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历史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开埠
1、1876年,英国通过中英《烟台条约》,取得“派员驻寓”重庆的特权。
1877年派倍泊尔常驻重庆,作为英商代理人;
2、1890年3月中英在北京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规定“重庆即准作为通
商口岸无异”,之后,重庆海关建立。
英国人好博逊任重庆海关税务司。
3、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正式开关征说,标志着重庆正式开埠。
隶属重庆海关的万县海关,在英国的操纵下,于1917年正式开放。
4、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日本正式取得在重庆开埠、轮船可由宜
昌航行到重庆及在重庆建立工厂等特权。
5、重庆开埠历史意义:重庆开埠使重庆成为列强进一步侵略扩张的据点,标志着重庆近代历史的真正开始。
6、列强对重庆全面侵略的表现:①政治上,设立使馆区和租界,强租“租借地”;②经济上,设立洋行,掠夺重庆土特产;推销工业品,向重庆输出资本;
③文化上,美国教会创办求精高等学堂、英国开办广益书院、法国开办法文学堂,为帝国主义培养服务人才。
7、1901年9月24日,日本订立《重庆日本商民专界约书》规定日本在重庆南
岸的王家沱设立租界。
8、1890年英国首先在重庆建立领事馆;之后法、日、美、德等国驻重庆领事
馆相继建立。
各国领事馆忠实地执行本国政府的侵略政策,成为列强在重庆的
侵略工具。
9、1904年中英签订《永租打枪坝条约》,规定打枪坝永远租借给英国人控制
的重庆海关。
10、1890年,英国立德乐洋行首先在重庆成立。
11、1891年,美国教会在曾家岩创办了求精高等学堂,这是今求精中学的前身。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
1、1897年,宋育仁在重庆创办了四川第一家报纸--《渝报》,并发表了他的
改良主义主张的重要著作《时务论》。
宋育仁创办的《渝报》,启迪了一代重
庆先进青年,推动了重庆思想解放的潮流。
2、1904年10月,重庆总商会成立。
商会由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组成,富商李
耀庭被推为总理。
总商会主张抵制洋货,收回利权,振兴民族工商业。
在1909
年从英国手中收回了江北厅矿权。
3、1892年,川东道黎庶昌在重庆创办了“川东洋务学堂”,这是重庆的第一
所官办新式学堂。
1906年,建立了川东师范学校。
4、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邹容写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革命军》一书,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不朽著作。
1905
年4月3日,刚满20岁的邹容牺牲于狱中。
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表彰他为“大将军”。
5、邹容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反对封建专制制度;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清王朝投降卖国政策;③表现在他为革命而蹈
汤赴火、为救国救民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的英雄气概。
6、1903年,在邹容的挚友杨沧白的倡议下在重庆建立了四川第一个资产阶级
革命团体公强会,以求“富国强兵”为己任。
革命派编辑《广益丛报》。
1904年,卞小吾创办《重庆日报》。
7、1905年,陈崇功等奉孙中山命令回重庆建立同盟会重庆支部。
1906年初,
同盟会重庆支部成立,杨沧白为总负责人。
同盟会重庆支部的活动为重庆独立
和蜀军政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新文化运动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1、1921年2月,由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愚生创办的《新蜀报》正式出版,陈毅、肖楚女、周钦岳等曾担任这家报纸的主笔或总编辑。
《新蜀报》是重庆和
四川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2、重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反对封建道德、争取妇女解放和提倡教育改革。
3、1922年,陈愚生在重庆成立“全川教育改进会”,具体探讨教育改革、教
育实验的有关问题。
4、“五四”运动后,陈愚生、邓中夏、恽代英、陈毅、肖楚女等来到重庆,对马克思主义在重庆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陈愚生举办“暑期讲习会”,陈
毅发表《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被迫归国宣言》,肖楚女秘密筹办重庆公学。
)
5、1920年3月12日,“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在重庆成立,这是我国成
立时间最早的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组织。
6、1922年10月9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选举周
钦岳为首任书记。
7、1919年8月,留法勤工俭学会重庆分会成立。
留法学生中,积极投身革命
实践的杰出代表有邓小平、聂荣臻(江津)、赵世炎(酉阳)等。
第1学习内容战时首都与中华民国陪都
重庆建市1929年2月15日,重庆正式建市,隶属四川省,第一任市长潘
文华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主席林森率国民政府主要办事机构人员到达重庆,12月1日,正式在重庆办公。
从此,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首都,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重庆陪都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决定将重庆升格为行政院直属的特别市。
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直到1949年
4月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重庆作为陪都的历史才宣告结束
第2学习内容中国经济的脊梁
沿海工厂的内迁和重庆工业的发展
(1)抗战时期,大批工厂从沿海和省外其他城市迁入重庆(即内迁工厂),不仅成为战时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还奠定了战后重庆经济发展的基础。
(2)我国抗战时期的“金三角”是以重庆城为中心,由合川、长寿、江津等地构成。
(3)在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工业区中,重庆是唯一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区,集中了我国抗战时工业经济的命脉。
(4)抗战时期的全国两大军火生产基地是太原和重庆,太原沦陷后,全国抗战所需的枪支弹药,主要依靠重庆供给
商业、金融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1)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全国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
(2)抗战时期,重庆成为长江、嘉陵江航运中心
四大家族在重庆的经济掠夺
抗战后期,重庆经济濒于崩溃,一方面是由于日军侵略东南亚,使重庆的物资供应和销售遇到困难,更主要还是因为四大家族进行经济掠夺,阻碍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第3学习内容重庆大轰炸
概况抗日战争期间,从 1938 年到 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对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6年又10个月的战略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
序幕1938年2月18日,日本飞机第一次空袭重庆市郊广阳坝、江北县(今渝北区)石船等地,拉开了重庆大轰炸的序幕
主要惨案:五三、五四大轰炸1939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是日本飞机空袭重庆造成市民伤亡最多的两次大轰炸,也是当时世界轰炸史上的空前惨案
主要惨案八一九大轰炸1940年8月19日至20日,日本出动飞机360多架次,投弹800多枚,创造了对重庆使用飞机数量的最高纪录(即“八一九”大轰炸)
日军对万县的轰炸1939年至1944年5月,日机轰炸万县29次,共出动飞机660架次,炸死民众1332人,伤1520人,炸毁房屋6 006间
“六五”大隧道窒息惨案1941年6月5日的“六五”大隧道窒息案是日本帝国主义对重庆人们犯下的滔天罪行
第4学习内容重庆人民对抗战的贡献
主要贡献
(1)踊跃参军参战;
(2)努力生产抗战物资;
(3)千方百计保证抗战运输;
(4)广泛开展献金献机和慰劳活动
代表人物卢作孚: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在1925年创办的民生轮船公司,为抗战运输立下了卓著功勋
第5学习内容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
南方局的设立1939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重庆设立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为书记
南方局在抗战时期的重大贡献
(1)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国民党中的进步人士、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
(2)领导反对国民党投降派和顽固派的斗争;
(3)在各种场合广交朋友,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赢得了国际舆论对中国进行的民族自卫战争的同情和支持
《新华日报》在重庆的战斗
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办的《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
统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后迁往重庆。
《新华日报》在重庆战斗八年多,始终
是中国共产党的喉舌,是人民的向导
第6学习内容重庆的人民民主运动
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1939年,国民党军统在重庆歌乐山下设置白公馆、渣滓洞监狱;1943年,又建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关押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胡世合惨案”1945年2月,重庆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胡世合惨案”,由此引起重庆人民开展一场反特抗暴运动
中国民主同盟的成立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上清寺“特园”秘密成立,黄炎培被推举为执行委员会主席;1944年9月19日,中国民主政
团同盟在重庆召开代表会议,改称“中国民主同盟”,推选张澜为主席
第7学习内容教育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
重庆教育的发展背景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西迁和沿海工厂的内迁,大批公立、私立学校迁入重庆地区,形成了抗战时期重庆教育大发展的局面主要表现(1)高等教育: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共有高等学校38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1/3(注:重庆第一所高等学府是1929年创办的重庆大学)。
(2)中等教育:抗战时期,著名的中学有: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创办的抗日战争时期设备最为完善的南开中学;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1939年创办于合川);1938年由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倡议创办的清华中学。
(3)小学教育、扫盲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4)重庆成为抗战时期全国教育的中心:被誉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四坝”中,除成都华西坝外,沙坪坝、北碚夏坝、江津白沙坝都属于重庆
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的繁荣背景抗战时期,全国许多文化团体和文化界的一
批名人集中于重庆。
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的领导下,通过郭沫若在国民
政府军委会政治部负责宣传文化工作的合法身份,建立了抗战文化统一战线。
重庆成为战时全国文化的中心
表现(1)文艺创作活跃:如老舍的《火葬》《四世同堂》,艾青的诗《向太阳》等,特别是戏剧创作和演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达到很高的水平:郭沫若的《屈原》《虎符》《孔雀胆》,夏衍的《法西斯细菌》、阳翰笙的《天国春秋》。
1942年4月3日,《屈原》在重庆国泰戏院(今国泰电影院)首次演出,大获成功;七七少年剧团和孩子剧团是抗战时期重庆的两个著名的
少年儿童剧团。
(2)电影事业也空前繁荣,拍摄了一大批抗战题材的影片,著名电影剧作家,导演、影星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