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调人与自 然的关系
(五)价值观:中华文化崇德 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六)人生观: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 协调人与自
厚德载物
身的关系
(七)处世观: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自主学习问题
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是什么 2、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及表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哪些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如何传承 与保护?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发展历程 内涵 特点与价值
向外辐射、传播
吸收
异国他邦的文化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传统文化: 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 ④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思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
经济 地理 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本土性: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 (2)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 (3)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 (4)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5)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繁荣
宋元
①理学形成;②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传承转折 转型与进步明清 近代
①陆王心学;②个性自由与经世致用;③钳制思想
①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②新文化运动传播民主 与科学;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走向复兴
现当代
①发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魏晋玄学
思想上,宣扬“无” 是产生万物的根本; 政治上,主张“无为”; 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 特点:儒、道结合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自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位置相对隔绝。 具有继承性,包容性,兼收并蓄。
学识之窗:(P6页)
以儒家的“五常”思想为例:儒家把仁、义、礼、智、信,即“五常”当 作主要理念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儒家强调对他人要讲仁爱,在大是大非面 前要讲正义,待人接物要有礼貌,解决问题要讲智慧,做人要诚实守信。
内涵
以人 人本思想 为本
民本思想
【知识小结】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依据
意义
周公“敬天保民”;孔子“仁者爱人” ……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
孔子“苛政猛于虎也”;孟子“仁政” 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积极作用
天人合一、 顺应自然
提倡爱国、 家国情怀
崇德尚贤, 天下为公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化 culture 广义: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的总和。 狭义:语言、文学、艺术、制度、组织及一
√ 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有哪些文化?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亚洲、非洲、欧洲、美洲)
文化之间 如何交流?
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 之本在身”
墨子:“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和谐发 展的关系。
……国家共同体的认同,自觉承担共同
体的责任。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和而不同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 求索”
西周末年太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 继”。
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境界
……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 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伦理观: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即人本思想)
协调人与 人的关系
(二)政治观:民本思想
协调人与国 家的关系
(四)家国观:中华文化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三)自然观:中华文化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 世界本原
“理”在万物
“理”在“心”中
同 方法论
“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
点 道德观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 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
规范
到良知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自主学习问题
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是什么 2、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及表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哪些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易除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
自主学习问题
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是什么 2、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及表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哪些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制度、组织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 产品。思想是文化的核心,以思想发展为主线。
阶段 奠基 形成
发展
时期 先秦(春秋战国
)
秦
表现 ①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②“百家争鸣”
推崇法家学说
汉 魏晋隋唐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①魏晋玄学盛行;②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 挑战,促进其创新与发展;③中华传统文化辉煌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或称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和奋斗中由 经验凝结而成的文明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体现。 历代关于传统经典的解读与阐述都蕴含深刻的思想,有必要通过阅读经典的方式,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不断地传承下去。(这不是答案,只是个提示)
问题探究:(P7页)
结合课文,查阅资料,列举更多的核心概念,探讨其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反映了怎样的精神。
中华文化核心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核心思想理念类: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同、求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类:如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3)中华人文精神: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 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等。
(五)价值观:中华文化崇德 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六)人生观: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 协调人与自
厚德载物
身的关系
(七)处世观: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自主学习问题
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是什么 2、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及表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哪些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如何传承 与保护?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发展历程 内涵 特点与价值
向外辐射、传播
吸收
异国他邦的文化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传统文化: 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 ④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思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
经济 地理 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本土性: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 (2)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 (3)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 (4)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5)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繁荣
宋元
①理学形成;②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传承转折 转型与进步明清 近代
①陆王心学;②个性自由与经世致用;③钳制思想
①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②新文化运动传播民主 与科学;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走向复兴
现当代
①发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魏晋玄学
思想上,宣扬“无” 是产生万物的根本; 政治上,主张“无为”; 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 特点:儒、道结合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自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位置相对隔绝。 具有继承性,包容性,兼收并蓄。
学识之窗:(P6页)
以儒家的“五常”思想为例:儒家把仁、义、礼、智、信,即“五常”当 作主要理念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儒家强调对他人要讲仁爱,在大是大非面 前要讲正义,待人接物要有礼貌,解决问题要讲智慧,做人要诚实守信。
内涵
以人 人本思想 为本
民本思想
【知识小结】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依据
意义
周公“敬天保民”;孔子“仁者爱人” ……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
孔子“苛政猛于虎也”;孟子“仁政” 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积极作用
天人合一、 顺应自然
提倡爱国、 家国情怀
崇德尚贤, 天下为公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化 culture 广义: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的总和。 狭义:语言、文学、艺术、制度、组织及一
√ 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有哪些文化?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亚洲、非洲、欧洲、美洲)
文化之间 如何交流?
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 之本在身”
墨子:“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和谐发 展的关系。
……国家共同体的认同,自觉承担共同
体的责任。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和而不同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 求索”
西周末年太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 继”。
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境界
……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 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伦理观: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即人本思想)
协调人与 人的关系
(二)政治观:民本思想
协调人与国 家的关系
(四)家国观:中华文化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三)自然观:中华文化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 世界本原
“理”在万物
“理”在“心”中
同 方法论
“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
点 道德观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 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
规范
到良知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自主学习问题
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是什么 2、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及表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哪些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易除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
自主学习问题
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是什么 2、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及表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哪些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制度、组织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 产品。思想是文化的核心,以思想发展为主线。
阶段 奠基 形成
发展
时期 先秦(春秋战国
)
秦
表现 ①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②“百家争鸣”
推崇法家学说
汉 魏晋隋唐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①魏晋玄学盛行;②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 挑战,促进其创新与发展;③中华传统文化辉煌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或称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和奋斗中由 经验凝结而成的文明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体现。 历代关于传统经典的解读与阐述都蕴含深刻的思想,有必要通过阅读经典的方式,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不断地传承下去。(这不是答案,只是个提示)
问题探究:(P7页)
结合课文,查阅资料,列举更多的核心概念,探讨其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反映了怎样的精神。
中华文化核心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核心思想理念类: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同、求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类:如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3)中华人文精神: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 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