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作者:田思
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0期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发展战略总体布局的突出地位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作为中国梦之根基——当代中国生态梦的最终诉求,在一系列的战略探索中,首要关注的就是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

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必须要依靠生态哲学的指引。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所以充分挖掘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理论体系是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思想;生态价值
一、马克思生态哲学的内涵
马克思生态哲学就是指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之间整体协调发展关系及其行为准则的总的认识和基本观点。

尽管马克思对于生态问题并没有进行过系统地探讨,但由于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性,马克思在探讨其自然观以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制度进行批判时,实际上就已经涵盖了大量有关环境问题的论述,具有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

二、马克思生态哲学的基本内容
(一)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曾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很显然,马克思肯定了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

这说明,自然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具有其优先性。

也正因为如此,自然界给人类社会提供了生产及生活资料等信息来源,才使得人类社会能够持续下去。

(二)以劳动实践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在《自然辩证法》中,有这样两句表述:“动物也进行生产,但是它们的生产对周围自然界的作用在自然界面前只等于零。

”“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劳动。

”这两句话说明,人类不同于动物的最根本区别就是人类有意识去改变自然界。

人类尝试去改变自然界,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去实现,这种手段就是劳动实践。

(三)人与自然走向和解
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家为了追求自身利润不顾人类和自然界的尊严,他们不仅肆无忌惮压榨工人,使工人为了生产而生产而且还大肆开采和掠夺自然生态环境,由于长时间的压
榨和剥削,使得人们的生活痛苦不堪,生态危机步步逼近。

马克思痛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人的劳动异化,他认为,只有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改革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为人与自然走向和谐创造出重要条件。

在马克思看来,要想解决资本主义导致的生态危机和人的劳动异化状态,就是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够成为生态优良的理想社会的地方主要是在于,“它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并且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形成的前提看作是前人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人与自然才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和解之路。

三、马克思生态哲学的当代价值
(一)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而这恰恰也是马克思生态哲学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角度出发,主张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质上要追溯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这其中涉及到的关键问题还是得靠人们自己能够真正自觉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自然的主人。

(二)为加强生态保护提供了思想认识基础
马克思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资源保障,经济发展必须有资源作保障,生态失去平衡,社会发展和资源供应矛盾突出,和谐社会的建设就会因为缺乏资源支持,而成为无米之炊。

”可见,如果人类离开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将只能是一句空话。

马克思生态思想告诉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前提就是使自然生态系统能够持续不断地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和环境,所以呼吁人类要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三)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提供了借鉴意义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把绿色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上,其主张构建一种全新的使二者能够达到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模式,努力实现生态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达到有机统一的目标。

从政治角度出发,马克思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社会主义国家额宏观调控,这是践行中国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

所有这些积极的思想,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2页。

[5]方雷:《构建和谐社会:生态社会主义可资借鉴的理念与策略》,《江汉论坛》2006年第4期。

作者简介:
田思(1994年—),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哲学硕士在读,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