒者,要少至15年左右。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身体的各部器官尚不完全成熟,酗酒对身体的损伤更加严
大学生酗酒恶习成因分析及限酒对策研究
郭先根(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155
.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将直接影响到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

②危害心理健康。

古人云:“酒能乱性失德”。

酒精对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一系列心理疾患。

酗酒会使人脑器官组织损伤,出现记忆减退、意识障碍、反映迟钝、过度兴奋、动作不协调,导致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和中毒性幻觉症等精神异常病症,使人变得待人冷漠或不可理喻;酗酒会使人精神恍惚,没有家庭责任心,还愤恨自己的亲人,埋怨怀才不遇,甚至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对不起自己的不健康心态;酗酒还会导致思维能力下降,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减弱,智能衰退,甚至会出现妄想、幻觉,诱发人格改变和反常行为,表现为焦虑、烦躁、抑郁情绪,严重者还会产生自杀念头。

③危害成长成才。

历史上,才华横溢的“斗酒诗百篇”大诗人李白所生4子都无半点诗才。

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因长期酗酒,56岁病逝,所生的5个儿子均愚昧无能。

专家实验表明,大学生正处成长发育期,酗酒会使生殖器官正常功能衰退,性成熟推迟2-3年;酒后更是使人昏昏欲睡,精力分散,直接影响人的思维和注意力,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休息;酗酒导致思维迟缓,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致使智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学习退步,况且,醉酒后,大脑和身体的恢复又有一个过程,对学业的影响极大;大学生酗酒醉后的兴奋状态常会失态,神志不清还会引发有悖于社会公德,甚至做出伤及他人或使自己遭到意外伤害的行为,由此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受到法律制裁,荒废了学业,断送了大好的前程。

2.1.3校园危害性大学生酗酒不仅酿成个人、家庭和社会悲剧,还危及到校园公共秩序、公共权益和和谐校园建设。

威斯康星大学一项调查表明,有29%的学生因酗酒而旷课,校园中有25%的暴力犯罪和近60%的野蛮行为与酗酒有直接关系,19%大学生和萍水相逢的异性发生性关系。

虽然大学生酗酒并非经常引发死亡事件,但会在校园内引发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大学生饮酒时间通常大多集中在夜间,地点除校园及周边小吃摊点外,在宿舍内喝酒现象也相当普遍。

在宿舍内酗酒吵闹得左邻右舍彻夜难眠,在校外酗酒后,深夜喧嚣回校更是扰得校园不得安宁,且酒后滋事伤害事件也频频发生,严重干扰了校园正常的作息制度和公共秩序,侵犯了他人的正当权益,影响了校园稳定,广大师生怨声载道。

大学生酗酒引发的校园安全事件,全社会都指责高校管理不到位,所有责任都由高校承担,严重影响了学校办学声誉和形象。

正因为酗酒有上述种种危害,为了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维护正常校园秩序,引起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力提倡不饮酒,采取有力措施严禁酗酒,有效防控醉酒滋事。

2.2发挥学生干部率先垂范的作用能不能刹住大学生酗酒之风,实施“限酒”取得成效,学生干部是关键。

学生干部既是“限酒”的组织者,又是“限酒”的主要对象。

要防止“对人马列主义、对已自由主义、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的不良倾向,做到既严下又严上、既严别人也严自己,真正使“限酒”成为全体同学的共识。

只有从学生干部抓起,以身示范,学生才会跟着学,照着做,才会收到以身作则的效果,使“限酒”工作成为学生干部和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还可以通过建立“人盯人”限酒互助小组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即安排一名学生干部帮助一名有酗酒恶习的学生,从学习、思想与行为上经常关心帮助,使受助者在学生干部率先垂范的感染下告别酗酒恶习。

2.3家庭、媒体应担负起社会责任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对酗酒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孩子第一次饮酒的原因有31%是父母教的或父母劝饮的。

作为家长应当担当起第一老师的职责,以身作则,在家庭中不兴劝酒之风,即便是逢年过节或亲友欢聚,也不要互相劝酒,只能酌量少饮,适可而止,尽量不要或少在孩子面前酗酒。

同时,家长还应努力改掉酗酒的恶习,更不应组织、鼓励孩子聚集同学酗酒。

作为家长应引导孩子明辨社会上流传的不健康的酒文化思想,把“酒风”与“作风”、“酒品”与“人品”区别开来,做到既照顾场合,又掌握分寸,既不失礼仪,又不酗酒。

遇亲朋聚会、喜庆宴会,喝点酒是无可厚非的,但一定要求自己的孩子讲究品味,营造不酗酒的良好氛围。

2.4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染上了酗酒恶习是因为枯燥无味的生活所致,无聊之余便想从饮酒中找到一些乐趣。

为此,帮助大学生有效戒除酗酒恶习,除了通过加大宣传酗酒危害性的力度,为大学生建起一面限酒“防火墙”以外,还应组织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限酒、健身、读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以展览、小品、相声、辩论、征文、案例征集、座谈会、宣讲团等形式,帮助大学生认清酗酒恶习危害性,深切认识到“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养性治愚,提高限酒的自觉性;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如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讲座、读书征文、读书论坛、专家讲座、好书介绍和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倡导健康、科学、文明、高雅的酒文化,抵制并逐渐取代劝酒逼酒等低俗的酒文化;通过组织开展如“告别不文明言行”文明劝导等活动,提倡文明饮酒,杜绝无节制豪饮、坚决反对酗酒,最大限度地减少酒害酒祸;通过组织开展有氧代谢运动及各类文体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是金”的观念,在广大学生中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勇于战胜自我,远离酗酒恶习诱惑;通过举办专业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创意创业大赛、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宿舍文化节等,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让大学生在校园里放飞心情,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2.5有效地应用厌恶疗法心理疏导酗酒是一种心理病态及其行为异常,会对自身、家庭、社会构成危害。

有些大学生酗酒起因是认为喝酒可以消除烦恼,减轻孤独、自卑、失败等失意的心理因素,以致减轻压力,而事实却相反,酒入愁肠愁更愁。

因此,对于有酗酒恶习的大学生不能简单应用道德说教法,而应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消
156
. All Rights Reserved.
点位的要求;利用全站仪根据基坑周边的原始控制坐标点,观测顶层设置点的坐标,减少误差的累积传递,及时检验校正观测成果,每次上下层轴线位置经检验偏差均在3mm 内,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施工要求。

3.5加密定位设置利用CAD 绘制预应力曲线分布图,设置水平控制点。

将2m 间距的定位点,加密为0.5m 间距,通过加密定位点,提高曲线的准确性,符合曲线设计要求;放线完毕后,复核控制点高度,确保控制点高度偏差不超过±10mm。

通过对以2m 间距定点和0.5m 间距定
点的偏差进行比较,发现0.5m 间距定位的曲线更为接近设计曲线,实际偏差也控制在±5mm 以内,符合《无粘结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2004)的控制点位
置允许偏差在±10mm 要求。

4实施效果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建筑产品
是企业的最高目标追求。

施工过程中采用计划、
实施、检查、处理的PDCA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不断分析影响安装质量
的人、材料仪器工具、环境、工艺方法等因素,提出针对性的
改进措施,预应力钢绞线安装位置准确率合格点率达到96.97%,超过规范要求的90%,对于提高工程质量的安全可靠经济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m 定点与0.5m 定点曲线偏差图
单位:mm
2m 间距定点0.5m 间距定点
随机抽样点
除大学生心理障碍。

心理疏导是通过环境、
说服、解释、启发、教育等手段,减轻或消除学生的焦虑、抑郁、强迫、恐怖等不良心理,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一种心理引导方法。

2.6加大校园限酒综合治理的力度酗酒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难题,为遏制大学生酗酒恶习在校园蔓延,“组织结构强制”被证明是一种最有效的办法。

早在一九八八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就下发《关于禁止高等学校学生酗酒的通知》(教政厅字003号)明令禁止高等学校学生酗酒。

通知要求对酗酒者和酒后肇事者,要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触犯法律的,要由公安、司法部门依法处
置;高校校园内的食堂、餐馆、饮食摊点,一律不得出售啤
酒以外的各种酒,如有违反,要给予经济和行政处罚;
节庆日和学生毕业、结业时的聚餐活动,一律不得饮用啤酒以外的各种酒,在饮用啤酒和其他饮料时也要适度。

我国《刑法》第18条规定:醉酒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予处罚,在醉酒状态中对他人安全有威胁或对本人有危险时,应当将其
约束到清醒。

高校应依法治校,认真贯彻落实
“三贴近”工作精神,加大学生管理力度,针对学生酗酒的现象制定专
门的校纪校规,对大学生饮酒要规定
“限时、限量、限场所”,酗酒与评先评奖、推优培养、组织发展、干部任用、升学、就业等挂钩。

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的,可以开除学籍处理,甚至移交有关部门依法惩处。

3结束语总之,只要校园内外联动,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就一定能把校园限酒控制在危害最低程度,大学生酗酒恶习的状况就能得到有效抑制和改善,就会创造出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1]支素华,张积家.中国大学生的饮酒期望结构与饮酒行为[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04).
[2]李慧民.吸烟饮酒行为与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5(04).
[3]张霞,刘菲菲.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03).
(上接第154页)1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