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考前三个月 第四章 小说阅读 综合训练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训练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渔鼓
刘绍英
芦苇砍倒后,长哥把丝网一条条收进了船舱,又从舱底翻出用布兜裹着的渔鼓,就上了岸。
渔鼓自是好材料做成,鼓筒溜溜的光滑,竹纹清晰,看得出来,夏天的时候已经喂过桐油了。
上端系了一块红绸布,好似姑娘辫子上的红绸结。
下端绷上了蟒皮,用手拍上几下,那梆梆的声音浑厚铿锵,便会直往心里钻去。
渔鼓是长哥父亲留下的。
每到芦苇砍倒后,父亲就会与长哥背着布兜,抱着渔鼓,沿澧水河挨家挨户地送吉祥。
父亲的声音浑然低沉,有了些苍凉,长哥的声音清脆高亢,透着年轻,鼓声打出的节奏则沉闷敦厚,似八月隐雷。
这时,农闲下来的乡亲,渔鼓打到哪,他们就会跟到哪。
走过整个村子,送给各家的唱词都各不相同。
回来的时候,糯米糍粑、绿豆皮、米泡芝麻糖之类的,就会装满布兜。
更有些小把戏,好奇地偶尔伸出手去摸一把渔鼓,便一路跟着父子俩,直到父子俩上了船,他们才怏怏地转去。
每到这个季节,乡亲们似乎伸长脖子等着父子来,一年上头,家家图个吉利热闹。
父亲死后,长哥就没再一个人上岸打渔鼓。
长哥翻过了堤坡,就走进了堤坡下的村子。
村子里很安静。
有几只鸡在路边悠闲地扒着草堆。
长哥走到第一户人家的门前愣住了。
门上了锁。
长哥记得这家有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姑娘红唇白齿,长得好看。
每次父亲与长哥来,她都会给父子俩泡上一杯茶,茶递到长哥手里,姑娘就会说:“喝茶润嗓哩!”长哥看她,她就红了脸,头一低,进到里屋去了。
等到长哥渔鼓的声音响起,她又会从房里出来站到旁边很认真地听。
记得那年回到船上,长哥晚上就做了个梦,梦里自己娶了这个姑娘。
长哥有些沮丧,拿渔鼓的手很自然地垂了下来。
长哥走到第二家去,刚到院门口,一条黑狗冲了出来,对着长哥狂吠,吓得长哥手里的渔鼓差点掉到地上。
“谁来了?”院里一个气力不足的声音。
“我,打渔鼓的。
”长哥忙回答,还是抬起腿进了院门。
狗伸着红舌头,望着长哥已不再吠。
长哥看见了一个老人裹着床被子躺在藤椅上,在屋檐下晒太阳。
太阳正照在老人的脸上,那脸便有些生动。
长哥走到老人的跟前,老人眯着眼,看着长哥的渔鼓咧嘴就笑了:“哦,打渔鼓的呀。
我耳朵背,听不见。
儿子到乡政府去了。
”
长哥点了点头,心里明白,家里没有其他人,老人耳朵又听不见,这渔鼓要打给谁听呢?
长哥还记起,这是村主任家。
平常这个日子,村主任家是最热闹的了。
长哥向老人告辞,抬头看一眼明晃晃,却有些寒冷的日头,就走出了院门。
长哥想:自己还要不要继续往前走呢?这样想着,脚步却没有停止,又走到了第三家。
这家很热闹,堂屋里有十来个人在看电视。
电视的声音特别响亮。
长哥把渔鼓拍了两下,声音沉闷低回。
没有一个人回头。
长哥把渔鼓又拍了两下,这次的声音有了些激越。
两声渔鼓响过,长哥自顾自地唱了起来。
屋里的人这才齐刷刷地转头。
一大嫂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长哥跟前说:“打渔鼓的,等我们把这集电视剧看完。
”
长哥看见,那些转过来的头,马上又转向了电视机。
长哥说:“我到其他人家去了再来吧。
”
大嫂说:“你不要去了,村里的人基本上都在这里。
”看着长哥满脸的疑问,大嫂继续说:“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老弱病残留着看家。
”说着,给长哥拉了把椅子,便不再理长哥,眼睛又盯向了电视。
长哥依照大嫂的招呼坐下了。
坐下的长哥没有看电视,手摩挲着渔鼓有些粗糙的蟒皮。
渔鼓上端的红绸布已经很旧了,那还是爹在的时候,在镇上用两斤鱼换的。
坐了一会儿,电视插播广告,那些头扭了过来。
有几个半大的孩子起身围住了长哥:“打渔鼓的,给我们唱流行歌曲吧。
”
“唱《两只蝴蝶》。
”
“唱《老鼠爱大米》。
”
……
长哥起身。
这些前几年还流鼻涕的小把戏,像野地里的蒿草,蹿高了。
长哥歉意地说:“我不会唱流行歌,我打渔鼓就送吉祥,说水浒,说好汉故事。
”说完,长哥就把渔鼓敲了两下,和着节奏,用他逐渐低沉浑然的声音唱了起来:“一送恭喜二送财,三送……”
这时,广告已插播完毕,那些头又都扭向了电视机,不知谁把音量开大了一些,渔鼓的敦厚的梆梆声和长哥逐渐有了些苍凉的声音就一点也听不见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善于通过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以形写神,如“手摩挲着渔鼓有些粗糙的蟒皮”就写出了长哥当时的紧张、感动。
B.小说颇有诗意地写长哥那年做了一个梦,梦里自己娶了那个长得好看的姑娘,表明长哥是个有些浪漫、向往美好爱情、有梦想的民间艺人。
C.“小把戏”喜欢听的是流行歌曲,对渔鼓不感兴趣了。
说明渔鼓是一种高雅艺术,曲高和寡,不是普通人能够欣赏的。
D.“村子里很安静。
有几只鸡在路边悠闲地扒着草堆”的环境描写,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冷清、自在,与下文“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老弱病残留着看家”相呼应。
E.小说匠心独运,通过对渔鼓听者渐微的伤感的描写,引发了在现代文明进程里传统文化逐渐被侵蚀甚至遗落的担忧。
答案AC
解析A项“手摩挲着渔鼓有些粗糙的蟒皮”是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不是神态描写,且并不能表现长哥“感动”。
C项渔鼓不是高雅艺术,它本来就是民间艺术。
2.小说对村子里的三户人家的描写,分别侧重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现状?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说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农村的现状:凋零、衰败、冷清。
①第一户人家:“门上了锁。
”侧重反映年轻人都离开农村、外出打工的现状。
②第二户人家:没有生气,只有一条狗陪伴着孤独的老人。
侧重反映村里只有留守老人的现状。
③第三户人家:很热闹,聚集了村里无所事事的妇女和小孩看电视。
侧重反映村里只剩老弱病残的现状。
3.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看法一:担忧渔鼓这种传统的民间曲艺逐渐消失。
①没有人喜欢听长哥打渔鼓,传统民间艺术被冷落。
②仅有的一些人在看电视,传统民间艺术被新事物取代。
③渔鼓人敦厚的梆梆声一点也听不见了,暗示了传统民间艺术已经没落。
看法二:担忧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和命运。
①长哥遭受的悲凉况味,熟悉的乡村变得冷清,没有人再听渔鼓。
②仅有一些人看电视,孩子让他唱流行歌曲。
③长哥“逐渐有了些苍凉的声音就一点也听不见了”,暗示了传统民间艺人命运堪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城市候鸟
李凌
秋风过去,树上的黄叶纷纷飘零,一场一场的秋雨带着寒意散落在行人的脸上。
人字形的雁阵一直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从头顶缓缓飞过。
当秋生看雁阵飞过的时候,他开始想家了。
秋生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正是天空飘着满天春雪的季节。
他刚走出车站,就被职业介绍所的服务员拦住了,服务员带他来到一个正在挖地基的建筑工地,对他说,干好了有钞票,干不好就走人。
秋生以前听人们说过城市遍地都是黄金,只要弯腰就可以拾到。
就像去年出门的邻家闺女,不到一年,竟然打扮得花枝招展,回家还坐了飞机,惹得自己的老婆眼热得快要冒出火来。
秋生经受不住老婆半个月的抗议,终于答应出门到城市里打工。
工地上恶毒刻薄的老板总是让人马不停蹄地干活,除了吃饭连零花钱都给得十分吝啬。
眼看着楼房在不断地拔节长高,可是秋生的拾金梦却像飘在空中的肥皂泡一样一个一个地破灭。
尽管妻子一次一次打来电话催要两个孩子的学杂费、化肥钱、农药钱、种子钱,可是老
板却在关键时候没有了踪影。
无奈,秋生和两个老乡结伴独立干了起来。
他们通常呆在一个只有十平方米的房子里,守着一部电话等着老板有活的时候通知他们,实在等不来电话的时候就去菜市场或者商贸货场帮别人装卸货物扛大包挣苦力钱。
到了秋风落叶的时候,竟然也有了一笔可以回老家的盘缠。
尽管到了年底到处都在传来火车票汽车票涨价的坏消息,可是他一看到天上南飞的大雁不辞劳苦地向南飞翔,他就觉得他就是那群大雁中的一只。
一想到回家,晚上他的梦里也似乎多了许多甜蜜的期待。
他梦到两个孩子早早就等在村口围着他讨要好吃的东西,梦见老婆正向着他走来……这样的梦境使他回家的路程变得漫长而亲切。
火车载着这些欢乐的梦境日夜兼程地向着离梦最近的地方飞驰。
当车窗外小贩的叫卖声变得越来越亲切的时候,他知道梦中的家离他越来越近了。
邻家的闺女比他早几天坐着飞机回来了。
穿金戴银的她领着一个年龄可以做他爹的中年男人一出现在村庄,就使得秋生老婆的心情和脚下的土地变得黯淡起来。
妻子迫不及待地将他迎进家门,孩子还没有放学,秋生用怪怪的眼神望着妻子,猴急地脱下了贴身的裤子,随后从里面露出一沓花花绿绿的钞票。
老婆温柔地看他一眼,就从枕头下面掏出一个账本来,一阵三下五去二的算计,化肥钱、种子钱、孩子学杂费、各种税费……花花绿绿的钞票从床上变得越来越薄。
当最后一张钞票从床上消失的时候,妻子用一种疑问的眼神看着丈夫。
丈夫终于低下了在外面再苦再累、受人侮辱也没有低下的头颅,默默无语地拐到了厨房的一个角落,喝起了劣质的闷酒。
他的女人看着逐渐醉意的丈夫,悄悄地出去了。
日子虽然黯淡而无聊,可是终究还得往前过。
秋生因为出门长了见识,春节的时候竟然能够和长辈们坐在同一张桌上喝酒吃饭。
以往他在城里的种种心酸遭遇居然成了乡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人们伸长脖子仔细聆听的样子使得秋生有了一些从未有过的快意,他突然觉得他的话竟然也有那么多令人兴奋和骄傲的东西。
乡村的春节在鞭炮声中渐行渐远,当家乡的柳梢露出一点嫩黄时,人字形的大雁向着秋天相反的方向飞去,一种莫名的牵挂涌起在秋生的心中。
他不自觉地就将目光投向大雁飞行的远方,久久地眺望。
走在乡村的田埂上,他发现村人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似乎与自己心中希望的某种东西相去甚远,山村和门前的那些鸡鸭们在他的眼里变得有些讨厌了。
秋生像在城市想念家乡一样开始想念起那个远方的城市了……[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语言质朴流畅,情节简单,刻画了一个普通农民工秋生的形象,他渴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善家境,他的生活也是诸多进城务工者的生活的缩影。
B.小说从小处着手,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推及到思考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城市靠什么魅力吸引了前来打工的人们,而乡村为什么留不住自然闲适的生活?
C.从小说的题目“城市候鸟”来看,作者揭示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归依感困境:他们远离亲人,忍受孤独与辛酸,既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又回归不了旧有的生活方式。
D.“邻家闺女”的形象在小说中寥寥几笔,用意深刻,她看似进城实现了淘金梦,并激发更多村民加入城市淘金行列,实则是将拜金主义引入乡村的罪魁祸首。
E.文章的结尾很是耐人寻味,秋生对城市的思念以及对眼前不紧不慢的农村生活的讨厌,最根本的原因是城市喧嚣浮华的背后还有先进与文明,能让他实现个人价值。
答案DE
解析D项“罪魁祸首”说法错误,原文没有支撑信息。
E项“能让他实现个人价值”,太过拔高,此时的秋生还没有这种认识。
5.小说中的秋生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吃苦耐劳,忍辱负重。
进城务工挖地基扛大包卸货物,干的都是最出力的活,被欺骗受侮辱,却不低头。
②看重亲情,有责任感。
在城市中思念亲人,梦回家乡。
为了挣到家庭基本费用,在城市中受苦却依然坚持。
也为了带回的钱满足不了家用而低头。
③能思考,有梦想。
被迫外出打工的他,经历坎坷艰辛,仍会渴望再次闯荡,不满足于单调缓慢的乡村生活节奏。
6.秋生眼中的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农民工进城打工这一现象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城乡的物质生活差距太大,城市拥有的繁华富裕远大于乡村,迫使大多数人为生计进城。
②城市没有保障进城务工者的基本权益,他们常常受骗受辱,付出劳动却得不到回报。
③城市的浮华拜金对淳朴的乡村生活是一种冲击,自由安逸松散慵懒的乡村生活乐趣被吞噬。
④城市的先进与文明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进城的村民,使他们不满现状却又不知如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