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引入河间市中学体育课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_张镜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陈式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将阴阳、动静、正反、有无、形神等对立统一的哲理和宗教、哲学、伦理、医学、武学、艺术等精神资源融入武术之中,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为一体,是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优秀拳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式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被引入体育课堂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成立的南京中央国术馆,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将太极拳纳入到体育课程内容和体育教学内容之中,很多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更是把太极拳列入专业必修课程。
反观各地中学,将太极拳引入体育课堂的却并不多,特别是更适合中学生演练,健身、防身价值均非常高的陈式太极拳。
位于沧州西部的河间市, 历史悠久,英才辈出,民间练武之风很盛, 陈式太极拳在此地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河间市精通陈式太极拳的拳师有300多名。
河间市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也有业余时间练习陈式太极拳的习惯,这为陈式太极拳引入河间市中学体育课堂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河间市部分中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陈式太极拳引入河间市中学体育课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
1.河间市有陈式太极拳生存的土壤,陈式太极拳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对中学生有特殊的功用,陈式太极拳引入河间市中学体育课堂,将会有效增强河间市中学生的体质,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推进河间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河间市中学生对现有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喜欢程度偏低,大多数学生希望得到改善,陈式太极拳是他们不错的选择。
3.陈式太极拳在河间市各中学体育课堂的引入,将会对其它体育项目的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部分体育教师陈式太极拳水平还达不到教学要求。
4.通过对陈式太极拳本身特点、功用、在河间市的开展情况、中学体育师资现状及中学生认知水平、特点的分析可以得出,陈式太极拳引入河间市中学体育课堂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关键词:河间市;中学; 陈式太极拳;必要性;可行性;研究
Abstract
Chen-style T’aichi dates back from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This particular style was created by Chen Wang Ting from the ninth generation of the surnamed Chen clan of Wen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Just as in the study of religion, philosophy, ethics, medicine, military study, and of the arts, Chen-style T’aichi assimilates into wushu the unification of the diametrical opposites of the Yin and the Yang, the dynamic and static,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of the nonexistent and existent, and of the body and the spirit. Chen-style T’aichi also combines the constructive and beneficial characters of the art of attack and defense, strength, and fitness. Chen-style T’aichi is an outstanding discipline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has status as a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at the national level.
Chen-style T’aichi is a very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wushu. The earliest date it was drawn in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Nanjing Central Martial Arts Establishment founded in the late 1920s. Now more and more high schools have already integrated T’aichi into the contents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and sports education. Man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re listing T’aichi on the roster of required courses for the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In contrast, very few middle schools are adopting T’aichi into the gym classroom, and it is better suited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drill and practice, build the body, and have a high value of self-defense.
In Hejian City, located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angzhou prefecture, the people keep it as a time-honored practice and the people with outstanding ability pour forth. The folk custom of practicing martial arts is vigorous and flourishing. In this place the Chen-style receives many people’s affection. 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 Hejian City has more than three hundred masters proficient in Chen-style T’aichi. A portion of Hejian City’s students and teachers have the habit of practicing Chen-style T’aichi in their spare time, providing the enormous possibility of introducing Chen-style T’aichi to the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The main work of this thesis adopts the use of data documents,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questionnaire surveys, inspection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Taking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sports instructors of Hejian City as objects of study, the Chen-style T’aichi was introduced to the middle schools to conduct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The results indicate:
1. Hejian City is a place of Chen-style T’aichi grassroots survival. Its especially
ique style and its special func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ake it drawn
nto the middle school’s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It will effectivelystrengthen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que. It will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oral thought, deepen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ultivate the student’s national spirit,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Hejian City’s
spirit of civilization, form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implement the full
aspects of quality education.
2. Hejian City’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ove for the present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s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 is somewhat low. Most of
the students hope to get an improvement, and Chen-style T’aichi is their best
option.
3. Chen-style T’aichi adopted into the classrooms of Hejian City’s middle
schools can have the impact of energetically advancing other physical
education projects, but the teachers of the Chen-style still have not reached a
high enough level in skill to meet the teaching demands.
4. Through a featured analysis of Chen-style’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utility,
Hejian City’s state of development, the present state of qualified teachers f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vel of
cognition, the conclusion can be arrived at that not only is Chen-style T’aichi
indispensible for Hejian City’s middle school sports education, but it is also
feasible.
Key Words:Hejian City; Middle School; Chen-style T’aichi; Indispensible;
Feasibility; Research
目 录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1.前言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4)
2研究对象与方法 (7)
2.1研究对象 (7)
2.2研究方法 (7)
2.2.1文献资料法 (7)
2.2.2访谈法 (7)
2.2.3问卷调查法 (7)
2.2.4实地观察法 (8)
2.2.5数理统计法 (8)
3研究结果与分析 (9)
3.1陈式太极拳引入河间市中学体育课堂的必要性分析 (9)
3.1.1陈式太极拳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9)
3.1.2陈式太极拳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9)
3.1.3 陈式太极拳引入中学体育课堂对增强中学生的体质有其独特的作用 (10)
3.2陈式太极拳引入河间市中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12)
3.2.1 陈式太极拳独特的风格更适合在中学生中推广 (12)
3.2.2河间市有得天独厚的陈式太极拳文化环境 (13)
3.2.3陈式太极拳引入河间市中学体育课堂的师资因素分析 (14)
3.2.4陈式太极拳引入河间市中学体育课堂的学生情况分析 (16)
3.2.5陈式太极拳引入河间市中学体育课堂对学生影响的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17)
3.2.6河间市中学生对目前体育课堂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9)
3.2.7体育教师及学生认为引入陈式太极拳对其它运动项目的教学是否有促进作用的调
查结果与分析 (20)
3.2.8 河间市中学体育教师对陈式太极拳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有哪些困难的调查结果分析
(21)
3.2.9 专家对陈式太极拳引入河间市中学体育课堂后的建议 (22)
4结论与建议2 4 4.1结论 (24)
4.2建议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 (27)
后记 (31)
1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一个国家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增强中学生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但在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学校体育长期得不到学校、家长的重视,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
我国从1 9 8 5年开始进行了四次以中学生为主体的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最近二十几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主要表现在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精神,缺少对祖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了解。
中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也引起了中央领导、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全社会要给予关心和支持。
2007年4月23号政治局召开专门的会议,专题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随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杨叔子院士讲过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正是在民族精神的支撑下,才得以存在与不断发展。
针对中小学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其中在谈到如何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时提到:“体育课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要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
陈式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引入课堂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成立的南京中央国术馆,中央国术馆又被称为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
1929年2月颁布的《中央国术馆组织大纲》第一条规定:“中央国术馆以提倡中国武术,增进全民健康为宗旨。
”第二条:“为实行前条宗旨起见,本馆特延聘国术专家、体育专家及其他专门学者,办理下列事项:一、研究中国武术与体育;二、教授中国武术与体育;三、编著关于国术及其它武术之图书;
四、管理全国国术事宜。
”中央国术馆设教授班、师范班、练习班、青年班、少年班,开展武术教学,培养武术人才。
太极拳做为七门术科必修课之一,由擅长陈式太极拳的傅振嵩、陈子鸣和擅长杨式太极拳的杨兆清传授。
解放后,太极拳在我国的高校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现代文明病的不断蔓延,社会体育的迅猛发展,太极拳逐渐被列入专业必修课程,陈式太极拳在很多院校都得以开展。
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南温县及河南焦作等地把陈式太极拳做为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位于沧州西部的河间市,因处九河流域而得其名,古称瀛洲。
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居京(北京)、津(天津)、石(石家庄)三角中心。
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历代
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民间练武之风很盛。
其中以勉张拳和陈式太极拳为代表,勉张拳法,清朝嘉庆年间传入沧州,流传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陈式太极拳在河间的流行是在20世纪30年代,据说陈式太极拳的第九代传人陈发科的弟子帮人护送一批货物去北京,途经此地病倒,受到当地一姓王的大户收留,为报恩,向王家喜好武术的次子王勇传授陈式太极拳武艺,自此,陈式太极拳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慢慢在民间传播开来。
河间市的很多市民有业余时间打陈式太极拳的习惯,河间市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也有业余时间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兴趣,特别是中学生对陈式太极拳的认可度很高。
这使我们看到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使陈式太极拳教学真正走进中学体育课堂的可能性。
陈式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所创,他依据太极阴阳生克之理,汲取诸家武术之长,融中医经络学与道家导引吐纳术为一体,创编了一种刚柔相济、阴阳互化、变幻莫测、威力无比的拳种,取名“太极拳”,也就是流传至今的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将阴阳、动静、正反、有无、形神等对立统一的哲理和宗教、哲学、伦理、医学、武学、艺术等精神资源融入武术之中,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为一体,以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演练形式强体健身。
陈式太极拳是各派太极拳的根源,在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一向秘不外传,直至陈氏十四世,陈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号称“牌位先生的太极拳大师陈长兴,把它传给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并渐渐演化成杨、吴、孙、武等各派,太极拳才得以缓缓流传开来。
近年来,为适应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国家体委还推陈出新,先后整理推广了24式、42式太极拳,为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又推出了8式、16式简化太极拳。
现在,人们广泛练习的是以慢、柔、轻、松为特点的各式太极拳,而独留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窜蹦跳跃、松活弹抖、动作复杂的传统陈式太极拳,在河间市却倍受青睐。
不论是清晨、还是傍晚,不论是夏日、还是冬季,在这里,到处都能看到练习陈式太极拳者的身影。
我自幼跟随民间拳师杜云学习陈式太极拳,我的中小学生活是在河间市度过,因此,对河间市陈式太极拳的开展情况有详细的了解,这也正是本课题选中陈式太极拳引入河间市各中学体育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的原因所在。
陈式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陈式太极拳的爱好者已遍布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练习太极拳的人数超过2.5亿人,河间市练习陈式太极拳的人数超过1万人。
陈式太极拳引入河间市中学体育课堂是对体育教学内容有益的补充,同时可有效改善和提高学生的骨骼、肌肉、心脏和血管功能,增强中枢神经、呼吸、消化系统的机能,还能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开发智力,起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身、防身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培育合格人才。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陈式太极拳不同于拳击、柔道和跆拳道等搏击项目,陈式太极拳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包含了中国的传统思想,体现了传统医学、美学、兵学、养生学等多种学科内容,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陈式太极拳引入中学体育课进行研究,会使长期处于封闭之中的陈氏太极拳日渐开放,使这一优秀拳种的传承方式、传承规模,还是习练的人群有良好
的改善。
这无疑会极大地促进陈氏太极拳的迅速发展与广泛传播。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规范等都在发生着新的转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陈式太极拳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规范中成长,蕴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
陈式太极拳道法自太极,体现于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极,是中国古老易学文化中最高之境界。
《易传·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当“太极”一词首次出现在“六经之首”的《周易》一书中时,它便与吉凶大业紧密相联,由此不难看出“太极”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
因此,数千年来,儒家着重于太极的义理阐释,道家则倾心于太极的术法应用,即使是外来的佛教也将“太极”奉作其庙宇佛钟上的吉祥图案,足见“太极”之思想境界乃是儒、道、佛三家所共同认可的。
人们既可在“太极”之“阴阳生克”中看到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又可领悟道家清静无为的追求,同时也能进入佛家禅定空无的境界,这无不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圆融、和合与博大精深。
尤其是当代表着“太极”境界阴阳互生图案的“太极图”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即使普通百姓也深感它的亲切与神圣,正是它在引导着无数苍生在天、地、人三界及过去、现在、未来中体验着人生。
上世纪末以来,亚洲一些具有防身作用的现代武技项目(如跆拳道、空手道),由于技术规范和现代化包装,成为现代中国青少年喜爱的时尚运动。
新时期的传统陈式太极拳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包括它的生存现状、它的未来发展、它的原本的文化内涵等。
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武术传统陈式太极拳应满足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但是,传统陈式太极拳的发展现状并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成为不可扭转的潮流,作为中国人我们不禁要问:当今相对弱势的传统陈式太极拳文化将如何在这个潮流中保持东方体育文化的特点,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呢?
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追根溯源无不脱胎于中国武术,而柔道和跆拳道均是通过学校为重要渠道向青少年推广。
柔道是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的一个重要教学项目,每年都要举行地区性和全国性的中小学柔道比赛。
韩国中小学体育课有一半是练习跆拳道。
众所周知,尽管武术在不同时期被编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大纲、列入教学课程,但是武术教育在国内至今没有实现根本的普及,学校的武术教学滞后于我国武术运动的发展。
特别是具有健身、健心、防身等多重功能的陈式太极拳更是没能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陈式太极拳开展较好地区中学生对陈式太极拳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将其引入中学体育课堂。
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增进人们对陈式太极拳的了解与关注的目的。
也为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实施纲要精神,加快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我国中小学校约70万所,在校生2亿5千万,在校大学生人数也超过2千3百万,大中小学生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且年年都有毕业的,年年都有入学的。
我可以大胆的设想,如果他们都能在中学甚至小学得到良好的陈式太极拳或其它武术方面的训练,常练不辍,练的体魄健壮,武德高尚。
若干年后,我国整个国民的体质和精神面貌,必将大为改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种强国”,
而屹立于世界之林。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陈式太极拳引入中小学体育课堂和中学太极拳教学的研究现状
尽管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上未能查到关于陈式太极拳被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方面的学术论文,但作为陈式太极拳发源地的温县,早在2001年10月已将陈式太极拳纳入全县中小学课程体系。
2004年8月,温县教育局结合学生特点,组织人员有针对性地编写了4册《陈氏太极拳》教材,对太极拳内容进行了调整。
《陈氏太极拳》教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编写,动作由易到难,很有科学性。
一个学生从小学坚持到高中毕业,基本的陈氏太极拳套路就掌握了;在2003年,焦作就在全市的1400多所中小学校推广太极拳,2006年11月15日,焦作市教育局又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进一步普及推广太极拳的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普及推广太极拳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部分,落实太极拳课时、课程,每年定期举行太极拳比赛活动。
“学校要把太极拳作为课间操的内容,可采取每周一、三、五做广播操,周二、周四做陈氏太极拳的形式,或先做广播操后做太极拳等形式予以坚持”。
为了加大推广力度,市教育局还把太极拳普及工作列入督导评估内容进行检查评比,把太极拳普及推广作为年终评先的条件之一。
相关资料表明,尽管在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陈式太极拳的练习对于大多数的孩子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徐秀花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12月第6期上发表的《中学普及太极拳教学对学生健康意识的效用分析》中指出:通过南京市部分学校在实施太极拳教学前后中学生对传统体育的认识、理解、兴趣、情感、价值判断的调查比较后得出:太极拳教学前后,受制于中学生有限的理解力,其对传统养生哲学理解还很表浅,学习效果不突出;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传统体育手段的认识,对太极拳的兴趣显著增强;在价值观上,教学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表示出充分的肯定;经学习,学生普遍认为学好太极拳对每个人的将来都是一门极好的运动技能储备。
付荣在《搏击·武术科学》2008年1月第1期上发表的《太极拳运动在青少年中推广的可行性及方法探究》一文中指出:太极拳运动是适合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太极拳能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及社会适应性有积极作用,是青少年了解东方文化的内涵,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辅助教材。
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各种有利措施培养青少年参加太极拳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为太极拳的继承和发扬培养后备人才。
程漠琦,李辉友在《通讯》2008年11月发表的《让所有孩子都喜欢太极拳》一文中谈到: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民族传统知识,弘扬民族精神。
太极拳对外追求真善美,对内修炼精气神,以“至刚至柔”之气,孕育出谦虚、仁义的品质。
修炼太极拳不仅能给人防身自卫的本领,还能重塑人的精神气质、心态外表,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德,给人一笔看不见且受用终身的无形资产。
郭俊英在《搏击·武术科学》 2005年9月第2 卷第9 期上发表的《论新课改下的中小学太极拳教学》一文中指出:如何在太极拳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是每个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体育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讨教材的娱乐化、健身化、趣味化设计,通过教学形式的变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全面提高中小学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1.3.2关于陈式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其功能的相关研究
陈式太极拳中的哲学、伦理、健身和养生等方面的文化思想,与当代社会人们对文化的需求相契合,这些思想在树立人民的健康意识、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塑造完善的人格、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和形成大众文化意识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指导着人们的行为。
古今中外,对于陈式太极拳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
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输入“陈式太极拳”这一关键词,就会出现530余篇关于陈式太极拳方面的科研文章;这里不包括国外关于陈式太极拳的研究成果,美国的《时代周刊》曾发表文章说:“中国的太极拳是一项完美的运动方式”。
俄罗斯的《文化报》发表论文称:“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整体健康术。
”
马虹在2008年8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中对陈式太极拳的原理、发展现状、修炼基础、陈式太极拳的技击、养生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在美国,各州都设有太极拳组织,太极拳成了美国人的“热门”,美国的爱黩蕾大学医学院得到国家65万元的拨款,专门进行太极拳防止老年人跌跤的专项研究;亚利桑那州大学等许多的美国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太极拳课程。
美国出版的英文版《太极拳》杂志,由原来的几千份到2008年在全世界发行几十万册。
吴永存、兰孝国在《搏击·武术科学》 2006年7 月第3 卷第7 期上发表的《36 式陈氏太极拳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得出结论:陈式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它对人的心肺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经常练习陈式太极拳,可刺激交感神经,加速脂类、蛋白质等的代谢,使体脂减少,达到健身的功效。
实验班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说明陈式太极拳对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积极影响。
刘学贞等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4月第4期上发表的《不同类型太极拳运动对人体脊柱的影响之探讨》一文中指出,陈式太极演练过程中下肢角度变化幅度大、动作爆发性强,陈式太极拳讲究刚柔相济,“刚”就是以腰为轴,利用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牵动丹田充溢的内气,在瞬间发出的爆发力,亦称弹簧劲。
这种劲是通过长时间周身放松、拉长,用柔缓的动作在去僵求柔中练出的先天自然之气(丹田之气)所产生的,并非后天之拙力。
“柔”,《拳论》讲“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
可见柔并不是松软,而是去一份拙力、蛮力,得一份柔劲后的缠丝劲。
这种刚柔相济对于人体脊柱有着非常良好的影响。
韩雪等在《搏击·武术科学》2006年4月第4期上发表的《陈氏太极拳在现代发展过程中的思考》中指出:陈氏太极拳不仅是更好地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而且更是“一部身体文化的书籍”。
但是,陈氏太极拳在现代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认真的思考,这将是对传统武术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新的探索。
继续保持和发扬不断创新和“舍己从人”的传统法宝,使陈氏太极拳朝着更加适合现代社会人们需求的方向发展,是陈氏太极拳在现代发展中的必由之路;思想意识和观念的开放,传承方式的多样化,将更加有利于陈氏太极拳的广泛普及和推广。
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的传播渠道,加大传播推广力度,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