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侵权取证公证费用怎么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侵权取证公证费用怎么算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证据的年代,在没有证据时即使知道犯罪人已经犯了罪也可以对他进行相应的判决的。
所以面对侵权等一系列案件时我们都要先进行取证。
下面就让为大家带来网络侵权取证公证费用怎么算的相关内容。
一、网络侵权取证公证费用怎么算
公证收费标准如下:(价格单位:元)
1、证明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国籍、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未受(受过)刑事处分80
2、证明和其它组织的资格、资信500
3、证明不可抗力事件400
4、证据保全:
(1)证人、证言书证保全200 400
(2)声像资料、电脑软件保全800
(3)物的保全:不动产,其它物证保全1000 (4)和事实证据保全1000
5、票据拒绝证书400
6、证明的享有、转让、使用许可500
7、证明法人或其它组织的、、会议决议、其它法律文书其它有法律意义的文书500 100。
二、网络侵权的证据保留
固定证据优先选择公证保全
目前固定网络侵权证据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诉讼保全、公证保全和自行保全。
1、诉讼保全
诉讼保全,在这里是指诉前证据保全,执行机关为人民法院。
由于网络上的信息可以随时复制、更改或删除,网络证据极有可能灭失。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1条等规定,各位若遇侵权,可在或申请前向证据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固定、保全网络上的侵权证据。
但是,申请诉前证据保全,可能会受到提供担保、限期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约束。
2、公证保全
公证保全,即是由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作出的证据保全,具体方式为公证机关对网络上的相关信息逐一打印并将取得证据的过程予以详细记录,形成一份客观完整的公证书。
公证取证时,如果遇到图形、图像等声像文件,还会采用录音、录像的方式加以固定,以保证证据的完整性、客观性。
在必要时,公证员可以出庭质证。
公证机关出具的公证证明,由于其效力已为法律所肯定,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会被法院直接作为有效证据采信。
因此,公证保全已经日益成为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当事人青睐的取证方式。
3、自行保全
自行保全,主要有以下三种:直接打印、直接保存网页、利用其他软件保存网页为脱机浏览。
该三种方法在真实性或完整性上都有着一定程度的瑕疵,相应证据的法律效力均不及公证证据,在实际案件中很难被法院采信。
现实中,实际网络侵权纠纷已延及移动互联网,移动网络中证据的自行保全更加困难。
因此,建议遇到侵权要立即固定网络侵权证据,优先选择公证保全。
若考虑到公证的费用,可以在起诉时要求侵权人承担公证费。
三、网络侵权的保护措施
2014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划定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明确利用自媒体等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认
定,以及如何对网络水军进行规制。
非法删帖的用户和网站承担连带责任
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表示:以非法删帖服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灰色产业之所以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联网技术的不对等性。
《规定》从民事责任角度对非法删帖、网络水军等作出规制,第十四条明确:被侵权人与构成侵权的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达成一方支付报酬,另一方提供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服务的协议,人民法院应认定为无效。
擅自篡改、删除、屏蔽特定网络信息或者以断开链接的方式阻止他人获取网络信息,发布该信息的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请求侵权人承担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接受他人委托实施该行为的,委托人与受托人承担连带责任。
过错认定更加严格
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媒体发展迅猛,在信息传播的形态上,以社交网络为媒介的转载等二次传播,影响巨大。
针对这些特征,《规定》第十条对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相关问题作出规定:人民法院认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及其程度,应当综合以下因素:(一)转载主体所承担的与其性质、影响范围相适应的注意义务;(二)所转载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明显程度;(三)对所转载信息是否作出实质性修改,是否添加或者修改文章标题,导致其与内容严重不符以及误导公众的可能性。
个人基因、病历等隐私不得随意公开
《规定》第十二条作出规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但下列情形除外:(一)经自然人书面同意且在约定范围内公开;(二)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且在必要范围内;(三)学校、科研机构等基于公共利益为学术研究或者统计的目的,经自然人书面同意,且公开的方式不足以识别特定自然人;(四)自然人自行在网络上公开的信息或者其他已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五)以合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六)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另有规定。
侵权造成财产损失最高可赔50万元
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维权成本高,利用网络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违法成本过低的现实,《规定》加大了被侵权人的司法保护力度。
《规定》第十八条明确规定: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可以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规定的财产损失。
合理开支包括被侵权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具体案情,可以将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
被侵权人因人身权益受侵害造成的财产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无法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案情在50万元以下的范围内确定赔偿数额。
反腐目的人肉搜索可免责
2014年10月9日,最高法院出台规定,明确约束利用网络公
开他人隐私信息,包括利用互联网进行人肉搜索曝光等行为。
这是司法解释第一次将个人信息上升为进行保护,但为反腐利用人肉搜索公布信息可以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