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方法5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20 mg/d,连用10 d。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提高治愈率及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新生;脑缺氧;脑缺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窒息导致的缺氧缺血性损伤,其不仅威胁新生儿的生命,也是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
重度HIE病死率高,且可遗留后遗症,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如脑瘫、癫痫、智力落后等。
我科自2009年对25例HIE患儿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儿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0例,诊断依据和标准均符合2004年11月长沙会议制定的HIE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度[1],均为足月儿,入院年龄<24 h,3 d CT证实为HIE。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男12例,女13例;轻度4例,中度13例,重度8例。
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轻度3例,中度15例,重度7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HIE分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HIE综合治疗,“三支持治疗”:即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使血气和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维持各脏器的血流灌注,使心率、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高值;“三对症治疗”:即控制惊厥、降颅压、消除脑干症状。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于生后1 d内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商品名申捷,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mg,加入10%葡萄糖20 ml,1次/d,10 d一疗程。
重度HIE患儿连用2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
1.3.1 疗效评定显效:治疗7 d意识状态改善,精神反应好,肌张力恢复,原始反射可引出,惊厥消失;有效:治疗14 d上述症状、体征改善,无明显并发症;无效:治疗14 d上述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死亡。
前二者合为总有效。
1.3.2 NBNA评分治疗前、治疗第10天、第28天各行NBNA评分一次,操作者接受过专门培训。
判定标准:≥35分正常,<35分为异常。
2 结果
2.1 2组患儿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1例(84%),有效3例(12%),无效1例(4%),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17例(68%),有效4例(16%),无效4例(16%),总有效率84%。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NBNA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NBNA评分比较(x±s,min)
组别治疗前第10天第28天
治疗组25.21±2.1534.24±3.0737.28±1.34
对照组25.30±2.2132.14±3.1134.71±2.19
t值0.464.135.58
P值>0.05<0.05<0.05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及神经细胞凋亡等是HIE的主要发病机制[2]。
神经节苷脂(GM1)是一类含有唾液酸的糖神经鞘脂,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特别是富存在神经元细胞的胞膜中,是神经细胞膜的天然组成部分。
外源性GM1能以稳定的方式与神经细胞膜结合,引起膜的功能变化。
GM1可穿透血脑屏障,嵌入细胞膜,稳定各种酶的活性,起着保护细胞膜的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防止细胞内钙积聚,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消除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害,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轻由兴奋性氨基酸引发的神经毒性,减轻脑水肿,增加受损脑组织血流量,促进轴突生长,提高神经细胞存活率,调节突触的信号传导,改善神经导速度,促进脑电活动的恢复,从而减低脑损伤后的继发性神经毒性,增强神经营养性,加强神经重构,促进脑损伤后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
GM1对损伤后继发性神经退化也有保护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GM1早期治疗确有明显疗效,能提高治愈率及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临床应用无明显副作用,是目前HIE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584.
[2]邵肖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治进展及相关问题.临床儿科杂志,2007,25(3):179182.
[3]阳明.神经节苷脂的临床应用研究.内科,2009,4(5):782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