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2019年仅有452万中国人 出境旅游,但2019年我国国 内游客达12.2亿人次,出境 游客达3100万人次。2020 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 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 出国。届时将有一亿中国人 走出国门,前往全球各地旅 游。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 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 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 词。
了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广大群
众反应强烈。
n 为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纠正公民 旅游中的陋习,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 从今年开始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 质行动计划。
第一步
n 2019年9月22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 局公布了从网上征集的20类中国公民旅游 常见不文明行为
n ①中国公民出国旅游常见10类不文明行 为
n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n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 n ★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种类
n 警告 n 罚款 n 行政拘留(5日以下、5日至10日、10日至
15日,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 n 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n 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对外国人适用)
n ★“中国人,便后请冲 水”,“请安静”, “请不要随地吐 痰”……这种仅以简体 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 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 目的地国———美国、 法国、德国、日本、泰 国、新加坡等地频现。
☆2019年9月中旬香港迪士尼乐园热闹开园,内 地游客不拘小节的不文明行为却成了海外媒体竞
相报道负面新闻。
(三)《环境保护法》
n 基本原则 n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n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 n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
n ★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肇事逃逸终生禁止开车
非执行紧急任务不得优先通行
欧洲试行取消红绿灯靠谦让维护交通秩序
▲作为试点,欧洲7个城 市和地区正在尝试取消街 上所有的红绿灯和指示牌, 让司机和行人通过自我约 束来维持交通秩序,真正 做到友好相处 (news.xinhuanet/com ments/201911/25/content_537315 8.htm)
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
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n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n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有多种n一指引作用n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n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通过三种规范形式来实现n授权性规范可以做什么或有权做什么n禁止性规范不得做什么n义务性规范应当或必须做什么n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n一治安管理处罚法n2019年3月1日起施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治安管理处罚种类n警告n罚款n行政拘留5日以下5日至10日10日至15日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n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n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对外国人适用二集会游行示威法n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均适用本法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n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行集会、游行 、示威,均适用本法;文娱、体育活动, 正常的宗教活动,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 不适用本法
n 集会——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 表达意愿的活动
n 游行——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 进、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
n 示威——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 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 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
中国人可以在君子小人良民刁民
双重身份中自由转换而毫无障碍
n 譬如当某单位人集体外出乘车时,人人皆君子, 大家相互谦让,惟恐争先。但当这些人分别同 陌生人乘车时,君子之风则荡然无存,人人争 先抢座,惟恐落后。
n 譬如当某农民一旦离开乡土乡亲,其道德约束 几乎全部失效,在良民与刁民双重身份自由转 换中毫无障碍。只要兔子不吃窝边草,别说小 偷小摸制假售假行为了,就是人口贩子汪洋大 盗回到村里,也是不受道德舆论谴责的
①在「天下为私」的君 主专制社会,中国民众 长期处于无权的奴隶地 位,必然缺乏爱国之心 和对社会国家的义务观 念,公德之心必然淡漠 甚至缺乏。
②中国几千年过度重视 “独善其身”的私德修 养,对社会公共领域抱 持疑惧和疏离的态度, 始终没有培养起“相善 于群”的公德意识。
③中国传统道德几乎不
涉及调节陌生人之间关 系的道德,即社会公德。 在今天这个熟人社会向 陌生人社会转型的关键 时期,我们既缺乏处理 陌生人关系的规则,更 没有形成处理陌生人关 系的规则意识。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n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n 1、公共生活的涵义 n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n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n 私人生活——封闭性、隐秘性 n 公共生活——开放性、透明性
n 公共生活是指人类群体在公共场合的社会生活。
n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私人生活往 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 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而公共生活则具有鲜明 的开放性和透明性的特点,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更为直接和广泛。
公民的公德意识如何↘
①个人素质高低的判断依据!
②是民族和国家的形象反映!
n 1994年10月2日至10月16日,第十二 届亚运会在日本广岛举行。结束的时候, 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
2019国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前
2019国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后①
2019国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后②
2019国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后②
尊看
理敬 似
父简
母单
文 明 进 餐 等 道
的 行 为 包 含 着
n 这在学术界是见仁见智的问 题。著名的史学家钱穆先生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台 北会见美国学者邓尔麟时说: 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只是 看到了它的手指和脚趾,要 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 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传统 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礼’。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n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n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有多种 n (一)指引作用 n 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
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 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n ★法律最首要的作用
法律的指引作用通过三种规范形式来实 现
n 授权性规范——可以做什么或有权做什么 n 禁止性规范——不得做什么 n 义务性规范——应当或必须做什么
1 2 5
n 以“礼仪之邦”自傲的“中国人”为何成为不文明 和粗鲁的代名词?
n 为什么我们突然间变得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甚至不 会吃饭?
n 为什么这样一个牵涉国家形象与民族精神的大问题 被长期忽视?
n 我们的公民道德教育是否存有重大缺漏? n 中国究竟需要一场怎样与人相处的礼仪启蒙运动?
什么时候社会大众齐声疾呼要求重塑社会公德?
沈阳千人看自杀:望远镜等全用上了!
冷漠如刀!
湖南某地看客们鼓励跳楼:
从清末到民国,几乎没 有人看得起中国人,甚 至于在中国的土地上, 竟然出现了公共场所的 大门上堂而皇之的写着: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的字样,让所有的中国 人义愤填膺。那时中国 人被蔑视,是因为国力 衰弱,经济落后所致。
比“华人与狗...”更该让我们感到 耻辱的......!
n 5、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 纠纷或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 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n 6、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 外国人拍照、合影;
n 7、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
n 8、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 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非 赠品,享受服务后不付小费,贪占小便宜。
在我国,公德、私德的区分始于梁启超。他在 1902年写的《论公德》一文,强调中国人缺少公 德,而私德充斥生活。
n “我国民所最缺者,公 德其一端也……吾中国 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 早,虽然,偏于私德, 而公德殆阙。试观《论 语》、《孟子》诸 书……其中所教,私德 居十之九,而公德不及 其一焉。”
(初版于1947年)
n 3、坐公交车、乘电梯、购物、买票、 参观、就餐时争抢拥挤、插队加塞,不 谦让老幼病残孕;
n 4、在公共交通工具、宾馆饭店、剧场 影院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猜拳行 令、喧哗吵闹;
n 5、在景观文物、服务设施上乱刻乱划, 踩踏禁行绿地,攀爬摘折花木
n 6、不听劝阻喂食、投打动物,危害动 物安全;
公共场所
颜温 馨 公 益 广 告 上 餐 桌 北 大 第 一 食 堂 展 新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n 风俗礼仪 n 宗教教规 n 党团章程 n 乡规民约 n 校纪校规 n 法律+道德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指社会公德 而言。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 基础层次。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 渐积累起来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 生活准则。
9、在公共场所 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闹
n ★两个广东人在美国街边说 话,美国人认为他们就要打 架,急拨电话报案。警察来 了,问两人在干什么,他们 说:“我们正在耳语。”
n ★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 知道自己丑陋。中国传统文 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 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 也不能痊愈。——柏杨
[nanfangdaily/zm/20190928/xw/tb/201909280002.asp]
想抽就抽
想脱就脱
想躺就躺
想撒就撒
2019 8 8

月 n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但

当前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与高速发展的旅 游业还不适应,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
称,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形象,引起
n 7、在他人面前打赤膊、袒胸敞怀,在 房间外穿睡衣活动,穿着不合时宜;
n 8、讲黄色段子、宣扬封建迷信、传播 胡编乱造的政治笑话,热衷低级趣味;
n 9、强拉外宾合影,违反规定拍照、录 像;
n 10、吃自助餐时多拿多占,离开宾馆饭 店时取走非赠品,贪占小便宜。
•唐宋以前,中华文化是优雅的代名词,中国 是礼仪输出国。史载中国商人到东南亚去,被 看作来自礼仪之邦的人上人,甚至免费食宿。 日本和朝鲜对中华文化的模仿亦步亦趋。
①要全中国的中国人都明白到公德的重 要性,必先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②通过中国知识分子对古今中外道德资 源的开掘、阐发、创构和宣扬,影响社 会大众的生活和信仰,使之符合今日人 类文明的较高道德水准,这是中华民族 克服这一历史性缺失的必由之路。当然, 如果政治的力量也能够给予推动,那就 会事半功倍了。
198
10、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 到膝盖以上、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 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
车内弥漫脚臭味
张 曼 玉 剔 牙
127、133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n 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 擤鼻涕、吐口香糖,污染公共环境;
n 2、在非吸烟区吸烟,打喷嚏不掩口鼻, 危害他人健康;
n 中国乡下老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 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的俗语。谁也不敢否认这俗语多少是中国人的信 条。其实抱有这种态度的并不只是乡下人,就是 所谓城里人,何尝不是如此。扫清自己门前雪的 还算是了不起的有公德的人,普通人家把垃圾在 门口的街道上一倒,就完事了。__费孝通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
西语中没有礼这个概念。 中国各地风俗方言差别之 大不亚于法与德国差别。 而数千年来,中国始终没 有走向分裂,因为彼此在 一个更高层次上是认同的, 那就是礼。礼是整个中国 人世界里特殊的思维方式 行为准则。
用礼乐之道教育民众
• 礼是以道德为核心的国家典章制度 • 礼是对人性合理的制约。
n 天命之谓性 n 率性之谓道 n 修道之谓教——《中庸》
• 中国的古人以[修身或修道]作为人生理想的 基础层次,
• 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的最高层次。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 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身修而后家齐,家 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平。—《大学》—
n ②中国公民国内旅游常见10类不文明行 为
n 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 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 讲卫生留脏迹
n 2、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 空间,危害他人健康;
n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 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 黄线;
n 4、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 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1 9 3
公德与私德
n 一般来说,道德可以分为公德与私德。前者主要 适用于公共生活;后者主要适用于家庭团体的私 人生活。
n 中国人的道德意识虽然发达很早,但表现在生活 中,却「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中国人视个 人之道德操守或曰个人名誉为第二生命,高度重 视礼仪道德,但这个礼仪道德主要指家庭亲戚朋 友等小圈子内的私德。在中国传统道德中缺乏对 待公共生活的道德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