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卤代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而言,对E2反应有利。
β-C上烃基↑,对SN2、 E2都不利,而对
SN1、 E1有利,但对E1更有利。这是因为:
sp3
R
SN1
R
sp3
R R C
+
sp2
OH
R C O H 重新引入张力 C H2R’ R
R C X C H2R’ 烃基↑,体积↑, 拥挤程度↑, 张力↑。
C H2R’ 键角↑,张 力减小
面沿 C—Br键轴方向进攻,因为OHˉ离Br较远,两者 斥力最小。当HO-与中心碳原子(C中)接近到一定程度, 开始部分和C中成键,本身负电荷逐渐减少,与此同时, C-Br键受OHˉ的排斥,逐渐伸长和减弱,但还没有完 全断裂。由于C中上增加了基团的拥挤程度,使体系能 量增大,并达到最大值(过渡态)(见图)在过渡态 中,三个H和C中在同一平面,O……C……Br在同一直线 上,与平面垂直。随着反应的继续进行,O—C之间距 离进一步缩短,C—Br之间进一步拉长,三个H也偏向 Br一边。最后HO和中心碳完全成键,而Br带着一对电 子离开碳原子,成为Br -,同时碳原子也恢复四面体 构型,体系能量逐渐降低至最低点。
* 取代与消除反应的竞争
如前所述,在卤代烷的反应中,试剂既可 进攻α-C原子而发生SN反应,也可进攻β-H原 子而发生E反应,这是两个相互竞争的反应。

烃基结构的影响
α-C上烃基↑,因空间位阻增大,故对SN2反 应不利而对SN1、E1反应有利。 α-C上烃基↑, 虽然对进攻α-C不利,但对进攻β- H的影响不大,
★试剂的浓度↑,对SN2、
E2都有利。

溶剂的影响
取代反应 消除反应 E1 R X
δ δ
SN1
R X 电中性 HO + RX 电荷 集中
R X 带部分电荷 (电荷增加) HO R X 电荷分散在 三个原子上
δ δ
δ
δ
SN2
E2
HO
δ
H C C 电荷分散在 五个原子上
X
δ
由此可见,溶剂的极性↑,有利于过渡

如果是卤素连在手性碳原子上的 卤烷发生SN2反应,则产物的构 型与原来反应物的构型相反(称 瓦尔登转化)。这是SN2反应的
一个重要标志。

SN2反应的特点: 反应速度既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又与试剂的浓度有关,反应中新键的建 立和旧键的断裂同步进行,因此它是双 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产物通常发生构型
CH3CH=CH2 + H2O + Br
β- 消除反应
上述反应的本质差别在于:按①进行反应,
碱进攻的是α-C,发生的是亲核取代反应;按②
进行反应,碱进攻的是β-H,发生的是消除反应。

特点: 反应不分阶段,新键的生成和旧键 的断裂同时发生,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
度及试剂的浓度成正比,说明是按双分
子历程进行的,因此叫做双分子消除反

(2)含有不饱和链的卤代烃,则取含有卤原子 的碳和不饱和键的最长链为主链,把不饱和 烃做为母体,并尽量使不饱和键位次最小。 (3)脂环烃和芳烃的卤代物,常以脂环烃和
芳烃为母体,把卤原子作为取代基,并按卤原
子在环上的位次来命名,如果卤原子连在芳烃
的侧链上,则以侧链为母体来命名。
Biblioteka Baidu

命名举例
第二节 卤代烷
反应制备睛时
(1)伯卤代烷产率最好,仲卤代烷产率下降,
而叔卤代烷产率很低
(2)烯丙基卤和苄基卤反应后均得到产率较高
的睛,而苯甲睛却不能用此法制备。 解释这两种情况。

五、卤代烷的消除反应历程
消除反应、取代反应之所以常常同
时发生,是因为它们的反应历程有相似 之处,反应进行中究竟哪种反应占优势, 则要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和反应条件而 定。消除反应也是按两种反应历程进行。
希反应。

与镁作用 绝对乙醚即无水,无醇的乙醚(也称干乙
醚)。R-Mg-X称烷基卤化镁,也称格利雅试剂
(格氏试剂)。 格氏试剂非常活泼,能起多种化学反应, 如果遇到有活泼氢的化合物,则分解为烷烃。 如:
四、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2)

反应历程:以溴甲烷水解为例:
第八章 卤代烃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 同分异构和命名 第二节 卤代烷 第三节 卤代烯烃

第四节 卤代芳烃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同分异 构和命名
* 定义 烃类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 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叫做卤代烃 简称卤烃,一般指氯代烃,溴代烃 和碘代烃。
* 分类

按分子中母体烃的类别可分为:卤代 按分子中卤原子的数目可分为:一元卤
最后β-H断裂,质子和试剂结合而脱去,同时
分子中的卤原子在溶剂作用下带着一对电子离
去,在β-C与α-C之间就形成了双键。
按①
δ
C H2C H3
δ
C H2C H3 HO C H H
HO
C H H
Br
CH 3
β
α
H CH CH 2 Br

亲核取代反应
按②
δ
+ OH

C H3
β
α
δ
H C H C H2 Br OH
*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烃基的影响

凡容易生成稳定的碳正离子的卤代烷,都有利
于按SN1历程进行反应。

卤代烷的α-碳上所连的基团越多,空间位阻
越大,越不利于SN2反应。 同为伯卤烷,β- C
上烃基↑, SN2反应速率↓

离去基团的影响 当烷基相同时,无论是SN1还是SN2,卤代 烷的反应顺序都是: RI > RBr > RCl
应。
* 单分子消除反应(E1)。

历程:以叔丁基溴消除反应为例
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RX在溶剂的作用下解离成碳正离子:
第二步 :碳正离子消除质子,生成烯烃:

特点:
反应分两步进行,反应速率 由第一步决定。中间经历碳正离 子阶段。决定速率的步骤中,只 与RX浓度有关而与试剂无关,所
以称单分子消除反应。
一、卤烷的制法
* 烷烃卤代
在光或高温作用下,烷烃可直接和卤素发 生卤代反应。因为烷烃分子中每个碳上的氢原 子都可被卤素取代,故常常得到的是一元或多 元卤代烃的混合物。 * 不饱和烃与卤化氢或卤素加成 不饱和烃可以与卤化氢或卤素加成,生成卤 烷(见 第三章,烯烃的亲电加成)
* 从醇制备 醇分子中的羟基可被卤原子取代而得到相 应的卤烷。这是制备卤烷最普遍的方法。
一般来说,试剂供电子能力越强,亲核能力
越强,反应越容易进行。


讨论题 解释下列现象

(1)在极性溶剂中,叔卤烷的SN1反应速度 加快。 (2)反应物浓度增加一倍,卤代烷的反应速 度无论按哪一种反应历程进行均增加一倍。
(3)乙醇—水混合溶剂与用丙酮溶剂比较,
后者对SN2历程更有利。

已知卤代烷与NaCN(或KCN)在丙酮溶液中
* 一氯代烷比水轻,而溴代烷、碘代烷都比水重, 在卤烷的同系列中,密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 减少。
* 卤代烷的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 升高,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的卤代烷的沸 点次序如下:
RI > RBr > RCl > RF > RH
在异构体中, 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伯卤烷>仲卤烷>叔卤烷
三、卤烷的化学性质
上述反应是一步完成的,参与反应的有两个 分子,所以称双分子反应历程,常用SN2表示,整 个反应先经过一个过渡态,然后同时完成C—Br断 裂和C—O生成,得到水解产物,其反应历程表示 如下:
(1)
反应历程:
溴甲烷碱性水解过程中的能量曲线:B点是 能量最高点(过渡态) 。
在反应过程中,亲核试剂OHˉ从碳原子背
* 双分子消除反应(E2)

以 CH3CH2CH2X消
除反应为例:
反应历程如下:
当OHˉ进攻β-C并部分成键时,β-H、
β-C之间的键电子因为HO-的电荷排斥,开始向
β-C、α-C之间转移,使Cα-Cβ具有部分双键 的性质。同时C-X电子向卤原子偏移,使X远离 α-C,当HO-与β-H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反应达 到能量最高的过渡状态,随着反应的继续进行,
(1)
* 取代反应(亲核取代)

卤烷分子中,C-X 键为极性键,因此碳上带有部分 正电荷,卤素带有部分负电荷。在卤烷的取代反应 中,卤素一般易被负离子或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分 子取代,这些试剂都具有亲核性叫亲核试剂,由亲 核试剂进攻而引起的取代反应称为亲核取代反应, 以SN表示。
R—X为反应物(底物)Nu-为亲核试剂,X-称离去基团。
按与卤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不同可分为:
烷烃、卤代烯烃、卤代芳烃等。

烃,二元卤烃、 多元卤烃等。

伯卤代烃、仲卤代烃和叔卤代烃。
* 同分异构和命名

异构 卤代烷烃除了碳链异构外,还存在官 能团位置异构。 习惯命名法(简单的卤烃) 根据卤原子所连的烃基的名称叫“某基卤”

系统命名法(复杂的卤烃) (1)取含与卤原子相连的碳原子在内的最长 碳链为主链, 卤原子看做取代基。编号时, 从靠近取代基一端开始,命名时取代基按“次 序规则”较优基团排在后面。

水解 氰解
醇解



氨解
与硝酸银 醇溶液作用

(1)
* 消除反应

脱卤化氢——生成不饱和烃
此反应在合成上常作为在分子中引入碳 碳双键或叁键结构的方法,卤烷脱卤化氢的 难易次序: 3°>2°>1°

查依采夫规则 仲卤烷或叔卤烷在脱卤化氢时,氢原子从含 氢较少的相邻碳上脱去,即生成烷基取代较多的 烯烃,这一经验规律称查依采夫规则。 脱卤素:

邻二卤化物除了能发生脱HX反应生成炔烃或 较稳定的共轭二烯烃外,在锌粉(或镍粉)的存 在下更能脱去卤素生成烯烃。
* 与金属作用——生成有机金属化合物

与金属钠作用
烷基钠形成后容易进一步与卤烷反应 生成烷烃,称孚兹反应。
用本反应合成的烷烃碳原子数比原来 多一倍,此反应适用于相同的伯卤烷。此
反应也可用来制备芳烃,称为孚兹一菲蒂
反转。
*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 SN1 )

反应历程:以叔丁基溴与NaOH-H2O作用为例:
V=K
[(CH3)3 CBr ] 实验证明叔丁基溴在碱性溶液中 的水解速度,仅与卤烷的浓度成正比,而 与亲核试剂的浓度无关。
1
(1)
反应历程可表示如下:
反应分两步进行 (1)第一步是叔丁基溴在溶剂中首先离解成叔 丁基碳正离子和溴负离子,在反应过程中还经 历一个C—Br键将断未断而能量较高的过渡态 阶段。
状态电荷增加的反应,即对SN1、E1反应有利。
因为极性↑,溶剂化作用↑,有利于C―X键 的解离。 溶剂的极性↑,对电荷分散的反应不利, 即对SN2、E2反应均不利,但对E2反应更不利。 因为在E2反应中,过渡状态的电荷分散程度 更大。

反应温度的影响
溶剂影响 增大溶剂极性,能加速卤烷的解离,对SN1 有利,但不利于SN2中过渡态的形成,所以极性 弱的溶剂有利于SN2反应。


亲核试剂的影响
对于SN1反应,反应速率取决于卤代烃的浓度, 与试剂无关,因此亲核试剂对SN1反应速率没什 么影响。
★ ★
对于SN2反应,亲核试剂参与过渡态的形成。 试剂的亲核性对反应速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醇与氢卤酸作用 醇与卤化磷作用


醇与亚硫酰氯作用
* 卤素的置换将氯烷或溴烷的丙酮 溶液与NaI(或KI)共热时,氯或溴 可被碘置换。此反应只适用于制备 伯碘烷。
二、卤烷的物理性质
* 在常温下氯甲烷、溴甲烷和氯乙烷为气体,一
般卤代烃为液体。
* 卤代烷不溶于水和浓硫酸,而溶于醇或醚等有
机溶剂,有的卤代烷本身就是很好的溶剂。
(2)生成的叔丁基碳正离子立即与试剂0H-或 水作用生成水解产物——叔丁醇
对于多步反应来说生成最后产物
的速度主要由速度最慢的一步来决定。
所以上述第一步反应是决定整个反应
速度的步骤,而这一步的反应速度只
与卤烷的浓度有关,所以称单分子反 应历程。
叔丁基水解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其中B、D是过渡态。
E1 OH
R C =C HR’

亲核试剂的影响
亲核试剂对SN1反应影响不大,但对SN2反 应影响很大,其一般规律是:


亲核试剂的亲核能力↑,对SN2反应有利。 试剂的亲核性↑,碱性↓,对SN2反应有利。 试剂的亲核性↓,碱性↑,对E2反应有利。
★ ★
试剂的体积↑,不利于对α-C的进攻,故对消 除反应有利。

在SN1反应的立体化学中,第一 步反应碳原子由SP3 四面体结构 转变为SP2三角形的平面结构的 碳正离子,亲核试剂从平面两边 进攻的机会是均等的。
C
Nu
因此如果卤素连在手性碳原子上 的卤烷发生SN1水解反应,就会得到 “构型保持”和“构型转化”几乎相 等的两种化合物,既外消旋体混合物。

SN1反应的特点: 反应分两步进行,反应速度只与反应 物的浓度有关,而与试剂浓度无关,反应 过程中有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生成, 如碳正离子所连的三个基团不同时,得到 的产物基本上是外消旋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