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可持续性原则
中国艺术设计史
中国艺术设计史第⼀章1造物⽂化中国传统造物⽂化在思想智慧、造物原则等⽅⾯为中国的现代设计打开了⼀座可供借鉴的宝库,我们应该多从中国传统造物⽂化中吸取智慧与营养,使中国的现代设计体系在我国民族⽂化的深厚⼟壤中找到契合点,从⽽可让我国的传统⽂化在这⼀造型领域获得继承和发展,并继续发扬光⼤,实现了“洋为中⽤,古为今⽤”的⽬标。
⼀、中国传统造物⽂化中的可持续发展观中国道家学主张“天⼈合⼀”,提出“道⽣⼀,⼀⽣⼆,⼆⽣三,三⽣万物”(《⽼⼦·四⼗⼆章》)的见解。
这⾥“天”即是⾃然,⾃然是天地的本性,⼈应顺天⽽⾏。
⼈和⾃然的关系不是对⽴的,⽽是亲密⽆间,互融互通的。
庄⼦是⽼⼦的主要继承者,他的天⼈观念与⽼⼦的天道本体纠缠交织、相辅相佐。
庄⼦的基本观念是“天地与我并⽣,万物与我为⼀”(《庄⼦·齐物论》);主张不要⼈为地违背⾃然规律,并极⼒赞美天地万物的⾃然有序:“天地固有常矣,⽇⽉固有明矣,星⾠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固有⽴矣”(《庄⼦·天道》)这是⼀种⼈与⾃然同构的信仰,正是基于这种信仰,古⼈在审视建筑营造、⼿⼯制作等⽣产实践与⾃然环境的效应关系的同时,对于开凿⼭⽯采取⾦⽟,砍伐树⽊修筑楼台所造成的⾃然资源⼤量消耗,万物不能繁衍的⽣存危机表⽰了深深的忧虑。
这种观点⽆疑在当今全球性的⽣态危机⾯前对现代设计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在相当长的⼀段时间⾥,设计在为⼈们创造了现代⽣活⽅式和⽣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态平衡造成了巨⼤的破坏。
有数据表明,地球上60%以上的⼈在近40年⾥仍然希望⽣活⽔平有所提⾼,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更多的废弃物。
为此,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将成为⼈类活动的主导思想。
现在⼈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起着⾮常重要的作⽤,如何进⾏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已成为⼈类关注的焦点。
我们反观中国传统造物⽂化,其中“天⼈相参”的设计主张给现代设计提供了“共⽣”的设计守则。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在当今社会,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如何培养出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成为了教育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
这包括绘画、色彩、构图等方面的基本功。
绘画能力是艺术设计的基石,通过不断地练习绘画,可以提高对形态、比例、透视的把握能力,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将创意和想法通过图像表达出来。
色彩知识的掌握能让设计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懂得如何运用色彩的搭配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而良好的构图技巧则有助于组织元素,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和整体的和谐性。
同时,培养创新思维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众多的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敢于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课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比如,让学生设计一款未来的交通工具,不设定具体的要求和限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从功能、形态到使用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项目的锻炼,才能真正掌握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项目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设计项目中,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学会如何与团队成员合作,如何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实际的产品。
在实践中,学生能够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更好地理解设计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审美能力的提升对于艺术设计人才来说至关重要。
审美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它直接影响着设计作品的质量和水平。
学生需要广泛接触各类优秀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摄影等,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拓宽自己的视野。
同时,也要关注时尚潮流和社会文化的动态,使自己的设计能够与时俱进,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
除了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不能忽视。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2 . 1 制定相关政策, 控制规模 , 实现设计 专业人才 由 “ 量’ ’ 使课程结构过 于单一 , 而应该有选择地开设哲学 、 市场学、 管 到‘ ‘ 质” 的 转 变 理学、 科 学 等 的 相 关课 程 , 以此 来 提 高 学 生 的 艺 术 修养 和 专 业 招生规模 的扩大也许会增加优等生的数量 ,但是 同时也 素 质 。可 以以选 修 课 的形 式 来 开 设 这 类 课 程 ,学 生可 根 据 专
育 的 可持 续 发 展 , 把 我 国 由设 计 教育 “ 大国” 建 成 设 计教 育 “ 强 也 不 是纯 自然 科 学 和 社 会 科 学 ,而 是 多种 学 科 高 度 交 叉 的综 国” , 针对 以上 问题 提 出 自己 几 点 建 议 。 合学科。 ” 这就要求学校不能只开设设计专业相关的课程 , 致
2 . 5 在 艺术设计教育 中推进文化 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培养
文化是设计的 “ 根” ,良好 的文 化 素 养 是 保 证 设计 创造 力
生的方式都是通过统一考试 ,学生在入学之前的准备 工作不 的必 不 可 少 的 基础 , 在 艺术 设计 教 育 中 , 我 们 一 定 要 推 进传 统 把重心放在入学后的专业能力训练上 ,而是为了能顺利通过 文化 的培养 ,在教学中鼓励学 生将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考试 ,这 的确不能保证所招收 的学生符合艺术设计学院的要 相 结 合 , 设 计 出 具有 本 土 化 、 民 族 化 的 设计 作 品 , 然 后 才 是 国
握艺术设计教 育发展 的思路 , 深 化教育 改革 , 寻求适宜我 国设计学科发展 的教 育模 式, 促进设计教育 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设计教 育 可持续发展 师资 教 学模 式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J 5 0 — 4 文献标识码: A
艺术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艺术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共同的发展目标。
在艺术设计领域,可持续发展实践也成为了必要的哲学和行动指南。
艺术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是指以满足当前需要为前提,不损害未来生存空间和资源,确保持续发展的艺术设计实践。
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艺术设计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选择在艺术设计中,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应选择环保、可再生、可回收利用和低碳排放的材料,同时减少使用有害物质。
例如,在家具设计中,使用竹、麻绳、纸等可降解的材料,而不是使用胶合板和MDF等有害材料。
2. 生产过程艺术设计实践的生产过程应当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可以通过节能、环保的生产方法和可持续采购的实践来实现。
例如,在印刷行业中,应遵循绿色印刷理念,使用低环境影响的墨水和废水处理设备。
3. 设计理念艺术设计实践的设计理念应注重环境友好和社会责任。
这种设计理念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强调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观念,传递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例如,一些时尚品牌以“零浪费”为设计理念,推动客户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减少浪费。
4. 长期运营艺术设计实践的持续发展需要在设计后的长期运营中保持可持续性。
这可以通过定期检修和保养,延长设计作品的使用寿命。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建筑物的耐久性和风险评估等因素,减少补充和维修的成本和影响。
结语在可持续发展实践方面,艺术设计师不应只是关注美感和实用性,更要思考保护环境、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通过材料选择、生产过程、设计理念和长期运营的综合考虑,艺术设计实践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未来的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
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高校教育体系为未来的艺术设计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一种方法或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行业的日新月异,探讨并实践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议题。
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侧重于基础学习,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同时,教学模式也非常单一,大量的时间被用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述和学生的听讲,比如上课、考试、评分。
这种教育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但往往无法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或培养创造力。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老师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往往受到老师的制约。
此外,传统的培养模式缺乏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往往没有自己的创意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对于艺术设计行业来说必定是一大劣势。
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采用了更为灵活多样化、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这种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学生在专业课堂中能够通过学习各种设计软件和设计工具的使用,了解行业趋势和前沿技术的发展,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一)专业设置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设置更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不仅包括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化课程,也包括人文学科、科技研究、文化传播等多学科知识。
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二)实践能力培养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实践应用,注重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景,促进学生的灵活性和动手能力。
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在面临各种问题时进行自主解决。
例如,针对学生的创新性要求,一些高校专业教师会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对特定主题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索。
同时也会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实际的案例分析、作业设计、毕业设计、大型展览等,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
(三)创新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突破单一的知识传授,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构建全方位的教育辅助体系。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作者:陈偲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随着高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但我国当前的设计水平并未得到迅速提高。
审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鉴于此,我们必须把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思路,深化教育改革,寻求适宜我国设计学科发展的教育模式,促进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设计教育可持续发展师资教学模式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1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1999年全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类生源数量直线上升,教育规模也急剧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2000多所高校中有近80%已开办设计或相关专业,这有力地刺激了设计教育的招生规模,而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并没有带来设计水平的迅速提高,反而使本来就不太完善的设计教育体系显得更加脆弱而凌乱,最终导致一系列影响我国设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急需解决,归结起来如下:(1)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2)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3)教学模式单一,课程结构有待优化更新;(4)各个学院的定位不清晰;(5)设计教育中设计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2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为改善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促进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把我国由设计教育“大国”建成设计教育“强国”,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2.1制定相关政策,控制规模,实现设计专业人才由“量”到“质”的转变招生规模的扩大也许会增加优等生的数量,但是同时也会增加“次品”的数量,从目前来看,这个负面影响更大,“次品”显然多于“优品”。
因此,核心问题并不是扩大规模,而是提高质量。
如果某学科或专业的软硬件设施跟不上,就业形势不明朗,那么就不要盲目地扩大招生规模。
此外,扩招后的招生方式也是导致学生质量下降的直接原因,大部分院校挑选学生的方式都是通过统一考试,学生在入学之前的准备工作不把重心放在入学后的专业能力训练上,而是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这的确不能保证所招收的学生符合艺术设计学院的要求。
设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教育的大舞台上,设计艺术教育就像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它展现了人类创造力的无限可能。
有人说,设计艺术教育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摇篮,它为学生打开了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也有人说,它是文化传承的桥梁,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
那么,如何让设计艺术教育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审美素养的设计艺术人才?首先,让我们以一棵树的成长来比喻设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树木的成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而设计艺术教育则是这棵树成长的必要条件。
这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参赛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力。
设计艺术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养分和动力。
其次,设计艺术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这就像一场音乐会,不同的乐器演奏出不同的旋律。
设计艺术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艺术技能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这就像一场思想的盛宴,设计艺术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
再者,设计艺术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这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参赛者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到达终点。
设计艺术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
这就像一场挑战自我的过程,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并克服困难。
设计艺术教育,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其发展。
然而,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设计艺术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挑战。
一方面,设计艺术教育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而这些经验和知识的获取并不容易;另一方面,设计艺术教育还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如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应对?首先,我们需要加强设计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
这就像为一场比赛提供优质的训练设施,确保参赛者能够发挥出最佳水平。
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引入跨学科内容等方式,提升设计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设计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
这就像为一场比赛提供专业的教练,确保参赛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指导。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引进高水平教师等方式,提升设计艺术教育的教学水平。
论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
论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前言艺术设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不仅仅是一种美学追求,更是追求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然而,目前艺术设计教育在许多方面仍面临很多问题,例如教育模式单一、学科结合程度不够等,导致学生过于重视技巧和成品而忽视了艺术设计的核心及其实践价值。
本文将探讨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教育模式单一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中,通常采用“传师授业”、“理论+实践”等单一的教学模式。
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但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重要素质的培养,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学科结合程度不够艺术设计教育在过去通常将视觉和表现手段作为其核心,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只注重了单一学科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互补。
这种单一的学科传统造成了艺术设计人才的单一化,导致设计人才的专业能力单纯,难以满足新时代对设计人才多学科、全面、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艺术设计教育创新的方法建立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定制一系列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教学项目,提供不同水平的教育课程。
在教学内容、教材、教法、教器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创新,并且将各个学科进行合理的整合,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中,通常注重学生强化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创新思维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核心素质之一。
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设计比赛和展览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自主,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强化教育艺术设计教育一直以来都应该以实践教育为重点,要求学生在真实场景下,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社会生活中。
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性教育,让学生接触和处理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实践与理论、技能与创新之间的联系。
结语在现代社会中,艺术设计教育已成为一项服务于人类的重要学科。
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浅析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扩招以来,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快速推进。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艺术设计已经成为继计算机学科之后第二大规模的重要学科,相关院校多达1300余所,全年在校生高达120万余人。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过去实行的师徒承传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极大的挑战与考验。
因此,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中国整体设计水平与全民审美能力。
开展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我们必须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培养目标影响着培养模式的执行,良好的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完善。
结合国外艺术设计教育先进思想与中国特色国情,笔者将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注重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和顺应社会需求的专才,注重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注重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设计师,为各省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模式必将紧紧围绕该定位展开改革与探索。
一、实行两段式教学改革,倡导“厚基础,宽口径”,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重大突破适应高等美术院校扩招后所面临的新形势,中国美术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全新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宽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从年级制向两段式教学机制转变,从传统的导师制向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转变,建立宽而厚的基础教学,与特而专的工作室训练相结合。
所谓两段式教学,即学生在一年级阶段实施基础课教学,在二年级以后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或专业方向教学。
两段式教学是中国美术学院教学改革的产物,是中国美术学院办学的一大特色,符合国际艺术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中国美术学院自2002年成立设计基础部(由于系部调整,现更名为专业基础教学部设计分部)以来,集中了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资源,模糊了一年级学生的专业界限,淡化了各门专业的界限和技能,在全面梳理艺术设计各专业现有课程和共有知识点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多元、多维、多向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该体系包含设计基础理论教学、造型基础教学、设计基础教学三大教学模块,为实现一年级学生从“自然人”到“设计人”的过渡做积极准备。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摘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容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型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影响。
但是从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情况来看,受我国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相对比较传统,教学资源缺乏丰富性与多样性,严重制约该专业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学;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前言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培养下,高校教育教学应全面提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考虑到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将针对如何优化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困境(一)难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对于当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最为显著的一项就是难以明确此类人才培养的目标。
这一点同教育者没有透彻理解所教专业有关,以致于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只是依据理论和书本,忽视了不同类型人才的优势和不足,从而难以真正培养出适合于实际需要的人才。
根据2017年《参考中国》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底,仅装潢设计从业人员超过170万,这些从业人员基本都为平面设计类专业毕业,但在具体工作中,他们的专业程度、知识面和服务意识很难达到要求,而中华英才网一份调查显示,虽然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但有将近65%的艺术专业类毕业生没有明确的目标规划,而这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息息相关。
(二)依旧保持传统课程设计不科学的课程结构是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另一问题。
艺术设计源自于传统工艺美术,在此基础上得以发展,成为新的专业,但是当前教学中,很多高校依然让艺术设计专业停留在传统工艺美术上,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
要知道艺术设计不是纯艺术学科,在课程设计上更应该注意,避免实际教学中理论占据着艺术设计课程的主要部分。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大学本科的总课时有2600节左右,包括公共课、基础课、选修课、实践课等,而这些课时能够真正应用于专业实践的特别有限,从一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时规划来看,专业实践总课时是15%,其中还包括毕业设计、公共活动,实际上真正让学生去进行专业实践的课时只有7%。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原则和有效策略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原则和有效策略摘要:创新思维是当代艺术设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随着设计理念和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行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艺术设计教育只有正视这一现实情况,主动更新办学理念、转变办学思想、创新教学策略,才能培养出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为推动艺术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思维人才培养艺术设计的本质和核心是创造,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点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艺术设计理念和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广大群众艺术审美层次的持续提高,艺术设计专业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重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更新艺术设计办学理念、转变艺术设计办学思想、创新艺术设计教学策略,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优秀艺术设计人才,满足艺术设计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是当代艺术设计教育所肩负的重要责任。
1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重要意义创新思维,是一种以感知、记忆、思考和想象等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具有探究性、求新性和综合性等典型特征的,通过个性化、创造性和变革性行为而创造出对人类社会有益的高级心理活动。
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创造特质的行业,艺术设计人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对于艺术设计产品质量以及艺术设计行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决定性作用,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就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
在艺术设计办学过程中,采取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强化学生积极尝试和勇于探索的意识,培养出真正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是各艺术设计院校和教育工作者适应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实际、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推动我国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相关原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思维是一种相对复杂、独特和高级的心理活动。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遵循艺术设计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完成创新思维培养任务。
艺术设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大舞台大186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充分发挥个体办学优势,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艺术设计人才。
如何使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更为完善,实现一种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每一个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实习基地建设和师资建设等多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宏观上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这项决策中,明确地将高等职业教育划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此为契机,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到今天为止,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艺术设计专业从2008年正式招生,至今走过了四个年头,专业建设,例如历年的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师的自我成长,招生就业等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而如今怎样使艺术设计专业达到可持续发展,走向更为良性的发展方向,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所谓可持续发展,原意为不仅能满足当代人的索取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本文中,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专业建设既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和时代对于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同时,专业人才培养还要表现出一定的前瞻性,实现始终沿着一条良性的道路发展。
如何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 树立全新的目标培养意识艺术设计专业存在于多种高等教育中,包含专业院校、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以及职业院校。
不同类型的院校,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是不同的。
专业艺术类院校,培养的是较高层次的设计人才,偏重于设计理论、设计风格等方面的研究。
师范类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偏重于教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多为中小学美术教师,对于设计理论和设计技能的要求不是太高。
而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重点就在于“职业”二字,这二字决定了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一种高级的技术应用类人才,或者通俗的说,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人才,具有实用性、技能型和职业性的特征。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原则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原则【摘要】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
“包豪斯认为,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创造让学生探索个人的设计道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不是把自己的设计观念、方法或是某种风格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艺术创新素质教育一、设计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1.改变学生思维模式,拓展创新思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对21世纪的教育”的计划中明确指出“信息和知识的迅速发展意味着,学会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并培养自己的批判精神,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参加各学科的学习更为重要。
”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
包豪斯认为,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创造让学生探索个人的设计道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不是把自己的设计观念、方法或是某种风格传授给学生,包豪斯确立了三大构成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运用事物共同的构成因素及构成法则进行创造,至今西方许多国家的设计学院还参照包豪斯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强调设计的创造性这一点从专业确立之初就被视为艺术设计的灵魂。
也正因为这一点艺术设计才得以蓬勃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设计教育的核心。
以往设计教育中只注重对知识的吸收,缺少对观念、方法的质疑,缺少对现实生活创造性的改造,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这些都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以往的教育过于偏向知识的传授。
诚然,知识是促动设计成因的主要条件,但若缺少创造力,就无法具备建立一种文化的新精神。
创新能力是指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和发明新事物的能力。
设计的价值在于观念的创新、产品的优化以及符合人类发展根本利益的社会实现。
所以在设计教学中设置有关设计各方面的课题,引发学生对设计的根本性问题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主动思维,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再一味仅仅追求教育学生学会知识,还需认真探索“设计的目的”、“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设计”等等问题;促使学生在思考和感受中学会设计与创造,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感受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养成学生理性思考和感性表达协调统一的创新思维模式,开发创造潜能。
艺术设计教育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
艺术设计教育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摘要】艺术设计教育是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现今,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艺术设计人才的素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课程设计、实习实践等方式来进行培养。
艺术设计教育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发展,以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变化。
未来,艺术设计人才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要解决关键问题如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的完善。
综合实践与理论教育相结合是未来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艺术设计教育可以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内容和特点、方法和途径、改革与发展、未来发展方向、关键问题、重要性、发展趋势、综合实践、理论教育。
1. 引言1.1 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性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艺术设计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艺术设计,学生可以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从而更加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艺术设计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更加敢于尝试新的设计思路,勇于挑战传统观念,从而培养出更具创造力的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学习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头脑风暴和思维碰撞,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艺术设计也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学生需要与他人共同合作完成设计项目,这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更在于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艺术设计教育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摘要: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思考,探讨了如何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多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的艺术设计专业这门学科上,如何加强人才培养与教学水平是所有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而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者首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去建立科学、实用、合理的教学体系,并且探索一条适合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这对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理念和优秀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下文,我将通过对现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提出自己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想法。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现如今,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各地高校纷纷扩招,艺术设计专业也不能例外。
而近几年又分化出动画设计和数字媒体设计等新专业,使得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数量逐年剧增。
由于院方只专注于专业规模,对新兴专业的教学没有经验,在学科专业上划分并不清晰,不能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专业设置不能很好地和课程教学体系方面加以契合,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领会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很薄弱,不能适应设计行业多层次、多方面的就业要求,于是优秀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有市无价,不少地方产业需求很大却找不到可以胜任的人才。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首先,我们要以创新性人才为主导,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目标就像黑夜航程中的灯塔一样,没有目标就没有学习的方向。
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也是如此,首先要明确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市场社会需求,多方面分析,明确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学习,使得培养的学生具有与所想从事职业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在毕业后得到自己所想要的工作。
而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导,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实践和应用的比例,注意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适当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专业区域。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当前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设计的需求日益增长,培养高质量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成为了各大高校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明确和具体。
在当今社会,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审美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
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外,学生应该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其次,课程设置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应该合理安排课程,使学生能够获得系统而全面的艺术设计知识。
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训练以及专业选修课程。
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构建艺术设计思维的基础,实践技能训练则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该提供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专业领域知识。
最后,教学方法也是影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学校应该结合现代技术手段,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团队合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当今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为了培养出高质量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学校应该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
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经济和社会 的快速发展 带来 了对高端设计人 才的 巨量 需求, 国的设 计教 育经过 2 我 0多年 的探 索取得
了显著 的成绩 , 但现今 的人 才培养模 式中各 个环 节普遍存在 “ 可持 续性” 原则 的缺 失现 象, 容并未达到预期 的效 扩
果 , 学历观 ” 功利论” “ 与“ 始终制约着设计教 育的发展 。当代设计教 育如何 在传承 与创新 中深入探 索学科规律 , 如 何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创新意识的艺术设计人 才 , 是我们亟待 解决的问题 , 所以中国设 计教 育持 续性 改革势在必行 。
量 上 的增 加 。
( ) 功利论 ” 二 “ 导致 院校教学模式 以及 师资力量的可持
续 性 缺 失
政治等诸多方面。从人才培养 的视 角进行解 读 , 可持续 性应
关注延续发展与系统协 调的问题 , 即注重早期设计启蒙 教育
的持续性原则以及作 为设计 人才培养 关键 阶段 的高校设计
关键词 : 设计教 育; 可持 续性 ; 人才培养模式
中 图分 类号 :6 2 G4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8 6 2 1 )4— 0 5— 2 10 7 3 (0 1 0 0 3 0
我国设计教育经过 2 O多年 的探索 与发展取得 了较为 显 著 的进步 , 初步建立起具有本 国特 色 的学 科体 系 , 相 比设 但 计教育发达 国家 , 我们 培养 出的许 多学生无论 在专业理论知 识还是实践技能操作方 面都稍 显稚嫩 , 造力 缺乏 , 且这 创 并 种现象仍在延续。究其 原因 , 设计教育超常规 的扩 容 以及整 个人才培养环节 中“ 可持续性 ” 原则 的缺失是其顽疾所在 。 “ 持续性 ” 一词 首先是 由生态 学家提 出的 , 即所谓 “ 生态 持续性 ” 。由于可持续性 涉及 自然 、 环境 、 社会 、 济、 经 科技 、
化成绩较差的学 生报 名加 入艺考 , 抱着碰运气 的想法参加考
试。因此 , 多年来一直“ 受” 享 着降低 文化 分数线 的“ 惠” 优 政策造成 了艺术设计类 考生专 业基础与文 化素质 的持续 性 缺失 , 久而久之 出现 了恶性循 环。这就直接导致 了近年考生
的总体素质下降 的结果 , 扩招 没有达 到预想 的 目的 , 仅仅 是
2 1 年 4月 01 第 3 第 4期 0卷
黑 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u n l f e o g a gC l g f d c t n o ra o H i n j n o e eo u ai l i l E o
Ap . 011 r2 Vo. O No 4 13 .
观上也缺少不 同院系 、 学科之 间的持续性联系 。各院系从不 同的领域 和研究方 向设 置课程 进行 授课 , 流较少 , 而忽 交 从
视 与设计相关 的其他 领域知识 的学 习和研究 。这种教 育模 式 下培养 出的学生知识 面较窄 , 乏系统性 , 缺 无法适应层 次
较 高 的工 作 。
di1 .99 ji n 10 —73 .0 0 . 1 o:03 6 /.s .0 1 86 2 1 .40 4 s 1
试 我 艺 设 专 人 培 模 中 可 缺 可 续 原I 论 国 术 计 业 才 养 式 不 或 的 持 性 贝 J
杨 渤
( 州 工 程 学 院 艺术 学 院 , 徐 江苏 徐 州 2 10 ) 20 8
据最新统计表 明 , 目前 大约 9 %的高校 已经建 立了 艺 0 术院系或者开设 了设计类专业 。审视现状 , 中不乏一些学 其
校为追 求学 费的高利 润从 而盲 目开设设 计专业 或扩 大招生
教育 中的持续性学科结 构配 置与 匹配 时代发 展要求 不断革
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
人数的情况 。没有与其 发展相 匹配 的高水平师 资和基础教 学设施再加上生源质量下降 , 教学成果很难保证 。还有一些 学校虽整体实力 雄厚 , 对 新兴 专业课 程 的教学 缺乏科 学 但 化、 系统化 管理 , 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艺术 专业 管理 体系, 同
我国的设计教育在受教 方与施 教方 两个环 节 中都存 在 “ 可持续 性” 则缺 失现象 , 原 以下将 针对 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方 面展 开具
体论 述 。
样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
1 .课程设置缺乏持续性关 联。艺术设计 的专业课程 体 系 中, 由绘 画基础 、 设计基 础和 专业设 计三大板块组 成。这
部分课程机械 性叠 加 , 学生很难在这种缺乏相互联系 的知识 基础上发挥 自己的潜 能进行 系统性 、 综合 性的设计创新 , 宏
步、 逐渐与国际接轨 。但 是扩 招 同样 带来 负面 的效应 , 考生
中很多属“ 半路 出家 ” 从 小就 热爱 美术 并 接受 过相关 系统 , 培训的考生越来越少 。从 现阶段设计教育的招生模式 看 , 高
( “ 一) 学历观” 导致 考生专业基础素养的可持续性缺失
社 会 对 于设 计 专 业 人 才 的需 求 促 进 了 我 国 的设 计 教 育
三块相对孤立 , 缺少衔接 与关联 , 课程之 间的交叉领域成 各
了空 白, 启承顺应关系相互割裂 , 持续性缺失普遍存在 , 导致
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我 国众 多高校 对艺 术设计类 专业进 行 了调整与扩招 , 这种 现象反映出我国设 计教育发展 1趋进 3
作者简介 : 杨渤( 9 8一) 男 , 17 , 江苏徐州人 , 讲师 , 华大学艺术硕士研究 生 , 东 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
等设计 教育招生时要进行 艺术类 加试 , 调专业 基础技 能, 强
在与文化成绩无法兼顾 时 , 只好采取降低文化 录取 分数线的
办法加 以解决 。某些 中学为提高升学率 , 力劝说一些文 极
收 稿 日期 :00—0 3 21 7— 0
2 .专业教学忽视 理论与实 践技能 的联 系。设 计应 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