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初、中级汉语习得者汉字使用的偏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初、中级汉语习得者汉字使用的偏误分析
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汉字习得的难点之一。

就目前中国面向韩国汉字习得者开展的汉字(简体汉字)教学中,因习得者自身教育、文化水平的不同而引发的汉字书写使用中的偏误类型的差异较明显。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从迁移、简化等角度进行偏误分析。

将这些体现在不同年龄上的差异,如:年龄大、受过韩国古代汉字词教育或熏陶的习得者的偏误与年轻、未受过古代汉字词教育或熏陶的习得者的偏误在类型和发生几率上的差异。

标签:韩国汉字教学偏误分析个体差异负迁移
我们对2008年至2013年上半年在中国延边大学学习的韩国留习得者及韩国忠北大学孔子学院的韩国院生进行了汉字书写偏误情况的调查。

这些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从入门班到未通过HSK5级平。

其汉语学习背景有两种情况,一类是此前从未接受过汉字教育的,另一类是此前曾经接受过港澳地区的繁体汉字教育或韩国固有汉字教育的。

前者以年轻人居多,后者多为中老年人。

这两类不同汉字习得背景的人,在汉字的使用上既有共同的偏误类型,又有各自的特点。

从调查结果来看,韩国初、中级汉语习得者汉字使用的偏误类型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因汉字自身特点易产生的偏误,这是普遍存在的偏误类型;第二类是受韩国语及韩国语言发展历史的影响产生的偏误,这类偏误具有特殊性。

二者作为对韩汉字教学主要的偏误类型,本文一并分析。

一、汉语自身特点引起的具有普遍性的偏误类型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音形义结合体,其自身的特点是引起某些偏误的主要原因。

如因汉字自身的结构、语音、词义方面的特点使汉字习得者易于造成的某些偏误,这些偏误具有普遍性,不独为哪个国家的汉字习得者所特有,这类偏误也是最易产生的、数量最多的。

(一)混淆汉字基本笔画
汉字的构字笔画部件中,有很多相似的部件,对于较少或从未接触过汉字的习得者来说,感知这些差别的敏感度较低,清楚区分这些差异难度较大。

汉字习得者在学习汉字之初,常常会根据自己最熟悉的笔画构建自己学过的但记忆不深刻的汉字,很多具有相近笔画的汉字常常因混淆造成错误。

如:
千——(干)天——(夭)
见——(贝)亨——(享)
在被调查的韩国汉字习得者中,这种混淆汉字基本笔画造成的错字现象比较常见。

我们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除了汉字自身的特点外,造成这类偏误的认知原因还兼有汉字的习得先后顺序、在习得者个体中汉字的使用频率及笔画书写的省
力程度密切相关。

以上几组汉字中,“千”与“干”通常表数量单位的“千”较“干”习得的早,所以在类似“你干什么呢?”这类句子中常被写成“你千什么呢?”。

“天”与“夭”在习得者的汉字使用中“天”的使用频率频率比“夭”高得多,所以“笑”字下面的“夭”常被写成“天”。

“见”与“贝”中,“见”的习得时间通常比“贝”早,使用频率一般比“贝”高,因此“见”字或含有“见”部首的汉字常被写成“贝”字,如“览”“现”等,但将“贝”写成“见”的数量较少,这是因为笔画“点儿”比笔画“竖弯钩”省力的原因。

“享”与“亨”中,“享”的使用频率比“亨”高,记忆较深,所以“哼着歌”中的“哼”字中的偏旁“亨”常被写成“享”。

在使用除汉字五笔输入法之外的其它拼音输入法时,这类错误就容易避免,因此如不加强汉字书写方面的训练,这类偏误的隐藏能力很强,特别是在电脑打字普遍存在的今天,这类偏误更不容易在书写过程中纠正。

(二)部件缺失与增加
汉字书写过程中,构字部件的缺失与增加现象较为普遍,这种错误主要产生于学习汉字时间短、记忆不深、习得者还不能从汉字的造字法上整体把握汉字的阶段,或虽学过很长时间汉语,但因疏忽等原因造成的书写失误。

这类偏误无论是受过汉语熏陶的还是未受过汉语熏陶的韩国汉字习得者间比较,产生的几率相差不大。

(三)构字结构的错位
在汉字中,合体字数量众多,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按照一定结构布局构型成字,部件位置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汉字的正误。

在被调查者中,因部件书写的位置不正确导致的错误现象也较为普遍。

(四)同音近音替代
韩国汉字习得者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同音或近音替代是非常普遍的。

同音替代是书写汉字时,无意识地用同音字替代。

如:
做饭——(坐)饭
知道——知(到)
再见——(在)见
近音替代是书写过程中用发音相近的汉字替代原字,近因替代对于韩国汉字习得者来说出现的几率比同音替代的要高出许多,因为在开始学习汉字时发音不准确,发成了相似的音,这种相似音又与习得者掌握的其他汉字的发音相近或相同,促使习得者臆造近因的字使用,进而产生了近音替代现象。

如:
喜欢——(西)欢
农田——农(电)
韩国汉字习得者与母语为汉语的习得者相比,在形成这种错误的诸多原因中,马虎、紧张等心理因素所占的比重较小,也不是主要原因,真正造成这种偏误的是习惯性地用自己使用频率高的字代替使用有频率低的字,抑或使用自己记忆中的同音或近音字无意识的代替自己没有掌握的字。

对于初学汉语者来说,学习过的或者确切掌握的汉字数量有限,为了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汉字来描述听到的词汇或生活中各种境况,而采用同音或近音替代的字的现象较多,这种替代更多的表现为汉字习得者用汉字表意记音的一种书写策略。

(五)词内借用
词内借用是指在汉字使用中,一个汉字被它所在的另一个常用词的其它汉字代替,从而诞生了书写正确搭配错误的汉字。

如:
愉快——愉(乐):快乐
气温——气(度):温度
休闲——休(空):空闲
“愉快”这个词中的“快”字,因经常与“快乐”组合成词,常常出现在对外汉语教材里,所以在被调查的汉字习得者中,常常将“愉快”写成“愉乐”。

“气温”“休闲”也因受“温度”“空闲”的影响被写成“气度”“休空”。

这类偏误的产生主要因为对构成词汇的各个汉字的意义了解不深,对词汇中的汉字辨识不清产生的使用错误。

这类偏误发生在受过汉语熏陶的习得者身上的几率比发生在未受过汉语熏陶者身上的几率要高许多。

以上几类因汉字自身特点易于造成的偏误类型对于各国汉字习得者来说具有普遍性,也是韩国汉字习得者出现最多的几种偏误类型。

二、韩国语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具有特殊性的偏误类型
韩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繁体汉字,所以目前韩国语与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针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环境,韩国汉字习得者在习得汉字(简体汉字)的过程中,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习得者来说,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出现的偏误类型与
韩国语或韩国语言文字发展的历史有关。

(一)生造汉语词汇
韩国语中存在大量汉语固有词汇,由于繁体汉字曾经被广泛地使用,很多韩国汉字习得者常用韩国语的固有词来搭配现代汉语词汇。

如:
小说——小说(书):???[小说册]
高中——高等学校:????[高等学校]
高速公路——高速道路:????[高速道路]
当汉字习得者遇到从未接触过或比较陌生的字词时,思维的第一反应会从母语即韩国语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而韩国语中的汉字词为这种思维模式提供了一种看似可行的解决方法,所以这种偏误类型就产生了。

这类偏误类型在受过汉语熏陶的习得者中发生的几率要比未受熏陶的习得者高很多。

(二)受韩国字母音近音干扰推导的汉字
韩国语作为拼音文字,其中存在一些音译汉语的固有词,其读音于今天的汉语有一定的区别,但拼读的词语字数与构成汉语词汇的汉字的字数相同,这就为汉字习得者提供了一个按照自己理解的语音来推演汉字词的可用之机。

如:
景致——(景气):(??)
成长——(生长):(??)
病院——(病园):(??)
韩国语中表示“景致”义的词是一个音译的汉字固有词“??”,因“??”中“?(致)”的发音与现代汉语“气”字的读音相似,所以韩国汉字习得者在明白“景致”义的前提下,在没有学过或忘记“致”的写法的情况下,将汉语意义找到对应的韩国语固有词“??”,再将其与自己熟悉的汉字音对比,故将“?(致)”写成音近的“气”。

同样,韩国语里表达“成长”义的词也是一个音译的固有词“??”,韩语音“?(成)”与汉语“生”字的读音非常相近,故常将“成长”写成“生长”。

这类偏误类型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且未受过汉语熏陶的习得者比受过汉语熏陶的习得者出现偏误的几率高。

(三)繁简混杂现象
韩国曾通用过繁体汉字,这些汉字广泛地存在于媒体、古籍、招牌、人名中。

一些繁体汉字比较常见,所以一些以前学习过或者经常接触过繁体汉字的习得
者,在学习简体汉字的过程中会出现简繁混杂的书写现象。

如:
三国志——三国(師)
学习——(學)习
这类偏误在年纪较大的习得者、以前接受过中国台湾等地区繁体汉字教育的习得者或专门从事古典汉籍学习的习得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四)韩国语固有汉字转用错误
韩国语中部分汉字词汇过去曾经广泛使用,现在已经被音译成韩国文字,但其相对的汉字词形还被很多人所熟知。

部分习得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在理解意义的同时,不会恰当地书写使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就用自己掌握的固有的意义相同汉字词汇简化后来使用。

而这些汉字词汇要么现代汉语中根本不存在,要么也与韩国语的本义相去甚远。

如:
想法——(生觉)打扫——(清扫)
厕所——(化粧室)朋友——(亲旧)
这类偏误发生的比例并不多,其中受过汉语熏陶的习得者比未受过汉语熏陶者的偏误发生的几率更高一些。

韩国作为“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国之一,韩国汉字(即繁体汉字)的书写和使用在很多领域仍广泛存在,耳濡目染地接受过程对于简体汉字的学习和使用有着明显的影响。

这对初、中级汉语习得者汉字使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对韩汉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江新.不同母语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知音和知义之间关系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6).
[2]潘先军.汉字基础在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负迁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3).
[3]全香兰.针对韩国人的汉语教学——“文字代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汉语学习,2003,(3).
[4]全香兰.韩语汉字词对学生习得汉语词语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6,(1).
[5]文莲姬.关于韩语汉字词分类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
[6]黄婧.韩国汉字词与中国汉语词结构性对比分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4).
(李艳军吉林延吉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133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