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e n
Z e 1 n Z
由核外电子引起的非弹性散射与原子核产生的弹性散射之比:
非弹性:弹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弹性散射所占的比重增加; 对于轻元素,非弹性散射占据很大部分; 对于TEM电子能量,弹性散射几乎总是占主要部分。
15
二、电子散射
2.1 电子散射截面与电子散射能力
• 弹性散射是电子衍射及成像的基础
10
二、电子散射
2.1 电子散射截面与电子散射能力 核外电子的非弹性散射
• 一个运动的电子靠近孤立的原子中
的电子时,由于电子库仑力的排斥 作用,电子将向反方向偏转,
• 偏转角--θe, θe的大小取决于re
的大小
e e Ure
式中,U为加速电压
非弹性散射
11
子序数样品更多,其平均散射角也较大。电子运动的轨迹更容 易偏离起始方向,在固体中的穿透深度也随之减少;
低原子序数样品:电子偏离原方向的程度较小,穿透得较深; 形状明显地随原子序数而改变,从低原子序数的梨型(滴状)
变为高原子序数的近似半球型。
21
三、电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区
3.2 入射电子能量的影响
二、电子散射
2.1 电子散射截面与电子散射能力
核外电子的非弹性散射
入射电子受核外电子的散射,电子偏转时有能量的变化,
此偏转可视为非弹性散射
在(re)2 圆面积内的散射,散射角θe ,称(re)2 为散
射角大于θe的非弹性散射截面
12
二、电子散射
2.1 电子散射截面与电子散射能力
散射截面:电子被散射的机会
对于同一物质的样品,作用区的尺寸正比于入射电子的能量; 随着入射电子能量的增大,相互作用区的横向和纵向尺寸随
之成比例地增大,其形状无明显的变化。
22
四、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
1. 背散射电子 (Backscattering electron简称B.E)
概念:背散射电子是被固体样品反弹回来的入射电子,包括弹
并激发出多种反映试样形貌、结构 和组成的物理信号,主要有背散射
电子、透射电子、吸收电子、二次
电子、俄歇电子、连续X射线、特 征X射线、阴极发光、衍射电子等
(99%转变为热,仅1%转变为物
理信号)。
5
一、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2 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透射和扫描电镜获取的信息分别为: (1)TEM:电子束斑直径2~10μm, 样品厚度0.2~0.5μm,采用的是透射 的弹性散射电子进行显微成像或者相 干衍射获得电子衍射谱; (2)SEM:电子束斑直径数nm, 样品厚度很大,采用的是随着电子束 在样品表面扫描过程中所产生的背散 射电子、二次电子、俄歇电子、吸收
(2)电子速度与电压的关系 对v0=0的电子,在加速电压U的作用下,速度达到v,则动 能E为:
1 mv 2 eU 2
v
2eU m
v U
12
2
一、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1 电子的波长
(3)电子波长与加速电压的关系
h h 1.5 1.225 U (nm) 2eUm mv U
背散射:散射角大于90˚;
原子对电子散射表现为:
(1)原子核对电子散射:主要为弹性散射,原子核质量远大于电子, 强库仑作用;部分非弹性散射,连续X射线; (2)核外电子对电子散射:主要为非弹性散射,产生热、光、特征X 射线、二次电子等;
8
二、电子散射
2.1 电子散射截面与电子散射能力
原子核对电子的弹性散射
波动性(假设入射电子波是相干的),电子散射分为: 相干散射:保持入射电子的位相和波长; 非相干散射:没有确定的位相关系;
7
二、电子散射
散射角:散射电子的运动方向与原入射电子方向之间的夹角。
前散射:散射角小于90˚;包括弹性散射、布拉格散射即衍射,及非
弹性散射;前弹性散射角通常较小(1˚~10˚),前弹性散射角越大, 非相干的程度就越大。非弹性散射总是非相干的。
单位体积中包含N个原子的电子散射截面Q:电子束通过单 位面积单位厚度试样所产生的电子散射几率
N 0 Q N A
式中,N0为阿伏伽德罗常数,A为原子量,ρ为密度,N0ρ=NA
试样厚度为t的散射几率为: Qt
N 0 ( t ) A
Qt包含了影响散射几率的所有因素,式中ρ×t称为样品的质厚; 在特定的样品点所发生的电子散射数量取决于该点处样品的厚度和
电子、特征X射线、阴极发光等。
6
二、电子散射
电子散射:当一束聚焦电子束沿一定方向射入试样时,在原子库仑
电场作用下,入射电子方向改变,称为电子散射。
电子散射分为:
弹性散射:电子只改变方向,而能量基本无损失。
非弹性散射:电子不但改变方向,能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转变为热
、光、特征X射线和二次电子发射等。
I0=IB+IS+IA+IT
用途:(1)透射电子是透射电子显微镜要检测的主要信息,用于 高倍形貌像观察,高分辨原子、分子、晶格像观察和电子衍射晶
体结构分析。
29
四、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
4.透射电子 (Transmission electron简称T.E)
在样品中的扩散范围。
相互作用区的形状、大小:主要取决于作用区内样品物质
元素的原子序数、入射电子的能量(加速电压)和样品的倾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角效应。
20
三、电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区
3.1 原子序数的影响
Ze 电子—原子核弹性散射截面: n rn U n
2
2
高原子序数样品:电子在单位距离内经历的弹性散射比低原
密度,与其他性质关系不大;
随着样品质厚的增加,电子的散射几率增加; 非相干弹性散射是非晶材料TEM成像的物理依据,质厚是重要因素;16
二、电子散射
2.2 相干弹性散射和电子衍射
当考虑电子的波动性时,能量(波长)
不变的弹性散射波可以相互干涉得到加强
或减弱。
电子衍射:由于固体晶体中的原子排列具
有周期性,各原子弹性散射的电子波相互 干涉,在相干散射加强的方向上产生电子 衍射束。
18
三、电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区
电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区
当一束细聚焦的电子束入射到样品上
时,入射电子和样品物质将发生强烈的
相互作用,产生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 入射电子非弹性散射所损失的能量大 部分转变为热,小部分使物质中原子发 生电离或形成自由载流子,并伴随着产 生各种有用信息。
相互作用区形状和大小主要是在 扫描电镜分析时考虑(电子束斑直 径数nm)。
(4)电子波长的相对论校正
hc e U2
2Um 0c
2
U
1 / 2
1.24
U 10 U
6
2
(nm )
e
3
一、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1 电子的波长
表 不同加速电压下的电子能量与波长
U/kV 100 200 300 400 600 Ek/MeV 0.1 0.2 0.3 0.4 0.6 速度v/c 0.548 0.695 0.777 0.828 0.888 λ/nm 0.00370 0.00251 0.00197 0.00164 0.00126
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二、电子散射
三、电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区
四、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
1
一、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1 电子的波长 (1)运动的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电子波的波长与质量m、运 动速度v、动量p之间的关系由德布罗意波动方程给出:
h h p mv
19
三、电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区
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区:即电子在样品中的扩散区,就
是在散射的过程中,入射电子在样品中穿透的深度和侧向扩散
的范围。
横向扩散:弹性散射使入射电子运动方向发生偏离,引起
电子在样品中的横向扩散;
深度扩散:非弹性散射不仅使入射电子改变运动方向,同
时也使其能量不断衰减,直至被样品所吸收,从而限制了电子
SiC晶须增韧ZrB2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
24
四、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
2.二次电子 (Secondary electron简称S.E)
概念:在入射电子的撞击下,核外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逸出 试样表面成为自由电子称为二次电子。 特点:二次电子的能量较低(小于50eV),产生范围小(仅在试样 表面10nm层内产生);产率与试样的表面形状密切相关,对 试样的表面状态非常敏感,能很好地反映试样的表面形貌。 用途:在扫描电镜中用来获取试样的表面形貌像。
电子衍射谱:在透射电镜中,电子衍射束
被电磁透镜聚焦放大投影到荧光屏上,形
成规则排列的斑点或线条。
相干弹性散射是电子束在晶体中产生电子衍射现象的物理基础; 相干弹性散射是指原子位置的相关性,即晶体中原子的周期性排列;
17
二、电子散射
2.2 相干弹性散射和电子衍射 电子衍射: 电子衍射与X射线衍射一样,遵从衍射产生的必要条件(布拉格 方程+选择反射、衍射矢量方程或厄瓦尔德图解等)和消光规律。 电子衍射的特点: (1)入射电子是直接被试样原子所散射,不是场与场之间的交 换,电子散射强度比X射线衍射强度要高得多。 (2)电子波长比X射线波长短得多,电子衍射的布拉格角比X射 线衍射的布拉格角小得多;
25
四、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
26
四、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
27
四、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
3.吸收电子 (Absorption electron简称A.E)
概念:被试样吸收掉的入射电子称为吸收电子。 特点:吸收电子的数量与试样的厚度、密度、组成试样的原子序数 有关。试样的厚度越大、密度越大,原子序数越大,吸收电子的 数量就越多。如果试样足够厚,电子不能透过试样,那么入射电 子I0与背散射电子IB、二次电子IS和吸收电子IA之间有以下关系 I0=IB+IS+IA 故吸收电子像是二次电子像、背散射电子像的负像。
2
2
加速电压越高,电子散射截面越小,电子被散射机会就越少; 散射角越大,电子散射截面越小,电子被散射机会就越少; 非弹性散射截面主要取决于加速电压; 弹性散射截面与原子序数密切相关;
14
二、电子散射
2.1 电子散射截面与电子散射能力
一个孤立原子的总散射截面σ是所有弹性散射σn和非 弹性散射σe的和:
r
的距离。
2
式中,r为散射中心的有效半径,实际代表了电子与散射中心
散射截面σ具有面积的单位,但不代表一个实际的物理面积。 散射截面越大,电子散射的机会就越多,散射截面反应了电子
的散射能力。
13
二、电子散射
2.1 电子散射截面与电子散射能力
e 电子—电子的散射截面: e re U e 2 Ze 2 电子—原子核散射截面: n rn U n
性背散射电子和非弹性背散射电子。
弹性背散射电子的能量几乎没有损失,而非弹性背散射电子的能量
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23
四、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
特点:总的来说,背散射电子的能量较高,等于或接近入射电
子的能量。其产率随试样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 用途: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中,用背散射电子可以获得试样 的表面形貌像和成分像。
一个运动的电子靠近孤立的原子时,由于
原子核库仑力的作用,电子将向原子核方向
偏转
偏转角--θn,θn的大小取决于距离rn
的大小
Ze n Urn
弹性散射
式中,U为加速电压,Z为原子序数
9
二、电子散射
2.1 电子散射截面与电子散射能力
原子核对电子的弹性散射
• 核质量电子的质量,此偏转可视为弹性散射,则偏转角θn----弹性散射角 • 在(rn)2 圆面积内的散射,散射角 θn ,称(rn)2 为散射角大于 θn的原子核弹性散射截面
用途:在扫描电镜中,可以用其获取试样的形貌像、成分像。
28
四、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
4.透射电子 (Transmission electron简称T.E)
概念:穿透试样的入射电子称为透射电子。
特点:透射电子的数量与试样的厚度和加速电压有关。试样厚度越
小,加速电压越高,透过试样的电子数量就越多。试样比较薄的 时候,由于有透射电子存在,电子数量的关系为
800
1000 2000 3000
0.8
1 2 3
0.921
0.941 0.979 0.989
0.00103
0.00087 0.00050 0.00036
4
一、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2 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电子束照射到试样上,入射电子 与试样原子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发
生弹性散射、或非弹性散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