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经济问题和基本方法;理解学习经济学
说史的意义;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论。

【知识点】经济学与经济学说史的性质、研究对象、体系结构、研究方法、学科任务以及意义。

【本章重点】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对象。

【本章难点】领会并运用其研究方法。

一、经济学
1、概念
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经济”一词。

如“经济套餐”、“经济舱”、“经济适用房”等。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

2、西方的演变
①经济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家计管理。

(色诺芬,《经济论》)
②1615年,出现了“政治经济学”为名称的第一本书。

(蒙克来田《献给
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③17~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被用作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理论学科。

这时的政治经济学概念与现代相比更大一些,等同于现代的经济学概念。

④1897年,英国杰文斯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第二版序言中,用“经济学”替代了“政治经济学”,更符合了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

⑤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之后经济学即被用于理论经济学也
被用于应用经济学。

3、东方的演变
①古代汉语中,“经济”一词是“经邦”“济民”,“经国”“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

包括了国家如何理财、如
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各种问题。

②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19世纪传入中、日两国。

中国严复翻译为“生计学”。

日本神田孝平翻译为“经济学”。

③(中国的使用)1903年后,中国学者才逐渐采用“经济学”的名称。

④20世纪30~40年代,将马克思经济学著作称为“政治经济学”或“新经
济学”。

⑤1949年建国后,大多数经济学家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称为“政治经济学”,对于政治经济学以外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则使用“经济学”一词。

⑥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已逐渐成为各个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具
有经济科学的含义。

4、地位
①基础性。

在一切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活动
和经济关系。

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开放性。

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相联系,如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物
理学、天文学等。

二、经济学说史
1、概念
经济学说史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历史性的经济理论学科,研究经济思
想和理论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从中了解一些概念与范畴、理论与政策及
其产生和运用的条件。

也就是说,经济学说史是研究经济学说随着社会发展而
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2、研究对象
经济学说史研究各个不同时期,人们对生产关系的认识,(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也涉及生产力和经济政策方面的问题。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3、特点
①历史性。

特定不同的历史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生产方式,从而出现与之
相适应的经济学说。

②阶级性。

不同的生产关系中的各个利益主体,反映在他们主观思想上的
特定生产关系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经济学说。

经济学说上的分歧斗争,促进了经济学说的不断发展。

4、概述(详见教材第3页)
①经济学前史。

资本主义前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思想称为经济学前史。

包括奴隶时代的经济学说与封建时代的经济学说。

②经济学。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学习目的
1、回顾。

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经济学说史的基本知识及主要发展脉络。

2、展望。

学会比较和分析各种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的关系、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以及经济理论与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
正确分析与解决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问题的能力。

3、其它。

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加深对其的认识;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等。

作业:
1、经济学说史
2、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目的)
第一篇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经济思想
(西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经济学说)
在西方,经济学说最初产生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是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经济,巩固奴隶主阶级统治地位。

封建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主阶级的经济学说,是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自然经济。

在封建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开始并逐渐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重商主义。

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的经济学说
【教学要求】了解经济学产生的背景;理解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几个具
有经济学思想的代表性人物及其思想特征;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代表
人物、历史背景及其政策含义。

【知识点】色诺芬的经济思想、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本章重点】奴隶主经济思想中关于分工、货币、商品的观点。

【本章难点】理解在崇尚自然经济的时期货币思想经济萌芽的出现。

第一节古希腊的经济学说
一、概述
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是古希腊思想家所阐述的奴隶主经济学说。

这种经济学说是为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为以后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古希腊是奴隶制社会,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占有奴隶。

奴隶生产的产品被奴隶主占有。

希腊人鄙视手工业。

因此在其社会存在的小生产者: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部分是外邦人、边区居民和奴隶。

奴隶制经济基本上是自然经济。

奴隶生产满足自己和奴隶主的需求。

这种经济建立在阶级剥削的基础上。

古希腊中两个最主要的奴隶主国家:斯巴达和雅典。

在斗争中,斯巴达战胜了雅典,长期斗争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财富集中到少数奴隶主手中,贫富差距拉大,剧烈阶级斗争,奴隶制的矛盾使奴隶主思想家们去寻找维护和巩固奴隶制的办法和途径。

代表人物: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二、古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
1、荷马时代的经济思想
古希腊从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八世纪,开始由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占有制过渡,称为荷马时代。

这时经济生活建立在较为发达的农业和畜牧业基础上,手
工业、建筑业和航海业都开始发展。

氏族开始解体,出现了奴隶。

交换开始发展,出现了货币(牲畜)。

这时的贵族也不排斥商业。

2、梭伦的改革
在公元前八世纪到六世纪之间,希腊进入奴隶制国家形成的时期,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社会分工更细致,货币开始普遍使用。

在这期间,经历了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

立场:代表中小奴隶主的利益,而反对氏族贵族后裔和大奴隶主的。

主要内容有:(1)取消债务。

(2)通过立法,承认私有财产和容许私有财产的转让和分割。

(3)按收入将公民划分为四级等。

经过改革,雅典由氏族贵族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变成了中小奴隶主占优势的国家。

为雅典的民主制确立了基础。

局限性:(1)既不要过于损害贵族,又不要损害平民,立场不确定,所以改革并没有缓和阶级斗争。

(2)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所以只是奴隶主的民主制。

三、色诺芬的经济观点
色诺芬与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门生,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

因此他们的思想都受到了苏格拉底思想的一定影响。

苏格拉底是唯心主义哲学家。

提出了人生最主要的目的是道德的生活,财富和美德是不相容的,但并不反对一切财富,反对的是过多的财富。

对节制的财富不但不反对,而且认为是必要的,是达到主要目得的不可少的手段。

1、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55年)
色诺芬是古希腊出色的历史学家和作家,出生于雅典富人的家庭,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门生。

在政治观点上,拥护斯巴达贵族政治而反对雅典民主政治。

2、代表著作
《长征记》、《希腊历史》、《苏格拉底回忆录》、《居鲁士的教育》等
经济方面:《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
《经济论》是古希腊流传下来专门论述经济的第一部著作。

3、主要观点
(1)立场及研究对象
色诺芬是奴隶制自然经济的拥护者。

他研究的对象是优秀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

主要标志是看他是否使自己的财富得到增加。

而他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2)对于财富
把使用价值看成财富。

这种观点反映了奴隶制自然经济的特点,符合奴隶主阶级经济利益和要求。

可以一目了然看出来,色诺芬所规定的奴隶主的经济任务,实质上是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剥削奴隶,以增加由奴隶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的收入。

(3)对于农业
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职业。

在他看来,只有农业繁荣,奴隶制的经济才能发展。

农业在奴隶制经济中居主要地位,是奴隶制自然经济的物质基础,奴隶主剩余产品的剥削收入,主要来自农业。

(4)关于手工业
持鄙视的态度,“粗俗的技艺”,主张由外邦人或奴隶去做。

(5)关于分工
首先,肯定分工的必要。

虽然他清楚了解到分工发展的程度是依赖于市场
范围,但只注意到分工会使产品制造更精美,而考虑的不是在于使产品更加便宜。

从使用价值看待分工,也是其他古代思想家经济学说的共同特点之一。

(6)关于货币
他了解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

了解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积累的手段。

但他
看到的是货币可以使人们获得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可以看出他关于商品交换和
货币的观点同样是立足在奴隶制自然经济基础上。

四、柏拉图的经济观点
1、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
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拥护斯巴达的贵族政体,反对雅典的民主制。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他逃离雅典,游历各地,为贵族政体辩护。


元前388年回到雅典,创办“阿卡德米娅”哲学学园。

在此讲学直到死去。


拉图力图用唯心主义哲学,来证明政权应该归于贵族奴隶主,而不应该归于贫
苦大众。

2、代表著作
《理想国》和《法律论》试图寻找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维护奴隶主的
统治地位。

在《理想国》中,第一个提出了理想国家的方案,并对它们作了全
面的论述。

3、主要观点
(1)关于农业
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经济基础,认为国家应该从农业取得收入,认为出现
了市场,交换和货币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攻击商人,维护奴隶制自然经济。


为工商业只能让外国人和奴隶去做。

(2)关于分工
从作为国家组织原理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从使用价值说明了社会分工的
必要性。

认为分工可以使产品“产量增加,也更精美”。

认为“每人应从事的行业和担任的职务是先天决定的”。

他的分工学说,力图证明有些人生来适合当统治者;另一些人生来只适合从事手工业和农业。


分工看做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而分工又被视为是一种出于人性和经济生
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

以此证明奴隶制度的合理性。

(3)划分阶层
最低阶层:(自由民阶层)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
第二阶层:卫国御海的战士
最高阶层:执政的哲学家
在其中,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没有列入其中。

(4)关于“共产主义”
是奴隶主阶级的“共产主义”,是建立在剥削奴隶的基础上的。

“共妻共子”,认为结婚男女都必须住在公共宿舍,在公共食堂进食,从而才能最终使国家获
得永久和平,保持全国团结一致。

消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制。

这种“共产主义”,不过是试图缓解奴隶主阶级内部矛盾和冲突,维护和巩固奴隶制度。

与科学共
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5)关于货币
意识到货币可以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但反对把货币作为储藏手段。

他只是按照奴隶制自然经济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主观的规定货币的职
能。

五、亚里士多德的经济观点
1、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
古希腊博学多才的思想家,出生于希腊殖民地色雷斯。

起初,深受柏拉图
的影响,(是柏拉图的学生)后在各地游历。

2、代表作
《政治论》和《伦理学》。

在《政治论》中提出了不同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家
组织,希望在加强奴隶阶级中等阶层的势力的情况下,组织有限的奴隶主民主
制来巩固奴隶制度。

在《伦理学》中,指出交换的各种物品原是不相等的,但
在交换中必须是一种均等关系,但却将此归结到了货币身上。

3、主要观点
(1)立场及研究对象
是奴隶主思想家,竭力维护奴隶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从家庭开始进行论述。

认为家庭是国家政体中的最小分子。

这和马克思从商品开始论述的思想是
一致的,马克思认为“经济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所以商品应该是最小的分子。

但内容不正确。

(2)关于理想的国家组织
亚里士多德是奴隶主中等阶层的代言人,希望用加强中等阶层的势力,实
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3)关于“家庭管理”
他把“家庭管理”作为政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比色诺芬更加精确了他的
研究对象和任务。

主要研究主与奴、夫与妻、双亲与子女的关系和生财之道。

也就是说主要
包含两个内容:
①研究家属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中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为首要关系。

他认
为在家属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前者是后者的统治者,后者是被统治者。

世界万
物都存在统治和服从的关系。

奴隶是工具,有生命的工具,是必须的。

奴隶制
度存在也是必须的。

②研究致富技术。

认为是分工将奴隶主和奴隶区分开来,证明奴隶制度是
自然合理的制度。

他从奴隶主的利益出发,确定只有自然经济和小商业才属于“家庭管理”之内。

认为财富也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物品的总和,“家庭管理”就是为了取得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以便消费。

因此“家庭管理”是自然的。

(P13)“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
即无限制的追求货币增值”。

他指出物品的交换用途不是固有的,物品不是为了交换才制造的,分析交换的历史过程。

认为交换在货币成为媒介时,是为了获
取使用价值,属于“家庭管理”。

以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在于无限追求货币财富,不属于“家庭管理”。

因此反对商业资本,尤其反对高利贷。

他发现了商品交换的历史过程,但维护奴隶制对商业资本和高利贷持否定态度。

(4)关于价值形式
①交换的可能性,是以交换的各种商品之间的等一性为基础的。

②交换诸商品之间,其实是不同的,不等的。

③不等的商品在交换上必须由同一物去衡量,并由此还原为相等的。

但他却将此归结到货币身上,而不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上。

(5)关于货币
马克思指出,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分析了价值形态的人,他论证了从物品交换之中如何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货币,即论证了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对于一种本身就有价值的实体给予货币性质的必要性。

我们可以看到,他实际指出了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把货币形态看做不过是商品简单价值形态的进一步发展的形态),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在零售商业中的媒介作用)。

他同色诺芬一样,将货币当作财富来积累,在他这里,货币只是为了便利交换而产生,不是依自然存在,我们可以使它成为无用。

第二节古罗马的经济学说
一、概述
王政时期(公元前八世纪—公元前六世纪)氏族向奴隶制过渡时期
共和时期(公元前五世纪—公元前三世纪)奴隶制形成时期
帝国时期(公元前二世纪—公元前一世纪)成为最大奴隶主帝国
公元476年,罗马奴隶制帝国在革命和蛮族的共同打击下灭亡。

同古希腊相同,古罗马也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

靠武力侵略发展程度较高的古希腊等国家而形成奴隶制帝国,在经济思想上并没有什么直接建树。

古罗马统治阶级力图用法律和政治来证明罗马帝国的合法性,维护统治地位。

二、古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
1、克优斯●贾图(公元前235-前149年)
代表作:《论农业》
生活背景:罗马奴隶制兴盛时代
主要观点:教导奴隶主应用心经营农业。

认为农业是最重要的,奴隶主应该以此增加收入。

应力求减少对奴隶的开支,加重对其剥削。

想尽一切去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产品。

贾图主张自给自足,由于商品交换和商业已经发展,他也趋向于发展农庄的商品生产,但他认为在从事商业时,应少买多卖。

2、玛尔库斯●铁轮提乌斯●瓦罗(公元前116-前28年)
代表作:《论农业》
生活背景:各地发生奴隶起义
主要观点:认为奴隶也是工具
农业处于首要地位,劝告应亲身料理农庄。

农庄应自给自足,更加维护自然经济,不主张商品交换。

刺激监督人,提高奴隶劳动的热情。

3、玛尔库斯●图里乌斯●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
罗马的政治家和演说家,维护大土地占有者的利益。

主要观点:承认人的劳动,但不承认奴隶劳动,重视农业,赞扬大商业反对小商业,反映了当时罗马许多大奴隶主兼靠经营大商业积累财富。

4、珂鲁麦拉(1世纪中期)
代表作:《论农业》十二卷
生活背景:奴隶制危机已经开始
主要观点:一方面非常注意使奴隶能对劳动感到兴趣,劝告奴隶主改变对奴隶的态度。

另一方面又感到,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大图地占有制,已经不能为奴隶主提供有利的收入。

因此提出将农业交由隶农经营。

三、格拉古兄弟的土地运动
时代背景:大土地占有制使土地集中,农民破产,农民和大土地所有者矛
盾尖锐,威胁大奴隶主的统治,一些贵族谋求革命。

土地运动:提比略●格拉古(公元前163-前132年)和盖约●格拉古(公元前154-前122年)出生于贵族家庭,提比略提出的法案限制了大土地所有者占有土地的数量,损害了贵族和大奴隶主的利益。

盖约的土改措施,也不利于贵族利益,在他们死后,土改终止。

四、奴隶起义和奴隶的经济要求
古罗马最大的一次起义是公元前74至71年的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

奴隶起义的经济要求是消灭奴隶制和大地产,要求把土地交给奴隶和农民。

其局限性,使起义最终失败。

此后,罗马帝国进入衰落时期。

五、早期基督教的经济观点
基督教早在公元一世纪至二世纪就出现在罗马奴隶制社会中。

早期基督教反对富人剥削,讲究人人平等,但他另一方面要求奴隶顺从主人。

古罗马帝国瓦解时期,基督教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奥略里●奥古斯丁(公元353-430年)。

生活背景:罗马帝国已经产生封建制度萌芽,大庄园被分割为小块的土地,由隶农耕种。

立场:反应过度时其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要求。

主要观点:认为所有人都应当劳动。

体力劳动和精神劳动同样值得人们的尊敬。

一方面承认奴隶制度与人类理性相矛盾,另一方面有为奴隶制度辩护,称其是上帝建立的。

农业也被看成是高于一切的行业,承认小商业,排斥大商业,反对商人的贱买贵卖。

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但没有进一步论证。

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封建社会早期和兴盛时期)
一、概述
1、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公元五世纪—十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形成时期
(公元十一世纪—十五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兴盛和发展时期
(公元十五世纪末起)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关系逐渐产生
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西欧封建时代的结束。

西欧各国的封建关系在古罗马帝国灭亡以前就已经开始产生,到九世纪至十世纪时,封建土地所有制完全确立起来,大多数自由劳动者则沦为依附于封建主的农奴。

由于原先的罗马帝国遭到日耳曼等的侵略,致使西欧封建社会早期手工业衰落,商业中断,仍然固守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

十到十一世纪以后,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明显提高,手工业和农业逐渐分离,逐渐兴起了城市,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也引起了对外贸易的活跃。

中世纪的城市和贸易的越发展,他们对封建农村的影响也越大。

许多庄园加入了市场交换,农民与地方市场的关系也日益密切。

农民开始有了货币。

但在十五世纪以前,西欧各国的经济仍然带有自然经济的性质。

商品生产和流通的范围还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主对农民的剥削日益加强,封建主和农民间的斗争日益尖锐,斗争接连不断。

从十五世纪末起,西欧的封建社会逐渐没落下去,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逐渐成长起来。

2、西欧封建社会思想意识领域的特点
在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和兴盛时期,基督教会的经济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基督教逐渐转变为封建社会的宗教,而教会则变为大封建主。

同时教会也
是文化领域的垄断者,宗教思想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有支配地位。

教会总是妄图用神学来解释实际生活产生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以至使教会
受到异教徒的攻击。

出现了由西班牙的高斯曼●多米尼克于十三世纪初建立的多米尼克僧侣团。

教团中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他的学说在封建社会兴盛时期占统治地位。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经济学说
1、生平和著作
(1225-1274年)出生在意大利一个伯爵家庭里,是中世纪经院哲学和蒙昧主义的典型代表。

为人勤奋好学,著述丰厚,以文笔流畅而风趣为人所喜爱。

他的学说实质在维护僧侣和世俗的封建主的利益。

在中世纪被奉为“神学泰斗”,并在以后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

主要著作是《神学大全》,成为经院哲学集大成的著作。

被认为是基督教的百科全书。

本书以问题及方式写成,解答格式千篇一律。

先提出反面论点,然
后根据圣经,教父著作,被歪曲了的亚里士多德学说等进行反驳,最后才是自
己结论性的意见。

2、封建农奴制度论
(1)在他看来,封建农奴制度不仅是必要的和合理的制度,而且还是根据上帝的意志建立起来的永世长存的制度,在其中,自然法的观念占有重要地位。

早期教诲,把公有制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看作是自然法的重要特征,“人们本质是相同的,应拥有平等和自由的权利,甚至财产也应是公有的”(P19),但他们却认为这只有在“天堂”才可能实现人们的平等。

随着封建大土地所有
制和农奴制度的确立,自然法的观念具有明显的辩护性质,认为封建农奴制度
是一种永恒的自然现象。

(2)它从封建主阶级的利益出发,竭力为农奴制作辩护。

他将万物分为“高级”“低级”,认为统治“下等人”也是自然合理的。

他承认劳动的必需,
但将劳动分为贵贱,“下等人”从事低贱的体力劳动,“上等人”从事高尚的脑力劳动。

(3)它反对公有制,赞扬私有制。

认为私有制是人的理性创造出来的,而理性是上帝的意志。

他不仅认为私有制符合自然法的观念,还认为它是人类生
活不可缺少的基础。

这些思想,表达了世俗的和教会的封建主对农奴贪得无厌的剥削欲望。


奎那的这种思想成为了基督教户的主导思想。

3、公平价格论
阿奎那关于公平价格的理论,在他的经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封建社会发展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扩大,关于买卖中的价格现象才一起
了神学家们的主意,他们主张应防止贱卖贵卖的行为。

在中世纪的神学家中,较早论述公平价格的是亚尔贝兹●马格努。

他把公平价格看成是与生产上劳动的耗费相等的价格。

当时农民和手工业者都知道自己
多生产的商品需要耗费多少劳动量,而他们也按照这种劳动量来决定自己的商
品的价格,(因为他们都是生产者,但现今的消费者就无法清楚的获知生产时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