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分型概述及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桡骨远端骨折分型概述及临床意义
摘要】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目前,其分型方法多样,往往
会造成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上的混乱,不利于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本文就
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的研究进展及相关临床意义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综述文献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395-02
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s)是指距桡骨远端骨关节面3cm以内的
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其中关节内骨折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1]。
腕关节是活动频率高、最为重要、功能恢复要求较高的关节之一,治疗
不当易导致腕关节僵硬和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手的功能[2],良好的复位、妥善的
固定成为预后的关键。
1 桡骨远端骨折分型
由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损伤机制复杂且骨折种类多,因此,其分类方法较多。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以人名命名的方法和AO分类法,以后者最为全面和完善。
1.1以人名命名的分类[3-6]
一般来说,人名命名法常将骨折分为6种:Colles骨折、Smith骨折、Barton
骨折、Hutchinson骨折、die-punch骨折及 Rutherford 或 Cotton 骨折。
前3种常见,可分别描述为伸直型、屈曲型及关节面型的骨折。
1.1.1 Colles 骨折: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的松质骨部骨折,距关节面1.5英寸
以内,系腕关节背伸位手掌着地受伤,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向背侧、桡侧移位,
桡骨远端掌倾角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呈银叉样畸形。
系1814年爱尔兰外
科医生 Colles首先报道,故,后人把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命名Colles骨折。
它是
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6.7%~11%,好发于中年及老年,女性多
于男性。
1.1.2 Smith 骨折:1847年Smith详细描述了桡骨远端另一类型骨折,系腕关
节掌屈手背着地受伤,骨折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此后即称
此类骨折为Smith骨折。
此类损伤的畸形恰与Colles骨折相反,故亦称之为反Colles骨折。
Smith骨折为一少见的创伤,又称为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约占全身
骨折的0.11%。
一般将其分为 3 型:Ⅰ.骨折线为横形,自背侧通向掌侧,未波及
关节面,远折端连同腕骨向掌侧移位;Ⅱ.骨折线为斜形,自背侧远端至掌侧近端,远折端连同腕骨向掌侧移位; Ⅲ.骨折为Barton 骨折的Ⅱ型。
1.1.3 Barton 骨折:1838年Barton描述一种腕半脱位伴随桡骨远端经关节面
的斜形骨折。
他报告了两种类型:一种为骨折线从关节面斜向背侧,腕关节连同
远端骨块向背侧移位;另者为骨折线经腕关节面斜向桡骨近端掌侧,腕关节连同
远端骨块向掌侧移位。
1860年Hamilton将腕向掌侧脱位,骨折块向掌侧移位者
命名为Barton骨折;而一些人又将腕向背侧脱位,骨折块向背侧移位者称为反Barton骨折。
因此,出现了命名不统一、十分混乱的状态。
目前对这一分类较为
一致的提法,即仍按Barton原意,将桡骨远端背侧、掌侧缘骨折,合并腕的半脱
位者统称为Barton骨折。
1.1.4 Hutchinson骨折:Hutchinson骨折又名Chauffeur骨折、back-fire骨折、crank骨折,此种骨折也较为少见。
在20世纪初,当时老式汽车常突然熄火而骤
停,往往造成乘坐者的此种骨折。
英国骨科医生Jonathan Hutchinson(1828–1913)首先命名,故此得名。
骨折包括两类:一类是桡骨茎突的横形骨折;另一类是指
桡骨茎突的撕脱骨折,骨折块甚小并向远侧移位。
1.1.4.1 Chauffeur骨折
Chauffeur骨折又名“回火“骨折,其创伤机制与Hutchinson骨折类似,1910年Chauffeur首先描述,指桡骨茎突的撕脱骨折伴腕关节尺侧移位,常伴有腕骨间韧
带断裂和腕骨分离,是治疗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
1.1.5 die-punch 骨折:die-punch骨折,桡骨远端的关节内骨折,伴有月骨陷
窝背侧表面的压缩。
1962年Scheck对从桡骨远端月骨关节面背侧部分撕脱下来
的骨折命名为die-punch碎片,现在D ie - punch骨折是指桡骨远端月骨关节面的
垂直压缩骨折,是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AO分型属于B4型,常
合并桡骨远端干骺端的纵向劈裂。
1.1.6 Rutherford(Cotton)骨折:1891年Rutherford和1900 年Cotton分别对此进行描述,指桡骨远端中央关节面的骨折和凹陷移位,通常指月骨凹的背侧部分,因缺乏软组织附着,牵引复位难以成功。
人名命名的分类方法虽然较为经典,对临床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由
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往往会造成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的混乱,
对患者手功能的恢复造成不利。
1.2 Frykman分类[7]
1976年,Frykman根据桡腕、桡尺骨的骨折线情况及与之并存的尺骨骨折情况,提出8类分型:①关节外骨折,无尺骨远端骨折;②关节外骨折,合并尺
骨远端骨折;③关节内骨折波及桡腕关节,但无尺骨远端骨折;④关节内骨折
波及桡腕关节,合并尺骨远端骨折;⑤关节内骨折波及下尺桡关节,但无尺骨远端骨折;⑥关节内骨折波及下尺桡关节,合并尺骨远端骨折;⑦关节内骨折波
及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但无尺骨远端骨折;⑧关节内骨折,波及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合并尺骨远端骨折。
Frykman 分型强调了桡腕关节和桡尺关节的重
要性,成为临床的主要参考依据。
1.3 Melone分类[8]
1984年,Melone进一步将桡腕关节骨折分成5种基本类型:Ⅰ型:稳定型
骨折不伴有移位。
Ⅱ型:不稳定“强力撞击”伴有特征性骨折片移位和前、后侧皮
质粉碎。
ⅡA型可复位ⅡB型不可复位(中央嵌入骨块)。
Ⅲ型:“刺状”骨折。
不稳定、关节面及桡骨近端有尖锐的骨折块移位。
Ⅳ型:“劈裂”骨折。
不稳定的
中央复合体有严重粉碎,伴有远端和掌侧骨折片分离和(或)旋转。
Ⅴ型:爆裂伤。
1.4 Mayo分类[9-11]
1992年,Mayo提出另一种关节内骨折的分类法,亦将关节内骨折分为4型:Ⅰ型,桡腕关节外桡尺关节内骨折;Ⅱ型,桡舟关节内移位的骨折;Ⅲ型,桡月
关节内移位的骨折;Ⅳ型,桡舟月关节内移位的粉碎骨折。
1.5 Fernandez分类[12]
1993年Fernandez依据创伤机制分型,将桡骨远端骨折分为5类:①弯曲型
骨折,由于张应力引起的干骺端骨折;②关节面剪力型骨折;③关节面压缩型
骨折,关节面破坏伴软骨下和干骺端嵌插;④撕脱型骨折,韧带附着点骨折;
⑤复合型骨折,弯曲、压缩、剪切或撕脱机制联合作用,常为高速损伤。
1.6 AO/ASIF 分类[13]
20世纪90年代,瑞士内固定协会根据骨与关节损伤严重程度来分类,总结出了AO/ASIF分类系统。
该系统是目前公认的较为全面实用的分类方法,对选择手术入路、固定方式以及预后评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它主要将桡骨远端骨折分为3种基本类型:①A型,即关节外骨折,又可分为3组:A1,孤立的尺骨远端骨折;A2,桡骨远端骨折,无粉碎、嵌插;A3,桡骨远端骨折、粉碎、嵌插。
②B型,即简单或部分关节内骨折,又可分为3组:B1,桡骨远端矢状面骨折;B2,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背侧Barton骨折);B3,桡骨远端掌侧缘骨折(掌侧Barton骨折)。
③C型,即复杂关节内骨折,又可分为3组:C1,关节内简单骨折(2块),无干骺端粉碎;C2,关节内简单骨折(2块),合并干骺端粉碎;C3,粉碎的关节内骨折。
2 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的临床意义
关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型问题,国内外有多种分型方法[8,14],归纳起来大致上可分成关节外骨折(Ⅰ型)与关节内骨折(Ⅱ型)两大类型。
均强调在分型时应能较好地反映出骨折线形态、骨折片移位方向及关节面受累的范围与程度,并由此判断骨折后断端的稳定性。
Lichtman[14]指出,虽然Colles骨折通常是关节外骨折,但如其骨折线通过关节面并有关节面错位时,就不应采用常规的闭合复位及石膏固定。
另外,BartonⅡ型骨折,其掌侧关节面往往与腕骨一起向前移位,骨折很不稳定,必须作开放性手术复位。
近年来,国内学者宋炳华等[15]都主张增加纵向挤压型骨折,其机制为暴力沿桡腕关节轴向挤压作用,X线表现为桡骨远端骨质碎裂,嵌插挤压变短缩。
桡骨下端的粉碎性骨折比较少见,但通常会造成较复杂的解剖变位,其骨折断端一般由4块骨片组成:桡骨干、桡骨茎突、背内侧骨片与掌内侧骨片。
后二部分亦称内侧组合(Madial Complex),内侧骨片的轻度移位也会导致桡腕关节和远侧桡尺关节的对位失常,从而引起严重关节功能障碍。
因此,桡骨远端骨折分型应特别注意此部位的情况,以期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计划提供充分的依据。
3 问题与展望
理想的分型方法应该是既能准确反映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又能帮助诊断、指导治疗和预测后果;从上述分型概述中看出,具有普遍意义及临床适用的分型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提出。
目前,AO分型是公认的较全面、实用分型,虽然不具有普遍意义,但考虑到其对固定方式、手术方式及预测后果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故临床上用此分型较多。
总之,随着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深入研究,新的观点及理论层出不穷,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临床治疗,预计在未来将有更多普遍意义的分型方法提出。
参考文献
[1] Hanel DP,Jones MD,Trumble TE.Wrist fractures. Orthop Clin North Am,
2002;33(1):35-57.
[2] Wiemer P,Köster G,Felderhoff J,et al.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 Changing therapeutic strategies. Orthopade, 1999;28(10):846-52.
[3] Milliez PY,Dallaserra M, Dujardin F, et al. Unstable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 a new classification. Int Orthop, 1996;20(1):15-22.
[4] Jupiter JB, Fernandez DL. Comparative classification fo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end of the radius. J Hand Surg Am, 1997;22(4):563-71.
[5] Palmer AK.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 [M], Operative Hand Surgery, New York, 1993:929-67.
[6]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12-920.
[7] Frykman G. Fracture of the distal radius including sequelae—shoulder-hand-finger syndrome, disturbance in the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and impairment of nerve function.
A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Acta Orthop Scand, 1967;108:3+.
[8] Melone CP J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patterns of articular fragmentation. Orthop Clin North Am, 1993; 24(2):239-53.
[9] Bradway JK, Amadio PC, Cooney WP.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displaced, comminuted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end of the radius. J Bone Joint Surg Am, 1989;71(6):839-47.
[10] Cooney WP.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 A modern treatment-based classification. Orthop Clin North Am, 1993;24(2):211-6.
[11] Cooney WP, Berger RA. Treatment of complex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 Combined us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ixation and arthroscopic reduction. Hand Clin, 1993;9(4): 603-12.
[12] Fernandez DL. Fractuers of the distal radius: operative treatmen. Instr Course Lect, 1993; 42:73-88.
[13] Muller ME, Allgower M, Schneider R, et al. Manual of interna fixation. Techniques recommended by the AO-ASIF group [M] 3rd Edit. New York: Springer, 1991:1.
[14] Lichtman A. The wrist and its Disorders. Compary Philadelphia, [M] Second Edition, 1997;347.
[15] 宋炳华,龚晓东.桡骨远端骨折分型新论[J].中国骨伤,2007,20(7):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