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小故事2020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洁小故事2020精选
廉洁自律的故事虽篇幅精短,反腐倡廉的道理却意味深长,似一杯香茗,不是芳香扑鼻,却回味悠长,定有受用无穷之感悟:莫以廉小而不为,莫以贪小而为之。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廉洁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廉洁小故事1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
廉洁小故事2
白居易怒打行贿人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
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
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
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
”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
”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
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
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
百姓了。
廉洁小故事3
有一个人叫安纳,他的爸爸因一次意外车祸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只有安纳他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着,他要靠自己赚钱,他面对的是苍天给他的痛苦世界,而他却是微笑的面对。
安纳并没有放弃了品德,一直把品德牢记在心。
安纳打完了工,就在街上买点东西,可是钱不够,按纳失望的向家走去。
安纳知道只有下次再努力打工就有钱吃饭,因为今天起来比较晚,所以没有那么多钱,。
看着两边的小食,安纳就留着口水,看到别人切着冰凉的西瓜,红叶流了出来。
如果是别人,在也忍不住,早就抢了,可是安纳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只好望都不望,回家洗衣服。
就在这时,一个身子穿的破破烂烂的衣服面呈菜色,手中看着个碗,跪在地上讨乞,安纳一看就知道是个乞丐,那个乞丐披头散发,是一个女乞丐,女乞丐的一只腿断了,安纳看得心酸就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钱给了女乞丐,女乞丐见了望着安纳女乞丐热泪盈眶,仿佛在说:“感谢你了我的这个人生。
安纳对他笑了笑表示回应就走了。
第二天,安纳工作完了同样到了那条街,这次他也是那么少,因为昨天没吃饭,力气没那么大。
没有那个女乞丐就可以有饭吃。
但安纳并不后悔,他知道即使没有钱也一定不能违背品德。
因为“知识不健全可以用品德来弥补,而品德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所以可见品德是很重要的。
这次安纳走的时候,发现了一叠100元,很厚有5厘米厚,安纳弯腰将那叠100元钞票捡起,向一辆警车走去,对警察彬彬有礼的说,“警察叔叔,我捡到了很厚的一叠100元钞票,请你拿着。
”警察接过钱,抚摸着安纳的头说:“那么小就如此廉洁。
”最后,安纳成了最有品德的人,把那些自己的工钱三分之二给了扶老助残。
无私的助人为乐就是廉洁,不贪心,不自私,这就是廉洁。
廉洁小故事4
清初,陈居官至闽浙总督。
他为官清廉,生活俭朴,临终时仍身着粗袍布履。
他在台湾任职期间,把自己应得的三万两银子全部用于
修复炮台等公务。
任闽浙总督期间,应得的银两也分文不取。
他常说:“贪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
人之所以贪污妄取,都是因为奢侈挥霍,取用无度,不能节制。
我初任知县时,一钱不取也不至于缺衣少食,就是因为重视节俭。
”康熙皇帝称赞他为“清廉中之卓绝者”。
李以俸外为赃
清朝人李(音jiào)刚做官时对家人说:“为官者除公家俸禄,任何所得都是不应该的。
你们切忌贪取一文一物。
”县衙内有两株桂花树,他对家人说:“这也是公家的财物,不可采摘。
”有一次外出,仆人在路旁摘了一个桔子,李斥责他坏了规矩,命令他照价赔偿。
李做了三年知县,因为上司向他索取贿赂,他抵制了上司的要求,辞去了官职。
临行时,老百姓恋恋不舍,哭泣相送。
郭琇洗心戒贪欲
康熙年间,任湖广总督的郭琇为官清正,但他在做江苏吴江县令时,恋于游玩山川,处理疑案不慎,还有贪污问题。
江南巡抚汤斌准备上书弹劾,郭琇猛然惊醒,他求见汤斌,发誓痛改前非。
被获准后,郭琇回吴江让人用清水把县衙内外和自己的居处洗刷一新,显示他洗心革面的决心。
他说到做到,从此日夜辛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
任御史、总督时,他不仅自己清廉不贪,而且胆量过人,敢于揭发朝廷大臣的不法行径。
那些结党营私、背公纳贿之徒都非常怕他。
他也因此成了康熙年间的刚正名臣。
悬鹅示众
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
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
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立檄拒礼
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
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
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棒打送礼
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
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
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
自带大米菜干办案的法官 -- 连平县隆街
法庭副庭长谢顶义清正廉洁的故事今年5月26日中午,一名请求判决离婚的男子硬将1条香烟和100元钱送进房间,谢顶义发现后追了出去,但没有追上,下午,谢顶义就把香烟和现金交给我,由我退回给当事人。
"前日中午,连平县隆街法庭庭长叶发佑在讲述谢顶义"肩扛天平、头顶情义"的故事时这样说。
谢顶义是连平县隆街法庭副庭长,从事审判工作14年来,扎根基层,任劳任怨;忠于法律,廉洁办案。
而生活中的他却过着清贫的日子。
谢顶义生于陂头农村,1974年高中毕业后任民办教师,1978年考上惠阳师专,成为国家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1990年夏从金中小学教导主任任上转行到陂头法庭任书记员,由于刻苦钻研法律知识,工作成绩突出,一年后被提拔为助理审判员,1994年晋升为审判员,今年4月被任命为副庭长。
连平县人民法院政工科科长钟昌纯说:“从没听说谢顶义有接受当事人请吃和受贿、索贿的言语,但反映他依法办案、认真调解的事却很多。
”据钟昌纯介绍,1997年,贵东蒲洞有人起诉当地某水电站施工时侵占了他的山地,毁了他的林木,要求补偿。
谢顶义赶路30多公里进山勘察现场,得知原告是江西大吉山矿工时,又翻山越岭走路10多公路,查户口证实山主不是农民,也非林农,对该山地没有使用权,于是劝他撤了诉。
被告谢某为了酬谢法官,先说请吃饭,后提出送一条香烟,但谢顶义什么都不接受。
从山村走出来的谢顶义,熟悉农村,体恤农民,了解下层的疾苦和艰难。
他半路改行当法官,图的不是捞好处,而是可以凭借法官的威严,调解民间纠纷,促进农村发展。
因此,谢顶义办案讲情义、重证据、求效率。
为了核实证据的真伪,他经常独自一人、带上干粮前往现场勘察或找证人核对。
自1991
年4月担任法官至今,审理案件600宗,结案率100%,其中调解结案率达82%,且没有一宗超审限,判决的案件仅有7宗上诉,但无一被二审改判或发回重审。
谢顶义说:“我是凭良心办案,从不冤枉任何一方。
”
谢顶义一家7口,经济上十分贫穷,但他宁愿自己辛苦,从来不以案件牟取私利。
谢妻是家乡一所小学的临时炊事员,工资只有300多元,谢顶义的薪金也不超1000元。
夫妻俩靠着微薄的收入,供养着年逾八旬、体弱多病的父母和人到中年、耳聋嘴哑的弟弟,供缴着两个儿子上大学。
为了弥补入不敷出的家庭开支,谢顶义和妻子坚持耕种水稻、种植蔬菜。
上班时,他是个威风凛凛的法官;脱下法官袍,他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2002年6月4日,陂头法庭被撤销,谢顶义接受组织安排,调到相距71公里的隆街法庭上班。
陂头至隆街没有直通班车,要在县城转车。
考虑到一是方便办案,二是节省车费,谢顶义开着一部陈旧的摩托车来来回回。
每个星期日傍晚,他带足5天的大米和菜干,从陂头赶赴隆街上班;要是当日未能成行,他一定在星期一一大早起床赶路。
自己做饭、吃住在法庭的他,夜晚哪儿也不去,不是看书看电视,就是琢磨案情。
廉洁小故事5
古代廉吏拒贿故事四则
悬鹅示众
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
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
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立檄拒礼
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
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
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棒打送礼
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
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
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
厚谢婉拒
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现代几则廉政小故事据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主席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
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
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
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
”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
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
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
廉洁小故事6
为了父母辞官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
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