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25T01:10:49.806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2月第3期作者:夏红艳[导读] 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危害
夏红艳
新疆地质环境监测院 830000
摘要: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危害,如何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是各国都在积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凭借其数据获取方便、时效性高、无接触的探测方式等优势,在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遥感技术;应用
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众多科学技术均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适用性与价值性不断提高,以遥感技术为例,如今已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督察、农业病虫害监测、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中,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均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国,由于地质构造特征复杂及其他一些原因,近年来发生地质灾害频率较高,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不利于国民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在此情况下,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理应重视对遥感技术的研究,使该技术可以有效应用到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从而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效果。
一、地质灾害的相关概述
地质灾害属于一种有着非常显著破坏特征的地质事件,而产生破坏的原因一方面是地质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相关工程活动诱发的,比如矿产资源的开采等。目前,关于地质灾害学界并没有统一分类,从普遍认知来讲,其主要涉及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其中多数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是源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造成的。由于地质灾害对人们生活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一直以来人类都致力于有效防范与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但由于其表现出不规则的周期性、高度随机性,使得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难度较大,依靠传统的技术手段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一般而言,地质灾害的防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工作,即调查、监测与评估,其中在以往的地质灾害调查中,基本都是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调查,这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存在很高的风险性;而在地质灾害的监测方面,由于缺少相关的技术支持,使得相关人员可以获取的信息资料较为有限,这也影响了对地质灾害的评估,从而影响了灾前预警,灾后的救援与重建工作也较为困难[1]。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遥感技术的出现使得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有了技术保障,不仅可以提高灾害信息资料的收集效率与全面性,还能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发展变化情况,同时可以对已发生的灾害进行有效评估,这为后续救灾、重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一)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人类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矿产资源的开采,因此矿区也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灾区,且地质灾害类型多样,比如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为尽可能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一般在此类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需要开展相应的调查工作,而常见的方法就是实地调查,但在部分地形、地貌极为复杂的区域进行调查时,不仅调查难度大、危险性高,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调查效率也无法得到保证。但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调查工作就有了重要的技术保障,相比传统的调查方法,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不仅效率高,还可以防止工作人员出现伤亡风险。另外,利用该技术开展调查时,所获取的数据信息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与实时性的特点,这对地质灾害防治的高效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2]。不过,在这一工作环节的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在运用遥感技术前,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区域的地形、气候情况,这样就能在合适的时间段或天气状况下进行调查,有利于提升影像的质量精度;第二,为确保遥感影像中像控点清晰可见,应注重像控点的合理布设;第三,给予相关的技术规范要求,对航线边界进行确定,以免超过作业范围;第四,保证影像获取的质量,对此需要在参考前期调研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做好影像资料的获取。
(二)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在开展地质灾害治理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是很有必要的。在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监测时,主要是获取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数据,如地质灾害的发生程度、持续时间、涉及的范围等,然后通过对这些信息数据的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在具体应用中,主要是利用遥感的微波波段、红外波段等技术手段,动态监测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的情况,其中需要重点监测的内容有:植被、地貌等变化情况,通过对比之前的信息数据,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后续的发展趋势。InSAR作为遥感技术进一步发展形成的先进技术,其具有定量测控的优势,在监测地面沉降、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今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可以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支持。
(三)地质灾害评估中的应用
当某区域发生地质灾害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评估,这样才可以为后续的救援以及未来恢复工作的进行提供帮助。简单地说,遥感技术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获取灾区的一些情况,如环境破坏情况、具体的区域等,可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起到辅助作用。在实践中,首先需要结合前期的研究,对遥感技术采集到的影像进行判读,以明晰地质灾害的类型、发生区域、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其次,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设定科学、标准的评价指标,对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确定,这样就可以为灾后评估提供关键参考,促进防治工作的落实[3]。
结束语:遥感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产物,其具有探查周期短、观测信息实时化、适应性强、安全零损伤等优势,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要从实际应用中不断总结经验,对需要注意的问题给予关注与解决,比如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相关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保证对该技术的合理应用;同时,由于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研究深度不足、精度不够,仍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地完善,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从而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成效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贺旭晖.探讨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16(10):00016-00016.
[2]王生成.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