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重点安全技术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空间作业重点安全技术措施
1.应将与作业所在有限空间连通的管道、设备等进行可靠隔离。
对于氢气、酸、碱管道必须用盲板隔绝;进入转动类设备内部作业时,应有防止转动的措施。
2.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风险识别判定)、后作业”。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连续或定时检测,如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严禁使用通氧气的方法解决缺氧问题。
3.检测仪器在使用前应校验合格,必要时可进行小动物试验;气体浓度检测的部位和所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票》中必须明确有毒有害气体检查的种类。
对长期不通风,且可能存在有机物的有限空间,必须检测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浓度。
5.不涉及外包人员的有限空间作业项目,由作业部门负责对作业项目工作负责人进行气体检测仪的使用进行培训,确保工作负责人正确使用;作业项目的工作负责人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涉及外包人员的有限空间作业项目,在进行入厂安全教育第三级培训时,由培训部门负责对作业项目工作负责人进行气体检测仪的使用进行培训,确保工作负责人正确使用;
作业项目的工作负责人负责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输煤部、豫电公司负责范围内的有限空间作业,由本部门主任或副主任指定专人进行检测。
6. 有限空间作业前30分钟内或间断超过30分钟继续工作时,必须进行气体检测并合格;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应每间隔2小时检测一次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浓度是否合格(也可将检测设备放置在有限空间内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当发现不合格时,应立即将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撤离,停止有限空间作业,在未查明原因或排除前禁止进行有限空间作业。
7.存在坍塌、掩埋风险时,应先测明介质储量,并采用由上至下的作业程序,严禁在下方作业。
8.存在坍塌、掩埋、高空落物、高处坠落等风险时,工作人员应使用防坠器和全身式安全带。
9.在有限空间内从事衬胶、涂漆、刷环氧玻璃钢等具有挥发性溶剂工作时,应打开人孔门及管道阀门,并进行强力通风;工作场所应备有泡沫灭火器和干砂等工具,严禁明火。
对这项工作有过敏性的人员不准参加。
10.禁止使用软梯,有火险可能的如使用木梯、竹(木)质脚手架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
11.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检测、照明、通讯等设备和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应妥善保管,并定期检验与维护。
12.进入金属容器、管道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12V,需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电焊时,焊工应穿干燥的工作服并站立在橡胶绝缘垫上(或干燥木板上)或橡胶绝缘鞋。
13.作业环境存在爆炸性液体、气体、粉尘等介质时,如煤粉仓、油罐、脱硫塔防腐应动态监测,浓度超标严禁作业;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压≤12V的防爆安全行灯,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器并设置足够适用的灭火器材。
14.电气焊作业时,氧气、乙炔瓶放置在有限空间外面,电火焊不准同时进行作业,每次作业结束后或暂停作业,现场监护人应确认氧气、乙炔带撤出有限空间。
15.高温作业时,应科学安排工作时间轮班倒换进行工作,并配备相应的防暑降温药品和饮用水,必要时可采取强行机械通风的措施来降低人员中暑的可能性。
16.作业停工期间,在有限空间的入口处设置“危险!严禁入内”警告牌、人孔门处应设置防护遮栏或采取其它物理隔离措施,防止人员误入。
17.有限空间作业时,严格执行人员、物品出入登记制度。
作业结束时,要对内部进行彻底检查并清点人员、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