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关陇集团对隋唐历史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关陇集团对隋唐历史的作用
摘要:唐代仍然是由士族建立并以士族阶层为政治基础的王朝,其中关陇士族士集团这一时期士族政治的集中体现和必然产物。

关陇集团的概念是陈寅恪先生发明的,概括而言关陇士族集团生成于胡汉融冶,终止于胡汉再次分野。

从周、隋到初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作为统治阶级最上层的关陇士族集团在政治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

唐朝初期,此集团力量以李氏据帝位,主其轴心,其他诸族入则为相,出则为将。

这一武力才智混一的精英集团励精图治开创一代贞观治世,将中国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本文主要以唐代所实行的府兵制、主要官员任命等,论证关陇军事集团对唐朝政治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关陇集团;唐代;府兵制;主导作用
一、何为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的概念是陈寅恪先生发明的,他将宇文泰能割据关陇一隅,成天下鼎足之势的原因归结为“关中本位政策”,而关陇士族集团则是这一政策的产物和坚定执行者。

它主要包括关中区域内的六镇鲜卑军事贵族和关陇地区的汉族豪右。

具体说关中本位政策的内涵有:其一,关陇地理区域是集团生成的空间,长安是其中心。

其二,为整军务农、富国强兵而实施的均田制、府兵制是这一政策的物质基础。

三,其文化内涵是融冶胡汉的民族精神。

作为这一政策产物的关陇士族集团其发起点是宇文泰采取胡汉融冶的文化政策,顺应六镇胡族及关中汉族合流的趋向,融胡汉为一体,在政治军事上胡汉高层达成一致,形成强有力的胡汉合一的精英统治集团。

它的发端是西魏的八柱国家族,他们分别是:宇文泰家族、元欣家族、李虎家族、李弼家族、于谨家族、独孤信家族、侯莫陈崇家族。

还有除宇文泰、元欣外其余六人统领府兵,形成“十二大将军”。

“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关陇集团初具规模。

此后几个朝代的皇族、后族大都出自于这些家族,如:宇文泰子孙
为北周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也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皇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家族。

从此处,可窥见关陇士族集团的规模。

在历史发展中这一集团的代表人物首先应当肯定的是核心人物如宇文泰、周武帝、隋文帝、炀帝、唐高祖、太宗、高宗等,其次就是八柱国家族及其后裔,还有就是关陇集团的附属品,像唐太宗时期的次生集团即山东豪杰军事实权人物李(世)勣当视为当时关陇集团强大轴心人物李世民的附属品。

概括而言,关陇士族集团有两大特征:1、融冶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位将。

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二、关陇集团对贞观之治的主导作用的体现
(一) 府兵制的运用。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兵制之一。

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

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

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551),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换句话说我可以把府兵制看做是关陇集团是密不可分的,细看我们可以发现府兵制存在的时间段和关陇士族集团生灭的时间段几乎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集团存在与否和掌握军队的控制权是二而为一的问题。

前面我们已说到李唐的建立者李渊其家族就是关陇士族集团中的重要部分。

这样李唐皇室必然会采取措施为关陇士族集团的利益服务。

保留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就是左右力的证据。

考虑到战时起家的军事集团的现实利益,在初期采取相对保守的汉化政策,继续保留兵农合一的府兵制,这也可以看做是关陇集团对唐初的历史作用的具体表现。

因为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之上的,而二者共同构成了关陇士族集
团统治的物质基础。

也就是说关陇士族集团掌握着军权,拥有强大的后盾,形成的内重外轻的军事格局也有利于关陇士族集团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安定。

隋唐之际,关陇集团变革急剧,当时的汉化改革远承(北)魏(北)齐,近承梁陈,汉
化程度日益增高,但他们仍然保持着的西魏以来塞表鲜卑“尚攻战”的军事特性,
这种情况可以从当时“理国方略”的“重武轻儒”,以及关陇集团内部还保持“尚
武艺”的风气两个方面得到证实[34]。

可以这样说:在武矍尚未扶植一以文词科举
进用的“新兴阶级’,夺取关陇集团的政权尊位之前,只要关陇集团依然保持西魏以来传统的军事性质并维持其军事统治,则不论其时汉化改革的程度如何增高,也只是“汉化为用”的表现;反之,亦不论当时关陇集团中人的胡化因素如何衰减,也仍是“胡化为体”的存续。

所谓关陇集团的传统精神,也正是体现在这些地方。

陈寅恪
先生在《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也说中说,李唐建国不仅
承袭了传统的关陇集团系统。

唐代继承西魏以来关陇集团的“世业”,开创了
一个全新的时代,陈寅恪先生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亲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李唐先世本为胡化汉人,唐初建国还保持着的西魏以来塞表鲜卑“野蛮精悍”的胡化特性。

唐初,贞观年间太宗下令攻打吐谷浑、高昌国等皆可谓之曰体现了关陇集团的传统精神对唐代政治的作用。

(二)主要官员的任职
这在《通鉴》卷185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条所载的一份大唐帝国成立后任命
的第一批中央政府主要成员名单中便反映了这种情况,这份名单一记载的是: 以赵公世民为尚书令,黄台公缓为刑部待郎,相国府长史装寂为右仆射、知政事,司马刘文静为纳言,司录窦威为内史令,李纲为礼部尚书、参掌选事,抹殷开山属赵慈景为兵部侍郎,韦义为礼部侍郎,主薄陈叔达、博陵崔民干并为吏部侍郎,
为黄门侍郎,唐俭为内史侍郎啼,录事参军裴稀为尚书左垂;以隋民部尚书萧王
禹为内史令,礼部尚书窦进为户部尚书,蒋公屈突通为兵部尚书,长安令独孤怀恩为工部尚书。

从名单上看,关陇集团成员占主体地位,他们大都是“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
下所结集团体之后裔”。

如佐命功臣裴寂的祖父是北周司木大夫裴融,刘文静的祖父是北周石州刺史刘鳃,而李唐先世,则出于西魏号称八柱国家之一的李虎(李渊祖父),是李唐皇室与其关陇集团成员俱出于“同一之系统及阶级”。

当初李渊、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时,参加者又多为其同族婚靖之人,如名单中的李缓,是李渊的侄儿,其父哲,隋柱国、备身将军。

赵慈景是李渊的女婿,赵为陇西人,尚广陵公主。

独孤怀恩是李渊母弟之子,为西魏八柱国家之一的独孤信之孙。

窦威是李渊妻从父之子,窦琏又是窦威从兄之子,而威父炽为隋太傅,琏父荣为隋洛州总管,窦氏即绝豆陵氏,原属匈奴费也头一族。

以上人物均可属关陇集团。

可见在长安政权中,关陇集团势力占有了主要的地位,从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牟润孙先生在《唐初南北学人论学之异趣及其影响》一文中有一段论述,可以再次证明以上的名单的情况,他说:“十年前,门人中有统计唐开国功臣之籍贯者,据其所得结果,唐初掌兵权人士,在比例上,出身关陇与李氏宗亲占最多数,其他地区出身者则居于少数。

武力为统治之要事,即此一点,已足支持义宁之说矣。

盖掌握统治实权为一事,延揽各地方人才以助其治理国政,为又一事,未可牵合等视之也。

因其
关陇人掌握实权之故,在文化上于是有南北之歧见。

”牟先生此言“唐初掌兵
权人士”,“出身关陇与李氏宗亲占最多数”,即是说关陇六镇势力在国家政权中占主体地位,“盖掌握统治实权为一事”,是为“胡化为体”;同时许多山东、江左的汉化人物加人唐初政权,这些人属于广义的“附属系统”,而“延揽各地方人才以助其治理国政为又一事”,此即“汉化为用”。

牟先生的论断与《通鉴》名单的唐初组织状况相合,这说明唐初的组织制度仍然保持着西魏以来胡汉合作的体用关系。

另外《唐会要.氏族》中也有这样的记载:“裴矩、宇文士及,齐隋驸马都尉;窦威、杨恭仁、封德彝、窦抗并前朝师保之尊;其将相裴寂、唐俭、长孙顺德、屈突通、刘政会、窦轨、窦琮、柴绍、殷开山、李靖等,并是贵胄子弟。

”除此之外,长孙无忌、侯君集、房玄龄、杜如晦、王硅、魏征、薛万彻、虞世南、戴胄等关陇成员或附属。

他们几乎垄断了朝廷各重要官职,其主导作用不言而喻。

他们团结在关陇集团的核心领袖李世民的周围励精图治,共谋伟业开创一代治世——贞观之治。

三、结语
总之,唐初政局的稳定与关陇士族集团的主导地位是分不开的。

只要关陇士族集团强盛,地方上就闹不起来,国家也就安定。

然而士族制度衰亡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不是任何人、任何势力所能左右的。

关陇士族集团经过最后的闪光,接下来的便是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旧唐书》卷一八三、一六三、一七零
《新唐书》卷一八二
《唐会要•氏族》
《唐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
《关陇集团的形成及其矛盾的性格》胡戟
《唐初南北学人论学之异趣及其影响》牟润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