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 笔者从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通过互联网、邮件、实地调查等3种方式对全国185家物流企业的物流人才需求状况开展了问卷调查。
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对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物流人才;需求;调查;分析;人才培养
近几年来,中国物流业发展迅猛,现代物流正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但物流人才的匮乏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为了了解和分析我国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从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对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开展了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 调查对象与方式
本次调查通过互联网、邮件、实地调查等3种方式向全国220家物流企业发放了问卷调查表,收回调查表185份。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从企业类型来看,第三方物流企业占50%、运输企业占20%、仓储配送企业占15%、货代企业占9%、港口码头占6%;从企业性质来看,私营企业占58%、股份制企业占24%、中外合资企业占9%、国有企业占7%、外商独资企业占2%。
(二)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类型、性质,物流人才的需求层次、不同层次岗位对物流人才的基本要求,物流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企业招聘、培养物流人才的主要方法,企业对物流专业毕业生和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看法,企业对学历、工作经验、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的要求,企业岗位设置、紧缺岗位需求、学历结构等情况,企业对政府的期望等28个调查项目。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 物流人才层次与紧缺岗位需求分析
1. 本次调查将物流人才分为高级、中级、初级和复合型人才四大类。
高级物流人才位于企业的高层,主要负责企业整体目标的制定,起着总指挥的关键作用;中级物流人才主要负责企业具体事宜的计划与指挥;初级物流人才属于执行层,他们负责具体事宜的操作,偏重于体力劳动;复合型人才主要是具有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技能的人才。
调查结果显示:65%的物流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42%的企业需要高级人才和中级人才、40%的企业需要初级人才。
调查结果表明了我国物流人才的紧缺程度,不仅需要初级、中级、高级物流人才,更需要复合型人才。
2. 物流企业紧缺岗位的需求状况。
在调查表中列举了物流企业一般设置的23个中初级岗位。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物流企业最紧缺的前10个岗位是:营销助理、营销代表、采购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客服文员、跟单员、商品配送员、物流业务管理员、电脑网络信息员、退税员等。
(二)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基本要求
1. 物流企业在招聘从事基层岗位的员工时,77%的企业要求员工“工作认真肯干、吃苦耐劳”,74%的企业要求员工“具有协作精神和一定的责任感” ,66%的企业要求员工“具有物流专业相关技能和能力” ,51%的企业要求员工“具有相关经验” ,只有34%的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22%的企业只要求员工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2. 物流企业在招聘从事高层岗位的员工时,70%的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若干年物流行业经验”和“具有较强的物流策划、规划能力”,57%的企业要求员工“具有一定的管理化与信息化运作的背景” ,52%的企业要求员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49%的企业要求员工“能较熟练地掌握行业英语”。
3. 企业对员工的计算机水平的要求是:39%的企业认为针对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32%的企业要求“能进行文字处理及一些基本操作” ,22%的企业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 ,只有5%的企业“不作要求”。
4. 企业对员工的英语水平的要求是:44%的企业认为针对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39%的企业要求“能处理一些英文单证和资料”,只有6%的企业“不作要求”。
从这一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一是针对不同的岗位对英语和计算机水平提出了不同要求;二是企业对基层岗位的学历要求并不高,多数企业对从事高层岗位的员工要求具有本科学历;三是多数的物流操作岗位比较艰苦、单调,很多工作地点比较偏僻,工作环境比较差,这就必然要求在基层工作的员工“工作认真肯干、吃苦耐劳”、“具有协作精神和一定的责任感”;四是企业对在高层岗位工作的中高级人才的能力、素质、经验、学历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 物流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分析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要求如表1所示。
表1中的第一行表示:有74%的企业要求物流人才应具备“项目规划、策划能力”,73%的企业要还要求物流人才应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等。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较强的“项目规划与策划能力”、“工作创新能力”、“市场推广与开拓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研发与攻关能力”;二是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交流与沟通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 灵活应变能力”;三是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忠诚度”、讲“诚信”;四是具有较强的“信息资源管理能力”、“ 企业信用管理能力”、“ 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供应链管理能力”、“人才资源管理能力”、“ 市场营销能力”和“品牌管理能力”;五是具有“严谨周密的思维模式”和“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六是具有“完善的执行能力”、“ 协同合作能力”、“ 项目执行能力”。
(四) 企业招聘、培养物流人才的方法分析
1. 企业在招聘物流人才时优先考虑的是:82%的企业首先选择“有物流相关工作经验者”,33%的企业优先选择“高校应届物流专业毕业生”, 32%的企业优先选择持物流相关资格证者。
2. 企业解决物流人才需求的主要方法:59%的企业表示“在工作中培养业务骨干”,53%的企业表示“选派优秀员工参加培训”,45%的企业表示“依托社会的人才市场招聘”,只有35%的企业表示“招聘物流专业毕业生”。
3. 企业选择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主要方式:45%的企业“从企业内部选拔”、35%的企业“高薪招聘”、24%的企业“选派员工参加专门培训”。
4. 企业培训物流人才的主要方法:56%的企业会在“企业内部定期组织培训”,42%的企业“鼓励和资助员工进行专业深造”,34%的企业“组织参加社会机构认证培训与考试”和“到相关企业学习与交流”,只有14%的企业“委托高校组织短训班”。
5. 企业对培养物流人才的态度是:41%的企业“愿意选派员工到学校参加培训或提升学历” ,39%的企业“愿意与学校合作参与人才的培养”,只有20%的企业“愿意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
由此可见,各高校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是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二是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和培训机构要承担起为企业培训现有员工的职能,企业应积极与学校合作参与物流人才的培养;三是为了弥补物流专业毕业生没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不足,学生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讲诚信,具备物流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协作精神、善于沟通,工作认真、吃
苦耐劳。
(五) 企业对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看法分析
调查显示,大多数物流企业并不看重“物流师”之类的职业资格证书,60%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对职业资格证书“只作一定的参考”, 48%的企业认为“没有针对性,难以确定能够胜任特定的工作” ,只有30%的企业认为“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和选择相关层次的人才”,只有20%的企业要求员工具有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只有11%的企业看重的是“职业资格证书”,还有15%的企业“不看重职业资格证书”。
在众多的物流职业资格证书中,30%的企业看重“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中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颁发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 ,27%的企业看重“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和中国交通运输学会联合颁发的ILT物流职业资格证书”,15%的企业看重“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联合颁发的物流职业经理证书”,13%的企业看重“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和中国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颁发的物流职业资格证书”,9%的企业看重“中国交通运输学会引进的美国注册物流师(CTL)”。
通过调查不难看出:一是物流职业资格证证出多门,没有形成品牌,在物流行业中没有一种证书具有权威性;二是要改革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内容和方法,真正使证书的持有者能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三是政府要在物流行业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六) 政府在物流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60%的企业需要政府“完善物流法规”,52%的企业需要企业“完善运输基础设施”,48%的企业需要政府“建立信用体制”,36%的企业需要政府“提高物流审批效率”和“搭建行业(区域)平台”,35%的企业需要政府“完善安全支付体系” ,25%的企业需要政府“构建与完善公共或行业信息平台”,24%的企业需要政府“大力宣传物流”,23%的企业需要政府“组织行业联盟”。
由此可见,为了使我国的物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完善物流法规、加强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体制。
三、对物流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 高等院校在培养物流人才时首先要准确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需要各个层次的物流人才。
本科院校和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中级人才,在开设物流专业时
可设以下4个专业方向:物流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企业物流、国际物流。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初级人才,在开设物流专业时可设以下4个专业方向:运输业务、仓储与配送、物流营销、物流信息处理。
(二)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院校要建立由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针对企业对物流人才在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三) 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通过“工学结合”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校解决校内实训工位不足、实训设备和资源不足、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不足等许多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提高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就业难题,还为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有目的地培养、选择物流人才,可以减少人才培养培训成本。
因此,“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学校、学生、企业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 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现代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协调和指导,结合当地实际需求,指导高等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要求开设物流专业,加强和规范现有相近专业的建设,不断总结开展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经验,推动物流职业教育不断适应物流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政府要规范物流资格证书的培训和鉴定机构,树立物流资格证书品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物流行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督察,帮助和支持职业院校建立物流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为学生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提供鉴定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昕,何明珂. 北京地区物流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3).
[2] 李爱红,郭兆平. 大连物流人才需求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08(2).
[3] 肖军. 湖南物流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