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高考历史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捕捉动物的弓箭
汉墓出土陶制猪圈
绘画中的马槽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一)纺织工具
时间
工具及其用途
约3万年前 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
新石器时 古 代晚期 代 中 汉朝 国
元朝以后
古代西方
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使用纺车纺纱;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 美花纹的纺织品 黄道婆改进棉纺织工具和技术,使得棉布成为人们的常 用服装材料。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课本P22
消地极位:阻农碍业家商庭品式经劳济作,是难封以建产社生会技重术要突的破劳,作在方封式建。社会后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与积转极型:。①在提近供代了以小后农产家生庭不的良生影活响必。需品,保证了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 ②将人们固定在土地上,减少人员流动,有利于社会稳定,为国家提供税源。
庄园式劳作
铁器
①出现: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
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②传播: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③优点: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 ④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 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唐朝出现 了曲辕犁
西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灌钢法
先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共 同加热至生铁熔化而灌入熟铁中去,熟 铁由于生铁浸入而增碳。只要配好生铁 和熟铁的比例,就能比较准确地控制钢 中含碳量,再经过反复锻打,使组织均 匀和挤出夹杂物,就可以得到质地均匀 的钢材。
灌钢法制作 的农具
曲辕犁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探究: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变化特点
①材料:自然材料→加工金属;②方法: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③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④种类:单一性→多样性; ⑤效率:生产效率逐步提高。
灌溉工具的演变:
(P20“思考点”)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 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知识拓展】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工具和牛耕。战国发明铁犁冠。 (2)两汉: ①西汉赵过推广二牛三人的耦犁。后来出现犁壁,西汉后期形成二牛一人的犁耕法。西汉发明 具有开沟播种双重功能的耧车(近代条播机雏形)。 ②东汉时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 ③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曲辕犁(又名“江东犁”),安装犁评
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我国纺织原料经历过程:麻→丝→棉
骨针 陶纺 轮
汉代手摇纺车
提花机(丝绸织造)
黄 道 婆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二)陶瓷工具
时期
工具/方式
原始社会 新石器晚期
泥条盘筑 坯车
南朝
匣钵
唐宋
支钉
用途
制造陶器 制作圆形坯件,以调控车速,控制坯件厚度
防止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置于器物底部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
2.近代大机器生产及现代智能技术的出现:18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 机器大生产成为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近代中国引进了西方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 近代化生产方式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生 产成为未来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后,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形 成。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类别
农业
劳作方式
集体劳作 家庭式劳作
庄园式劳作
特点
典型代表
①生产力水平低;②生产工具简单; ③春秋晚期之前的劳动形式
①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②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古希腊罗马的家庭劳作
①生产力不够发达; ②国家权力弱而割据权力强; ③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低; ④劳动者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这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绘
制的水力机械——水排。水排
是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机,至 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迟排出的现条在件公有元哪31些年?。水当排水发流明冲有何作用?
条件:
动转轮后,转轮带动鼓风机,
①汉代南阳冶铁业发达;图②中工反匠映积了累用了水丰排富为的冶经铁验炉。鼓 作用:①解放了人力;②风提的高场了景生。产效率;③推动了冶铁业的发水展排复原模型
(社会形式)
产品如何分配
唯物史观
课程标准
命题点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解读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 农业工具的变 2023海南T1; 1.立足时空观念,掌握古代农业、手工
产中的作用,以及 化
2023乙卷T24;业生产工具的演进,理解生产工具变革
历史上劳动工具和
2020江苏1; 对人类社会的革命性意义。
主要劳作方式的变
(生产力范畴)
☆ 生产工具:劳动资料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 力高低主要标志。
☆ 劳作方式:指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所采取的,包括分工协作方式在内
的劳动组织形式。

(生产关系范畴)
劳动者 (起主导作用)
生产力
生 产
(物质内容)
生产资料

劳动工具所有 (决定作用)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关系
罗马共和国的奴隶制庄园。 欧洲中世纪的庄园。 中国魏晋时期的坞堡
家庭式劳作 手工业 民营作坊
官营作坊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 以作坊为场所集中生产
①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 ②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集体劳作
(1)代表:中国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奴隶在田间集体耕作(生产工具落后,劳动效率 低下) (2)特点:生产工具简陋粗糙,耕地的深度、速度都十分有限。所以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 (3)影响:集体耕作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完成时令性的农业生产任务,进而维持集体劳动者的共同生存与 发展;但是它不利于调动劳动者个体的生产积极性,因而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1)原始社会后期:制造陶器,汲解水放灌了溉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2)奴隶社会后期:古埃及,古中改国变,了杠传杆统原的理劳进作行方灌式溉,;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3)东汉末期:翻车;(4)三国扩时大期了:农马耕钧区革域新,翻加车速;了对土地的开发与利用。
(5)唐朝:筒车;(6)明清:风力水车。
(1)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 生产力低下。 (2)表现: ①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②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③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作用:耕犁已相当完善,适应不同耕作要求,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一直为后世沿用。
直 辕 犁



二牛三人 直辕犁
二牛一人 直辕犁
一牛一人 曲辕犁
人类耕作方式的演化历程
原始社会 新石器晚期
战国时期
南北朝时期
唐朝时期
石、木、骨、 出现青铜农具 蚌质的耒耜等 数量有限
石器时代 金石并用时代
铁制农具 铁器时代
材料:“乡田同井。出入相友, 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 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 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 私事。” ——《孟子·卷五·滕文公》
井田制概念示意漫画
废井田开阡陌
农业家庭式劳作:
(1)原因: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 式逐渐瓦解。 (2)表现:①中国:战国时期,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 式(小农经济) ②古希腊罗马: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石制工具
概念阐释:打制石器是原始人类从坚硬的石块上,使用其他石 块打下的石片或石核。磨制石器,指表面磨光的石器,其先将 石材打成或琢成适当形状,然后在砥石上研磨加工而成。种类 很多,常见约有斧、锈、凿、刀、镶、簇等。中石器时代开始 出现局部磨光的石器。
①特点:质地坚硬,比骨、竹、木器更为耐用。 ②制作方法:旧石器时代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 磨制。 ③制作过程:要经过选料、打击、磨光等一系列工序,有的还要钻孔。
定型,战国以后用于制作铁农具
东汉
水排
水力冶铁鼓风工具
范:使液态金属成型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风 箱——水排“用力少,
见功多,百姓便之。”
3.金属冶炼工具的演变: 【知识拓展】水排
水排,也称水力鼓风机,是用卧式或立式水轮带动皮囊或木扇鼓风的机械装置。 它由东汉时期的南阳太守杜诗创制。
这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在冶铁中利用鼓风技术提高炉温的标志 。
变化趋势: ①灌溉装置日益复杂; ②动力:人力到自然力 ③劳动效率逐渐提高。
陶器 原始社会末期
汲水灌溉
桔槔 春秋时期
翻车(马钧改进) 三国时期
高转筒车 唐代
畜牧工具的演变:
弓箭、网——捕捉动物
驯化工具 圏厩——饲养禽兽
古人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不少工具设施到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
马槽——喂马
工序 经过选料、打击、磨光等一系列工序,有的还要钻孔,这些工序需要专人完成。
青铜
条件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铜,并逐渐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
铁器
概况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 、北非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因 资源珍贵,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概况 ①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 ②中国在战国 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 制作的农具。
特点 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随着熔炉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
灌溉工具 畜牧工具
概况 ①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②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 进行灌溉。 ③东汉末期出现翻车 ;三国时期马钧进行革新;唐代出现筒车 ,借助水力汲水入筒 进行灌溉。
概况 ①捕捉、驯化工具:弓箭、网、马鞍等 ②驯养条件:古人用圈厩 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的原因?
①赫梯王国铁矿资源丰富; ②靠近海边,利用海风吹动鼓风 机,将温度提升到冶炼铁矿石的 程度。
铁犁与铁锸(cha)
一、农业工具的进步
【思考】铁器的出现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 耕作方式:推动耕作方式从石器锄耕向铁犁牛耕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 生产模式开始形成。 (2) 经济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速了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古 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3)土地制度: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4)经济形式:促进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并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 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5)社会形态:加速了社会发展进程,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向封建社会的 过渡。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1.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古代生产工具经历了由石器、骨器、木器到青铜器再到 铁器的发展过程,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和生产工具的进步,出现了农业家庭式劳作、农业庄园式劳作、手工业家庭式劳作和 作坊式劳作等典型的劳作方式。中国古代劳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向家庭式劳作 的转变,手工业工具不断改进;古代希腊罗马公民占有土地,使用奴隶进行集体劳作 ;中古时期的欧洲,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庄园式劳作是主要劳作方式。
命题分析预测
2.预测:要重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及影响,还要了解世界其他 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中国古代传统的家庭式劳作的特 点和影响可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时空坐标
一、农业工具的进步
耕作石器
工 具
特点 质地坚硬,比骨、竹、木器更为耐用。 历程 旧石器时代以打击 为主,新石器时代增加了磨制。
泥条盘筑(制陶)
坯车(制坯)
支钉(防止粘连)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三)冶金工具
冶金工具进步简表
冶金方式 冶金工具
作用
锻打 (小型)
铸造 (大型)
土炉 锤 锉 坩埚

熔化金属原料 打击金属原料
磨平金属 熔化金属
定型,商周时用于制作青铜器
土炉:熔化金属原料
锉 : 磨 平 金 属
锤:打击金属原料 坩埚:熔化金属原料
江西庙岩遗址的打制石器 陕西西安半坡人使用的磨制石器
骨制耒耜
金石并用时代
(1)开始标志:青铜冶炼技术的出现。 (2)时代特点:青铜农具开始出现,但 总体数量较少,并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其数量和质量远远没有达到左右农业发展 的程度,大量的非金属工具依然是农业生 产工具的主体。 (3)青铜农具无法广泛应用的原因:青 铜资源有限,铜的产量少,比较贵重;硬 度不足,不易普及。
2020.1浙江T3 2.通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认识家庭
化。
手工业工具的 2021北京T4 式劳作和庄园式劳作的特点,比较中西
进步
方劳作方式的差异。
劳作方式的发 2022湖北17; 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生产力与生产

2020江苏T5 关系的辩证关系,认识生产方式变化对
社会发展的影响。
1.分析:本讲知识是高考的中频考点,命题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主 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工具、手工业工具的变化以及劳作方式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