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简史》教案(有目录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简史》教案(有目录提纲)
《西方哲学简史》教案(2014版)
思考题:芝诺反对运动的四大悖论
1.二分法:你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越过无穷的点
在你穿过一定距离的全部之前,你必须穿过这个距离的一半;这样做下去会陷于无止境,所以,在任何一定的空间中都有无穷个点,你不能在有限的时间中一个一个接触无穷个点。
2.阿喀琉斯:阿喀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因为他首先必须到达乌龟出发的地点,而这时候乌龟会向前走了一段路,于是阿喀琉斯又必须赶上这段路,而乌龟又会向前走了一段路。
他总是愈追愈近,但是始终追不上它。
3.飞矢不动:飞着的箭是静止的
因为,如果每一件东西在占据一个与自身相等的空间是静止的,而飞着的东西在任何一定的瞬间总是占据一个与自身相等的空间,那么它就不能动了。
4.运动场:一半的时间等于一倍的时间
思考:如何精准反驳?
西方哲学简史
第一章希腊早期自然哲学
第二章希腊古典哲学
第三章希腊—罗马哲学
第四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第五章近代经验论与理性论
第六章 18世纪法国哲学
第七章德国古典哲学
参考文献(代导论):
1.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四卷本),人民出版社,1997;1993;
2003;2010。
(另:列宁《哲学笔记》、〔台湾〕谭家哲《形上史论》、〔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英〕安东尼·肯尼编《牛津西方哲学史》、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
2.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陈修斋:《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人民出版社,
1986。
4.苗力田等:《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
期末考核(闭卷)
填空题(每空2分,共100分)
另有考勤和思考题加分
第一章希腊早期自然哲学
第一节米利都学派(本原)
第二节毕泰戈拉学派(数)
第三节赫拉克利特(火与辩证法)
第四节爱利亚学派(存在与芝诺悖论)
第五节原子论派(四根、种子与原子)到公元前7世纪,自然环境——希腊世界,认识主体——希腊人,以及必需的工具——希腊文字都逐渐形成,加上希腊奴隶社会各阶级逐渐分化形成,希腊哲学的产生具备了必要的前提和社会条件。
第一节米利都学派
一、泰勒斯的水
二、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
1.万物的本原是阿派朗
2.阿派朗到底是什么
3.阿派朗引申的哲学范畴
三、阿那克西米尼的气
公元前6世纪的米利都(今土耳其)学派是希腊乃至西方第一个哲学学派,泰勒斯是希腊乃至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本原是希腊乃至西方第一个哲学范畴。
一、泰勒斯(约公元前640&624年——)的水
1.水是万物的本原(?ρχ?,旧译“始基”)
万物由水产生,最后又复归于水。
“水是万物的本原”可作生物学和生理学的解释,也可作天文、气象学的解释,以及自然环境的解释,即自然或经验观察的解释。
但我们更关注的是下面的问题。
评析:为什么说泰勒斯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人
一是提出了第一个哲学范畴“本原”(本原的定义性解释是由阿那克西曼德给出的);
二是提出了“世界统一性”问题;【超验】
三是使用了哲学语言(希腊神话:赫西奥德的《神谱》)。
2.万物都有灵魂(物活论)
3.大地浮于水上(宇宙论)
附注:关于泰勒斯及希腊文明
(一)泰勒斯提出的几何定律
(1)圆周被直径等分;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3)两直线相交时,对顶角相等;
(4)如两三角形的一边和两邻角彼此相应和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完全相等;
(5)内切半圆周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简评:理性直观(康德:先验统觉)的现实成就;希腊奇迹的一大例证。
【先验】
(二)会赚钱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哲学万能论与哲学无用论的思考)
另:哲学无用论的现代版本(波普尔《哲学问题的本质及其科学根源》)“讲授哲学的初看有效的方法常会产生那种符合维特根斯坦(现代语言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哲学问题是没有的——笔者注)的描述的哲学。
我所说讲授哲学的初看有效的方法,并且似乎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给初学者(我们认为这些初学者并不懂得数学史、宇宙
学史以及其他科学的思想和政治思想)阅读一些大哲学家的著作,譬如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和莱布尼兹、洛克、贝克莱、休谟、康德和穆勒的著作。
这样一个阅读课的效果是什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惊人微
妙而广大的抽象
..的新世界;一种极端高深而艰巨的抽象。
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和论证在学生看来有时不仅难于理解,而且好象是不相干的,因为他发现不了有什么事情与它们有关系。
然而学生知道这些人都是伟大的哲学家,而哲学就是这个样子。
因此他就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他认为是(我们将看到是错误地认为是)这些哲学家的思维方式。
他将试图讲这些哲学家的奇怪语言,模仿他们的转弯抹角的螺旋论证,甚至把自己束缚在他们古怪的难题中。
有的可能肤浅地学会这些手法,别的人则可能成为这些手法的真正醉心者。
然而有些人经过努力最后可能达到如维特根斯坦所描述的结论:‘我已经和任何人一样,学会了行话。
这是很巧妙而且吸引人的。
事实上,它的吸引人到了危险的地步;因为事情的简单真相是,它只是庸人自扰——只是一派胡言乱语。
’”([英]卡尔·波普尔著、傅季重等译:《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
增长》,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00—101。
)
二、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547/546年)的阿派朗
1.万物的本原是阿派朗
希腊文?πειρον,其中“?”表示否定的意思,即“没有”、“无”的意思,πειρον有“限制”、“界限”、“规定”的意思。
疑问:为什么阿那克西曼德要在水、火、气、土以外,去找一个阿派朗来作为万物的本原?
水作为万物的本原,不能解释对立物的产生和存在(水—/→火、气、土(水)—→万物)。
附注:希腊人对对立物的经验认识【经验】
元素:水、火、气、土
性质:干、湿、冷、热
形状:大、小、方、圆
2.阿派朗到底是什么(兼论哲学上的“物质”)
阿那克西曼德本人也不知道(只知道不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也不理解(“中间物”或“中间体”)。
黑格尔:阿派朗是“一般的物质,普遍的物质”。
中文译为:无限、无定、无定形、无定体、无定限体,甚至是“无”等。
笔者的阿派朗图解(贺式“物质阶梯图”):
具体苹果(现实世界)—→苹果(抽象世界始自)—→水果—→植物—→生物—→物质(客观实在;哲学范畴)—→阿派朗附注一:《公孙龙子·指物论》——个别与一般的认识范例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
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乎?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
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
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
不可谓指者,非指也。
非指者,物莫非指也。
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
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
……天下无指者,生于物之各有名,不为指也……且指者天下之所兼。
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无指也。
另析:白马非马
附注二:哲学“物质”的代表性论述
恩格斯:“作为物质的物质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当我们把各种有形体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是把事物的质的差异撇开了。
因此,和特定的、存在着的物质不同的作为物质的物质,不是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恩格斯著、于光远等译编:《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55—156。
)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五卷(通常被称作“哲学辞典”)分析讨论了三十个哲学范畴)
黑格尔:“唯物论认为物质的本身是真实的客观的东西。
但物质
本身已经是一个抽象的东西,物质之为物质是无法知觉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物质这个东西。
”
附注三:黑格尔关于阿派朗(无限)的阐释
“把原则[本原]规定为“无限”,所造成的进步,在于绝对本质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东西,而是一个否定的东西、普遍性[或译“有普遍性的东西”],一种对有限者否定。
无限的“全”比我所说的“原则是‘一’或‘单纯者’”更广。
同时,从物质方面看来,阿那克西曼德取消了水这一元素的个别性[或译“个体性”]。
他的客观原则[本原]看来并不是物质的,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思想看待。
不过显然他所指的不是别的,就是一般的物质,普遍的物质。
”(〔德〕黑格尔著、贺麟等译,《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216。
【阿派朗不是感性的物质,不是象水那样的个别的物质,而是一般的物质,只有理性思想才能想象出来的。
】)
附注四:黑格尔阿派朗“一般的物质,普遍的物质”的再理解(仅供自学或讨论)
“这里就是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问题。
我们所看到的水,无论是这一条河里的水,那一杯中的水,以及现在天空降下的水等等,都是个别的、具体的,是我们感觉的对象。
这是最具体的一层。
当泰勒斯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水时,这个水已经不是个别的、具体的,不是我们直接感觉到的无论那个具体的水,而是抽象的、一般的、普遍的水了。
它已经是理性的对象,而不是直接感觉的对象了。
但是,水作为水,它总是湿的,如果不是湿的,它就不是水了。
即使是一般的水(不是个别的水),是一般的湿(不是个别的湿),但作为水和湿说,总还是可感觉的。
从这点说,这种抽象的、一般的水还带有具体
性和个别性。
这可以说是第二层。
当阿那克西曼德提出阿派朗时,它将一切具体性、个别性、特殊性都否定掉,都抽象掉了。
这是更高的抽象、普遍、一般的一层了。
由此看到:在希腊哲学开始时,从泰勒斯到阿那克西曼德,在从个别到一般的过渡上经历了两个阶段:泰勒斯从个别的水上升到一般
的水;阿那克西曼德则从一般的水(也是个别的物质)上升到一般的物质。
在人类思想抽象发展的过程中,后一个阶段超出了前一个阶段,是一次很大的进步,可以说是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因为只有认识了这个普遍的物质、一般的物质,人类的认识才能脱离开具体的、感性的水、火、土、气等等,进入后来哲学家们提出的抽象的“存在”和“原子”以及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质料”等等哲学范畴的领域。
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阿那克西曼德提出的阿派朗,乃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第一个物质概念。
”(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95—196。
)
3.阿派朗引申的哲学范畴(无限和对立)
(1)关于无限(或无):
阿派朗是在种类上没有任何规定性的东西(无定体)——既不是水,也不是气或火,也不是任何一类元素;
阿派朗在时间上永恒和空间上无限(无定限体)——也就是没有任何性质和形状的东西。
(2)关于对立:两对对立范畴——干和湿,冷和热
由对立(阿派朗)产生的永恒运动的宇宙观——万物由阿派朗产生,按照永恒的运动,最后又复归到阿派朗。
无限的宇宙是永恒运动的——西方第一个比较系统说明宇宙的产生和构造的哲学家。
阿那克西曼德可能是西方最早从哲学上(即阿派朗概念、宇宙论)谈到对立问题的学者(明确的对立范畴是从毕泰戈拉学派开始的)。
难题: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太过抽象,以致2000多年来(即黑格尔以前)不知为世间(包括思想)何物?
三、阿那克西米尼(约公元前586/585——526/525年)的气
1.万物的本原是气(气是具体的阿派朗)
继承与创新:(空)气是具有阿派朗一切属性的现实物。
2.稀散和凝聚学说(量变与质变?)
第一个提出本原产生万物的量变过程:
稀散:气—→火;
凝聚:气—→水—→土;
气、火、水、土—→万物。
3.大地浮于气上
小结
本原说之水—→阿派朗—→气——否定之否定的典型例证(阿派朗的决定性作用;希腊哲学发展神速的缘由之一)
第二节毕泰戈拉学派
一、作为万物本原的数
1.为什么说数是万物的本原
2.数本原说的例证
3.数和事物的关系及其评价
二、对立范畴的提出
三、和谐的天体——“科斯摩斯”
诞生于萨摩斯殖民城邦。
毕泰戈拉学派是一个延续时间达800年之久(前6世纪末~3世纪)的古代西方最重要学派,其影响延至近代与现代。
本课程主要探讨毕泰戈拉(约公元前570年——)和其门徒时期的哲学思想。
提示:早期的毕泰戈拉学派盟会是一个秘密团体。
一、作为万物本原的数
毕泰戈拉学派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
1.为什么说数是万物的本原
亚里士多德:一切存在的和生成的事物,与其说它们和火、土、水等相似,不如说它们和数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1)“万物”的范围得以拓展(具体事物+抽象原则)
世界上除实际存在的具体事物如动物、植物等外,还有一些存在的东西,如正义、理性、灵魂、机会等,也应该属于“万物”之列。
米利都学派只要为具体的事物寻求本原,毕泰戈拉学派却要为包括抽象的东西在内的万物寻求统一的本原。
如此,传统的“本原”这个范畴实际上已经加上了抽象的原则或
原理的含义。
(2)发现万物中的数量关系
铁匠铺传说与音乐数
毕泰戈拉发现音程和弦的频率之间的关系(七弦琴)
音程比率(甲乙弦)
八音程2∶1(12磅∶6磅)
五音程3∶2(12∶8)
四音程4∶3(12∶9)
发现的启示:如果虚无飘渺的音乐都能归结为数,那么还有什么存在不能归结为数呢?
另:毕泰戈拉定理(百牛大祭)
评析:铁匠铺传说的深远意义
最早的一次在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实验,而这次实验的内容是测定事物的数量关系(第一次科学实验,第一次数学建模,第一次哲学提升)。
将事物的本质归结于数的规律,这一直到现在来说,还是很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影响轨迹:毕泰戈拉—→柏拉图—→欧式几何—→牛顿—→爱因斯坦—→今天;当代的知识分类:数学——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
而这一思想在西方出现的如此之早,这不能不说是人类之大幸,也是希腊奇迹之一。
附注:毕泰戈拉学派数本原说的哲学意义(仅供自学或讨论)“第一,数和水、气、火、土不同,后者属于可感知的、有形体的东西,数则是不能感知的、无形体的。
亚里士多德还指出,毕泰戈拉学派的“数”是不动的东西,和现实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的事物(包括天文学的对象)是两类不同的“实在”,数是比较更高一级的“实在”。
它不但是没有形体的,而且本身又是不运动变化的。
将“实在”区分为这样不同的两类,这是从巴门尼德开始到柏拉图才完成的,毕泰戈拉及其早期学派大概并没有作这样的区分。
但是,由于他们提出的“数”确实是和米利都学派所说的水、气、火、土等不同,是两类不
同性质的“实在”,也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本原”。
因此,他们为希腊哲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本质和现象,这也是后来才逐渐明确起来的哲学范畴。
但是,当米利都学派要寻求万物的本原时,实际上已经蕴涵了这样的意思:要在众多的现象背后寻求它们的统一本质。
不过,米利都学派所寻求到的本原——本质,和他们所要解释的万物——现象还是同一类的东西,是可以感知的、有形体的、运动的东西。
(今天我们分析他们的哲学时,认识他们所说的水、气应该是一般的,而不是具体的水和气,但他们自己是还作不出这种区别的。
)阿那克西曼德感到这里有矛盾,所以提出一个阿派朗来。
但阿派朗只是一个否定词,说它不具有任何规定性,阿那克西曼德不能肯定地说出它是什么。
但从他当时达到的水平说,仍只能属于物质性的可感知的有运动变化的东西。
阿那克西曼德要在水、气、火、土以外提出阿派朗来,终究也表示他开始模糊地意识到要以和水、气、火、土等不同的另一类东西,才能作为万物的本原。
古代记载说毕泰戈拉曾听过阿那克西曼德的讲演,也许他正因此受到启发,从而找出不可感知的、没有形体的、不能运动的“数”来。
所以,毕泰戈拉学派提出的“数”,就寻求万物的本原说,是开辟了和米利都学派不同的新的途径;就寻求现象的本质说,也比米利都学派深入了一层,因为他开始不自觉地提出来,这种无形体的数是比可感知的事物更为本质的东西。
第二,说毕泰戈拉学派比米利都学派深入一层,不仅因为数和具体是两类不同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因为毕泰戈拉学派发现了事物的数量关系,认为事物是由数量的比率决定的。
和毕泰戈拉差不多同时的阿那克西美尼企图用气的稀散和凝聚来说明万物的产生和变化,稀散和凝聚就是一种不同数量的物态的变化方式,不过他不能说明精确的数量。
毕泰戈拉也是沿着这种思想路线进行探索的,由于他在数学等科学方面的成就,他在某些方面达到能用确切的数学比例来说明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例如几何学上的所谓毕泰戈拉定理,以及他所发现的音程的比例关系,按照怎样的数的比率可以达到最好的和谐,等等。
按照上引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的话,他还想将这种数的关系推广到日常
生活和各种技艺中去,认为万物都可以用数为标准和尺度来进行衡量。
从这些方面看,我们也可以说,毕泰戈拉学派已经开始提出了数量方面的规律的思想了。
当然,最早提出类似规律的哲学范畴“逻各斯”的是晚于毕泰戈拉的赫拉克利特,并不是毕泰戈拉及其早期学派。
但应该承认,毕泰戈拉学派关于数的理论,已经开始包含了规律的思想。
耶格尔在谈到毕泰戈拉学派的贡献时说:“实际上,这个时代发现了数是存在的若干重要方面的普遍原理,在探讨宇宙的意义上作出了一种伟大的进步:更近于表明,整个自然界是由一种内在的规律统治的,我们必须研究这种规律,以便理解自然。
”(耶格尔:《潘迪亚:希腊文化的理想》第1卷第163页)将事物的本质归结于数的规律,这一直到现在来说,还是很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
而这种思想是从毕泰戈拉学派开始的,这就是他们在哲学史上所作出的贡献。
”(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78—280。
)
2.数本原说的例证(比较:中国的五行与八卦)
“一”:在一切数中,“一”(或译作“元一”或“一元”)是最基本的
●“一”是一切数(指自然数或有理数;√2危机)的开始,又是计
量一切数的单位;
●“一”是数的本原:数是分奇偶的,“一”可产生奇偶;
●“一”是万物的最高本原;
●将“一”和理性、灵魂、本体、善看成同一个东西;
●认为“一”是创造者,由“一”产生原始的运动或“二”,接
着就产生第一个数“三”,“三”就是宇宙;
●把“一”看成是产生宇宙一切善的东西的源泉,而“二”则是
恶的东西、不平等和不平衡的源泉。
“二”
●“二”是第一个偶数,是宇宙中不足或过度的一种象征;
●“二”是可以变化的,可以是大,可以是小,后来称之为“不
定的二”;
●“一”和“二”在一系列方面都是对立的:
●“二”是恶、黑暗的源泉,是一切偶数、是无限(有限高于无
限)的源泉;
●“一”是雄性和形式,“二”是雌性和质料;
●“一”是诸神之父宙斯,“二”是诸神之母瑞亚。
●相对于“一”讲,“二”这个数就处于次要的地位。
附注:数之奇偶与有限无限关系之图解
●●●●●●●●
●
●●●●●●●●
偶数与无限奇数与有限
“三”
●“三”可象征物质世界:
●“三”代表开端、中间和终结(“一问三不知”);
●“三”可表示长、宽、高三个向度(一切有形体的事物都具有这
三个向度)。
●“三”是组成万物的最基本元素:
●“三”是三角形,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第一个封闭的平面图
形;
●各种多面体都是由三角形构成的(毕泰戈拉定理);
●水、火、土等元素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各种事物都是由多面体
构成的(柏拉图)。
“四”:被看成是仅次于“一”的重要的数(比其它任何数都具有更多象征价值)
●“四”是宇宙创造主的象征,又是创造主创造宇宙时数的模
型,因为物理对象是由点、线、面、体这种“四”的流动过程产生出来的。
●“四”象征正义:正义是第一个平方数,即4=22=2×2(=
2+2),就是说“四”可被分成相等的各部分,而相互义务和相
等性是正义的特征;
●音乐上的“四”:在希腊音乐,全音阶中有四个主要的谐音,
其比率是4∶3,3∶2,2∶1,4∶1,它们都可以包括在数的系列1,2,3,4中;
●“四”象征四种元素:水、气、火、土;
●“四”象征点、线、面、体;
●“四”象征简单的几何图形:角锥体、立方体、八面体、二
十面体;
●“四”可以象征四季:春、夏、秋、冬;
●“四”表示有生命的东西从种子=1,它向长=2、宽=3和
高=4的方向生长;
●“四”象征社会:1=人,2=村庄,3=城市,4=国家;
●“四”象征人一生的四个阶段:幼年、青年、成年、老年。
●“四”象征人的四种能力:1=理性,2=知识,3=意见,4
=感觉;
●“四”看成是代表灵魂和肉体:1=理性,2=心,3=欲望,
4=肉体;
“五”
●“五”代表婚姻:“五”是第一个奇数“三”(雄性)和第一个
偶数“二”(雌性)相加后的第一个数(即5=3+2);
●“五”是中心数(重要数),即它是处于“十”这个数的中间
数;
●“五”象征五个已知的行星以及地球的五个地带。
“六”
●“六”所以重要,因为6=1+2+3;
●“六”和“五”都被称为婚姻,因为6=3×2,5=3+2;
●“五”和“六”都是循环数,因为它们自乘结果最后一位数
总是“五”或“六”,即
52=25,53=125,……
62=36,63=216,……
●“六”代表生命本性的六个等级:种子—→植物—→动物—
→理性的人—→精灵—→神;
“七”
●“七”这个数有独特之点:它是从“一”到“十”的数中,
唯一既不是任何数的因子,也不是任何数的乘数的数;
●“七”是“三”加“四”的和,它和“四”一起,处于从“一”
到“十”之间的算术级数的中项:1+3=4,4+3=7,7+3
=10;
●“七”代表机会,因为自然事物在“七”这个数中获得出生
和成熟的最好时机:
●人:在(怀孕)七个月后诞生,在出生后七个月后长牙齿,
在出生第二轮的七年末(即14岁)达到青春期,在第三轮的
七年末(即21岁)长胡子;
●太阳:太阳在十个天体中居于第七位;
●“七”等同于雅典娜女神,她没有母亲,自己永远是处女(“七”
既不产生任何数,也不被任何数所产生);
“八”
●“八”是第一个立方数:8=23;
●“伟大的四”:前四个奇数之和(16)加上前四个偶数之和(20)
的和(36),等于“一、二、三”三个数的立方之和,即(1
+3+5+7)+(2+4+6+8)=13+23+33;
●“八”看成是友谊的象征,也被称为爱情,因为“八”这个
数象征谐音。
附注:发现于埃及金字塔内的神奇数字142857
142857×1=142857
142857×2=285714
142857×3=428571
142857×4=57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