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学术规范》教材----专题三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则
任何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

在当前我们国家强调科学发展的大环境中,专业技术人员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人之根本,则以德为先。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无论是“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的人才培养开发目标,还是“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都将社会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放在非常核心的位置。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是国家人才大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所谓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一般来说,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下,人们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加以完善的,用来引导、约束及规范自身相关职业行为的各种思想观念、人生信仰和行为习惯的综合。

就其存在形式而言,它往往体现为较为具体的道德规范与道德原则,并以较为概括和凝练的道德信条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导引和调节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行为。

本专题将主要围绕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和基本原则展开阐述。

第一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一)
职业道德规范是彰显职业特点的社会道德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作为一种职业规范,它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与尊重,是一种深入人们灵魂深处的行为律令。

当然,职业道德规范之所以具有这种深远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主要可以归结于其本身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从本质上说,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在人类社会数千年文化与文明的演进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们之间以及人与自身之关系的富有理性的认知和感悟的结晶。

同时,由于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因此,不同社会、不同时期,乃至于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职业道德规范的的内涵及其外在的表述,都会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同,从而使其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哪一种职业,抑或哪一个岗位上的道德规范,都同时毫无疑问地包含了那种为全社会,乃至全人类都能够认同和践行的普适性的内容,这也是由
职业道德规范自身的本质和形成过程所决定了的。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将职业道德规范的这种特征称为多样性基础上的统一性,或者简称为其历史继承性。

而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类历史中的任何职业道德规范,都是多样性和历史继承性的辩证统一,这也是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人类职业道德发展历程的新阶段。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既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和中华民族的职业道德传统,又包容了新时代的呼唤和现实国情的具体要求,从而彰显出极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行为及职业活动的系统要求或明文规定,是专业技术人员人员处理职业活动中各种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行为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其所蕴含的时代特征及其历史继承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我们分析新时期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问题,就必须首先了解其赖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基本的理论依据。

一、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渊源
就其基本的历史渊源来看,作为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征,职业道德规范本身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从根本上来自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具体而言,孕育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初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是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随着社会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专业化,使得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其需要对社会承担的职责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就从根本的意义上,不断地渗透和改变着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对于其生活目标的思考和生活道路的抉择,从而影响着其人生理想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形成。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分工活动的不断深化,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社会地位和利益分配上也相应地出现了分化,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们之职业道德观念和评价社会行为的职业道德标准的确立,进而推动各具风格的、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传统的形成。

另外,社会分工的实践活动,还在客观上造成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服务对象、活动条件和生活方式上的分化,而这种分化又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兴趣、爱好、情操,从而影响着人们形成有某种职业特色的品格和作风。

当然,对于职业道德规范来说,其客观的社会存在形式,除了受制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外,还要取决于其内在矛盾,即从业者的自身利益与其服务对象的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状况。

一般而言,从业者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个人、集体、国家、社会乃至于整个自然界。

从总体上说,从业者与其服务对象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这种对立统一,一方面体现为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即一方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另一方也得到了相应的利益,双方实现了共赢。

另一方面,在特定情况之下,二者的利益也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对立,即某种职业行为虽有利于此方,但却会以伤害对方的利益为代价,双方之间出现了所谓的“零和利益”关系。

从业者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这种利益关系,反映在从业人员的道德行为动机上,就是这一行为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或者是二者兼顾?或者从主观上讲只是为了某一方,而另一方得利只是客观上的一种附带的效果?对这种矛盾的不同态度,使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而体现着不同的道德境界。

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正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今中外的从业者们在其具体的职业实践过程之中,对于自身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不断反思的结果。

基于此,我们可以说,正是自古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西方国家的从业者们对于产生于职业实践中的一系列职业道德问题的不断追问,以及人们在这种追问和反思中得出的充满智慧的感悟和真理性的认识,构成了新时期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理论基础。

(一)中国传统职业道德规范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文化历史绵长而悠久。

中华民族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世代耕作、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璀璨浩瀚的文化传统和厚重而敦实的道德血脉。

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长河之中,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孔子提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的问题后,学者们便逐步开始了对于传统职业道德规范的研究与阐释。

数千年来,先后形成了较为完整而全面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具体说来,这些传统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规范。

在中华民族迄今为止的数千年时光里,我们国家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时间要远远大于战乱时期。

中华民族酷爱自由,极富革命传统,自古以来便拥有鲜明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其热爱祖国山河,捍卫国家的统一和团结,奋起抵御外侮的光辉传统蜚声世界。

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斗争精神代代相传,曾经先后出现了“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以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林则徐等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并谱写出一曲曲震彻寰宇的爱国壮歌。

2、顾大局、识大体,以天下为己任的勇担责任规范。

在我国传统社会,每当国家衰亡,民族危机出现的时候,都会出现一批仁人志士。

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时刻心系祖国和民族的安危,时刻忧思人民的苦难,时刻尝试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们谋福利,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他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克
己奉公,两袖清风。

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人都已经成为炎黄子孙们世代敬仰的道德偶像。

3、言行一致、谦恭礼让、信守承诺的追求诚信规范。

中华民族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向来推崇彬彬有礼的风度和诚实守信的品质,珍视”言必信,行必果”的人生信条。

坚决反对粗鄙无理、蛮横霸道的行事风格和言而无信、毫无信誉的处事特点,大力提倡刚正不阿、正直无私的人格风范和“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为人原则。

这种以正直公正、一诺千金为核心的立身行事、待人接物的基本准则,一直到现在仍然是我们所应领会和践行的职业道德重要规范。

4、至诚仁爱、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的崇尚和谐规范。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认为,万事万物的和谐与顺畅皆源于“仁爱”精神的普及与“和合”意识的渗透。

因此,追求仁爱中和可以使人们逐渐达到忠孝仁义、明荣知耻的道德境界,进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另外,如果能够将仁爱精神贯彻到万物,则可以使天地运行、万物生育符合自身规律。

即通常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从而最终达到万物与我同生、共存、和美发展的“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二)西方传统职业道德规范
西方传统职业道德思想主要产生于西方传统社会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文化基础之上,也是人类道德思想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同时,由于人类文化与文明本身所具有的共通性特征,西方社会传统职业道德规范中所包含着的、具有普遍价值的社会公共职业道德因素,也是需要我们认真关注的重要资源。

从其历史根源上讲,西方传统职业道德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著名思想家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便将哲学家、武士和自由民所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分别界定为“智慧”、“勇敢”和“节制”,并指出“这三个阶级在国家里面各做各的事,而不互相干扰的时候,便是有了正义”。

基于此,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说,这里的“智慧”、“勇敢”和“节制”便具有了最初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意蕴。

从总体上说,西方社会传统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道主义的职业道德规范。

重视人、强调人生价值是西方传统社会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特征。

古希腊的思想家就十分关注人之身心的辩证统一,并将其看作是“至善”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谓“人是万物的尺度”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到了近代,在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中,突出人之价值、尊严和幸福的人道主义思想更开始成为许多思想家极为关注的伦理话语。

当然,西方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本质上具有资产阶级属性,其在实践上的真正贯彻在客观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但其对于人的关注所给于我们的启发却是深刻的。

2、个人主义的职业道德规范。

关注个性,重视人的个体发展,是西方国家职业道德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特色。

西方个人主义的的职业道德意识,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到了近代,许多资产阶级思想家则结合具体的职业实践活动,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系统地论证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所蕴含的道德意蕴。

就其本质而言,个人主义的道德价值范式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必然产物,它在客观上能够符合以经济个体为主的商品生产和交换模式。

因此,其在特定时期的存在具有合理性。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警惕和批判职业生活中的个人主义,尤其是极端个人主义观念中的糟粕,并努力将其对于人们之思想观念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3、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

在西方职业道德规范的论域之中,真善美既各不相同,同时又最终趋于统一。

努力建构一个求真求善与求美辩证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可谓西方思想家不倦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从古希腊开始,一直到近现代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家对于公平正义、理性节俭与和谐人道的不断诠释,对于至善、自由与幸福的苦苦追问,都是这种追求真善美的道德价值取向在理论和实践领域中的鲜明体现。

当然,就其基本的价值要素而言,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不仅仅是西方思想家心目中之职业道德的基本向度,它同时也是全人类的从业者在思考职业道德问题时的共同的价值定位,其所具有的普遍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职业道德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具体而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是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过程中,顺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从根本上说,这个社会中的国家与职业集体之间、各个职业集体之间,各个职业集体内部个人与集体及其相互之间,都是一种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

国家、职业集体和个人之间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不论哪一种职业和行业,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不仅仅是谋取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是为着发展整个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也就是说,都在为人民服务。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域来看,由于以生产资料的全社会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社会制度。

因此,作为这种社会制度在职业道德层面的表现形式,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无论在其内容,还是在其形式层面都显示出极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很大的优越性。

另外,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本身的理论渊源来看,作为一种以共产主义
道德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秀职业道德的丰富遗产,并按照社会主义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地完善、丰富和发展的职业道德规范形式,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在人类社会职业道德发展史上的先进地位也是毫无疑问的。

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过程之中,人们对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也是随着各行各业的职业实践的推进而不断深化和拓展的。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巩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和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化,基于实际的需要,人们对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论思考和总结也相应地加大了力度,并先后于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期,形成了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及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由此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二、专业技术人员基础性职业道德规范
众所周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灭了生产关系中的对立状态,劳动成为全社会成员自己的共同事业,各种职业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都是为社会主义祖国工作,为人民服务,所以,职业活动中的共同性要求就显得十分突出,职业道德也因此具有鲜明的共性。

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宏观的体系,这个体系包含所有社会主义职业的各自道德规范,其内容是无比丰富的,这些内容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即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所有职业的道德规范,它反映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共性,是社会主义各种职业共有的道德规范,第二个层次,即适用于社会主义各个特殊职业的道德规范,是反映社会主义各个职业道德个性的道德规范,在数量上,有多少个职业,就有多少种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个层次是对第二个层次的概括和抽象,第二个层次则是第一个层次的展开和具体化,他们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二者的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完整体系。

另一方面,就各个不同行业中的具体职业道德规范来说,无论哪一个领域或者行业中的具体职业道德规范,都毫无例外地包含着高、中、低等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

其中,较低层次的职业道德规范,一般要求人们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这是对每个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中间层次的职业道德规范,则要求从业者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成就意识,较好地或出色地履行职责。

而高级层次的职业道德
规范,则蕴含着把职业活动升华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人生理想的道德意境。

在这个层面上,职业活动成为个人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基本途径。

这些不同层次的职业道德水准不同,对人的道德觉悟的要求不同,实现中的难易程度不同,能够达到的普遍程度也不同。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的内容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在专业技术行业中的体现。

基于此,根据古今中外职业道德规范,尤其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以及我国专业技术领域各种行业对于职业道德基本价值的客观定位,我们将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界定为三个层次,即作为基础性职业道德规范的“公忠爱国,勇担使命”与“遵守法纪,笃行诚信”;作为发展性职业道德规范的“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与“仁爱公道,宽容协作”以及作为成就性职业道德规范的“节俭自律,廉洁高效”与“拼搏创新,奉献社会”。

(一)公忠爱国,勇担使命
公忠爱国,勇担使命是爱国主义精神在社会主义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

1、公忠爱国,勇担使命的道德意蕴。

祖国,就是人们在共同的领域中,长期生息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共同体。

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历史、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共同的风尚和共同的社会心理。

爱祖国,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土,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这就是爱国主义。

爱国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感情,是每一个有祖国的人都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也是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情感归宿和奋斗的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士仁人,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爱国壮剧。

他们或卫国戍边,马革裹尸;或气贯长虹,宁死不屈;或历尽艰辛,不辱使命;或直言敢谏,嫉恶如仇;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或兴利除弊,拯救民生。

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勇当国难、凛然赴死的气魄,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生命力和希望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精神支柱和永恒的时代主题。

公忠爱国的道德情感是在各族人民的社会实践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

人们在共同的生活、劳动过程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的文化习俗,产生了一种对自己的乡土和亲人的热爱之情。

这种感情经过总结、概括和提高,才形成为一种具有政治、思想和道德色彩的爱国情怀。

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得人们能够积极自觉地承担起历史和时代赋予自己的光荣使命,同自己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高兴,为祖国的危难而奋起,
将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同个人的死生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为祖国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职业道德追求。

2. 公忠爱国,勇担使命的基本要求。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祖国的热爱,首先,体现在其能够将爱国的意识和行为与个人的自我职业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勇于承担历史赋予自己的庄严的历史使命的过程之中,使个体的全面发展融入到中华民族繁荣与振兴的历史进程之中。

从社会主义道德的角度说,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它的价值取向着重的是祖国和民族这些客体。

同时,在促进客体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对于祖国的热爱,又会反过来指向行为个体自身,即肯定和发展自我,并努力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来实现报效祖国的志向。

其次,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祖国的热爱,还体现在其能够始终把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愿意为祖国的安定、稳定发展和繁荣兴旺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于生命;愿意将热爱国家、建设国家、保卫国家与维护国家的尊严,保守国家的机密,敢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行为作斗争哟偶记结合起来,把对国家的一切义务和责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职。

再次,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祖国的热爱,也体现在其能够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完成国家的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

中华民族历来有为祖国的独立和统一而英勇奋斗的光荣传统,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和势力对于祖国的颠覆和分裂。

在实现祖国伟大统一的历史进程之中,我们目前已经完成了对于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最终解决海峡两岸的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和平统一,实现祖国统一、主权完整和国家富强,这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因此,勇于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为维护国家主权、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努力,是每一个公民、每一个炎黄子孙应有的道德情操和民族气节,也是我们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应该秉承的基本道德责任。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公忠爱国,勇担使命”的职业道德规范,下面我们来欣赏以20世纪50年代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归祖国,为我国军事科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为原型拍摄的电影《钱学森》中的一个片段。

视频一:“学成必归,报效祖国”。

钱学森同志,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