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八大名赋(原文、译文):千古名篇,值得赏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八大名赋(原文、译文):千古名篇,值得赏鉴
平湖秋月.mp34:8
来自青梅煮酒论国学
打开今日头条,体验完整音频内容
1、风赋宋玉
作者简介:
宋玉,又名子渊,湖北宜城人(也有称归州人的)。

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

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

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

曾事楚顷襄王。

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

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

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

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后人多以屈宋并称,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品简介:《风赋》,战国时代宋玉所做词赋。

《风赋》通过雄风与雌风的论证与比较。

说明自然界任何物象都是存在阴阳俩面性的。

阳风是暖人的,阴风是伤人的。

风的冷暖是针对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而决定的。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

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
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安生始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扬熛怒。

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

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

抵花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

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

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幢,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

故其风中人,状直憯憯惏栗,清凉增欷。

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

动沙堁,吹死灰,骇浑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

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鬰邑,驱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

中唇为胗,得目为篾,啗齰嗽获,死生不卒。

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译文:
楚襄王在兰台宫游览,宋玉、景差随侍。

有风飒飒吹来,楚襄王便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爽快啊!这是我和平民百姓共同享有的么?”宋玉回答说:“这只是大王您一个人独自享有的风罢了,平民百姓哪里能与大王共同享有它呢?”
楚襄王说:“风是天地间的一种气流,普遍而畅流无阻地吹送而来,不分贵贱高低吹到每一个人身上。

现在你单单以为是我一个人享有的风,难道有什么理由吗?”宋玉回答说:“我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枳树弯曲的枝丫上会招来鸟雀做窝,空穴之处会产生风。

鸟窝和风是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那么风的气势也自然会因环境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楚襄王说:“风最初从哪里开始发生呢?”宋玉回答说:“风在
大地上生成,从青苹这种水草的末梢飘起。

逐渐进入山溪峡谷,在大山洞的洞口怒吼。

然后沿着大山弯曲处继续前进,在松柏之下狂舞乱奔。

它轻快移动,撞击木石,发出乒乒乓乓的声响,其势昂扬,象恣肆飞扬的烈火,闻之如轰轰雷响,视之则回旋不定。

吹翻大石,折断树木,冲击密林草丛。

等到风势将衰微下来时,风力便四面散开,只能透入小洞,摇动门栓了。

大风平息之后,景物鲜明,微风荡漾。


“所以那清凉的雄风,便有时飘忽升腾,有时低回下降,它跨越高高的城墙,进入到深宫内宅。

它吹拂花木,传散着郁郁的清香,它徘徊在桂树椒树之间,回旋在湍流急水之上。

它拨动荷花,掠过蕙草,吹开秦衡,拂平新夷,分开初生的垂杨。

它回旋冲腾,使各种花草凋落,然后又悠闲自在地在庭院中漫游,进入宫中正殿,飘进丝织的帐幔,经过深邃的内室。

这才称得上大王之风呀。


“所以那风吹到人的身上,其情状仅只是让人感到凉飕飕而微微发抖,冷得使人倒抽冷气。

它那样的清凉爽快,足以治愈疾病,解除醉态,使人耳聪目明,身体康宁,行动便捷。

这就是所说的大王之雄风。


楚襄王说:“你对大王之风这件事论说得太好了!那平民百姓的风,是否可以说给我听一听呢?”
宋玉回答说:“那平民百姓的风,在闭塞不通的小巷里忽然刮起,接着扬起尘土,风沙回旋翻滚,穿过孔隙,侵入门户,刮起沙砾,吹散冷灰,搅起肮脏污浊的东西,散发腐败霉烂的臭味,然后斜刺里吹进贫寒人家,一直吹到住房中。


“所以那风吹到人的身上,其情状只会使人心烦意乱,气闷郁抑,它驱赶来温湿的邪气,使人染上湿病;此风吹入内心,令人悲伤忧苦,生重病发高烧,吹到人的嘴唇上就生唇疮,吹到人的眼睛上就害眼病,还会使人中风抽搐,嘴巴咀嚼吮吸喊叫不得,死不了也活不成。

这就是所说的平民百姓的雌风。


2、长门赋司马相如
作者简介: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
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

西汉大辞赋家。

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

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

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作品简介:长门赋,开骈体宫怨题材之先河,是受到历代文学称赞的成功之作。

作品以一个受到冷遇的嫔妃口吻写成。

君主许诺朝往而暮来,可是天色将晚,还不见幸临。

她独自徘徊,对爱的期盼与失落充满心中。

她登上兰台遥望其行踪,唯见浮云四塞,天日窈冥。

雷声震响,她以为是君主的车辇,却只见风卷帷幄。

作品将离宫内外的景物同人物的情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赋中已是别创。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

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

而相如为文以悟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

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欢心。

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

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

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

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

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

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

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

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

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

翡翠协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

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

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

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

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

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

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

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

时仿佛以物
类兮,象积石之将将。

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

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玳瑁之文章。

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

白鹤嗷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肠。

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

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眇而复扬。

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

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

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

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殃。

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

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茞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

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

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

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

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

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

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

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译文:
什么地方的美丽女子,玉步轻轻来临。

芳魂飘散不再聚,憔悴独自一身。

曾许我常来看望,却为新欢而忘故人。

从此绝迹不再见,跟别的美女相爱相亲。

我所做的是如何的愚蠢,只为了博取郎君的欢心。

愿赐给我机会容我哭诉,愿郎君颁下回音。

明知是虚言仍然愿意相信那是诚恳,期待着相会长门。

每天都把床铺整理好,郎君却不肯幸临。

走廊寂寞而冷静,风声凛凛而晨寒相侵。

登上兰台遥望郎君啊,精神恍惚如梦如魂。

浮云从四方涌至,长空骤变、天气骤阴。

一连串沉重的雷声,像郎君的车群。

风飒飒而起,吹动床帐帷巾。

树林摇摇相接,传来芳香阵阵。

孔雀纷纷来朝,猿猴长啸而哀吟。

翡翠翅膀相连而降,凤凰由北,南飞入林。

千万感伤不能平静,沉重积压在心。

下兰台更茫然,深宫徘徊,直至黄昏。

雄伟的宫殿像上苍的神工,高耸着与天堂为邻。

依东厢倍加惆怅,伤心这繁华红尘。

玉雕的门户和黄金装饰的宫殿,回声好像清脆钟响。

木兰木雕刻的椽,文杏木装潢的梁。

豪华的浮雕,密丛丛而堂皇。

拱木华丽,参差不齐奋向上苍。

模糊中生动的聚在一起,仿佛都在吐露芬芳。

色彩缤纷耀眼欲炫,灿烂发出奇光。

宝石刻就的砖瓦,柔润的像玳瑁背上的纹章。

床上的帷幔常打开,玉带始终钩向两旁。

深情的抚摸着玉柱,曲台紧傍着未央(曲台,台名未央,未央宫)白鹤哀哀长鸣,孤单的困居在枯杨。

又是绝望的长夜,千种忧伤都付与空堂。

只有天上的明月照着我,清清的夜,紧逼洞房。

抱瑶琴想弹出别的曲调,这哀思难遣地久天长。

琴声转换曲调,从凄恻渐渐而飞扬。

包含着爱与忠贞,意慷慨而高昂。

宫女闻声垂泪,泣声织成一片凄凉。

含悲痛而唏嘘,已起身却再彷徨。

举衣袖遮住满脸的泪珠,万分懊悔昔日的张狂。

没有面目再见人,颓然上床。

香草做成的枕头,隐约又躺在郎君的身旁。

蓦然惊醒一切虚幻,魂惶惶若所亡。

鸡已啼而仍是午夜,挣扎起独对月光。

看那星辰密密横亘穹苍,毕卯星已移在东方。

庭院中月光如水,像深秋降下寒霜。

夜深深如年,郁郁心怀,多少感伤。

再不能入睡等待黎明,乍明复暗,是如此之长。

唯有自悲感伤,年年岁岁,永不相忘。

3、刺世疾邪赋赵壹
作者简介;
赵壹(本名懿,因后汉书作于晋朝,避司马懿名讳,故作“壹”),约生于汉顺帝永建年间,卒于汉灵帝中平年间。

东汉辞赋家。

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

体貌魁伟,美须眉,恃才傲物。

桓、灵之世,屡屡得罪,几致于死。

友人救之,遂作《穷鸟赋》答谢友人相助。

并作《刺世疾邪赋》抒发愤懑之气。

一生著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等16篇,今存5篇。

作品简介:
《刺世疾邪赋》是汉代文学家赵壹的代表作。

它是一篇讽刺不合理的世事,憎恨社会上邪恶势力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决不愿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以谋取个人荣华富贵的可贵精神。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

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

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逾增其荼毒。

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

宁计生民之命?为利己而自足。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

佞诌日炽,刚克消亡。

舐痔结驷,正色徒行。

妪竬名势,抚拍豪强。

偃蹇反俗,立致咎殃。

捷慑逐物,日富月昌。

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原斯瘼之所兴,实执政之匪贤。

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

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

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

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欲于目前。

奚异涉海之失柂,坐积薪而待然?荣纳由于闪榆,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桡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

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

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

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鲁生闻此辞,系而作歌曰: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

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

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

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译文:
五帝时候的礼仪制度不同,三王时候的礼仪制度也各不相同,气
数到了极限,自然就要发生变化,非和是本来就是互相排斥的,施行仁德不能拯救社会的混乱,实行赏罚难道就可以惩戒时代的清浊吗?春秋时代是祸乱破败的开始,战国时又加重了人民的苦难,秦汉时期也没有什么改变,更增加了人民的怨恨和苦难,哪里还考虑百姓的死活,只要对自己有利就满足了。

从那时到现在,弄虚作假的现象表现在各个方面,虚伪奉承的歪风日甚一日,刚强正直的品德逐渐消亡,舔痔疮的人可以乘四匹马拉的车,正派的人只能徒步而行,对豪强之家溜须拍马,稍微有点骨气、敢于反抗这恶劣风气的,立即遭到祸殃。

不择手段追逐名利者指日高升。

富贵昌盛,好坏不分,冷热难辨,奸邪之人飞黄腾达,正直的人只能隐居潜藏。

追究这弊病的兴起实在是因为当政者不贤明。

女人和宦官掩住了黄帝的耳目,宠臣把持了国家的大权。

他们所喜好的人,千方百计让其长出羽毛;他们所讨厌的人,就不择手段找缺点毛病。

正直之士即便想谒诚尽忠,为国效命,也如同面临绝险的境地,找不到路径。

皇宫的大门既然打不开,又加上一群恶狗汪汪乱叫,国家的危亡就在旦夕,还在放纵自己的嗜好欲望,只贪眼前之欢。

这和渡海的大船失去了舵盘,坐在干柴上等待燃烧有什么两样。

荣幸地被重用者都是些善于阿谀奉承之辈,有谁知道辨别他们的美丑。

所以,连法律禁令都屈于豪门贵族,皇恩厚泽怎么能到达贫寒之家。

宁可忍饥耐寒在尧舜时的灾荒之岁,也不吃饱穿暖在现在的丰收之年。

坚持真理即使死去也,违背正义即使活着也等于死了。

有一秦地的人作诗说:“太平盛世不能等到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好看风使舵,顺水推舟吧!谁有权势谁就是贤德之人,满肚子学问比不上一袋子钱更实用。

卑躬屈膝就可以成为富贵人家,刚直的人只能依门而立。


鲁地的人听到这些话,接着作歌说:“豪门势家处处遂心满意,咳出的唾沫都能被当作珍珠。

贫苦的人空怀美好的理想和才华,如同芬芳的花卉变成喂牛的干草。

有才德的人即使一个人很清醒,也只能被那些愚蠢的人所困。

暂且守你的本分吧!不要再白白地奔走,痛苦、
悲哀,这就是命运。

4、洛神赋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作品简介三国时期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

《洛神赋》原名《感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juàn),因魏明帝曹睿将《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世人多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明帝曹叡之母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据《文昭甄皇后传》: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

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

东汉献帝七年,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

曹操趁机出兵,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继而嫁曹丕为妻。

曹操的夫人刘氏生长子曹昂,早年殁于宛城。

次夫人卞氏生四子:曹丕,笃厚恭谨;曹彰,勇而无谋;曹植,聪明机警,却嗜酒放纵;曹熊,身体病弱。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
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

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襛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

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

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

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抗罗袂以掩涕
兮,泪流襟之浪浪。

悼良会之永绝兮。

哀一逝而异乡。

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

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

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

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译文:
黄初三年,我去京师朝拜天子,回来时渡过洛水。

传说洛水神灵的名字叫做宓妃(伏羲的小女儿,玩耍时淹死在洛水,死后被封为洛水之神)。

宋玉将楚王遇见神女的故事写成《神女赋》,我就模仿他将这段经历写了下来,是这样的:
我从京城返回东方的封邑(鄄城)。

翻过伊厥山,越过轘辕山,经过通谷,登上了景山。

这时已经是夕阳西下,车马都很疲乏了。

于是在铺满香草的河岸上停下车,让马儿自由自在地在芝草田里吃草歇息。

我在树林中安然悠闲地走着,放眼欣赏洛水美丽的景色。

忽然,感到心神受到震撼,思绪飘到了远方。

猛一抬头,看到一幅奇异景象:一个美如天仙的女子正在山崖之旁。

于是忙拉住随从问道:“你看到那个女子了吗?她是谁啊?真是太美了!”随从回答:“臣听说洛水的神灵叫做宓妃,那么,君王见到的莫非是她么?她相貌如何?臣很想听听。


我说:“她长得体态轻盈柔美象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像腾空嬉戏的游龙;容颜鲜明光彩象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行止若有若无象薄云轻轻掩住了明月,形象飘荡不定如流风吹起了回旋的雪花;远远望去,明亮洁白象是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阳,靠近观看,明丽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丰满苗条恰到好处,高矮胖瘦符合美感;肩部美丽象是削成一样,腰部苗条如一束纤细的白绢;脖颈细长,下颚美丽,白嫩的肌肤微微显露;不施香水,不敷脂粉;浓密如云的发髻高高耸立,修长的细眉微微弯曲;在明亮的丹唇里洁白的牙齿鲜明呈现;晶亮动人的眼眸顾盼多姿,两只美丽的酒窝儿隐现在脸颊;她姿态奇美,明艳高雅,仪
容安静,体态娴淑;情态柔顺宽和妩媚,用语言难以形容;穿着奇特人间罕见,骨骼相貌象画中的仙女;她披着鲜丽明净的绫罗做的衣服,戴着雕刻华美的美玉做的耳环;黄金和翠玉做为配挂的首饰,点缀的稀世明珠照亮了美丽的容颜;她踏着绣着精美花纹的鞋子,拖着雾一样轻薄的纱裙,隐隐散发出幽幽兰香,在山边缓步徘徊;偶尔纵身跳跃,一边散步一边嬉戏;左面有彩旗靠在身边,右面有桂枝遮蔽阴凉;她正卷起衣袖将洁白细腻的臂腕探到洛水之中,采摘湍急河水中的黑色灵芝。


我深深地爱慕上了她的贤淑和美丽,心情振荡,闷闷不乐。

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传达爱慕之情,就用脉脉含情的眼光表达我的爱意,希望真挚的情感能先于别人向她表达,于是解下腰间的玉佩赠与她,表示要与她相约。

她真是太完美了,不仅懂得礼仪而且通晓诗歌,她举起美玉与我应答,指着深深的潭水约定会面的日期。

我心里充满真诚的依恋,惟恐美丽的神灵在欺骗;传说曾经有两位神女在汉水边赠白玉给郑交甫以定终身,却背弃信言顷刻不见了,于是我惆怅犹豫将信将疑,收敛了满心欢喜,镇定情绪,告诫自己要严守男女之间的礼仪来约束控制自己。

在这时候,洛神受到了感动,低回徘徊,五彩神光忽隐忽现忽明忽暗,耸起轻灵的身躯象仙鹤一样欲飞还留。

她徘徊于香气浓郁的生满椒兰的小路上,流连在散发着幽幽花香的杜衡丛中,怅然长吟抒发长久的思慕,声音悲哀凄厉持久不息。

不久众多的神灵呼朋唤友会聚过来,有的在清澈的河水中嬉戏,有的在洛神常游的沙洲上翱翔,有的在河底采摘明珠,有的在岸边拾取美丽的羽毛。

洛神由湘水的娥皇、女英跟随着,由水边漫游的汉水女神陪伴着,哀叹匏瓜星的孤零无匹,同情牵牛星的寂寞独居。

她举起手臂用修长的衣袖遮蔽阳光扬首眺望,轻薄的上衣在阵阵清风中随风飘动。

她行动轻盈象飞鸟一样,飘逸若神深不可测;在水波上细步行走,脚下生起蒙蒙水雾;行踪不定,喜忧不明;进退难料,欲去还留,眼波柔情流动,目光神采飞扬,爱情的喜悦润泽着美丽的面容;好像有许多话含在口中,气息中散发着幽幽兰香;她花容月貌羞涩柔美,深深地吸引着我而不知身在何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