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冯道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鲁琼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

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天祐中,刘守光署为幽州掾。

守光引兵伐中山,访于僚属,道常以利害箴之,守光怒,置于狱中,寻为人所救免。

守光败,监军使张承业征辟为本院巡官。

承业重其文章履行,甚见待遇。

承业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

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

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时契丹方盛,素闻道名,欲掠而取之,会边人有备,获免。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

”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甚好宰相。

”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自道始也。

凡孤寒士子,抱才业虽素未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镇之。

一日,道因上谒既退,明宗顾谓侍臣曰:“冯道性纯俭,顷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如也。

”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

晋少帝即位,加守太尉,进封燕国公。

道尝问朝中熟客曰:“道之在政事堂,人有何说?”客曰:“是非相半。

”道曰:“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

昔仲尼圣人也,犹为叔孙武叔所毁,况道之虚薄者乎!”然道之所持,始终不易。

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B.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C.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D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辟”即“徵辟”,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召称“辟”。

B.“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用“衣冠”指士以上的服装,文中用“衣冠”指代缙绅和士大夫。

C.“太尉”,古代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称“大司马”,唐宋时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D.“中书”,中书令的简称。

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道喜欢读书,文采斐然。

从小以读书为乐,善于写作,特别擅长韵文歌赋,所写文章典雅清丽,被人们传诵。

B冯道有胆有识,敢于直言。

在庄宗发怒时,身为太原掌书记的他能够挺身而出,权衡利弊,使庄宗息怒,也替同僚解了围。

C冯道身居要职,提携贤良。

对有才能有抱负的人即使素不相识也加以重用,对行为浮躁的人一律贬抑不用。

D冯道正视荣誉,坚守正道。

面对人们对他毁誉参半的状况,他以圣人孔子自比,表现出淡泊名利的胸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4分)
(2)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

(4分)
14.选文注重从侧面刻画冯道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10.B
11.C(宋代定“太尉”为最高武官)
12.D(“他以圣人孔子自比,表现出淡泊名利的胸怀”不当)
13.(1)除备办饭食奉养双亲外,就只以读书作诗为乐事,即使是在大雪拥门的寒天、尘垢满席的陋室,也快乐安然。

(4分。

重点词语“负米”“披诵吟讽”“虽”“凝尘满席”各1分)
(2)凡与人相合的别人就称誉,与人不合的别人就诋毁,而诋毁我的人,十个中恐怕就有九个。

(4分。

重点词语“人同者”“是”“非”“非道者”各1分)
14.(1)冯道劝解庄宗息怒后,郭崇韬入朝致谢,人们开始敬重他,表现出他的仗义执言;(2)势力正盛的契丹想抢夺冯道,可见他的名声之大、影响之广;(3)明宗入主洛阳后通过明宗与安重诲的对话,表现出冯道是个称职的好官;(4)通过明宗对侍臣说的话,表现出冯道朴实节俭的品质。

(3分。

每个要点1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冯道,字可道,是瀛州景城人。

冯道年少时,性情纯朴厚道,爱好学习善于写文章,不以衣食粗陋为耻,除备办饭食奉养双亲外,就只以读书作诗为乐事,即使是在大雪拥门的寒天、尘垢满席的陋室,也快乐自如。

天祐年间,刘守光任命他做幽州掾吏。

刘守光领兵讨伐中山国,问计于下属,冯道总是对他晓以利害,刘守光大怒,把冯道关进牢中,不久被人营救出来。

刘守光战败,监军使张承业任命冯道做本院巡官。

张承业看重冯道的文章作为,很是礼待他。

张承业不久举荐他做了霸府从事,稍后又任太原掌书记。

其时庄宗据有河北,文牍事务繁忙,统由冯道掌管。

庄宗军队与梁军隔黄河相对峙,郭宗韬因诸将校会餐人数过多,主管人供应不起,请稍减员,庄宗发怒说:“我想给那些为我效力的人管几顿饭,自己都做不得主,那么河北三镇就请三军另外选择一人任主帅,我请求回太原,以避贤让路。

”随即命冯道当面草拟文书,以向部下宣告。

冯道持笔呆了很久,庄宗严厉催促他,他缓缓起身答道:“我的职责就是掌管笔墨文书,岂敢不奉命从事。

如今大王您屡建大功,刚刚平定南方寇乱,崇韬所谏,未必失当,拒绝他可以,却不可用刚才那番话挑起众议。

敌人若是得知,便会说大王您这里君臣不和了。

希望再三考虑,那便是天下的万幸。

”不久郭崇韬入朝致谢,因为冯道替他解了围。

人们开始敬重冯道的胆识。

这时契丹势力正盛,一向闻知冯道的名声,想把他抢夺过来,恰逢边防军人有准备,冯道才得以避免。

明宗入主洛阳后,立刻问近臣安重诲说:“先帝在位时的冯道郎中在什么地方?”安重诲回答:“不久前授翰林学士。

”明宗说:“此人我久已熟知,是个好宰相。

”很快便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就是从冯道开始设立的。

凡贫困微贱、有才能有抱负的人,即使素不相识也加以重用;唐朝末年世族中行为浮躁的人,他必定贬抑不用。

一天,冯道朝拜后已退下,明宗回头对侍臣说:“冯道本性纯朴节俭,不久前在德胜寨住一座茅棚,与仆人同在一起吃饭,就睡在一捆茅草上,内心快乐自如。

”冯道特别擅长韵文歌赋,提笔就成,典雅清丽之外,内含古时德义道理,必被远近的人所传诵。

晋少帝即位,加封守太尉,进封为燕国公。

冯道曾问朝中熟知的客人说:“我在政事堂,别人有什么议论?”客人说:“毁誉参半。

”冯道说:“凡与人相合的别人就称誉,与人不合的别人就诋毁,而诋毁我的人,十个中恐怕就有九个。

古者仲尼是圣人,仍被叔孙武叔诋毁,何况我这样空虚浅薄的人呢!”然而冯道所坚持的,始终不改变。

冯道历任唐、晋、汉、周四朝,三次进中书省,居相位二十几年,以持重镇俗
作为己任,不曾以片言只语惊扰诸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