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原文及翻译(集锦1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集锦15篇)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1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jiān),南市买辔头(pitu),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jīntu),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n),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唧唧的织布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

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和长鞭。

(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去东、西、南、北市。

)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

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马的马叫声。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战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

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

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

木兰回到了原来的房间,打开各个房间的门,坐一会儿各个房间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旧衣裙,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头发贴饰物。

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希望通过这篇翻译,同学们能够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能够深切的体会到木兰替父从军的精神。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2
《木兰诗》翻译:
唧唧唧唧,木兰对着门在织布。

花木兰的爸爸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女儿的叹息声。

花木兰的爸爸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在回想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木兰没有思念什么,也没有回想什么。

昨夜我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
很多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应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马鞍下的垫子,南市买驾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北市买驾牲口的鞭子。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怕万里征程的遥远,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

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

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木兰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

(木兰回到家里)打开东边的阁楼门,坐坐西边内房的坐榻,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地说:我们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把兔子耳朵拎起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眼时常眯着。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花木兰生活在北魏前期,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未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

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

木兰是一个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本色的表现。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3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翻译
相逢时你默默不语,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轻颤。

容颜娇羞而红润,凤翘斜插在你的鬟间。

等到想要低声唤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别人看见。

想要一诉离愁,可你已转过身去,只能拔下玉钗在回阑轻叩。

注释
芙蓉:又称为“荷”、“莲”。

这里刻画了一位如荷般美丽、和谐、恬静的女子。

小晕红潮:谓脸色微微泛起了红晕。

鬟:总发也。

凤翘:古代女子凤形的头饰。

直为:只是由于……。

凝情:深细而浓烈的感情。

回阑:曲折的栏干。

阑,同“栏”。

创作背景
据清代无名氏《赁庑笔记》记载:“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

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

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夙因。

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宫,果得彼妹一见。

而宫禁森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


赏析
小令一般用作抒情,用作描写人物则是少见,且是极为困难的。

而这首词,却以精炼的笔触,描摹了一位多情的可爱的少女的形象。

词的上片侧重静态的刻画,写出了少女外貌的美丽动人。

下片侧重于动态的摩画,将其一刹那间复杂娇羞的心理表现的惟妙惟肖。

全篇情景俱到,形神俱佳,生动感人。

上阕开头四字便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幅紧扣心弦,相爱者偶然相遇,心事却难以诉说, 只能四目交投,默默远走的场景。

这种神态,恰是人物内心矛盾的真切表达,尽见苦闷之状。

第二句通过细节描写写情人貌美好像一朵带露的芙蓉一样摇曳生姿,后二句是描摹美人突然间脸飞红晕,抖动的玉钗泄露了心事。

恰是一幅静态人物素描。

下阕承接上文:乍一相逢,再难见面,“待将低唤”,可是声音还未出口,又咽了回去。

只因“恐人见”。

可如此分开又心存不甘,于是抓紧时间,转过回廊,在不显眼的地方轻叩玉钗。

这暗示的举动,在满是温情的心中又深蕴着万般无奈的凄苦,那是心上不变的暗号,容若知道,她也知道。

其实有时候,绝了心念,也不是坏事。

这首词在艺术性上的成就,首先是人物描写的成功,塑造了一个含羞少女的形象。

先写肖像,她是那么可爱,简直就是一朵带雨滴的荷花,脸庞羞得泛起红潮,就更加妩媚迷人。

乍一相逢,机会难得,有多少话要互相诉说,但又怕别人看见,只好匆匆离开。

动作描写,
生动再现了少女轻叩玉钗的举动,不是轻佻,而是少女内心复杂活动排解矛盾后做出的重大决定,即情定终生。

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少女复杂的内心世界。

其次是环境描写,把人物限定在回廊的一个典型的环境里,使这场会面更加难忘。

就是在这个回廊里,他们幽情暗结。

也许是初恋使人难以忘怀,在《虞美人》一词中他写有“回廊一寸相思地”;在《红窗月》中写有“犹记回廊影里誓生生”。

因此,回廊也就成为这首词的一个重要意象。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4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
春光亭下。

流水如今何在也。

岁月如梭。

白首相看拟奈何。

故人重见。

世事年来千万变。

官况阑珊。

惭愧青松守岁寒。

翻译
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现在在哪里啊?日月如梭,我们头发都白了,打算怎么办啊!
友人再一次相见,我已不能适应变化不测的世事。

出仕的热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时也能守住本色。

注释
梭:织布机上的部件,穿引很快。

多用以比方往来迅速,如日月如梭。

拟奈何:打算怎么办。

官况阑珊:意谓出仕为官的热情淡漠了。

况:况味,境况和情味。

阑珊:衰落,即将残尽。

青松守岁寒:指青松耐寒冷,终岁不凋。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东坡自杭返朝过高邮之时。

是时,词人与高邮令赵晦之再一次相见,感慨颇多,于是写下这首词送给他。

赏析
上片“春光亭下。

流水如今何在也”,是说词人早年与赵晦之相识在春光亭下,那亭下的流水已不知逝去到什么地方了,回忆起当年交友,情深谊厚。

从此词的下文“岁月如梭。

白首相看拟奈何”看,“春光亭下”云云,当指第一次密州相见之时,那时词人刚四十岁,尚属壮年,至此时的第三次赠词,词人已是五十六岁,故得称“白首”,且时隔十六年,也与“岁月如梭”相合。

下片:“故人相见。

世事年来千万变。

官况阑珊。

”词人在“故人”面前,倾诉着自己别后的仕宦坎坷经历,有如赵晦之早年的失官东武令和“三仕已之无喜愠”等遭遇,但自己则更为悲惨,“官况”可谓大起大落,几度挫折,正是“世事年来千万变”的反映。

结句“惭愧青松守岁寒”,是说自己难能如青松耐守岁寒一般,而倍感惭愧。

词中的“白首相看拟奈何”、“惭愧青松守岁寒”诸句,虽慨叹时光流逝,无奈“岁月如梭”;但是词意却隐含着“壮志难酬”和坚守职责、不惧磨难的积极内涵。

读之令人肃然起敬。

全词曲尽心态,含蓄哿慨,笔力纵横,铸语自然。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5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燕鸿过后莺归去。

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

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翻译
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

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离。

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

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

像卓文君那样闻琴而知音,像汉水江妃那样温柔多情,遇到郑交甫解佩相赠,这样的神仙般的伴侣早已离我而去,即使挽断她们绫罗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们的倩影。

劝君莫要作举世昏醉,唯我独醒的人,不如到花间去尽情狂饮,让酒来麻醉我这颗受伤的心灵。

注释
浮生:谓人生漂浮不定。

春梦:喻好景不长。

闻琴:据《史记》
载: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于夜以琴挑之,文君遂与相如私奔。

解佩:据刘向《列仙传》
载:郑交甫行汉水之滨,遇二美女而悦之,二女便解下玉佩相赠。

独醒人:仅有的清醒的人。

赏析
这首词借青春和爱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无常,细腻含蓄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

这是一首优美动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词作,为晏殊词的另类作品。

起句“燕鸿过后莺归去”写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来,鸿雁春天往北方飞,黄莺逢春而鸣,这些禽鸟按季节该来的来了,该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来过又走了。

这里写的是莺语燕飞的春归时候,恰逢莺燕都稀,更觉怅惘。

“莺燕”,兼以喻人,春光易逝,美人相继散去,美好的年华与美好的爱情都不能长保,怎不让人感慨万千。

“细算浮生千万绪”一句从客观转到主观,说对着上述现象,千头万绪,细细盘算,使人不能不正视的,正是人生若水面浮萍之暂起,这两句前后相承,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两句:“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这两句改用白居易《花非花》词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但旨意不同。

作者此处写的是对于整个人生问题的思考,他把美好的年华、爱情与春梦的短长相比较,把亲爱的人的聚难散易与秋云的留、逝相对照,内涵广阔,感慨深沉。

下片“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两句写失去美好爱情的旧事,是对上片感慨的具体申述,又是产生上片感慨的主要因素,这样使上下片的关系交互钩连,自然过渡。

“闻琴”,指汉代的卓文君,她闻司马相如弹琴而爱慕他:“解佩”,指传说中的神女,曾解玉佩赠给情人。

这两句是说象卓文君、神女这样的神仙伴侣要离开,挽断她们的罗衣也无法留住。

随后作者激动地呼出:“劝君莫作独醒
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意思是劝人要趁好花尚开的时候,花间痛饮消愁。

这是受到重大刺激的反应,是对失去美与爱的更大的痛心。

联系晏殊的.生平来看,他写这件事,应该是别有寄托,非真写男女诀别。

公元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握军政大权。

其时,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欧阳修、蔡襄为谏官,人才济济,盛极一时。

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则韩琦先被放出为外官,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放,晏殊则罢相。

对于贤才相继离开朝廷,晏殊不能不痛心,他把他们的被贬,比作“挽断罗衣”而留不住的“神仙侣”。

不宜“独醒”、只宜“烂醉”,当是一种愤慨之声。

此词化用前人的诗句,信手拈来,自然贴切。

词中的复杂的思想,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襟怀。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握军政大权。

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则韩琦先被放出为外官,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放,晏殊则罢相。

此词即作于这种背景之下。

评析
本词写美景不长,春去难归的无奈及人去难留,只好借酒浇愁的心情。

表面看很消极,骨子里却有深深的隐忧和炽热的感情。

上片写浮生如梦,梦破云散之悲。

下片写爱侣之逝,旷达自解。

尤其“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两句,既赞美爱侣似卓文君那样知意,像江汜二女那样多情,又表达了词人愿与爱侣永结“神仙侣”的美好期望,愿像同乘凤凰游而去的萧史与弄玉一样夫妻和谐美满。

这大约是词人对往日夫妻和美的眷恋。

“挽断罗衣”句则写出词人与爱侣诀别的悲怆,出语激切,在晏殊词中实为罕见,显现其悲痛、绝望、难以自抑。

这首词的题旨在于感慨世间万物皆有定数,而人生苦短,韶华易逝,莫如及时行乐。

就人生观而言,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同时也真诚、坦率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体验。

词的上片,以“燕鸿
过后莺归去”起兴,写岁月蹉跎,时光易逝。

“长于”二句,以工整流畅的属对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主题。

词的下片,全是用典。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宛如仙女般的女友既然挽留不住,只有在花酒之间暂时排遣忘却。

“闻琴”暗指卓文君事。

司马相如贫贱时,饮于富豪卓王孙家,适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相如以琴挑之,文君夜奔相如。

“解佩”之典出版在汉代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

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交甫。

交甫悦,受佩而去数十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

”这是一段人神相爱的故事。

全词用比兴手法抒情达意,用典娴熟贴切,艺术风格在晏词中实不多见。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6
木兰诗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 h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ng)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气传金柝(tu),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ng)。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 hu)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zhu)我旧时裳(chng)。

当窗理云鬓(bn),对镜帖(tiē)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翻译: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

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诗》原文和《木兰诗》翻译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参考吧,希望对于同学们的《木兰诗》原文及翻译有所帮助,赶紧一起来分享吧,一起分享木兰从军的英气和勇敢智慧吧!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7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霜余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翻译
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

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

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

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

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

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

注释
长淮:淮河。

刘长卿《送沈少府之任淮南》:“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


清颍:指颍河,颍水,为淮河重要支流。

佳人:颍州地区的歌女。

醉翁词:指欧阳修在颖州做太守时,所写的歌咏颖州西湖的一些词。

四十三年:欧阳修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词,到苏东坡次韵作此篇时正好四十三年。

电抹:如一抹闪电,形容时光流逝之快.吴潜《满江红》:“便使积官居鼎鼐,假饶累官堆金玉,似浮埃,抹电转头空,休迷局。


三五:十五日。

李益《溪中月下寄扬子尉封亮》:“团团山中月,三五离夕同。


盈盈:美好的样子。

二八:十六日。

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赏析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