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姓氏音序排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按姓氏音序排列)
读三所学校“成功教学改革”的几点感想(王冬梅) (2)
学习体会(王明祥) (4)
学习.反思.实践(王善芳) (5)
领悟(王希) (7)
预习很重要(王燕清) (8)
有感于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革命”(王章燕) (9)
读后感(吴福其) (10)
读后感(吴立艳) (11)
洋思经验学习反思(吴勤敏) (11)
学习“三所初中教学改革之路”体会(吴霞) (13)
学会学习(肖云) (15)
几点想法(徐国忠) (16)
读《三所中学的教学改革之路》有感(徐辉) (18)
洋思中学给我的启示(徐伟) (19)
以爱心、热心和耐心实践教师的职责(许洪明) (20)
从“洋思中学”成功经验想到的(宣敏) (21)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严志英) (22)
学习感想(于磊蕾) (24)
启良——育人摇篮(张豪清) (25)
追求有效、实效、高效的课堂(张辉) (27)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尝试(张惠珠) (28)
从“洋思中学”的教改得到的启发(张健荣) (29)
学习洋思有感(张洁) (29)
对于教学的一些困惑(张琦) (30)
学习《三所初中的教学改革之路》的有感(张珣) (31)
“洋思学习”模式之体会(赵德芳) (31)
授人以鱼亦授人以渔(赵莉) (32)
学习体会(周兵) (33)
“三所学校的教学改革”带给我的思考(周建军) (34)
读洋思经验学洋思精神(朱津海) (35)
结语:向三所学校学习什么(李春华) (36)
读三所学校“成功教学改革”的几点感想(王冬梅)
感想1: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无论是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或东庐的“讲学稿”,还是杜郎口的“10+35”课堂模式,都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指导思想。
洋思的“先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先提出学习目标,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
教师则在学生自学时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
“后教”,是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课堂上以学生在自学,思考、交流为主,教师讲得很少。
东庐的“讲学稿”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
“讲学稿”有课前预习、课堂巩固、自我测评、课后练习等等,大容量的训练体现了教学“精讲多练”的精神。
杜郎口的“10+35”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贯穿整个课堂。
他们在教学中更多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究。
以生生合作、组组合作、师生合作的方式,创造一个课程各要素间积极合作,主动探究的课程学习氛围。
感想2:教师要适应时代的需求,更新观念,深入钻研教材,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先学后教”、“10+35”、“讲学稿”无一不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需要教师备课,而且需要备课更充分,掌握的资料更丰富。
走进教室前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备课不光是备大纲、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的学法。
我认为教师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要更新观念。
变教师的注意力通常在课堂的“教”上为教师的精力用在课堂教学的“导”上。
变教师的备课浅层次,不够深入,为深入钻研教材,吃透精髓,备学生的学,作为初三教师更可以设计到每个知识环节的中考题。
难忘的尝试:
我在教《沉船之前》一课时尝试“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分为“预习自读、方法指点、拟题解题、整理归纳、自测练习”几个步骤,以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集体交流、教师点拨为学习形式展开教学。
我告诉他们,这篇课文老师准备了5道题考你们每道题20分。
你们自己学习,自学后碰到疑难处可以小组讨论,然后你们当一回中考命题老师,自己拟3道题并解答,要求能说出解题思路,每个小组选出2道你们认为出得最好的题,1道疑难的题准备交流。
如果哪个小组压中老师出的题并答正确了,这道题可以免做送你们20分。
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出来,大家都认真读课文,看教材上的学习建议,看学习辅导资料,想方设法压到老师的5道题。
交流时,他们出的问题,他们对问题的解答出乎我意料,一改平时常出现的那种启而不发的状况,而是连连给我惊喜,也给我惊讶与启示。
一旦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清楚的记得,交流疑难问题时,有学生问:“第29节中‘整个世界似乎进入了一种空前的安宁。
但他知道,时间正在悄悄地流逝,许多人正在很快地却也悄无声息地走向生命的尽头。
’这两句话?”学生们也被它难住了。
其实这个问题问得很有价值,而我却在备课时对这个问题没考虑到,一时我也没有深入去想,只从环境描写的角度给他们指导解题的方法得到的只是一个肤浅的认识。
课后我再读课文,抓住“许多人”“悄无声息”这写关键词,再联系全文主旨,也回想看过的影片《泰坦尼克号》的情节和至今还有印象的几个场景,我猛然找到了更合适的答案。
这给我深刻的教训:班级中有几十名同学,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他们也有各种你意料不到的问题。
教师没有充分的准备,课堂上不但不能很好地点拨、指导学生,关键时候可能还会成为学生的“俘虏”。
因此,教师必须要以不变——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有关资料和背景,作充分的准备才能应学生的万变。
感想3:发动备课组集体力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整体提高
“先学后教”、“10+35”、“讲学稿”大容量的训练体现了教学“精讲多练”的精神。
教学过程中必须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才是有效的练。
这就要提高教师备课中的精选材料能力。
个人的知识、精力总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学校也一直在倡导集体备课,集体讨论,轮流执笔。
如果把这个环节做实做到位,再由骨干教师把关审核,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那么,既培养了新教师,又带动了整体提高。
感想4:学习他人经验,必须要学会合理迁移,忌生搬硬套
我觉得他人的成功,必定有他的“天时、地利、人和”之因素,我想,在学习尝试他人成功经验的过程中不能一股脑儿照搬,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分析我们的“天时、地利、人和”之因素,要取其适合校情班情实际的去用,或作变革后去用,积累适合我校的教学改革之经验,这样可以借他人的成功经验成为我校教改成功之铺路石。
感想5:教学改革需要胆识,需要众人拾柴
中国历史上“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例子不胜枚举。
任何改革是要冒风险的,改革的道路是艰难的。
我敬佩那些在教学上勇于探索、改革创新者。
校长让我们看成功教学改革的经验,就是要让我们也走出大胆改革的一步。
许多教师是有改革意识的,也正在我们的教学中探索尝试。
可大多是小打小闹地尝试人家的经验,尝到甜头还感再试,一旦遇到小风浪就掉转船头。
谁愿意失败?没有人。
谁愿意冒风险?很少吧。
改革当然是要冒风险的,但如果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这几所学校几乎都是在遭被逼梁山之境,迸发出一股英勇之气,披荆斩棘,另辟蹊径,才有柳暗花明的今天。
一个人困在孤岛上,往往被困死。
一群人呢,情况往往会发生改变。
教学改革不只是校长或几个学校领导的事,更不是三两个教师的事,而是我们全体教师的事。
俗话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普通的教师一起来“拾柴”。
我个人猜想,校长要我们写体会感想目的是以写促学,是要我们认真去学习他人的经验,吸收其精华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以上只是本人粗浅的一点感想,有错误之处敬请纠正。
学习体会(王明祥)
看了三所学校的教学改革的经验介绍,领悟到我们老教师的教学方法跟不上教学改革的发展。
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学生的需要有一定的差距。
过去主要是老师在上面讲,
传授知识,学生在下面听,一堂课都是讲知识点,解答题目,分析题目。
现在的教学要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主动解题,挖掘学生的智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为自己的成功而骄傲。
作为一名年龄比较大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不能很快的跟上现代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
在体育课上我尽量地让学生多练习,在练习中碰到问题,组织学生积极的探讨,让学生各自发表意见,让学生相互结对,互帮互学。
另外让班干部以及体育较好的学生传授体育锻炼的经验,帮助体育相对较差的学生共同提高。
另外,体育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在课上进行体育锻炼,另一个目标是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让学生掌握普遍性的锻炼方法和手段,以及关于锻炼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脉搏、气候、季节等等。
这对学生将来走进社会都是受益的。
学习·反思·实践(王善芳)
近期,认真阅读了三所学校“成功的教学改革之路”经验谈,说句心里话,真的是佩服,这三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有魄力、有勇气、有胆量、有能力,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并取得巨大的成功,值得学习。
虽然,三所学校改革的策略有所不同,洋思中学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策略,东芦中学采用“教学合一”的改革策略,杜郎口中学采用“10+35”的课堂模式,但改革的目的却是异曲同工。
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三所学校却有许多相同之处,体现为:从改变课堂教学入手。
洋思中学从上课抓起——建立一个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会学、都能学好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人教学致胜的法宝。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师教学生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起到点拨作用。
“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东庐中学凭借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新生之路。
“讲学稿”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
杜郎口中学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时间采用‘10+35’模式”和“取消讲台,让学生动起来”。
第二、让学生动起来,发挥主体作用。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学。
东芦中学的学生在“讲学稿”引导下,开展自我发现、自我探究的学习。
杜郎口中学则相信每一位学生,解放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三、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近来,想想自己教了近二十年的书,期间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出现,自己也很想尝试,于是认真备课,认真查找资料,无奈因种种原因,除开课外多数还是采用一言堂的教学形式。
说句老实话,自己知道这是错误的做法,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一堂课上下来,就是感觉累,有点得不偿失的滋味在心头,真是苦不堪言。
通过学习三所学校“成功的教学改革之路”经验谈后,学校的发展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观念转变与否。
教师勇于尝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决定了学校的改革已成功了一半,我们缺的就是这种勇于改革和创新的勇气。
可以说,今天的启良中学就是昨天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和杜郎口中学,三所学校“成功的教学改革之路”经验,就是解放思想,教会学生自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既然自己有这种想法了,就想尝试一下,具体做法:
六(7)班为试验班:
一、学生做到:
1、以小组为单位,分成5组,确定小组长
2、加强合作学习,团结互助
3、组员明确分工要求,服从组长领导
二、教师做到:
1、出示课堂学习内容
2、辅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3、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
4、上课语言简练、不重复
5、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做到动静结合
三、其他班级的要求:
学生不分组,学习要求一样
四、对学生的评价:
结合思品课育人的特点及学校德育分考核机制的模式,鼓励引导,加分为主,不采取减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样做的原因:
学习三所学校“成功的教学改革之路”经验的学习,必须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现在只是作一定的尝试,积累一点经验。
何况,真正做还要有一种氛围,一段时间的过度期。
领悟(王希)
一、我的领悟:
看了这三所初中的教学改革之路,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同时他们抓好了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这样每个孩子的自主性充分地被调动起来了,当然教师也不是放任学生自学而不加指导,教师在课前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引领着点拨着孩子,这样孩子就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由被动学习转为自动学习,而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帮助那些落后的孩子加大步伐跟上其他同学,而好的学生可以利用这时间更深入的研究和与老师探讨,这样,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就在这样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就可以不知不觉的跟上,而不用再在课后加班加点,从而不会产生厌学情绪;而对于那些领先一步的学生也不用被迫听那么他们已经知道的知识,而是能做为小老师为学生讲解,领着本小组的学生学习,从而促使他们的进一步提高。
二、回顾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今后怎么做:
虽然在教学也曾以学生为主体,但只是流于形式,在以后的教学我将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不应该因为怕课堂纪律太乱而不敢放手,因为科学本来就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知识,以后将加强备课环节,多考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同时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在学生进行探究是提出明确的目标,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其他各小组补充,最近以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总结,并补充不足之处。
三、我的要求:
我希望有一间科学实验室,里面有4到6个小长方型的桌子,学生可以围着坐,这样做实验也很方便,交流也方便。
预习很重要(王燕清)
人的体力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得到增长,人的学力也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加以培养,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老师们也都知道的,所以许多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力。
我不是主课老师,却要说“预习很重要”的题目,不当处还请原谅。
我的女儿开始在这里学习了,虽然六年级但毕竟在初中学习,我自然是比小学更关心她。
除了筛选后少量增加一些典型题材的课外作业外,我的例行询问从原来的“作业做完了吗”到了现在的“你已经预习了吗”?为什么呢?孩子原来的数学相对较弱,但她是个会学习的人,所以她自觉地预习新课,结果她发现通过预习,对不理解的地方留心了,等到上课老师讲解时,懂的东西得到巩固,不懂的听特别仔细,还不懂就会老师或我问。
(能问出个道道来其实也是会学习的表现,如果学生不懂又连问题在哪里都不知道那才是麻烦事。
)小小的尝试她得到了甜头,所以我会鼓励她做好预习。
并且我也了解到她的老师们都有布置预习。
本来“预习很重要”只是我的一个模糊的教育自己孩子的体验,这次学习了三所初中的改革之路,特别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感觉很是赞同,所以,我想利用这次交流机会,说出我的感觉,不论是否得当,但愿能给同事们一点点启示。
“教学改革之路”中有一句话:集中备课时,老师们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我们想想:学生的学力不同,基础不同,理解力不同,老师的课堂教学一般都会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设计和教学,即便老师在课堂心思花了很多,不一定就是最适合学生每个个体的学习方式,如果能够有一个预习或自学的提纲,学生经过不同程度的自学(预习),掌握了一部分知识或有充分思考了,再到课上聆听老师精髓的分析,会不会更有效呢?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先学起来,最主要的是:能够产生“疑问”。
“疑问”是学习的第一步,它就像是发动机,使学生有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又象汽油,如果解决的“疑问”越多,“汽油”就越足了,疑问都解决了,知识点也就会了。
预习(自学)的能力的养成,需要时间更需要老师科学的指导,不同的预习内容可以分别适用于优秀学生和学困生。
如果“预习有效”这个论点能够成立,每个孩子的自学能力有不同,我们就试试怎样对学生的指导更好吧。
有感于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革命”(王章燕)
没有讲台;教室里除了一面墙是玻璃窗外,其余三面全是黑板;老师在课堂上只准讲十分钟,讲多一分钟都要挨罚;上课的时候,学生或坐或站,吵吵嚷嚷,像个集市;老师领着头,有人躺着学书中的人物,有人用笤帚当剑边舞边唱……这就是一所普通农村学校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形式。
从这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形式中,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的课堂;这样的学习才是投入的学习。
”学生自己投入地学习,远比老师声嘶力竭的“唠叨”,要深刻得多,难忘得多,这种宽松的学习形式,如一剂强心针,给我多年不变的课堂教学以警醒:原来教学是可以这样亲近学生的啊!这朴实而自然的教学形式,无不向我们彰显:还学生以本的教学,才是真正的学习,才是美的教育!
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我自己的课堂教学,似乎陷入了僵局,走入了被动状态,不闻学生“思想火花”,只见老师“滔滔不绝”;不见学生“畅所欲言”,只有“一言堂”、“满堂灌”。
一堂40分钟的课,老师硬是不断的生输硬灌,生拉硬扯,学生却总似局外人,怎么也无法进入到自己要的学习状态中去。
到头来,学生的头脑越来越迟钝,因为他们已习惯我的灌输,只等我来“喂”,所以渐渐地就失去了“觅食”的能力,因而也就越来越厌恶学习;而我面对不争气的学生,难免焦急、斥责。
“教”与“学”陷入恶性循环。
此情此景,想想就恼火,看看就悲哀。
以至于有些学生很难真正的喜欢上课,热爱学习,投入的对待学习。
现在想想,这种现象是多么令我尴尬和无奈啊。
如今,当我学习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革命”,感觉这样的教学如“春风吹皱一池春水”,给沉闷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和活力。
他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给课堂这个教育行为的根基所在,带来了的巨大变化。
一是学生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的转变,课堂教学由一言堂变成了百家争鸣,学生由精英式的学习变成全员式的参与。
学生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从哪些材料中学习,学习什么,由自己作主。
这一转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
二是教师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
教师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讲”到“动”,使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要打造“艺术课堂”,让学生“享受快乐”。
三是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
课堂学习要由知识生成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培养综合学力(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努力拓展学习渠道,为学生营造快乐自主学习的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品位;注重学生动脑动口,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评价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无疑给老师和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实,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进行了怎样的学习,受到怎样的教育,注定是要影响他的一生的。
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支柱,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以此为基点发展和稳定下来的。
因此,可以确切的说,良好的教学形式,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形式,对于他的成长都是相当重要的。
而杜郎口中学,正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因而他们成功了。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革命”,让我看到了课堂学习的生动、灵气与活力!我将试着去改变自己陈旧的模式,让自己与学生同行,与知识共舞!让我的课堂也精彩,让我们的学习也快乐!
读后感(吴福其)
阅读了三所学校的教学改革的文章,给了我一些启发和思考。
作为学校的体育改革,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怎样在体育课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又增强学生体质,以及提高学生的趣味,这一系列都需要探究和学习。
现在体育教学我也感到困惑。
教师是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有些项目是年年要进行考核的,如立定跳远、耐力跑等等。
但是学生不喜欢,他们认为枯燥、没劲,所以上到这些项目是就马马虎虎,但只要一上篮球课或者是足球课时学生就来劲了。
但是一味的去满足学生的要求,又会影响我们教学目标。
所以我考虑到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发扬各个学生之长处,带动一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采用各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这些项目的兴趣,采用表扬法、激励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这样既完成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学生也不感到无味了。
另外,尽量让一些能很好完成动作的学生进行示范,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今后在教学中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好组织者、合作者的工作。
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