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氨溴特罗口服液致小儿麻疹样药疹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园地·
1例氨溴特罗口服液致小儿麻疹样药疹护理体会刘 畅1,白丽萍2,刘思远2,尚 颖3※,庞 迪2,王欣明2,张 博2,李 梅2
(1.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善后办第201医院干部病房,辽宁 辽阳 111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善后办第201医院儿科,辽宁 辽阳 
111000;3.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善后办第210医院儿科,辽宁 大连 160000)
中图分类号:R473.74;R758.25 文献标志码:B doi :10.3969/j.issn.1002-1310.2018.04.076
【收稿日期】2018-05-15 ※通信作者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治疗中常见的不良
反应[1],
是常见的医源性疾病,麻疹发疹型药疹是最常见的药疹类型,常泛发全身。

氨溴特罗口服液具有抗感染、改善肺功能和提高抗生素疗效的作用,在小
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2]。

笔者收治1例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在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液后发生麻疹发疹型药疹,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5岁,因“躯干、四肢起皮疹伴瘙痒1周”就诊。

患者7天前无明显诱因咳嗽、咳痰,无发热、畏寒,自行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10ml ,2次/d ,2天后躯干及四肢出现密集红斑、丘疹,瘙痒明显,继续服用后皮疹增多,瘙痒加重,来院就诊。

患者家属回忆既往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1周后也出现过类似表现。

患者既往体健,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专科情况:躯干、四肢见密集对称的鲜红色斑及粟粒至绿豆大红色斑丘疹,瘙痒明显。

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尿便常规及C 反应蛋白正常范围。

胸部平片未见异常。

结合既往病史及临床表现,考虑“麻疹样药疹”,治疗上予以停用氨溴特罗口服液;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商品名:迪皿)2.5mg ,口服1次/d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商品名:仙琚)外用2次/d ;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商品名:双吉)外用2次/d 。

10天后皮疹消退。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了解患者发病情况,患者家属否认患者为过敏体质,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此次用药2天后发病,既往应用该药也有类似发作史。

评估患者身
体状况[3],
即皮损部位为躯干、四肢;原发皮损形态为红斑、丘疹,表面无明显鳞屑,无大疱形成;自觉瘙痒明显,无麻木、疼痛,无发热、畏寒。

汇总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

2.2 护理措施 ① 一般护理。

指导患者多饮水以促进药物排泄,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素,给
予易消化的食物[4]。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勤翻身,促进咳嗽、排痰[5],
必要时家属可协助拍背。

② 心理护理。

患者为幼儿,起病急,皮疹广泛,瘙痒明显,患儿家人易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期望尽早康复。

针对上述情况,主动帮助患儿家属调节情绪,避免精
神紧张[6、7],
并向患者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熟悉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使其消除思想顾虑。

③ 对症护理。

患儿给予卧床休息,床单、被罩严格消毒灭菌,
室内紫外线消毒,定期通风换气[8];观察体温、
呼吸、脉搏等情况;皮肤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

请呼吸内科会诊更换止咳、祛痰药物。

④ 用药护理。

予以口服抗组胺药,如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

耐心教会患儿家人涂药方法,宜从小面积用起,注意观
察,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停用[9],
糖皮质激素宜选用弱效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乳膏,2次/d ,脱屑较多处外涂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干燥明显可加用蛋黄油混合外用。

⑤ 健康教育。

指导患儿家人应加强患儿锻炼,提高免疫力。

普及药疹防护与治疗的相关知识。

嘱咐患儿家人禁止给患儿服用氨溴特罗口服液或相同成分的药物。

3 讨论
药疹是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及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10]。

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麻疹样药疹为最常见的类型,其致病药物常为青霉素、链霉素、巴比妥类、磺胺类、解热镇痛药
等。

麻疹样药疹临床表现似麻疹皮疹,
为粟粒至绿豆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或鲜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密集对
称分布,躯干和下垂部位最明显[11],
皮损可相互融合成片或呈弥漫性。

轻者多无症状,皮疹泛发者可有瘙痒、皮肤灼热感、发热等全身症状。

小儿药疹大多临床症状轻,病程短,一般经过停用致敏药物,使用抗组胺药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后很快痊愈。

氨溴特罗口服液是由盐酸氨溴索和盐酸克伦特罗组成的复
方制剂[12],
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痰液粘稠、排痰困难、喘息等[13]。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偶见过敏性皮疹,且在部分特异体质患者中,可发生全身性过敏,表现为瘙痒、支气管痉挛、虚脱等。

本例患儿既往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曾出现过药疹,本次因咳嗽、咳痰,自行在药房购买氨溴特罗口服液口服2天后出现麻疹样药疹,停用药物,经护理评估后予以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对症护理、用药护理及健康教育等临床综合护理后痊愈出院。

治疗10天后皮疹消退痊愈出院。

特色护理服务品牌的创建与实施
-159.
-Hunt 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1例[J].人民军
[M].
儿药疹护理[C].第十三届全
(杭依曲替酸治疗银屑病效果分析陈玥睎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观察依曲替酸在治疗银屑病时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的7月~2017年的7月所收治的银屑病患者46例,均选择维甲酸类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100%,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6.52%。

结论 维甲酸类药物是治疗银屑病有效的药物,用药前应对患者是否符合用药适应征进行严格把握,同时在用药过程,科学调整用药剂量,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关键词】 依曲替酸;银屑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R751.05l ;R758.63 文献标志码:B doi :10.3969/j.issn.1002-1310.2018.04.077
【收稿日期】2018-05-15
银屑病发生后对患者的身心状态影响严重,帮助患者选择合理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
应,是临床人员关注重点[1]。

维甲酸类药物是治疗银屑病常用药,本次研究分析了依曲替酸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的7月~2017年的7月所收治银屑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6.4±4.2)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病程(3.6±
2.2)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来院时予以细致检查,掌握症状表现,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证实诊断,予以对症处理和相同的外用药。

除此之外,选用依曲替酸治疗,用药方法:初始用高压剂量30mg/d ,1次/d ,用药(1~2)周后综合病患皮损程度将剂量维持在(10~20)mg/d ,以此剂量维持治疗(15~30)天。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定期复查,掌握患者银屑病病情、症状的改善情况;由同一组人员帮助患者在各个阶段进行皮损严重程度评分(psoriasi -s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 ),计算PASI 分值下降指数。

由同一组人员帮助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病
灶局部IFN -γmRNA 检测。

观察、记录并比较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 综合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及PASI 分值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患者在治疗后银屑病相关症状消失,PASI 分值有90%以上的下降,视作基本治愈;患者在治疗后银屑病相关症状有明显改善,PASI 分值有60%以上到不足90%的下降,视作显效;患者在治疗后银屑病相关症状有所好转,PASI 分值有20%以上到不足60%的下降,视作有效;患者在治疗后银屑病相关症状没有变化,PASI 分值下降程度不足20%,视作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 ±s )表示,实施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基本治愈24例(52.17%),显效17例(36.96%),有效5例(10.87%),无无效病例,治疗总有效率达100%。

用药期间,患者发生嗜睡1例,脱发1例,烦躁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52%。

在接受治疗后的病灶局部INF -γmRNA 阳性表达细胞数(15.7±5.1)低于接受治疗前(44.6±4.5),治疗前后比较存在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