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三上期中考语文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三上期中考语文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近几年,国内许多风景名胜区实行“一票制”,将景区内多个景点门票捆绑搭售。

这种做法引起了人们的置疑和不满,许多游客认为这是变相涨价。

一个知名景区要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赢得游客的口碑,如果过分依赖“门票经济”做“一锤子买卖”,对游客的意见充耳不闻,一意孤行,一旦引起游客的反感乃至抵触,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A . 置疑
B . 一锤子买卖
C . 充耳不闻
D . 乃至
2. (2分) (2018高三上·武邑模拟) 下列各项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近几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棚户区改造。

居住条件艰苦的群众,都兴奋地搬进新居,告别了长达数十年萍飘蓬转的窘迫生活。

B . 专家指出,到2025年,中国将因肺癌病人达100万人而成为世界第一癌症大国,这个消息让人噤若寒蝉。

C . 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资金种类繁多,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不甚了了,代办中介服务便应运而生。

D . 科学治理雾霾关键是要“标本兼治,长期治理,区域联动”,还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这样才能真正矫枉过正,使中国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 . 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B . 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
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

C . 读完李煜的《虞美人》,读者就会被词作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D . 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 (2分)(2017·吉林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在遭遇电信欺诈后当事人应积极采取措施,第一时间给银行官方客服打电话说明情况,并及时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报案,以防止损失进一步提高。

B . 我国地震监测的新利器——中国自主研发的电磁监测试验首颗卫星已进入整体测试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择机发射并投入使用。

C . “金装”、“银装”等词语用在婴幼儿配方乳粉名称上是不合适的,这些不够规范的标识无不存在着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D . 假冒伪劣商品在网络电商平台泛滥成灾,这势必会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请国人牢记,“中国质造”才是打假治假的关键。

5. (2分)下面填入空白处的几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

,;。

①甚至不考虑其他什么范围存在
②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
③不试图越出这个范围
④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运动
⑤ 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得到提高的地位
⑥但是神要求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
A . ①③④②⑥⑤
B . ④③①②⑥⑤
C . ①③④⑤②⑥
D . ④③①⑤②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3分)
6. (15分)(2018·镇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当“春节时间”成为“世界时间”
佚名
“万水千山,哪怕在地球的顶端也要赶回来。


这是英国广播公司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春节》中的一句解说词。

这部近期成功刷屏的纪录片中,老外主持人走访中国各个角落,从哈尔滨到香港,从通都大邑到偏远小城,介绍各色春节传统,体验不同年俗,只为让世界走近这场“全球最大的盛典”。

曾几何时,春节是华人专属的文化标识。

今天,当中国与世界的“近身接触”越来越频繁,春节在十几个国家成为法定节假日,各国商家竞相将春节促销作为“保留曲目”,出境游的中国人也时不时听到各种外国口音的“新年快乐”。

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年为什么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今天的世界变小了,心灵的交汇就变多了。

在世界的解读中,春节背后是“和合为贵”“万象更新”“团圆和睦”等价值追求,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能温暖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心。

纪录片《中国春节》中,零下30摄氏度环境下用冰雪修建“长城”的中国人,北京新发地菜市场售卖年货的中国人,香港黄大仙祠为新年祈福的中国人……每一个人的故事背后都是中国特色的家庭观、人生观。

同强调个体的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显然更加注重家庭概念,春节永远和“回家”联系在一起——即使身不能至,心也要和家人在一起。

现代社会,全球范围,“疏离症”好似没有国界,而春节蕴含的团聚和美主题,却能慰藉异国他乡的心灵,传递温暖亲切的情愫。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明白中国人从各地跋山涉水、赴一场年度团聚的执著,理解春运回家路上“痛并快乐着”的心情,羡慕一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天伦的圆满。

如同加拿大一位国会议员所说,“中国春节总是伴随着浓浓亲情,当然还有热闹的鞭炮声和绚丽的焰火”,春节的内涵,仿佛春风化雨,进入更多人的认知。

春节在全球范围越来越热,也反映出中国日益向世界开放的胸怀。

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

对世界而言,春节正从乐一乐的新鲜事儿,逐渐变成一种文化形态、一种生活方式,激发了不同文化背景
人士感知中国文化的愿望。

不久前,中国冰糖葫芦首次登陆俄罗斯圣彼得堡,意外走红,被最爱甜食的俄罗斯人评为“新年最受欢迎的外国零食”。

有网友开玩笑问:“俄罗斯居然没发明出糖葫芦,明明什么条件都具备啊?”答案当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同文化通过交流收获理解与欣赏。

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也和世界各地的文化擦出了新的火花。

各国庆祝春节的方式不尽相同,同一张鸡年海报在各地的呈现方式也有差异。

全球各地的春节庆祝方式,从传统的舞狮子、猜灯谜,衍生出新春音乐会、环球春晚等形式,为中国年的古老传统注入了新内涵。

当然,春节热也是中国热的一部分。

今天,中国的一言一行备受外界关注,读懂中国言行背后的文化心理,也成了一门受欢迎的学问。

在《中国春节》这部纪录片中,春运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春晚是“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电视节目”。

由此看,读懂春节,读懂中国,也是读懂当今时代许多“世界级”现象的关键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春节时间”越来越成为“世界时间”,也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的生动体现。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文中提到中国冰糖葫芦被俄罗斯人评价为“新年最受欢迎的外国零食”,有何用意?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春节时间”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时间”。

7. (18分)(2016·北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送羊
李德霞
我和母亲赶着羊群出村时,日头就要坠到西山背后了。

下午,镇肉食站的王站长在我们村收了四十只羊,我们村在山旮旯里,拉羊的车进不来,王站长就想从我们村雇个人往山外送羊。

送一只羊两毛钱,四十只就是八块钱。

母亲好不容易争来这份差事,忙喊来刚刚放学的我,让我和她一块儿往山外送羊。

路上,母亲对我说:“等把羊送到山外,挣了钱,妈就扯几尺布,给你缝个新书包。

”我抿嘴笑,撵羊的劲头更足了。

四十只羊挨挨挤挤,刷刷刷往山外走。

出村不远,从对面的山坡上围过来一群羊。

母亲担心两群羊混在一起,叫我盯紧点。

原来,那群羊是母亲娘家村的,放羊人是母亲的六叔,我叫他六姥爷。

隔老远,六姥爷就冲母亲打招呼:“是凤英啊,给肉食站送羊?”
母亲说:“是啊是啊,六叔还没回?”
六姥爷把羊群撵到一边,拎着羊铲踱过来,看着我们送的羊说:“凤英,叔跟你商量个事儿。


母亲笑笑:“六叔你说。


六姥爷把羊铲戳到地上说:“叔有十只羊,个头小,下的羔也少,想跟你送的羊调换几只。


母亲愣了,随即摇摇头说:“不行吧?叔你看,我送的羊人家都涂了抹子的呀。


六姥爷弯腰逮住一只羊,用手捏了捏羊背上的抹子,然后直起腰,从口袋里摸出个小铁盒,得意地说:“抹子是油漆的,叔也有。

叔把羊涂上抹子就是,保准不会出事。

嘿嘿。


母亲没辙了。

想了半天,母亲又说:“叔,我送羊可是挣了人家钱的呀,咱咋能干这事?”
“羊不是公家的吗?要是你自家的,叔提也不提。

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母亲为难极了。

六姥爷又说:“叔也不白求你。

这样吧,调换一只,叔再给你两毛钱。


母亲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我想,是我给母亲解围的时候了。

我抡起鞭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噼噼啪啪,一顿猛抽。

羊群受了惊,你追我赶,蜂涌着朝前冲去。

我和母亲紧撵着羊群,听不清六姥爷在背后嚷嚷什么。

出了山外,天已黑透。

十几里山路,走得我两腿酸软,肚子也咕咕叫起来。

王站长早已等在村口,见我们到来,忙把我们领到村头的一个大院门口。

门楼上吊一盏大汽灯,贼亮贼亮的。

一辆拉羊车就停在一旁。

王站长对母亲说:“大姐,你们娘俩先歇个脚,等我们装完羊,就给你钱。

”母亲点点头,拉着我坐到旁边的一块石头上。

几个村里人帮着往车上装羊。

奇怪的是,每抓到一只羊,临上车前,王站长总要猫下腰,拿手电照照羊肚子,然后再送到车上去。

我悄悄问母亲:“他照啥呢?”母亲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


四十只羊就要装完了。

母亲凑过去说:“王站长,你刚才照啥呢?”
王站长不说话,提起一只羊腿让母亲看。

母亲呆了。

王站长说:“是这样的。

去年,我也从山里收了几十只羊,也是雇人送到这里的,等回到食品站才发现,有一半的羊被人半道上调了包,大的换成小的,肥的换成瘦的……所以,下午在你们村收羊时,我除了在羊背上涂个抹子,还在羊肚子上加了个抹子……我这么做也是以防万一,并不针对大姐呀。


好悬啊。

我和母亲相视一笑。

王站长掏出十块钱说:“大姐拿着,这是你的工钱。

过年我要是去你们村收羊的话,还雇你。


母亲掏遍口袋,只掏出一块钱。

母亲尴尬地搓着手说:“我零钱不够,王站长就给八块吧。


王站长说:“不用找,拿着吧。

多出的两块钱,送孩子吧。


母亲不安地说:“那咋成啊?”
王站长伸手摸摸我的头:“小家伙,饿坏了吧?走,到屋里吃饭去!”
母亲赶忙说:“不了不了,我们这就回去。


王站长不让,拉着我的手朝屋里走。

饭是莜面鱼鱼,我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我那个香啊,一气吃下两大碗。

往回走的路上,头顶是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
(摘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8期)
(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最后一段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又圆又大的月亮”是母亲美德的象征,也渲染了快乐的气氛,善良得到了最完美的回报,就连月亮都是又圆又大的。

B . 王站长是个气量狭小的人,装羊时,每装一只羊,都要拿手电看看羊肚子上的抹子,看半道上大羊是否被人换成小的,肥的是否换成瘦的。

C . 原来六姥爷过去一直多次以小易大,偷换过很多羊,他早已被王站长识破了,王站长为公的精明措施让人叹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D .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可信度。

“我”是一位线索人物,故事情节通过“我”的叙述展开,使小说更加自然真切。

E . 小说涉及四个人物:母亲、我、王站长和六姥爷。

六姥爷是中心人物,他给羊背加抹子衬托了王站长的精明;他提出给母亲加钱换羊,反衬了母亲的美德。

(2)
在母亲“急得眼泪都快下来”的时候,“我”抡起鞭子赶走羊群这个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作品中的母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
请着眼于维护“公家”财产,从母亲、王站长、六姥爷三个不同角度分别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8. (10分) (2017高二上·寿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张岱年: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求真之志
李存山
张岱年1990年出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

1995年,86岁高龄的张岱年忆起一生中几个难忘的“第一次”时说:“最有意义的第一次是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这是平生感到最大快乐的第一次。


一个在书斋和讲堂度过一生的哲学家,为什么在晚年还如此欣慰地忆起听到抗战胜利消息的那一天?因为这其中包含着诸多亲历的苦难和辛酸,包含着对抗战胜利的殷切期盼,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

张岱年在《八十自述》中说:“我少年时期,对于民族危机感受极深,痛感国耻的严重,于是萌发了爱国之心,唤起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

自审没有从事政治活动的才能,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张岱年始终把对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

20世纪30年代,张岱年发表多篇哲学论文。

1933年,他在《大公报》上发表《论外界的实在》,用经验证明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来论证“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外界的客观实在性。

此文发表时,编者特附有按语:“切望平津读者不可因敌迫城下,心神不宁,遂尔忽之。

同时更宜信:有作出这等文字的青年的民族,并不是容易灭亡的。

”当时,日本的铁蹄已迫近平津城下。

1935年,《国闻周报》分两期连载张岱年的《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

他在文中说:“中国民族现值生死存亡之机,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

”“惟有赖文化之再生,然后中华民族才能复兴。

”“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民族再兴只是空谈。

”张岱年厚重的历史使命感跃然纸上。

1937年7月29日,日军入侵北平。

清华师生纷纷离校,张岱年与学校失去联系,未能随校南行,滞留北平。

虽然时局动荡,生活艰辛,但张岱年和滞留北平的一些学者抱定一个信念:不与敌伪合作,不到伪北大和伪师大去教书。

张岱年后来回忆:“我当时想,今日固然是国家艰难之秋,实亦民族中兴之机,个人不应颓唐丧气,因此勤力
攻读,专心撰述,以期有补于来日。

”他为什么怀有如此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胜利信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切的理解。

上世纪80年代,本人曾听张岱年讲过,当时也有少数文化人投入敌伪政权,成了汉奸。

他们之所以丧失民族气节,误以为中华民族会亡,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太肤浅”。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张岱年认为这是日本正在加速自取灭亡,中国抗战胜利在望。

于是,他动笔撰写其在哲学理论上的专著。

此专著原计划写“方法论”“知论”“天论”和“人论”四部分,意在“穷究天人之故,畅发体用之蕴,以继往哲,以开新风”,但到抗战胜利,终因“乱世治学”“生事颇窘”,仅写成《哲学思惟论》《事理论》《知实论》和《品德论》四部论稿,后又以《天人简论》来简述其历年致思的哲学要旨。

上世纪80年代,张岱年公开出版这五部论稿时,有学者仿照冯友兰在抗战时期写的《贞元六书》,提议将此书称为《天人五论》。

1943年,张岱年会晤私立中国大学校长何其巩。

何其巩得知张岱年著有《中国哲学大纲》,恐他在战乱中遗失,建议其到中国大学讲课,借此将《大纲》印为讲义。

张岱年欣然同意,《大纲》作为讲义第一次排印。

此书历经坎坷,先后以“宇同”和“张岱年”的署名公开出版。

后又多次重版,至今仍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代表性著作。

张岱年在抗战时期写有一首新诗。

诗中说:“东南起太平洋之滨,西北越昆仑山之巅,吾族经营此大地,已逾五千年。

我们创造了崇高的伟大文明,我们从来没有光辉的革命传统。

我们的成就是人类的光荣,我们的努力将永久延续以至于无穷。

我们的理想是世界大同,我们的愿望是永久和平。

然而我们的疆土与文明不容许任何侵犯,我们誓以神圣的血液为之作干城。

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照耀一切的巨星。

”一位哲学家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中写出这样的诗句,可想而知,他抱定必胜的信念。

因而,当他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必定欢欣鼓舞,以至成为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

(有删改)
(1)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张百年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

B . 年始终把对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

C . 张岱年非常爱国。

北平沦陷期间张岱年滞留北平,虽然时局动荡,生活艰辛,但也抱定一个信念:不与敌伪合作,不到伪北大和伪师大去教书。

D . 张岱年认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依靠的应该是中华民族哲学的新生。

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民族再兴只是空谈。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张岱年一生中最难忘的“感到最大快乐的第一次“”是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

他回忆起这个“第一次”仍会生起欣慰之感。

B . 张岱年走上学术道路,进行学术研究,出发点是为了救国。

终其一生,他的学术研究始终没有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脱离过。

C . 张岱年满怀爱国主义情感,对于民族危机感受极深,他认为,有了勇猛弘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就能够拯救中华民族。

D .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让张岱年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抗战胜利后,他开始撰写自己的哲学理论专著,意欲开创新的社会风气。

E . 北平沦陷期间,张岱年尽管生活艰辛。

但毫不颓唐丧气,反倒更加勤力攻读,专心撰写,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

(3)文章结尾引用了张岱年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张岱年的什么思想?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9. (11分) (2017高二上·西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杜杞,字伟长。

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

强敏有才。

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

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

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

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

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

盗起京西,掠商、邓、均、房,焚光化军,署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

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

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

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

次宜州,蛮无至者。

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

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州。

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

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

”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

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

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转运使。

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右安抚使、知庆州。

杞上言:“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

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

”因为行赏。

蕃酋率众千余内附,夏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

杞言:“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

”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
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

一日据厕,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曰:“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B . 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C . 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D . 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2)下列对原文划线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荫补,也称奏荫、补荫、恩荫等,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的权利。

B . “署”表示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权等。

C . 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

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D . 夏,宋朝的藩属党项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

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 . 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

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

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 . 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

蕃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
杜杞。

杜杞坚持原则,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

D . 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术数。

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

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残杀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

②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10. (6分) (2018高三上·汕头月考)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传说为其增添浪漫气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间让自己流连忘返的春夏美景。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11. (8分) (2017高三上·乐陵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