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学结合”浅谈路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工学结合”浅谈路桥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的改革
摘要:本文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针对我校路桥专业特点及学生的职业岗位,探讨路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
1引言
根据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我校也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提倡教师“双师”、学生“双证”。
下面我仅就路桥专业探讨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几点思考。
2路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及学生的职业岗位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及用人单位需要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专业人才,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能够掌握专业必需的道路桥梁工程基本理论、施工技术、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能够从事道路桥梁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要根据行业企业的实践需求加以确定。
目前,路桥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道路桥梁工程勘测、施工与技术管理的测量员、试验员、施工员、质检员、技术员、项目经理、监理员、监理工程师、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等,就业面广泛。
根据06、07、08学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分配情况,毕业生有关工种情况见表1-1。
表1-1毕业生职业岗位情况调查统计表
注:1、试验员含施工单位的试验员及监理单位的试验员
3结合“工学结合”,对路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为了实现路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
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3.1教学时间结构上的“三阶段”人才培养体系
我校是学制三年的大专院校,路桥专业又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利用三年的学习时光,零距离上岗,在人才培养的时间安排上应做适当改革。
如表2
表2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基本能力培养阶段,通过4个学期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与管理知识和应用技能,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较高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
第二阶段——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系统的结合工程图纸,进行识图、工程计量、施工组织设计等项目的完成。
第三阶段——顶岗能力培养阶段,将学生安排到相应的施工单位,培养学生顶岗能力的顶岗实习,以使学生毕业后做到零距离上岗。
第一阶段在校内教学为主,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学习方法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以参观实习、认识实习、岗位工作实习为主,重点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技能操作与训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岗位技能,真正达到高技能水平。
能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或“近距离”的接轨,从而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3.2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航务工程系目前校内实训室6个,校外实训基地近20个,这都是近年来专业建设及实验室建设的成果,都是为学生提供实训、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体现。
要达到“零距离”就业必然要求培养学生顶岗能力的顶岗实习,而顶岗实习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这不但要求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而且也要求校企合作,有待企业的配合与支持,更需要政府制定对企业履行职业教育任务的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校企双赢。
顶岗实习不同以往的毕业实习,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详见表3。
表3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区别
3.3建立“能力本位”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
在学生成绩评价中,应建立与企业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一致的学生能力评价标准。
设计可操作的各项职业能力的考核内容和方法,从而形成学生专业能力评价体系。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
为了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多方面的培训,取得上岗证。
例如:道路桥梁工程初级或中级测量工证书、CAD绘图员等级证、造价员证、监理员证、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施工员证、建筑工程资料员证书等等。
结合路桥专业的职业岗位,毕业生取得相应上岗证后更有利于“零距离”就业。
目前路桥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高达95%,今年我校路桥专业就业率达100%,这与“双证书”制度的推行密不可分。
3.4注重教师队伍“双师型”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必要求教师队伍结构的改革。
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认证机制,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证,如注册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等。
“工学结合”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所以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同时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兼职,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教师应该首先是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技术与管理人才,目前,教师要靠自我完善,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到工地充实自己,积累实践经验,以适应人才培养
模式的改革和专业教学团队的要求。
4结论与思考
实践证明,路桥专业结合“工学结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切实可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既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尤其对于毕业后的就业切实做到了与岗位“零距离”接轨,为社会及时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1)过去专业培养方案中学科教育、理论教学的烙印较深。
实践教学内容很薄弱、粗放,实践教学应体现在实训课程上。
例如:技术实训课程、安全实训课程、项目管理实训课程、工程识图实训课程等等。
学生在知识培养方面过剩,能力培养方面欠缺。
在成绩评定中,只有学科成绩没有能力评定。
这些都亟待有一个完善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机制尚待形成。
为了适应改革和发展,各校都在提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都在各人尽个力,这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更好的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政府应该制订‘企业履行职业教育任务’的机制,学校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企业也有责任为学校提供相应的实训基地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
使校企互利互惠,达到共赢。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很多问题。
目前,还有很多学校招聘应届大学生来补充教师队伍,这种做法应该结束了。
我们现在推行的是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师应该首先是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技术与管理人才。
另外,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证的考试制度并不完善,仍然是一种应试状况。
取得资格证的人不一定具备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