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_家庭疗法_理论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疗法
一、什么是家庭治疗
1、个体心理治疗的困惑:有心理问题的人在治疗室治疗的种种弊病。
(1)如何将治疗室中取得的效果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
如精神病患者的复发;吸毒者戒毒后重吸;劳改犯再犯。
(2)无法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因家庭环境不良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或症状。
2、家庭治疗的含义:
(1)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问题或症状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不良的交往模式或者不良的家庭结构引起、维持和发展的,
(2)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不良的交往模式或者不良的家庭结构来改变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问题或症状。
3、家庭治疗分析的角度
(1)家庭结构
A、界线:用来规定哪些家庭成员可以参与到哪些家庭交往领域中去的规则。
a 界线清楚
b 界线混乱
c 界线僵硬
B、结盟:家庭成员之间结成的同盟关系。
a 稳定的同盟: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总是结成同统一战线来反对另外一个或一些家庭成员。
后果是:代际关系破坏;被反对的一方与结盟的一方关系疏远。
b 三角关系:家庭中的成员或者家庭外的成员卷入到家庭中其他两个成员的冲突中去。
如:夫妻双方的矛盾,各自父母参与进去;又如:有的时候是小孩子参与到夫妻关系的冲突中去。
后果是:代际关系破坏。
c 迂回关系:矛盾或冲突不在应该发生矛盾或冲突的两个人中直接发生,而是通过家庭中的第三人发生。
C、权力:是指夫妻之间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权力分配。
如父母:要下放一些权力给孩子,信任孩子,让孩子在尝试错误中成长,而不能要求他从不犯错误。
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孩子一些权力和任务。
二、家庭治疗与其他心理治疗流派的区别
1、症状成因:过去vs现在
精神分析疗法:重视过去,认为过去经历是现在问题的原因,治疗方法就是分析童年的心理创伤。
家庭治疗与行为主义:重视现在,认为过去并不要重要。
2、治疗方法:解释vs行动
精神分析:解释、分析过去经历是现在问题的原因。
家庭治疗与行为主义:改变行为。
3、治疗目的:现在问题vs成长
行为主义:强调解决现在的问题。
家庭治疗和精神分析:关注成长,即一方面学会应付问题的技能,另一方面是完成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任务。
4、治疗策略:同种方法vs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精神分析:用同种方法。
家庭治疗与行为主义: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5、治疗对象:一个人vs多个人
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一个人
家庭治疗:多个人。
至少是两个人,要求是一个家庭,一般要求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都参与治疗,要处理家庭成员中纷繁复杂的信息,抽出最主要的信息。
6、治疗对象地位:平等vs等级
团体治疗:平等,保证团体内成员的平等
家庭治疗:分等级,家庭是一个从上而下的有等级的结构,父亲、母亲、孩子、认识家庭中谁是权威,就由谁来先讲。
7、患者划分:明确划分vs无明确划分
个体治疗:有明确的患者,谁表现问题,谁就是患者。
家庭治疗:无明确的患者,只是症状的表现者,问题的承担者,在家庭治疗中,患者并不明确。
8、症状的信息:精确信息vs模糊信息
行为主义:精确的信息。
家庭治疗:模糊信息,一个症状代表多个含义,要看到深层的原因。
9、治疗过程:直接治疗vs反其道而行之
行为主义:直接治疗,治疗目标与治疗过程一致。
家庭治疗:反其道而行之
10、症状的作用:破坏vs保护
个体治疗:破坏
家庭治疗:保护,当家庭某个成员出现问题时,有保护家庭的作用。
三、家庭治疗的重要概念
1、家庭是一个开放系统。
(1)家庭不断与家庭外系统发生交互作用。
(2)家庭内不同成员、不同亚系统之间不断发生交互作用。
(3)家庭可以主动发生,也可以主动停止与家庭外系统的交互作用,家庭成员
之间、家庭亚系统的交互作用也是如此。
2、家庭的稳定与开放:
(1)家庭是稳定的,其原因是家庭存在规则。
家庭规则:大部分家庭是在慢慢的过程中形成规则的,有的家庭规则是好的,有的规则存在问题。
(2)家庭是变化的。
A、家庭是一个开放系统。
B、家庭是一个逐步发展、变化的系统,家庭要经历几个阶段。
a、新家庭形成的阶段;女儿+妻子,儿子+丈夫家庭界线的形成,相互适应。
b、生第一个孩子;女儿+妻子+母亲,儿子+丈夫+父亲为人父母的技能,夫妻相互作用。
c、青少年孩子与孩子的交互作用,家庭外系统的压力。
d、孩子离家独立生活;祖辈再适应两人世界,与儿女和孙辈的关系。
e、丧偶、鳏寡孤独+祖辈、适应一个人生活,退休,或与儿女和孙辈的关系
f、消亡,家庭消亡。
任务解释:
家庭界线:物理界线与心理界线。
相互适应:夫妻的适应。
成为父母亲:更复杂的工作。
夫妻相互作用: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家庭幸福生活的保证。
孩子到了青少年阶段:孩子寻求自主,寻求独立,孩子年龄不同有不同的发展任务,父母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父母不要总是把以前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家庭外压力:来自学校的压力,来自社会的压力。
3、家庭的结构:
亚系统、出现时间、主要任务
夫妻亚系统,家庭形成,互补与适应,相互支持,相互依赖。
父母亚系统,孩子出生,保证在孩子和夫妻之间形成清楚的界线。
亲子亚系统,孩子出生。
父母:养育孩子,制定执行规则,孩子:遵从、服从父母。
兄弟姐妹亚系统,第二个孩子出生,练习社会交往技能的第一个场所。
——夫妻亚系统:妻子和丈夫之间是互补的,否则不会形成良好的夫妻关系。
——父母亚系统:夫妻之间应该有单独的活动和交流,但孩子必须有接触、亲近父母的时间。
——亲子亚系统:由孩子和父母组成,孩子出生后,孩子比事业、工作更重要,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形成的,父母一定要制定执行家庭规则。
《按天性养育孩子》——兄弟姐妹亚系统:学会分享、合作,与别人打交道,独生子女要更多创造机会和孩子接触。
4、家庭沟通紊乱
良好的夫妻关系在于良好的沟通。
(1)沟通形式: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
非言语沟通更能真实地表达一个人的内心,在一个家庭,非言语沟通占60%左右。
(2)、沟通紊乱的几种形式:
①没有或者很少沟通:夫妻之间交流、沟通的时间很少,用正常的方式不能解决问题,就会用不正常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打架。
②误解:听的人听到说话者的另外一面,“听歪”。
③词不达意:表达者想表达一种意思,但表达不明白。
5、个体化与家庭冲突:
(1)个体化:家庭成员在认知、情绪、情感、需要、才能、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2)个体化的作用
①家庭稳定的基础:夫妻互补
②家庭冲突的根源
(3)家庭解决冲突的方法及后果
①合作解决:
a、共同努力想一个新的解决办法
b、轮流让步
c、各退一步,海阔天空
后果:不会对家庭产生伤害,不要翻出以前的问题。
②避免冲突:从长期来讲,冲突不可避免,问题没有解决。
③竞争解决:
后果:立刻产生不良的影响,感情立刻受影响,在心里增加一份痛恨。
6、未解决的婚姻冲突:
(1)婚姻冲突的几种形式:
①武断下结论:“你总是……”“你经常……”
②具体化:只是说一般情况,但想到的是具体的问题。
③泛化:本来是一个很小的事情,我们却说到别的事情。
批评时一定要就事论事,表扬时一定要对整个人进行表扬,而在平时,我们总是相反的。
(2)后果:
①婚姻关系中的情感距离和孤独;
②一方在心理或生理的某些功能上表现失调或欠缺,另一方在相应功能上表现过度;
③家庭外成员介入形成三角关系;
④家庭内成员介入形成三角关系;
7、三角关系中的孩子和亲子关系的破坏
(1)由于孩子出现问题而转移父母对自己问题的关注:孩子卷入夫妻冲突,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以孩子的自我牺牲而保全家庭;
(2)孩子被作为一方反对另一方的工具:孩子处在两难境地,让孩子的心理难以接受。
8、功能良好的父母同盟婚姻冲突
(1)坚强的父母同盟的特点:
A、彼此接纳对方的个体差异:对配偶充满感情,很高兴地接纳彼此的不同;
B、通过合作成功解决冲突;
C、彼此满足对方的需要
(2)具体表现:
A、彼此支持对方管理和控制孩子的权力:在面对孩子时,夫妻共同对付孩子,意见要一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不同态度,让孩子认为有空子可钻,出现不遵守家庭规则的行为。
B、在夫妻关系或做决定的过程中,拥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权力。
9、移情与投射:
(1)移情:将对一个人的感情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2)投射:将自我中被压抑或不被认可的冲动投射到其他家庭成员身上;(3)被作为移情或投射对象的家庭成员逐渐表现出与移情或投射相同或相似的想法或行为。
10、与原生家庭的交往:要保持平衡状态。
11、情感表达:允许家庭成员公开、自由地表达情绪、情感,我们不要成为“套中人”,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12、未充分表达的哀痛会造成家庭成员的焦虑情绪。
四、家庭治疗的发展历史
1、早期发展阶段(20世纪40、50年代)
(1)主要成绩
A、精神分析治疗者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把家庭作为不利于精神病患者的环境,但在治疗时将精神病患者与家庭隔离进行治疗。
B、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治疗。
(2)重要任务及其贡献:
A、弗罗依德:认为症状与患者在儿童期与父母的不良交往有关系;在治疗时,将患者与家庭分开。
B、 Theodore:1941年在约翰。
霍布金斯大学研究精神分裂患者的家庭
C、 Bateston:1952年,对精神分裂患者的家庭沟通研究,称双重束缚研究。
双重束缚:精神分裂患者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常向患者提出两种相反的研究,使患者无所适从,从而作出奇怪的反应。
D、 lyman wynne: 1952年,美国国家心理健康所研究精神分裂患者的家庭提出假亲密,假敌意,弹性界线等概念。
E、 Ivan boszormenyi-nagy:1957年在费城建立了东滨洲精神病研究所;提出家庭代际之间的问题;无形的忠诚:对原生家庭的忠诚;首先采用协同治疗技术;著《家庭治疗精要》。
F、 Nathan Ackerman:1958年,著《家庭生活中的动力学》:“尽管分析治疗者能熟练探讨和解释家庭历史在心理疾病中的作用,却很少对现在家庭作用进行探讨和解释。
”
G、 1966年,《问题家庭的治疗》:“应把家庭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治疗。
”
H、 Don Jackson:195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研究所。
I、 Murray Bowen:1960年提出一个精神分裂患者经过三代才逐渐形成。
J、 Laing:提出蒙蔽(mystification):就是一个人试图控制他人的手段和方法,试图取得控制的人并不使用直接的方式去表达,相反却把自己以为正确的某些观点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
2、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
(1)主要成绩:两个理论:结构性家庭治疗和策略性家庭治疗;研究与治疗领域不再局限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
(2)、主要人物
A、 Jay Haley :策略性家庭治疗的倡导者,1963年著《心理治疗的策略》
B、 Sawador Minuchin::结构性家庭治疗的提出者,第一个倡导使用单向玻璃对治疗过程进行观察的人,1974年著《家庭与家庭治疗》、《家庭治疗的技术》
C、 Jackson:提出“行为过度和沟通过度”的概念。
沟通过度:唠叨不停打不住话;行为过度:很小的事情引发过度的行为反应。
D、 Murray Bowen:提出“未分化的自我团体”的概念和“三角关系”的概念。
未分化的自我团体:离开谁就活不下去,影响到个体的独立性。
E、 Ackerman 与Jackson一道创办《家庭过程》杂志
F、 Statir:1952年著《联合家庭治疗》;提出五种沟通模式:讨好型,责备型,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提出治疗目标是形成直接而且清楚的沟通,通过经验分享促进家庭成员和家庭的成长。
3、 20世纪70年代:
(1)主要成绩:
A、家庭治疗中心和诊所大量建立
B、治疗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对精神分裂患者及其家庭的关注越来越少;
C、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如意大利、英国。
(2)主要人物:
A、 Peggy Papp:1977年主编《家庭治疗:案例详解》,记录当时12位著名的家庭治疗者的治疗案例。
B、费城儿童指导中心和费城儿童医院
C、 Haley:与妻子建立华盛顿特区家庭治疗研究所
D、 Murr;建立乔治敦家庭中心,将“未分化的自我团体” 概念改为“核心家庭情绪系统”。
E、意大利米兰小组:
提出“患精神分裂交往方式的家庭”的概念;1978年《反其道而行之与反反其道而行之》;发展“循环提问”技术和“第三人提问”技术;将治疗分为五个阶段:治疗前讨论阶段(提出假设),访谈阶段(收集资料),治疗中的讨论阶段(设计治疗方法),干预阶段(实施治疗方法),治疗后讨论阶段(检查效果及方法的得失)。
4、 20世纪80 年代:关注家庭的环境
(1)主要成绩:
A、不同理论流派和观点的整合;
B、提出更多的理念、观点和方法,如,跨代、沟通、结构、交往模式等。
(2)主要观点:
A、 Kramer,1985年,跨代模式观点
B、 Fisch,1982年,短期治疗观点
C、 Imber black,仪式化任务的使用
D、 Kagcm Schlosberg,1989,危机不断的家庭。
什么是萨提亚治疗模式?
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被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是美国家庭治疗发展史上最重要人物之一,向来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甚至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
一九七零年,美国精神医学会发表了一篇全美家族专题报告,列出二十一位最具影响力的治疗师,萨提亚是名单中唯一的女性,且高居首位。
因为她的建树良多,她的两所母校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曾分别向她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及“对人类杰出的贡献”金质奖章。
萨提亚一九六四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联合家族治疗》,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圣经”,至今仍是美国各大相关科系的教科书。
萨提亚女士生前一直热衷于将心理学中丰富而有效的观念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大众。
萨提亚模式,又叫联合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新方法,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
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萨提亚模式不强调病态,而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都可在这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案例:
小丽,女,15岁,初二学生,因半年多来自觉情绪低落,学习生活都提不起劲来,有时候认为生活没有意义,有时有消极念头甚至尝试过用烟头烫自己的手臂等行为来“减轻心理的痛苦”。
在家人的陪伴下,她走入了心理门诊向医生讲述自己的“心病”。
小丽的父母是商人,从小她的父母为了忙于生计常年在外奔波。
在她上小学的时候,其家庭环境慢慢发生了变化,生活渐变得宽裕。
父亲从小家境坎坷,自幼父母双亡,一直靠自己在外面拼命做事赚钱,脾气急躁,不善言辞。
因为生意的原因常年不在家。
虽然很爱自己的女儿但却不知道怎样表达,自认为给她丰富的物质生活就可以。
母亲常年在家里主持家政,既要管自己店内的生意又要照顾孩子,不免顾此失彼。
小丽自幼就感觉父母很忽视自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关爱,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是家庭内唯一多余的人。
性格渐变得倔强,亲近母亲而敌视父亲,认为父亲脾气不好,对自己关心不够,有时候觉得自己不如死了算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该家庭进行了家庭治疗。
首先我们邀请到小丽的一家三口,入座后我们观察到小丽进门后与母亲紧紧坐在一起,而父亲则找了角落里一个位置坐下来,显得有一些尴尬。
治疗师首先打破僵局,向他们表示了友好和欢迎。
随后,在征得家人的同意下开始对小丽进行了一些提问。
针对她自述的一些家庭状况进行了提问并现场询问父母的补充看法和不同看法。
在一种逐渐放松的气氛中,我们的谈话比较顺利的进行了下去。
其中运用到了一些技巧如循环提问、澄清、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等。
使得他们能够比较直观、客观的看到家庭之间的人际互动关系。
在角色互换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家庭成员仔细体验治疗过程中个人感受到的特殊情感,并描述这种感受和自己心理产生的某种触动和变化。
在家庭成员的共鸣中体验到被理解、被尊重、被关爱,切实享受到良好的沟通所带来的乐趣。
使得家庭成员能够换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找到自身可以寻找到的资源并且运用到治疗过程中。
面对一些比较严峻和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采取了暗示法,鼓励成员求同存异,寻找家庭共同的价值观,打破个体成员旧有的价值体系,重新树立新的价值体系。
鼓励他们用一个整体的观念和态度面对家庭的问题。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治疗,使家庭成员都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
最后,治疗师为家庭布置了家庭作业,鼓励家庭成员在共同协作下完成。
具体家庭作业一般视具体情况制定。
此次我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包括我们规定小丽必须在每天晚上从8点到8点半宣布此时是“恨爸爸时间”,要求每天都必须找到爸爸的缺点和问题并“深刻”的恨他。
在这样的作业条件下,很可能小丽会发现这种对父亲的恨是有其荒谬之处的,从而转变对父亲的某些看法。
同时规定父母把每天对小丽说的话尤其是爸爸说的话用本子记下来,一周检查一次,看有没有关心的话,如
果数量和“质量”都没能达到标准,就要接受事先协商好的惩罚。
一个月至少要全家出门玩一次,不论玩什么怎么玩都必须全家一起出动。
两个月后再来向治疗师报告作业情况。
经过两个月的作业实施后,小丽一家笑眯眯的来到了治疗室,表示上次治疗很有效果,要求再次进行,希望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这一次我们的治疗就显得轻松许多,就上次未谈完的话题进行了一些补充,最后仍旧布置了一些家庭作业,并要求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切实的遵照执行。
在这样的治疗后,他们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更为融洽和更易沟通。
小丽也不再整天愁眉苦脸了,又恢复了纯真美丽的笑容!
理论框架:通常认为家庭是一个自调节的自稳态系统,他有能力对外界和内部的改变适时的做出调整以保持自身的稳定。
家庭治疗师对社会文化环境持开放的态度。
强调自我调节、共同发展。
在家庭治疗中间,家庭被看作为一个与所处环境相一致的动力系统,受到外部环境、文化、社区和其它系统的影响,并且随时发生着变化。
因此在家庭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波动的状态。
治疗师认为不够灵活的家庭结构、不够灵活的互动方式、过于陈旧的家庭信仰导致的失调的人际互动模式,是造成家庭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
治疗目标:改变家庭结构,驱除症状,同时建立个人的归属感和自治感。
把家庭中的某些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
改变家庭的信仰系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参与治疗的系统:整个家庭;某个特殊的亚系统;参加到会谈中的成员。
家庭治疗所包含的部分技术及治疗方法:依据不同的家庭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过程。
治疗师要加入到家庭中来,评价其结构和行为,使旧有的系统失去平衡,帮助建立新的结构。
包括为成员标定界限,升级应激机制,布置家庭作业,利用原有症状操纵患者家庭的情绪,提供足够的支持。
治疗师应该尽量保持中立,运用策略如暗示、提出困境等改变家庭的信仰。
循环提问、开放式提问、质疑、角色互换、角色扮演、空椅子技术等。
治疗的其他问题:治疗师应该是一个直接的领导者和指导者,部分是一个人类学家,部分是家庭的一分子参与到家庭中去。
通过会谈获得关于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一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