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群文阅读课引发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写作
新教师教学
二、会话原则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会话原则是语用学中语境的重要体现,人们在母语环境当中拥有对语言的天然感知能力,因此为了实现学生在阅读内容当中的语境感知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有计划的文章内容会话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发展脉络和情感诉求,从而与文章作者形成共情。

例如在语文教学当中,可以组织对话的形式使学生投入到课文的环境当中。

高中一年级《语文》课文当中选入了《雷雨》的选段,作为一篇优秀的剧本,《雷雨》文章当中就已经具备的角色的划分。

教师在介绍作者曹禺的生平、《雷雨》的创作背景以及《雷雨》故事当中的人物关系和前因后果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雷雨的角色扮演。

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人物心态,从而理解人物所处环境和所表现出的行为拥有哪些必然性,通过对剧情语言的感知,来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自己对于文章情感的解读。

三、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阅读当中,一篇文章可以划分为多个语言结构,并行成段落语篇。

对于文章内容和感情的理解,需要对段落语篇进行探究,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时候,需要了解各个段落在文章当中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并明确作者这样行文具有何种作用。

而这部分内容是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学生在进行全文阅读后并不能深刻掌握作者的情感表达,因此也对“某一段落作用”这类题目的解题完全没有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利用语用学当中的关联理论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到某一个段落语篇在全文当中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其与上下文之间存在的关联。

以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的阅读理解题目为例,当年高考题目中文学类阅读理解为短篇小说作品,小说当中有段落是关于主角马裤先生的衣着和形象的描写,题目提问这段描写的安排有怎样的写作意图。

类似这种类型的题目,学生就可以依照平时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进行的关联理论训练来进
行分析解答。

审题过程中可以发现,这道题的内容是“段落作用分析”,因此结合段落作用的关联理论,就可以将解题内容归类到“文章内容”和“文章结构”两个方面当中,在改题目中,文章内容是对文章整体行文的搭建,文章结构则是为了反衬后文的人物形象。

四、隐含义修辞义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语文教学当中,关于文章的内容,一般还集中在词语使用当中。

作者透过不同词汇的使用表达出不同的文章意义和思想感情。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认真把握这部分内容,进行词汇概念的传达。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词汇表达的不同是基于词汇本身的隐含义和修辞义的不同,因此所构建的情感环境也不同[2]。

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文当中,会着重提到唐代诗人贾岛的名篇《题李凝幽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篇的阅读,并向他们介绍“推敲”这一典故,同时为学生分析两种词汇的用法的不同和所表达的意义的不同,帮助学生形成词汇所具有的隐含义和修辞义的理解,并形成对文章内容和文章情绪的整理。

五、结论
现代语言学当中的语用学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语言环境的构建,人们通过语用学的学习可以感受到语言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理解。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难点集中在学生无法对文章感情进行充分理解,无法掌握解题技巧。

教师则可以借助语用学当中的语言环境构建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语文阅读的情绪理解能力,从而实现解题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书莹.近五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语用学考察[D].山西师范大学,2016.
[2]范颖芳.中学语文教学语言规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我将此次议题拟定为“那些节日中的传说”。

围绕这一议题,在《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大全集》中筛选出《春节的传说》《元宵节的由来》《浪漫七夕》《美丽中秋》四则民间传说进入课堂。

这节课让文本与议题紧密聚合起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对四篇文章的对比阅读使学生对文本特征、文本背后的价值追求、文本与现实的关联等重要内容进行探讨研究,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篇章结构中了解民间传说的文本特征,探寻民间传说内部的价值追求,了解过节的含义,最后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这种美丽的文字,使他们爱上阅读,爱上传统文化。

以前看别人上群文阅读课,总有一种雾里观花的感觉,今天亲自操刀群文阅读《那些节日中的传说》一课,感受良多:
一、群文阅读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是教师的责任,但是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内部的阅读动力,那就得靠阅读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

在这节语文课上我筛选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民间传说进入课
堂。

优秀的民间传说凝聚着民族语言、历史、精神,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民族语言是民族的根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民间传说作品不多,又分散在各册中,因此,选择民间传说组文进入课堂对教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尝试,一种挑战。

课堂上孩子们对这种组文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读或议,或辩或答,分享着阅读的快乐,感受着阅读的魅力,同学们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丰富课堂资源的同时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民间传说这种文本的机会,让我们的语文课不再是无趣的了,课堂不再是枯燥的了,教学有了它独特的神韵了,从而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为他们的终身阅读打下基础。

二、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应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首先,我用王菲《明月几时有》引入,让学生说出歌中的传说,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冲动和兴趣,这样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进入学习,为教学的开展做好了第一步。

一节群文阅读课引发的思考
周晓燕
(攀枝花是第四小学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摘要】群文阅读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着眼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更强调课内外资源的整合。

泱泱中华,流淌着数以万计的美丽传说,它们是民族语言、历史、精神、文化的精髓;因此,将这类资源引进课堂,为学生叩开一扇了解民间传说这一文学艺术作品的大门,美丽的传说也是一些传统佳节的由来,有很多孩子仅是为了过节而过节,忽略了它们的来历和缘由,忽视了它们的含义与真谛。

认识它们,不仅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传说的文本特征,还引导学生探寻民间传说内部的价值追求,进一步认知华夏民族的传统,帮助学生学生明白过节的真正意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群文阅读;艺术作品;民间传说;文本特征;价值追求【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31-02
新教师教学阅读写作
接着,我采用了适合民间传说文本教学“对比性策略”。

这种对比体现在三个方面:⑴文本内容的对比。

⑵价值意义的对比。

⑶文本特征的对比。

我为学生提供了四则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对比,并完成任务卡。

这使得学生能很好的体会出传说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从文本的内容及结构中发现这类文体的基本特征。

首先是通过文本内容的对比阅读,明白“佳节与传说的关系”。

学生借助群文阅读任务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文本的关键要素进行书梳理、汇报、交流,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引导学生探讨了传说中的价值追求,与现实的对照中明白过节的意义。

接着再次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对四篇材料中文本特点的探讨,让学生初步了解传说这种文体有怎样的特征。

最后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这种美丽的文字,使他们爱上阅读,爱上传统文化,为孩子们叩开了一扇了解民间传说这一艺术作品的大门,落实了语文训练目标。

三、群文阅读教学可以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有效落实
我感到在这堂课中,不论是在感知“节日与传说的关系”上还是在探讨“文本特征”上,新课标提出的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能得以很好的落实。

这节课进行了两次较为成功的合作学习体验,学生在分配到任务后,积极地参与学习,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与老师的交流,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他们的积极思维。

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则在不经意之中展示了新的理念带给我们的享乐——语文课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了”,而是生生、师生的互动互助式,是积极主动的探讨式,教学有了生机。

四、群文阅读议题需要智慧提炼,选文组合让学生感兴趣
对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实施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

备课时,如何设计阅读流程,如何组织讨论与分享,如何既有别于单篇阅读教学的教,又让学生从学中获益而迁移于其他篇的阅读,如何实现对议题的集体建构等这些问题让我想了又想。

通过这堂群文阅读的下水尝试课,我深切感受到要想让群文阅读教学形神具备,需要抓住有两个关键点——议题和组文。

观看了不少群文课例,感觉成功的群文阅读课一定在议题确立和文本遴选上下大力气,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神秘的“神话传说”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过节”又是学生强烈渴望的,有了这样两个“兴趣点”不愁学生对老师所选的文本不感兴趣了。

五、群文阅读挑战教师的阅读功底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议题的确定和阅读材料的选取不能随意,需要查阅诸多文本资料,要仔细分析、鉴赏,沙里淘金。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

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

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儿童作品、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文本,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走上群文路深切感受到个人的阅读量、阅读面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对儿童作品的阅读还需要恶补。

“群文阅读”这种策略性、讨论性、开放性的教学形态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只要敢于迎接挑战,亲历了实施“群文阅读”这一痛苦并快乐的过程,就一定会收获群文之花绽放的喜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采用适当的策略可以让学生在语用实践中培养语用能力,形成语感,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一、课题入手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质疑是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质疑中学得的不仅是文本知识,更是一种方法。

在质疑中,培养学生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由”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

如在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老师在新课伊始这样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的故事,你们知道是谁吗?”并引导质疑:“就写一个人吗?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纷纷提出问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爱因斯坦是一个伟人,他和普通的一个小女孩会有怎样的交集?”……老师用爱因斯坦的名言启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又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时,老师引导提问:“从这个课题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课题有引号,有感叹号,这与以往学习的课文题目有所不同,通过预习,学生知道此文是引用爸爸说的一句话为课题。

接着引导根据课题质疑:“为什么要把这条鱼放掉?”“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样的?”在提问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小火苗。

二、巧抓文眼把握主旨
每篇文章都有最能表现其主旨的“眼”,这个“眼”可能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段,抓住这个文眼就能进行深入研读,明晰教学思路,着眼于语言训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哪吒
闹海》中,其文眼就在课题“闹”字上,围绕“闹”字,启发思考:哪吒为什么要“闹海”?是怎么“闹”的?“闹”的结果如何?
再如《广玉兰》,这篇文章的“眼”就是文章最后一段话:“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教师巧妙的抓住这个中心句设疑:“‘更’字能去掉吗?为什么?”通过质疑、交流、反馈,学生明白文章侧重的是对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赞美。

这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也是文章的主旨。

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在课题或语段中找准“文眼”展开探究,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把握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长此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理解和篇章把握能力。

三、品味语言关注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的品味理解是促进表达的奠基石和支撑点,李维鼎先生说:“只有实际理解并反复玩味作品的‘如何言’,才能真正体悟和了解其‘所言’”。

仍以《广玉兰》为例,说说教师如何在品味语言、关注表达提高语用能力。

1.抓重点句,学习修辞。

课文第三段运用了很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师在引导文本解读中善于抓住这些句子来学习表达。

如品读句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数世同堂”来理解,作者运用比喻,把花的四种形态比作不同辈分的人,“含羞待放的”、“刚刚绽放的”、“盛开的”、“凋谢了的”他们就像一
个个有生命了的人,
像那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不同辈分、不同年龄的人。

并通过盛开的花来表现,“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2.读写结合,模仿迁移。

在朗读理解后通过挖掘“读写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语用能力的策略
吴少芳
(寿宁实验小学 福建 寿宁 355500)
【课题项目】本文为寿宁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研究》立项批准号SNXJKY16-013。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3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