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湿敷疗法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药湿热敷技术

中药湿热敷技术

中药湿热敷技术中药湿热敷技术是一种结合了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本文将从中药湿热敷技术的定义、历史渊源、操作方法、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药湿热敷技术的定义中药湿热敷技术是一种将中药煎汤后,用纱布或毛巾浸湿,敷于患者皮肤表面,通过热力作用将中药的有效成分渗透到患者皮肤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中医外治法。

二、中药湿热敷技术的历史渊源中药湿热敷技术源于中国古代中医外治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熨”的记载,即指用发热的物体在人体表面进行热敷。

到了明清时期,中药湿热敷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三、中药湿热敷技术的操作方法1、准备材料:中药煎汤、纱布或毛巾、热水袋或毛巾、浴巾等。

2、操作步骤:将中药煎汤后,将纱布或毛巾浸湿,拧干至不滴水为止。

将纱布或毛巾敷于患者皮肤表面,再将其用热水袋或毛巾包裹,保持一定温度。

一般每次敷药时间约为15-30分钟,每日1-2次。

3、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纱布或毛巾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同时,在敷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敷药。

四、中药湿热敷技术的适应症中药湿热敷技术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软组织损伤等。

通过中药湿热敷技术,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五、中药湿热敷技术的注意事项1、对于皮肤破损或感染的部位,应避免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

2、对于患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

3、在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时,应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造成不适或损伤皮肤。

4、在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总结中药湿热敷技术是一种具有显著疗效和安全性的中医外治法。

通过中药湿热敷技术,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湿热敷技术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湿热敷技术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湿热敷技术中药湿热敷技术是将中药加工成药散,或水煎汤,或用95%的乙醇浸泡5~7天,然后用纱布蘸药汤敷患处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抑制渗出、收敛止痒、消肿止痛、控制感染、促进皮肤愈合等作用,适用于软组织损伤,以及骨折临床愈合后肢体功能障碍者,也适用于疖、痈等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还未溃破者。

一、基本操作技术1.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用消毒纱布7~8层或干净软布数层蘸药汤乘热摊放患处,另用1块消毒纱布不断地蘸药汤淋渍患处,使摊敷在患处的纱布层得以保持一定的湿热度,持续淋渍湿敷,根据病情,每次湿敷20~30分钟。

2.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在盆内,用消毒纱布7~8层或软布蘸药汤,浸湿药液,轻轻绞干,以不滴水为度,再折叠数层,乘热敷在患处,两手轻轻旋按片刻,稍凉再换,如此连续操作。

根据病情,每次湿敷20~30分钟。

特别提示:中药湿敷技术使用时应注意消毒灭菌。

二、常见疾病的中药湿热敷治疗(一)唇风(慢性唇炎)以唇粘膜肿胀,色暗红,干燥,有广泛灰白色秕糠状鳞屑,或有皲裂,局部发痒、发干、灼痛、肿胀、液体渗出、结痴为常见症状。

其发病与寒冷、干燥、日光照射、烟酒刺激以及舔唇、咬唇、乐器吹奏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或因风火毒邪搏结于唇;或因过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熏灼唇部;或因皮经血燥生风所致。

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组方】白鲜皮15g,蛇床子10g、川槿皮10g,地肤子30g、苦参30g。

【操作步骤】将中药置砂锅内煎煮,煮沸约10分钟,离火之后,去除药渣待温后,将药液倒出,用消毒纱布7~8层或软布蘸药汤,浸湿药液,轻轻绞干,以不滴水为度,再折叠数层,乘热敷在患处,两手轻轻旋按片刻,稍凉再换,如此连续操作。

每次30~60分钟。

每日3次。

5天左右为一疗程。

(二)漆疮(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粘膜由于接触外界物质,其临床特点为在接触部位发生边缘鲜明的损害,轻者为水肿性红斑,较重者有丘疹、水疙甚至大疤,更严重者则可有表皮松解,甚至坏死。

中药湿敷疗法

中药湿敷疗法

中药湿敷法山东枣庄中医院王燕鸣摘要: 湿敷疗法,是指用纱布蘸药汤敷患处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法是根据病情配方,将配方的药物加工成药散,或水煎汤,或用95%的酒精浸泡5-7天,即可使用。

使用时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敷在患处,l-2小时换药1次,或3-5小时换药1次。

有些疾病(如痈肿)可先熏洗,后湿敷,这样可增强疗效。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8.湿敷法一、何为湿敷法和文献记载湿敷法是用纱布浸吸药液,敷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法。

古称溻法。

从现有文献看,湿敷(溻)方首见于《肘后备急方》,该书载:“又丹痈疽始发浸淫进长并少小丹擒方”。

《刘涓子鬼遗方》称本方为“擒汤方”,并叙述有“令极冷,擒肿上”及温洗疮上”,“令恒湿”的冷敷和热敷两种方法。

至唐•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已载有数种溻方,如“揄肿方”,“治痈疽始作,肿赤掀热长甚速方”,“升麻揄汤方”,“大黄擒洗方”等。

对于具体应用方法也有论述:“故帛四重内汁中”,“故帛两重内汤中”,“擒肿上,干易之,日夜数百度”,“常令湿”。

这和现在临床常用的湿敷法是完全一致的。

二、操作方法和标准把所选药物浸泡、煎汤取汁,将5~6层纱布置于药液中浸透,挤去多余药液后,敷于患处。

一般每1~2小时换1次即可,如渗液不多,可4-5小时换1次。

湿敷法操作评分标准三、操作流程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8.1 评估8.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8.1.2 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8.1.3 心理状况。

8.2 目标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8.3 禁忌证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8.4 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8.5 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8.6 操作程序8.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中药湿敷技术

中药湿敷技术
中药湿热敷技术
康二病区
概念
中药湿热敷技术是将中药煎汤或其它溶媒浸泡,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常 温或加热,将中药浸泡的敷料敷于患处,通过疏通气机、调节气血、 平衡阴阳,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一种操作方法。
点击添加添题1
禁忌症
1、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 3、癌性浮肿
5、精神分裂者、抽搐、高 度神经质点及击严添重加不添合题作1 者 7、亚急性皮肤炎有血行不良时
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障碍—肩、颈、腰腿痛,膝关节痛
红花、没药、乳香、三七、当归、川芎、独活、桂枝、桃仁、海桐 皮、伸筋草、透骨草适量打成细粉,装入无纺布贷内,大火煎汤者 沸后2-3min,将敷料放入浸透。
《内经》曰:“肝主筋、肾主骨”,筋的活动 有力,骨的生长发育均有赖于肝血和肾精的 滋养。当肝肾精血渐亏,气血不足,筋骨失 养,加之感受风寒湿邪或外伤后使瘀血垂滞 颈、腰、膝部活动较频繁的关节部位而出现 退行性病变,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评估
点击添加添题1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3、对热的敏感性和耐受程度,感觉有无迟钝、障碍。 4、局部皮肤情况。 5、明确热敷部位:护士应了解患者病情,保证热敷 部位准确。若患者对热敷部位有疑问,护士应详细 了解病情及查对医嘴后,向患者解释清楚,打消其 顾虑。
解释告知
适用范围
1、软组织损伤
3、 肩、颈、腰 腿痛,膝关节痛。
5、强直性脊柱炎
2、骨折愈合后 肢体功能障碍
4、类风湿性关 节炎
软组织损伤
防风,牛膝,苏木,透骨草,没药,红花,桃仁,当归,伸筋散, 威灵仙等中药适量打成细粉,装入无纺布袋内,大火煎汤煮沸后23min,将敷料放入浸透。
软组织损伤在我国医学中称为“伤筋”,在 正常情况下气血行于全身,周流不息。局部 损伤时,气血多伤及。伤气则气滞,伤血则 血凝,气滞能使血凝,血凝能阻气行,以致 变为血淤,滞于肌表则青紫肿痛。

中医护理之中药湿敷法应用详述

中医护理之中药湿敷法应用详述

中医护理之中药湿敷法应用详述湿敷法(古称溻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尽头,敷于局部,通过药液的渗透及冷、热原理,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解以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的一种外治方法。

历史源流湿敷(溻)方首见于《肘后备急方》该书载:“又丹痈疽始发浸淫进长并少小丹擒方”《刘涓子鬼遗方》称本方为“擒汤方”,并叙述有“令极冷,擒肿上”及“温洗疮上,令恒湿”的冷敷和热敷两种方法。

至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已载有数种溻方,如“揄肿方”,“治痈疽始作,肿赤掀热长甚速方”,“升麻揄汤方”,“大黄擒洗方”等,对于具体应用方法也有论述:“故帛四重内汁中”,“故帛两重内汤中”,“擒肿上,干易之,日夜数百度”,“常令湿”。

这和现在临床常用的湿敷法是完全一致的。

作用机理:热湿敷法通过热气和湿气作用于皮肤,扩张血管和汗孔,增加血液向皮肤的流量,有利于清除尘垢、分泌物和死亡的皮肤肌细胞;冷湿敷则对皮肤有滋补作用,通过冷的刺激,可使血管收缩,缩小汗孔,减少皮肤油脂和汗的分泌,还可抑制末梢神经活动,减少局部不适感,起到消炎、消肿、止疼、减少渗出的作用;若冷、热交替湿敷,可使肌肉和血管通过收缩、扩张的交替作用而增加弹性,排泄尘垢,提高皮肤的张力,从而使局部皮肤光洁,润泽。

湿敷方法:湿敷法分为热湿敷和冷湿敷两种方法。

二者均可将6~8层无菌纱布折叠为长条形状,一般湿热敷药液温度未50~60℃,冷湿敷药液温度为4~15℃,每次15~20分钟,将无菌纱布放在热、冷药液中完全浸泡,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纱布的两端拧至不滴水为度,敷于患处或所需施术部位,每3~5分钟更换一次纱布(必要时频频将药液淋于敷布上或用塑料薄膜包裹,以保持温、湿度)。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操作前准备:1、仔细检查患者,根据当前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以确定适应症,了解有无禁忌。

根据病情,确定处方;2、评估患者体质、湿敷部位皮肤及心理状况;3、检查应用的药品、物品是否齐备,并依次有序摆好;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方法及操作过程中需要配合的事项,以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携用物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中药湿敷3

中药湿敷3


指导患者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讲解湿敷的目,的湿敷的时 间以30~60min为宜,不可过长。
2.告知患者湿敷过程中注意保暖,不要随意变换体位。
注意事项
1.湿敷过程中注意保暖,防止患者受凉。
2.药液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
3.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4.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 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治疗, 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操作目的:
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 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 结的作用。
评估患者:
1.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 史和体质。
2.评估患者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3.了解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目前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
识。 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5)保护皮损,隔绝刺激,免受外界微生物的影 响。
适应症
中药湿热敷疗法适合于各种闭合性损伤、肢体经络病、各种痛症。 急性期皮损 有潮红、肿胀及糜烂渗出者 皮疹渗出较多或脓性分泌物较多的急慢性炎症及筋骨关节损伤等
禁忌证 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 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
5.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6局部过敏反应:局部瘙痒,红疹,水泡等,应立即停应:头晕,口麻,恶心呕吐等,常出现在大面 积使用湿敷中药的患者,出 现时应立即停药动态观察。
注意事项
(1)湿敷所用的药液应新鲜配制
( 2)敷料更换时间:敷料更换必须定时,借以保持敷料 的适当温度和湿度
3)应用的部位:应用湿敷法必须使敷料密切 贴附于 皮损面,对于耳后、额部、肛周、 外阴、指趾间等部位, 应特别注意此特点。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手册(9分钟)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手册(9分钟)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手册(9分钟)
简介
中药湿热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将煮熟的中药敷于特定部位,以起到疏通经络,温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本操作手册将为您介绍中药湿热敷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
1. 准备材料:准备好需要使用的中药材和煮药的器具。

2. 清洁处理:将中药材洗净,去除杂质,并根据需要进行研磨或切割处理。

3. 煎药:将处理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添加适量的水,煮沸后改小火慢煎,煎至汤色黄褐,并确保中药效果释放完全。

4. 温度控制:在药汤煮制的同时,确认药汤的温度,确保其在合适的范围内,既能发挥疗效,又不会烫伤患者的皮肤。

5. 敷药: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棉布,将药汤滤出,将药渣去掉,轻轻敷于目标部位。

6. 压迫固定:用纱布或绷带轻轻包扎,固定湿热敷的位置,确保药效的渗透和吸收。

注意事项
1. 熟悉中药材性能: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性能,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材。

2. 温度把握:药汤的温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烫伤患者的皮肤。

3. 卫生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手部清洁,并使用消毒工具准备湿热敷需要的器具,以避免交叉感染。

4. 适用范围:中药湿热敷适用于某些湿热方面的症状,但并非所有病症都适用,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咨询专业医生。

以上就是中药湿热敷技术的操作手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请务必在操作中注意安全和卫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中医院中医药敷技术操作(冷、热、湿)

中医院中医药敷技术操作(冷、热、湿)

中医院中医药敷技术操作(冷、热、湿)中医药敷疗法是将药物或其他物体炒热热熨、冷敷、湿敷患处,借助药性及温度等物理作用,使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也是藏药特色疗法,可分为冷敷法、热熨法、湿敷法,本法通过药性和温度作用,使腠理开阖、气血通调,散热(或散寒)止痛,法风除湿,达到治疗效果。

冷敷法星水(星夜取的水)喷激或灌于牛羊胃中冷敷患处,治疗扩散伤热、波动热、热性刺痛等疾病。

星水浇淋,治瘟热、波动热热邪播散和陈旧热等。

目被利器创伤发肿,以星水灌入羊胃中冷敷。

肉类中毒引起喉闭发热,以白草乌研末,雪水调和,装入羊胃中冷敷,并挤出药汁滴入喉部。

痢疾,用白草乌、山矾叶研末,调以星水或雪水,灌入羊胃中冷敷腹部,血胆疾病、热性腹绞痛、木布急腹痛(胃溃疡)等,用水底冷石子敷患处。

热性刺痛、血胆症,用水底冷石和旧犁铁冷敷。

热性刺痛,用生长于雪山岩石边的紫堇研末,黄牛酪汁调拌,冷敷于患处。

鼻衄不止,用星水和水潭底的黑泥浆,在前额发际与脑后枕骨,处冷敷。

血热引起的齿痛,因风齿龈红肿,用水潭底黑泥浆冷敷。

痛风引起的足灼痛,用木藤寥与水调和进行冷敷,或用湿牛屎冷敷。

热熨法此法用于寒性疾病,但有时对热性疾病也有疗效。

用炒热的盐巴,布包裹热熨,治消化不良、宿食不化。

急腹痛等。

外伤炎肿与瘀血凝结者,用水中石子烤热后热敷,消肿止痛。

肝血瘀结,急痛者,用垣衣烘热与炒青稞交替热熨。

肾冷疼痛和尿清不利者,用于酒糟烘热,布包裹热熨。

产后小腹、肾腰及骶骨等疼痛者,用东向的旱獭洞口土,酒喷后烘热敷于患处。

木布病寒热相搏引起的急腹痛,用扁叶珊瑚盘、亚大黄叶、山矾叶加水浸泡煮热后,布包裹热敷,还可治各种中毒症、陈血、外伤出血落于胃中的疾病。

不消化引起的寒性痞瘤,用鸽粪烘热,布包裹热熨。

胃、肾、腰部的寒性疾病,用砖块或陶片置火中烧热熨敷。

虫病引起的急腹痛,用独活根叶、烘热后熨敷。

肛门蛲虫,用黑蒿烘热外敷。

因寒脱肛,用有油脂的布团烘热后热敷肛门。

湿敷法和涂药法

湿敷法和涂药法

涂药法
涂药法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
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水 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 敏史 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 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湿敷法
四、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用物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液、敷布数块(无菌 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或中 单、纱布。
六、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配制的药液,药液湿度适宜并倒入容器 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 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4.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5.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 整理床单位。 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 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 肌肤。 5.涂药不宜过厚、过多,防止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 忌用。 7.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 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擦 拭干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谢谢!
三、告知
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 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禁忌症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置的药物、弯盘、棉签、镊 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 橡胶单、中单等。

(2021)湿敷法ppt正式版PPT资料

(2021)湿敷法ppt正式版PPT资料
评估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和对此项治疗方法的信任度。
第二节 湿敷法
因素及既往史。 第二节 湿敷法
7、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
核对医嘱,了解患者的诊断、发病原因、相关因素及既往史。
• 热湿敷
第二节
了湿敷法解患者当前的主要症状、病情、湿敷部位皮
热湿敷
第二节 湿敷法
操作步骤
一、准备 1、护理人员自身的准备。 2、核对医嘱后进行用物的准备。 3、方法的准备——根据医嘱进行相应操作的
准备。
第二节 湿敷法
4、患者的准备 (1)患者心理的准备——对患者知情权的尊
重,告知针对患者病情目前需采用的治疗 方法、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同意。 (再次核对医嘱) (2)患者体位的准备——协助患者取适当的 体位,暴露治疗部位的同时,尤其是注意 医疗安全、其次要做好保暖措施和保护患 者的隐私。
操作步骤
第二节 湿敷法
患 者 心 理 准 备
第二节 湿敷法
5、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湿度适宜并倒入 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第二节 湿敷法
• 6、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 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第二节 湿敷法
• 7、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 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
• 8、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第二节 湿敷法
注意事项
1、湿敷过程中尤其是热湿敷时要随时询问患 者有无灼痛感。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患者心理和生理 感受。
3、注意了解患者对温度的感受。
第二节 湿敷法
4、湿敷时间到后,立即将湿敷步取开,用纱 布或毛巾清洁局部皮肤。

皮肤科中药湿敷技术

皮肤科中药湿敷技术

皮肤科中药湿敷技术【目的】疏通媵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

【适应证】丹毒、皮肤溃疡、手足癣等外科疮疡、脓肿及湿疹、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病。

【禁忌证】外用中药过敏者禁用;皮肤急性传染病禁用。

【操作前准备】①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

②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治1评估患者并解释疗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2.患者准备了解中药湿敷技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掌握放松和配合的方法,嘱患者排尿。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治疗盘、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液、保温杯、温度计、敷料罐、镶子2把、换药碗、弯盘、纱布、治疗巾、毛巾、屏风等,必要时备生理盐水500m1。

5.环境准备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

【操作要点】1素质要求着装整洁,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2.操作前准备备齐用物,放置合理;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环境准备良好。

3.操作过程遵医嘱将中药汤剂或药液原液或稀释液加热至40〜42(,放于保温杯中,携至病床旁。

将药液倒入换药碗中,把4〜8层纱布浸于药液中,将纱布拧至不滴水即可,敷于患处;频淋药液于纱布上,以保持湿度、温度,湿敷时间为15〜20分钟。

湿敷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患者有无灼热、刺痛、瘙痒加重等不适主诉。

4.操作后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衣着,及时记录,项目齐全;清理用物,按要求处理各类物品。

【护理】(1)中药湿敷前,需评估患者主要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及湿敷部位皮肤情况。

(2)中药湿敷时,注意药液温湿度、浓度适宜,防止烫伤、药物过敏。

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主诉,并告知患者如果感觉局部刺痛、灼热、瘙痒加剧,请立即告知护士,可能为药物过敏,将予立即停止操作。

(3)中药湿敷后,再次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有无不良反应;嘱患者不可立即用水清洗局部皮肤或疮面,以免影响治疗效果;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天后可自行消退。

(4)告知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或疮面清洁干燥,不可搔抓患处。

中医护理湿敷实训报告

中医护理湿敷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湿敷是中医护理中一种常用的外治法,通过将药物煎煮后冷却至适宜温度,敷于患处,以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疗效。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湿敷的操作方法,了解湿敷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水平。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湿敷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熟悉湿敷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培养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

4. 提高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四、实训地点中医护理实训室五、实训人员实训教师:XXX实训学生:XXX、XXX、XXX六、实训内容1. 湿敷的定义及作用2. 湿敷的操作步骤3. 湿敷的适应症和禁忌症4. 湿敷的注意事项七、实训过程1. 湿敷的定义及作用湿敷是将药物煎煮后冷却至适宜温度,敷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法。

其主要作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

2. 湿敷的操作步骤(1)备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黄芩等。

(2)煎煮:将备好的中药加水煎煮,待煎煮至一定浓度后,过滤去渣,冷却至适宜温度。

(3)敷药:将煎煮好的药液倒入碗中,用无菌纱布或毛巾蘸取药液,敷于患处。

(4)固定:用绷带或胶布将敷药部位固定好。

(5)观察:观察患者敷药后的反应,如出现过敏、皮肤破损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敷药并报告医生。

3. 湿敷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适用于热病、疮疡、痈肿、跌打损伤等病症。

禁忌症:孕妇、月经期、过敏体质、皮肤破损、局部感染等患者禁用。

4. 湿敷的注意事项(1)敷药前应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过敏史,选择合适的药物。

(2)煎煮药物时,注意火候,避免药物煎煮过度或不足。

(3)敷药时,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或冻伤。

(4)敷药期间,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敷药。

(5)敷药后,保持敷药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八、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湿敷在中医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实训过程中,我掌握了湿敷的操作步骤、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了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中药湿敷培训小结

中药湿敷培训小结

中药湿敷培训小结中药湿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将草药煎煮成汤,然后用纱布蘸取药汤敷在患处,以达到治疗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中药湿敷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中。

本次培训主要介绍了中药湿敷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方法等内容,以下是对此次培训的小结。

一、中药湿敷的原理中药湿敷利用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并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发挥作用。

其中,主要作用机制包括:1. 局部刺激:中草药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等成分,能够刺激局部神经末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2. 温通活血:某些中草药具有温通活血作用,可以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不畅引起的问题。

3. 抗炎镇痛:中草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和炎症反应。

二、中药湿敷的适应症中药湿敷适用于许多常见的疾病和不适,如:1. 风寒感冒:可以用葱姜蒜等温性中草药湿敷鼻子和额头,起到祛寒驱邪的作用。

2. 肌肉骨骼系统问题:比如扭伤、骨折、关节疼痛等,可以使用活血化淤的中草药湿敷。

3. 皮肤问题:如湿疹、皮肤过敏等,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湿敷。

4. 妇科问题:比如经期不调、盆腔炎等,可以使用温经活血的中草药湿敷。

三、中药湿敷的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a.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草药材。

b. 将选好的中草药材洗净,并根据需要进行切割。

c. 准备好煎药的器具,如煎药壶、纱布等。

2. 煎药:a. 将切好的中草药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水。

b. 根据不同的中草药材和需要,进行不同时间的煎煮。

3. 湿敷操作:a. 将煎好的中草药汤放置冷却一段时间,使其温度适宜。

b. 使用纱布蘸取适量的中草药汤,轻轻拧干多余的水分。

c. 将蘸取了中草药汤的纱布敷在患处,注意避免过热或过冷导致灼伤或冻伤。

4. 注意事项:a. 在进行中药湿敷前,先进行皮肤清洁,并保持患处干燥。

b. 对于不同部位和不同病情,选择合适大小和形状的纱布进行湿敷。

中药湿热敷技术

中药湿热敷技术

可编辑ppt
8
五、基本操作方法
• 4.及时更换敷料或频淋药液于敷料上,以保 持湿度及温度,观察患者皮肤反应,询问患 者的感受。
• 5.操作完毕,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 位。
可编辑ppt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注意事项
•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 现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 止治疗,报告医师。
可编辑ppt
3
二、评估
•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 3.对热的耐受程度。 • 4.局部皮肤情况。
可编辑ppt
4
三、告知
• 1.湿热敷时间20~30分钟。 • 2.如皮肤感觉不适,过热、瘙痒等,及时告
知护士。 • 3.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可编辑ppt
5
四、物品准备
• 治疗盘、药液、敷料、水温计、镊子2把、 纱布,必要时备中单、屏风等。
可编辑ppt
6
五、基本操作方法
•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取合理体位,暴露 湿热敷部位。
可编辑ppt
7
五、基本操作方法
• 3.测试温度,将敷料浸于38~43℃药液 中,将敷料拧至不滴水即可,敷于患处。
• 中药湿热敷技术
可编辑ppt
1
概念
• 中药湿热敷是将中药煎汤或其它溶媒浸 泡,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常温或加热,将 中药浸泡的敷料敷于患处,通过疏通气 机、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疏通腠 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一种操作方 法。
可编辑ppt
2
一、适用范围
• 适用于软组织损伤、骨折愈合后肢体功 能障碍,肩、颈、腰腿痛,膝关节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5中药湿敷法操作考必备

5中药湿敷法操作考必备

中药湿敷法仪表大方,鞋帽整洁接到医嘱,双人核对,并签名到病房评估病人:核对病人:对床尾卡,(拿医嘱单对床头牌后),请问您叫什么名字?XX,你好我是您的床位护士,XX,您现在里不是右前臂感到肿痛。

是啊。

根据你的情况,为了尽快减轻你的症状,医生为您开出了药物湿敷治疗。

介绍操作: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整个治疗大概15分钟。

你之前接受过湿敷治疗吗?接受过。

好,那等一下我可以为您进行湿敷治疗吗?好的。

部位:先让我看一下您右前臂的皮肤,皮肤红肿,没有疮疡脓肿,阿姨,您以前有没有药物过敏?可以进行湿敷治疗的。

你现在需不需要上洗手间。

不用。

那您先休息一下,我准备好用物就过来为您进行治疗。

评估结果:患者XX,女,45岁,右前臂红肿痛3天收入院的,现患者右前臂部肿痛,按医嘱予药物湿敷治疗,患者右前臂部皮肤完整,无疮疡脓肿,曾接受过湿敷治疗,现在可以为其进行治疗了。

准备用物:洗手,戴口罩,遵医嘱配好的药液(双人核对医嘱及药液,用热水浸泡,小毛巾擦干,前臂掌侧试温),治疗盘:弯盘、镊子、敷布数快(无菌纱布制成),纱布*2、生理盐水棉球、中盘、塑料薄膜,一次性床垫等。

必要时备大毛巾操作:(拿医嘱单对床头牌后),阿姨请问您叫什么名字?阿姨,现在为您湿敷治疗了,好吗?我帮你把床头摇高。

协助暴露右前臂湿敷部位,(辅巾在病人手下方)保暖,垫不锈钢中盘,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湿敷部位(由内向外清洁),将无菌敷布和一块无菌纱布先放入换药弯盘内,试温后(放于手背),将药液倒在敷布上,用镊子夹取敷布,轻绞后敷于患处,用塑料薄膜覆盖。

看时间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没有不舒服,打开敷料观察湿敷部位皮肤情况(如:出现局部苍白、红斑、水泡、瘙痒或破溃等,立即停止湿敷),敷布每隔3-5分钟用纱球浸湿药液淋于敷布上。

再查看,湿敷时间一般30分钟,湿敷结束后擦净湿敷部位。

撤去用物,观察湿敷部位无瘙痒、红斑、水泡发生。

中药湿敷培训小结

中药湿敷培训小结

中药湿敷培训小结一、引言中药湿敷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塑形创伤、消除疼痛、促进组织修复等疗效。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中药湿敷的掌握程度,本次培训会议就中药湿敷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讲解。

本篇文章将对本次培训会议进行全面、详细、完整、深入地探讨。

二、中药湿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1 中药湿敷的定义中药湿敷是指将中药煎剂或药物直接敷在患者的皮肤表面,通过皮肤吸收来发挥疗效的治疗方法。

2.2 中药湿敷的原理中药湿敷的原理是通过中药药性成分的渗透和吸收,调理人体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湿、消肿止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3 中药湿敷的适用范围中药湿敷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创伤、扭伤、疼痛、皮肤病、风湿病、妇科疾病等。

三、中药湿敷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1 操作步骤1.清洗双手,戴好手套。

2.准备好中药煎剂或药物。

3.将中药煎剂或药物放在容器中,加适量热水冲泡。

4.等待中药煎剂或药物冷却至可接触的温度。

5.用纱布蘸取中药煎剂或药物,敷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上。

6.保持湿敷的温度和湿度,定时更换中药煎剂或药物。

3.2 注意事项•在操作中必须保持双手清洁,并佩戴好手套。

•中药煎剂或药物的冲泡要符合正确的比例和方法。

•中药湿敷的温度要适中,不宜过热或过冷。

•湿敷时应尽量避免中药煎剂或药物的渗入眼睛、口腔等敏感部位。

四、中药湿敷的疗效和副作用4.1 疗效•中药湿敷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

•中药湿敷能够调理人体经络,改善气血运行不畅。

•中药湿敷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中药湿敷能够消肿止痛,有效缓解炎症反应。

4.2 副作用•中药湿敷在操作不当或药物选择不合适时,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部分中药湿敷可能会导致患者不适感或轻微烧灼感。

五、中药湿敷的临床应用案例5.1 案例一:创伤湿敷•案例描述:患者因意外导致手臂皮肤擦伤,需要进行创伤湿敷治疗。

•湿敷药物:采用黄连、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湿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湿敷疗法学习资料
湿敷是将中药煎成药液浸湿敷垫,敷在皮损上的一种治疗方
法。

与局部药浴有异曲同工之妙。

1.湿敷的所用药液往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的寒热虛实决定.辨证用药,将所用中药煎成药液,待自然冷却后备用。

2.湿敷所用的湿敷垫,常选用干净纱布,或现成干净的纱布。

3.湿敷的操作方法:根据患者皮损的大小,决定药量的大小,将煎好的药液适量地倒人一容器内,如瓷盘或瓷盆(最好不用金属器皿) ;再将湿敷垫放人、浸温。

取浸透药液的湿敷垫(以不流药液为度)敷于患处,视患者病情轻重每次敷药20~30分钟。

湿敷时因药液蒸发或湿敷垫升温,需要准备两份湿敷垫交替使用,或者将湿敷液频滴于湿敷垫上,以保证药垫适宜的湿度和湿度。

如患者炎症消退、浸液臧少,可适当减少湿敷的次敷和每次敷药的时间。

4.湿敷的作用:
(1)湿敷的物理作用一减少渗出。

湿敷可利用药液的浓度,使低浓度的渗液向高浓度湿敷药液渗透,达到收敛渗液的目的,从而减少或停止渗出,使炎症逐渐消退。

(2)湿敷的冷却作用一消炎镇定、止痒、抑制渗出和收敛。

湿敷最常用的是冷敷,其作用体现在蘸湿的湿敷药垫置于皮损后,湿敷液自然冷却,可促使局部皮肤末梢血管收缩,从而使充血减轻,渗出减少。

通过湿敷的传导和辐射作用,使局部灼热潮红得以减轻,患者自
觉症状减轻,也即冷敷能发挥消炎、镇定、止痒、抑制渗出和收敛的功能。

(3)湿敷---促进药物吸收。

在湿敷过程中,表皮角质层被药物浸泡后使其膨胀,细胞间隙增大,有利于药物透人皮内,还可达到活血通络消炎的目的。

(4)湿敷一-洗绦清洁作用。

在湿敷的过程中,湿敷垫可吸收皮损表而的浆液渗出物和脓性分泌物,软化并清除皮损表而痴皮及其他附着物,湿敷的同时起到了洗涤清洁的作用。

(5)湿敷---保护皮损。

湿敷过程,可隔绝外界对皮损的刺激,减少不洁之物对皮损的影响。

5.湿敷的适应证:急性湿疹、皮炎等出现的皮肤肿胀有糜烂渗出的皮损可采用湿敷。

此外,一些表浅组织器官的炎症也可用湿敷的方法,如男科的皋丸炎、附睾炎,妇科的乳腺炎、盆腔炎(用热的湿敷法),外科的炎症性疾病,骨科的关节肿痛。

但血液循环不良的损害不宜采用开放性冷湿敷,因寒冷刺徼可使血管收缩,血液循环更不通畅。

6.开放性冷湿敷的注意事项:
采用开放性冷湿敷的疗法,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注意适应证,否则,不仅影响疗效,甚至还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1)湿敷的次数和每次湿敷的时间,应根据皮损或病变的轻重、分泌物的清洁度决定。

皮损渗出液多伴有皮红肿胀者,应适当延长每次湿敷的时间,增加湿敷的次数,以保证皮损的--定湿、温度和清洁度,在湿敷
的间期还可在皮损处涂擦油膏。

一般来讲,病重的患者每天可湿敷4~5次,病轻者每天2~3次。

(2)在同--时间内,湿敷的面积不能过大,一-般不能超过全身面积的1/3。

(3)老人幼儿、体弱多病者,以及皮损在胸、颈的患者,湿敷的时间不宜过长。

(4)冬季室温过低,最好不用冷湿敷法。

(5)湿敷垫必须与皮损贴附,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颜面、耳后肛门周围外阴、指、趾等形态不规则部位,应特别注意贴附紧密。

(6)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

过干了效果不好,过湿了药液漫流。

(7)湿敷所用药液不要太烫,防止烫伤皮肤。

(8)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