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6、理想的风筝ppt课件(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A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b n
zq
(2) 指名认读对照。
(3) 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G(

Q(

D(

M(
)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 (2).指名试读

(3) 教师范读。 (4) 教师讲解。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读。
野( )( )( ) 喜( )( )( )
居( )( )( ) 忘( )( )( )
练习2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 2. 认识四种标点符号及它们的用法。 3. 读句子,在一定语境中进行句式的初步训练。 4. 熟记成语。 5. 朗读背诵古诗。 6. 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7.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 教学 重难点:认识标点,知道它们不同用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2 作业设计:连线,读背训练、写字、说话。 教学时间:四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喇叭 仰望天穹 发胖 支撑 哽咽 述说 倘若 蜈蚣 抻动 擎着 云霄 屈辱 慷慨陈词 气喘吁吁 记分册 屁帘 稚气 慈祥 旋转 枯燥 清晰
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记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 的情形,歌颂了刘老师顽强执著的生活 态度和乐观向上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 刘老师的热爱、崇敬之情。
放飞理想的风筝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 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 的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 只只风筝在同白云玩耍,引动无数的人仰 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
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 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教师范读。
想起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 出对刘老师的回忆。
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课下放 风筝的情景,二者有什么关系?
用心读课文,找找刘老师上课时 的哪些动作拨动了你的心弦?将它们 圈画出来,并用心读一读。
温馨提示
用心读课文,找出刘老师放风 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 你感动的理由。
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
(3) “开火车”练习朗读。 4. 反馈,检查朗读。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学习第一组句子。 a.出示三个句子。 b.指名读。把句子中的“渐渐”去掉,在朗读时与原句比较,体会 “渐渐 ”的意思。 c.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天气是不是一下子就凉了?高粱是不是一下 子就熟 了?天色是不是猛得一下子就黑了?进一步体会“渐渐”的含 义。 d.再读原句,让学生具体感受“渐渐”一般用来表示事物的逐渐变 化,这 个变化需要一定时间。
帮你梳理
慷慨陈词
课堂上
循循善诱
刘老师
笑喊蹦跳
放风筝
放飞风筝
爱工作 爱生活 顽强执著 乐观向上
人物定位
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刘老师是一个有着顽强执著的生 活态度和乐观向上的性格,爱祖国、 爱学生、爱教育事业的人。
来帮你解题
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理想的风筝是很令人满意的风筝。 在本文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生命的顽 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以此为题,既 点明课文内容,又暗示文章中心。
单击页面即可进入
苏叔阳又名余平夫,河北 保定人。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 党史系毕业,曾在中医研究院 工作,现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编 剧。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 《左邻右舍》等优秀剧目曾获 得很高奖项。近年来的代表作 有电影《夕照街》,长篇小说 《故土》。作品《理想的风筝》 被选入小学课本。他常写北京 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 细致,意蕴深厚,具有浓烈的 北京风俗画色彩。
(2).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 a.出示句子,自由读。 b.指名读第一行两个句子,思考:这两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c.指名读第二行,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d.再指名读这一句,“又”要读重音,表示强调。 e.学生自读第三行句子,边读边思考:这句话中的两个意思哪个更 重要?
●●
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 ●●
“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 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
● ●● ●
扶摇直上。
点击播放
想象空间
他仰望着白云,看那青黑色的小燕子
在风中盘旋,
仿佛他的心
蓝天,
仿佛放飞着
向往,
仿佛展望着
未来,
仿佛承载着
的理想。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 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 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1) 齐背字母表。 (2) 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 (3) 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 (4) 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5) 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 3.
练习。
(1).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WZ M Q D F
BN
W
mg s
第二课时 一. 精读训练 1. 看图。
(1) 图上画了什么人? (2) 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 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 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 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 指名读。 (2) 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 样?他
真情再现
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永远在我 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 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 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真情告白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 深深地思念您…… 思念您—— 思念您—— 思念您——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 童年 清波 替 (3)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 文。 3. 分小节,理清脉络。
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 小结。 (4) 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 指名读。 (2) 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 什么“
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 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 句话说
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 这么说? (4) 小结,齐读。 第三节
2. 学生练读。 3. 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 放录音欣赏。 2. 指着板书引背。 3. 各人轻声背诵。 4. 分组交换背。 5. 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1. 抄写生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忘() 你(
) ) 古( ) 邻(
盲() 您( 3. 扩词训练。
) ) 郊( ) 您(
(1).指名读。
(2) 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 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 什么
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 不见东 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 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 想,上 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 使人想到 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1)这首诗共 16 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 4 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 齐读课文
(4) 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 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 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 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
结。齐读。
第四节 (1) 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 法完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